唐樹忱
南山住著哥倆,哥哥務農(nóng),種菜,“扣大棚”。人到五十多歲上,多病纏身,老是一堆藥陪著。尤其是對癥治療“老慢支”的藥很多,所以,人送他個外號“藥簍子”。人活到七十歲上,老伴兒病故。他一個人也就一直帶病堅持著。到80歲之后,干活難免費勁了,便另外雇工繼續(xù)經(jīng)營大棚。拖拖拉拉地,竟一晃又熬過了二十來年,今年已經(jīng)正好100歲了。
而比他小近20歲的弟弟,年輕時曾經(jīng)幫哥哥賣菜。后來覺得不來錢,就自己另闖天地,牽頭組建個工程隊。沒料到,還挺走運,承包的工程活大大小小的竟能連續(xù)不斷。逐漸富裕了之后,也娶妻生子,工程隊逐步變成了工程公司。但自打當了大老板之后,酒席不斷,麻將桌不散……他還偏偏大個子,發(fā)福明顯。能喝酒,“三盅全會”,咋喝也不醉。在一幫害怕他酒量的酒肉朋友當中相當有名,都管他叫“大胖墩子”,也有人貶低他是“白廢”……他還從來不得病,沒沾過藥片的邊。當他自己拍著胸脯自吹自擂時,周圍自然皆投去羨慕的眼神。然而,就是這個弟弟,在他60歲時,竟突然患上了胰頭癌,相對惡性度較高。想著肯定與生活無規(guī)律、飲酒無度有關,便遵從醫(yī)囑,馬上開始了治療。然而手術做了,化療也做了,他的生命卻沒能再延長。一年之后便撒手人寰。當時人們嘆息他,平時啥病也沒有,說得病,咋就攤上了個要命的病。與他的哥哥相比較,人們就越發(fā)不解。他的哥哥,雖說身體不好,老用藥陪著,但畢竟已經(jīng)八十多歲高齡了。說來也真算奇怪,就是這么個病秧子老農(nóng),拖拖拉拉竟已經(jīng)100歲了……
眾所周知,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尤其是保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長壽者越來越多。當今,舊社會的“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早已載入歷史,絕大多數(shù)的人們都在認真地保護著自己的健康,努力爭取盡多地安享晚年。在溫飽問題已經(jīng)基本上解決了之后,人們生存的基本要求當然就是健康與長壽?,F(xiàn)實生活中,一些人的確因常年疾病纏身,以至于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無不令人惋惜。而另一些人,則從不得病,且一直活到六七十歲以后,依然硬朗,他們自然得到人們的羨慕。然而,值得特別提示的是,美國人壽保險公司的一項研究告訴人們,那些平素表現(xiàn)健康、與疾病從不打交道的人,卻往往來不及步入長壽老人的行列。他們分析被調(diào)查的數(shù)百名百歲老人,多為平時的體弱多病者。那么,為什么會形成這種局面呢?
體弱多病者,因其體弱多病,從每件小事上都謹慎行事,善待自己。他們的飲食注意節(jié)制;他們不吸煙、不飲酒;他們起居規(guī)律,不貪戀夜生活,并努力參加體育鍛煉;氣溫變化時,他們知道隨時增減衣服;環(huán)境異常惡劣或危險時,他們也能積極主動的、及時與適當?shù)囟惚埽辉谏r,哪怕僅僅是鼻塞與幾聲咳嗽,他們便會找出隨手可得的相應藥品馬上吃到口;為抵御嚴寒,他們或許能把口罩、圍巾、帽子、手套等,都立即全副武裝起來……體弱多病之人,自知生命金貴,所以可能輕易不出門,出門也分外小心;除了盡量不擠車、不騎車外,甚至盡量不上馬路,盡量不橫穿馬路,以防意外。
而一貫身強體壯者,則可能正好相反。他們遇上宴席常參與,暴飲暴食不當回事兒;他們把吸煙與喝酒當小菜;他們跳舞、搓麻將,常常一鬧多半宿;他們熬夜、晚起,生活毫無規(guī)律;他們熱了、出汗了,就甩掉衣服,光“大膀子”;他們可能盡量將就,得過且過,土炕冒煙,寧可挨嗆也不修理;他們可能認為,傷風感冒不算病,拉稀也照樣對著水龍頭喝涼水。尤其是那些從不鬧病的中青年男子,遇到不太舒服時,越說讓他們吃點藥,就越發(fā)拍著胸脯,為他們的“與病無緣”和“與藥無緣”而驕傲和吹噓;只要有人叫好或叫號,騎自行車時,也敢與兩輪或三輪的摩托比一比。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告訴人們,除意外死亡外,平日里的強健者因長年不患病,甚至連感冒也未曾發(fā)生過,其體內(nèi)缺乏因感染病毒、細菌等而產(chǎn)生的免疫力。而無任何免疫力的機體,癌癥的發(fā)病率,比常患感冒而免疫力強的人約高出5倍之多。如此試想,這平素的健康人群中,究竟還能有多少人能真正達到“過五官斬六將”,直至“壽比南山”呢?這便是人們總結的所謂“平時不得病,得病就要命”或“與病無緣,未必長壽”的理兒。
高壽“老藥簍兒”,之所以能活到百歲高齡,也正是因為,他的身體內(nèi)早已經(jīng)擁有了各式各樣的、比較強大的免疫力的緣故。這不恰好與“吃五毒者”便不怕蛇蝎等毒蟲叮咬的道理極其相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