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聞報道,文學創(chuàng)作,兩個不同的寫作領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實踐中,用文學的手法寫新聞消息、通訊,用新聞消息的凝練精辟、通訊的縱橫捭闔寫文學作品,會感覺神思如泉涌,華章似水流。本文旨在論述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的新聞報道、文學創(chuàng)作方法。
關鍵詞:工程項目新聞報道;文學創(chuàng)作 ;思考和實踐
新聞報道和文學作品,是兩種不同的文體。新聞是正在發(fā)生的群眾欲知未知而應當知道的事情。主要有消息和通訊。有獨到的價值取向和新聞規(guī)律,原則是客觀、公正、真實和實效性。規(guī)律是從百姓的視角,用貼近性來反映生活,說群眾想說的話,想聽的話。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xiàn)實、表現(xiàn)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寓言、童話等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以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或者體裁)表現(xiàn)內心情感,再現(xiàn)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主要職責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推進社會昌明和進步。
一、循序漸進,緣情而發(fā),把典型材料“吃干榨盡”
生活是創(chuàng)造的唯一源泉,直覺、及時寫實,靈感、想象、情感、沖動、勤奮,缺一不可。2008年,中國四川汶川5月12日下午2點28分,發(fā)生了特大地震,震級達到8級。四川人民遭受重大損失。為了打通廣岳線,為災區(qū)人民早日搶修生命通道,成都鐵路局搶險指揮部要求中鐵二局于6月15日完成廣岳鐵路搶險保通工程。
為了確保6月15日完成廣岳鐵路搶險任務,中鐵二局召開廣岳鐵路搶險保通動員會,決定成立廣岳鐵路搶險保通領導小組,總經(jīng)理唐志成任組長,黨委書記鄭建中、股份公司總經(jīng)理鄧元發(fā)任副組長,同時成立現(xiàn)場指揮部,股份公司副總經(jīng)理王廣鐘任指揮長,負責前線指揮協(xié)調工作。中鐵二局于5月17日凌晨1點進軍什邡火車站加固站臺,之后進入紅白鎮(zhèn)。
作為戰(zhàn)地記者,我長駐紅白鎮(zhèn),根據(jù)工程進展情況,在1個多月35天時間內先后發(fā)出消息《賑災街頭》、《閃電行動》、《穿心店大橋通車》、《廣岳員工揮師北進》、《廣岳線從容面對6.5級大余震》、《文站長給我們吃了定心丸》、《50名優(yōu)秀員工火線入黨》、《抗震救災黨旗紅儀式在廣岳舉行》、《公司黨政工領導看望慰問廣岳線》、《集團公司工會領導到廣岳送清涼》、《廣岳全線通車》等。發(fā)通訊《舍生忘死保搶通》、《鐵軍出擊》。兩個月內發(fā)表詩歌《我們是中鐵二局抗震救災突擊隊》。又用四年時間,先后在集團公司文學雜志上發(fā)小說《同心結》、《藍雪兒》。還有沒見報的詩歌《無題三章》。這是本人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參與的特殊工作。在特殊的歷史典型環(huán)境中,現(xiàn)實生活給我提供了大量的典型素材,這些素材,先由消息、通訊方式發(fā)出,報道給外界,再通過綜合、分析、歸納、提煉,創(chuàng)作出文學作品。
二、細心觀察,敏捷捕捉,用文學手法真實地寫消息通訊
第一篇消息《閃電行動》:“本報四川什邡訊(記者李宏克)軍情急迫, 5月17日1點,中鐵二局達成指揮部按照公司抗震救災指揮所和成都鐵路局達成指揮部緊急命令,閃電行動,歷時22小時,全面超額完成位于四川省境內成都鐵路局什邡火車站臺整固加修項目工程。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全國各地抗震救災急需在成都鐵路局什邡火車站靠岸轉運。由于原來區(qū)間小站設計原因,什邡火車站不能滿足抗震救災工作的要求。中鐵二局達成指揮部接到命令后,立即召集正在熟睡中的近百名員工,開動20余臺機械設備,帶上所有的水泥,長途跋涉,于凌晨3點到達施工搶修現(xiàn)場,就地購買磚、沙、碎石等原料,投入緊張的整固搶修工作。
