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萍
摘 要:發(fā)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是英語課程開設的重要目標,而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形成有賴于大量真實有效的英語語言實踐和運用練習。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改善語言環(huán)境、科學設計語言活動、提倡合作交流、指導學習策略等途徑,切實加強語言的實踐和運用,對培養(yǎng)和促進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各要素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語言實踐 ;綜合能力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zhì),它不僅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也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任務。語言的實際運用無疑是其工具性的重要體現(xiàn),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更得在長期的語言實踐運用過程中浸染而養(yǎng)成。認知心理學研究也表明,語言學習并非一個線性的過程,而是學習者頭腦中積極主動構建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需要結構性的知識,也需要學習者自身的體驗,只有通過大量真實有效的語言實踐運用活動,才能促進學習者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從而達成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因此,無論從英語課程的性質(zhì)、目標,還是從英語學習的過程來說,語言的實踐和運用都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二、影響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的要素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課程總目標中指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之上。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有利于正確地理解和得體地使用語言;有效的學習策略是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有利于促進主動學習和持續(xù)發(fā)展。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
三、如何有效通過語言的實踐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3.1為學生的語言實踐運用提供最佳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學習語言離不開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缺乏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因此,營造英語語言學習環(huán)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首先,英語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英語語言修養(yǎng),提升自己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課堂上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課外與學生交流也可適當用學生聽得懂的英語,同時也鼓勵學生之間用自己學過的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其次,課外應科學安排合理可行、實用高效的英語活動。此外,還可根據(jù)情況組織講英語小故事、英語歌曲大賽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語言能力的機會和平臺;再次,提升英語環(huán)境質(zhì)量,創(chuàng)造英語校園文化。學??筛鶕?jù)本校實際開辦好英語廣播節(jié)目,鼓勵學生自辦英語手抄報或班級英語墻報;學校的標牌、部分針對學生的通知都可考慮滲透使用英語或使用中英雙語。通過營造隨處可遇的語言環(huán)境,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熟悉感和親近感,增加學生接觸和習得英語的機率。3.2靈活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學設計安排語言實踐運用活動。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際教學需要靈活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nèi)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shù)娜∩峄蛘{(diào)整,積極地開發(fā)和利用其它課程資源,并以教材為依托,靈活有效地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拓展學生語言實踐和運用的途徑和空間,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善于發(fā)掘教材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找準語言教學與語言實踐運用的契合點,科學合理地設計和組織好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并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語言情境,開展充分有效的語言實踐運用活動,讓學生感受、學習和運用語言,在目的明確、意義真實的語言實踐運用活動中,內(nèi)化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教學七年級(下)Unit 7 Its raining. Section A第一課時內(nèi)容時,教師如果一味地死摳課本,只帶學生死學死讀教材上的課文內(nèi)容,無疑就不能讓學生有真實的感受。我想教師可以提前一天要求學生在家看電視或是上網(wǎng)時,記錄幾個自己感興趣的城市次日的天氣情況,并讓他們第二天課堂上在熟悉教材文本范例后,乘勢開展小組語言實踐活動,交流各自感興趣的城市名稱,并用目標語言相互詢問對方感興趣城市當天的天氣情況。這樣的設計不僅活化了教學內(nèi)容,把語言知識技能的學習和語言的真實運用有效地結合起來,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思維和主動學習。3.3積極開展合作型語言實踐運用活動,促進學生積極情感和得體使用語言能力的形成。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有著諸多的共性,但同時又在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差異。開展合作型語言實踐運用活動,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取長補短,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和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自然有著交際的基本屬性,任何個人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考慮問題往往有不夠全面的地方,有的問題個人獨立思考會有一定困難,也有著與他人交流的必要。而合作型語言實踐運用活動就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更為豐富語言交流的機會和情境,在相互的交流中,彼此的觀點得以修正或完善,模糊不清的問題會變得加明晰,對知識的理解,乃至對社會和人際交往的理解也會更加細致深刻。因而,通過開展合作型語言實踐運用活動,學生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會得到增強,語言運用能力會得到發(fā)展,也能漸漸發(fā)現(xiàn)和理解英語所具有的人文性特征。合作型語言實踐運用活動不僅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平臺,同時,經(jīng)過合作探究、思辨,既讓他們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鞏固了已學知識,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隨著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的養(yǎng)成,英語文化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增強,學生參與語言實踐運用活動的積極性和在具體語境中得體運用語言的能力也會得到增強,學生語言實踐運用活動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大力的提升。3.4指導學生的學習策略,提高語言實踐運用的能力和效率。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如果學生自己能有意識地自主選擇、運用并評價自己的學習策略,那么他們就可以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完成各種語言學習任務。而且他們會更清楚自己的學習需求是什么,如何更為自主地去學習英語,最終成為成功的語言學習者。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對策略的使用及價值進行討論,鼓勵他們有意識、有目的地使用策略,并注意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下應用所學策略。面對特定類型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應適時對可用于直接操作材料的相關基本策略( primary strategy )進行描述、示范并舉例說明,并引導學生從自身的學習經(jīng)驗和體驗出發(fā),思考更多的使用類似策略的實例。
五、結論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英語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只有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加強自身修養(yǎng),充分調(diào)動一切積極的因素保障英語課程的活力和有效性,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語言情境中,獲得充分有效的語言實踐和運用的機會,才能讓學生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從而獲得和提升他們真實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