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田華 姜亦林
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孩子多傾注愛心,關愛每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愛孩子就必須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孩子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學生心理情感教育師生溝通一、背景
徐同學是班上一名很特別的學生,不求上進,卻對上進的同學冷嘲熱諷;愛接老師的話,還認為這是潮流;對生活沒有熱情,很冷淡;希望通過多說出格的或者惹人厭煩的話引起別人的關注。對這個孩子,我一直牽腸掛肚。希望他好,卻知道只有時間才能讓他完善。
二、課堂片段再現
老師:“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再鞏固復習一下,然后我們就進行默寫?!?/p>
全班同學:“好的!”于是便一個個地打開課本,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朗讀起來,生怕看錯了任何一個字。
徐同學:“老——師,你——好,你給我們幾分鐘的時間?我沒有聽清啊。”
隨后,課堂立馬籠罩著一種嫌棄、厭煩的氛圍。幾個表情豐富的女生瞪大了眼睛,狠狠地甩了一句:“5分鐘!”
這是我課堂上的一個小片段。從中可以瞥見徐同學的性格特征,同時同班同學對該生的態(tài)度也是顯而易見的厭惡與不耐煩。鑒于同學們對該生的“非一般”的不友好的態(tài)度,我們進行了一系列談話。
三、師生談話再現
(我對世界笑,世界只會對我哭。)
老師:對于課堂上同學對你的態(tài)度,你是怎么看待的?
徐同學:我已經習慣了,他們對我有偏見(一臉的無所謂)。
老師:他們一直是用這樣的語氣和你說話嗎?為什么說他們對你有偏見呢?
徐同學:不是一直,是經常。他們就是對我有偏見,我說什么他們都瞧不起,都起哄(開始有了委屈的神情)。
不久,在一次班會上,我擅作主張,讓同學們匿名寫一下對徐同學的印象。有幾個很典型的評價讓我感慨良多:
“這個人太不行了,又自私又狹隘。自己不思進取,還要拉整個班級的后腿?!?/p>
“他自己成績不好,就希望通過歪門邪道引起別人的注意力,我鄙視他。”
“他心理不正常,誰積極上進就說誰裝,不能正確地評價別人,看見誰表現得好就羨慕嫉妒恨,這樣的人,誰受得了啊?”
“老師都看不起他,我們大家也懶得理他。整天只會混日子,不知道學習。但是他也有優(yōu)點,就是肯巴結那些學習好的同學,那些學習好的同學呢,恃才傲物,不理他,所以他也怪可憐的。
“他其實也想學好,可是因為父母離婚的原因,自暴自棄了很久,慢慢地落下的功課就趕不上了,然后,就老是想著通過令人討厭的舉動引起大家的關注,很難評價他是好是壞?!?/p>
……
看了這些評價,我久久難以平靜。
這是個被離婚家庭折磨地失去平衡感和生活重心的孩子。父母的離異,讓他飽嘗了外人的輕視,他想和殘酷的現實反抗,就不斷地自暴自棄,不斷地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舉動。他的行為是令人頭疼的,可是這些行為的背后,是他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是希望同學老師贊許自己的一種期待。這個孩子肯幫助學習好的同學,說明他內心還是向善的,還是要求進步的,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可是現實卻剝奪了很多屬于他的快樂和幸福感。
為此,我給他寫了一封長信,信的內容我認為是能打動他的,在最后,我這樣寫道:“孩子,老師相信你也希望自己人生的天空是湛藍湛藍的,也希望自己的人生之路是一帆風順的,可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已經錯過了太陽,就不要再錯過星星;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的。只要努力,只要不放棄,生活永遠是美妙的,永遠充滿著讓你迷醉的旋律?!?/p>
為了給他信心,根據他喜歡畫畫的特點,我還任命他為班級黑板報的美術編輯。沒想到,當我宣布完任命后,他竟然在課上邊說“謝謝”邊輕聲哭了,他的哭也令原來對他有意見的同學很內疚。但在我看來,這是他愿意敞開心扉的一種暗示,這種哭,來得太晚了,但又多么令人驚喜與感動啊,這是壓抑已久的感情的傾訴與發(fā)泄,這是對我的信任與肯定,更是對我的工作方法的鼓勵與鞭策。
對孩子,因為愛,所以牽腸掛肚。因為不舍,所以鞠躬盡瘁,我愛我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