隨著中鐵二局承建工程的快速進展,下午2點18分,陳凌副局長下達命令,要求中鐵二局立即支援中鐵建25局施工;下午4點30分,他又命令尚已完工正在打掃清理現(xiàn)場的中鐵二局搶險救災隊伍,幫助中鐵7局、8局和中鐵建12局施工。中鐵二局全體參戰(zhàn)員工在各兄弟局的積極支持配合下,餓了啃干糧,中間不休息;員工們的衣服被汗水打濕,他們沒有一個人愿意停下來手中的工作,努力奮斗,千方百計地加快工程進度。
到晚上11點,累計完成站臺墻60米,填方2250 方 ,和整個站臺面的鋪設整理工作。共計歷時22小時,全面超額完成位于四川省境內成都鐵路局什邡火車站臺整固加修項目工程?!?/p>
生活是新聞報道的基礎,用真實的實事說話,是新聞的特征。而要把實事寫好寫生動寫得讓人看,在記敘過程中,用文學語言真實記敘、報道正在發(fā)生的實事,是目前眾多新聞記者常用的筆法。語言通俗生動,貼近生活,烘托氣氛,依據(jù)內容適當引入小說懸念手法,能夠較好的表現(xiàn)主題。
實踐證明,新聞報道在不違犯新聞原則的情況下,巧妙地運用一下詩歌、散文、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手法,會使新聞更精彩,更能打動人心,更能起到鼓舞人民、促進工作、傳播有益文化的作用。作者只有深入現(xiàn)場目睹真實具體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寫出有真情實感、有說服力,震憾力和可讀性的作品。
三、提煉主題,巧妙構思,把新聞手法靈活運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
往往創(chuàng)作者有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之后,才會產(chǎn)生創(chuàng)作的動力和行動。正是大量的火熱的搶險救災工程建設生活,使我靈感頻頻,寫作欲望強烈,總想把看到的聽到的動人的故事表現(xiàn)出來。
近年來,筆者在中鐵二局文學雜志上、報紙上發(fā)表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30多篇,其中5萬字左右中篇小說三篇。我把自己所有的節(jié)假日星期天時間都用在小說的主題提煉,情節(jié)構思,人物形象塑造,勤奮寫作上面。
我2008年末發(fā)的小說《同心結》,2.5萬字。故事梗概:中鐵二局廣岳鐵路搶險隊員工、宣傳員王天亮,深夜從局指開完宣傳工作會回隊路上,遇逃難女老鄉(xiāng)銀花,得知家中妻、兒死亡,老父親在廢墟上等待他回來。作為志愿者銀花與天亮共同搶修鐵路完工后,一起回到家中。遇天亮曾在都江堰搶險時救出的某銀行白領職員杜麗江,杜要報恩,要用自己的錢給天亮家蓋大屋;銀花卻不準杜麗江接近天亮半步。這兩個深受地震災難打擊的女人,爭相為曾經(jīng)救過自己,共同搶修鐵路的短暫生活建立新感情的中鐵二局的男子漢付出。在故事情節(jié)、矛盾沖突的描寫中,深化“大愛無疆,友愛、和諧、共同發(fā)展”主題。
小說的素材,大多是我當時在一線時寫的消息、通訊的內容。甚至有些地方是真人真事,因為,這些人和事的英雄壯舉,比我虛構的好。在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進新聞中的消息、通訊的手法,結果是更集中、更真實地表現(xiàn)主題。下面是我的小說《同心結》開頭片斷:
王天亮從紅白場沿著山間鐵路往榆樹林工點住地趕,來回10公里左右的路程。自從到廣岳鐵路災后搶修工地,每天的事情特別多。作為榆樹林工點突擊隊宣傳員,他白天和隊員們一道搶工期,晚上還要去局指揮部開工作碰頭會。
黑燈瞎火,闃然寂靜不說。余震中,地下巖石相互擠壓的隆隆聲,在夜深人靜時,聽得比白天更加分明,使他不寒而栗。他聽過災民描述這里大地震時的恐怖景象:大山突然增高,接之而來的是從天而降的大小亂石雜木,房倒屋塌,路斷人絕?。?/p>
……”
“幫幫我,我害怕!”突然,一個女人從路軌邊的草叢中躍出,跪在他的面前。天亮大叫一聲:“我的媽?。 彼^發(fā)倒立,全身冒汗,聲音顫抖,半晌才探詢地問:“你是人是鬼?”
“我是從山那邊彭州白鹿九倒拐村出來的!走了兩天了,你幫幫我走出這大山吧!”
天亮喜極而泣:“白鹿九倒拐村的?我是村里天亮啊,我爸叫順德,村子怎樣?我一家人都好不?”
“天亮?”借助電筒光,天亮看出女人痛苦地表情:“我叫銀花,正要找你,村子全毀了,你爸順德活著,這是我出來時,他讓我找你送給你的東西?!?/p>
天亮接過她從行包中取出來的東西一看,是愛人金花掛在床頭作為吉祥物的鮮紅同心結。他壓抑多日的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淚水奪眶而出:“這是我愛人金花掛在床頭上的吉祥物?。∷趺礃恿??全村人怎么樣了?”
女人說:“全村153個人,活著的只有102個,家家都死了人。你婆娘金花被砸死在家中,你小娃砸死在學校里。我家也什么都沒有了。村子里能跑的,全都跑了;我是照顧重傷的公婆,晚跑了三天?!?/p>
“天??!”撕心裂肺的痛苦,使天亮仰天大哭:“爸爸啊,金花啊,安國啊,你們痛煞我!”......
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會出現(xiàn)符合那個條件下的典型人物,而典型人物,也只有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涌現(xiàn)出來。前者是事件發(fā)生過程中,后者是事件已經(jīng)塵埃落地,我在寫消息的同時,就意識到,這是小說創(chuàng)作的好素材,我一定要把這個苦難的歷程,用藝術形象塑造出來。如果沒當時的動人的真人真事,也就沒有我的小說。
四、宏揚正氣,反映現(xiàn)實,把自己的生命溶化于新聞報道和文學事業(yè)中
人生在世,都有夢想,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這是人的本能所決定,只不過每個人夢的標的不一樣。要成就事業(yè),起碼要做到以下三點:
1.堅持黨的領導,投身火熱生活。欣逢盛世,三生有幸。這是無數(shù)前輩們打下來的江山、創(chuàng)造出來的財富,我們后來者不但要擁有,更要珍惜。實事上,隨著企業(yè)改革發(fā)展形勢的進展,集團公司文學進入發(fā)展壯大時期。許多愛好文學的員工積極參加到文學創(chuàng)作行列,都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嘗試。他們肩負責任,不辱使命;樂此不彼,傾心付出。通過企業(yè)報紙、電視、文化網(wǎng)和社會相關媒體等平臺進行不同類型的文學體裁的創(chuàng)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2.不恥下問,不斷學習。農(nóng)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可以管用一生;工業(yè)經(jīng)濟時代,讀十幾年的書,才能管用一生;到知識經(jīng)濟時代,只有經(jīng)常努力學習,堅持不懈地終身學習,才能不斷掌握新知識,提高新本領,開拓新思路,上升新境界,適應時代新發(fā)展,才能善于在雜亂無章的世界中,發(fā)現(xiàn)具有特別意義的東西。
3.精心釀造,勤奮寫作。從情感上講,首先自己被感動,才有可能讓人也感動。要重視“第一印象”。要反復提煉推敲素材,將感動人的東西聚焦在一起。如同精神原子彈,像核裂變一樣,產(chǎn)生出無窮無盡的力量。一切成功,來源于勤奮.
五、結語
新聞報道,文學創(chuàng)作,兩個不同的領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置身其中,歡樂與升華同行??梢杂梦膶W的手法真實地寫新聞消息、通訊,也可以用消息導語的凝練精辟、通訊犀利的縱橫捭闔氣勢藝術地再現(xiàn)生活。為工程項目建設服務,是歷史賦予我們新聞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參考資料:
[1]《文學理論基礎》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哲學》.
[3]個人30年的新聞、文學工作經(jīng)驗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