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堂 李弘毅
[摘要]目的:評價內視鏡旋轉刨刀治療腋臭效果。方法:2006年7月~2012年3月,門診內視鏡旋轉刨刀技術治療初次手術腋臭患者683例。切口選擇腋窩皺襞內,切口長度5 mm。負壓吸引輔助旋轉刨刀切除汗腺及毛囊,制成較薄中厚皮。內視鏡下判斷手術終點,完善止血。6-0 尼龍線縫合切口。打包包扎。結果:手術時間平均約45 min。隨訪期3月~2年,術區(qū)完全絕毛,無異味。無感染病例。無皮膚壞死。手術瘢痕幾乎不可見。結論:負壓吸引輔助內視鏡旋轉刨刀技術可視下實現(xiàn)根治與絕毛雙重效果。無嚴重并發(fā)癥。切口小,瘢痕不明顯。
[關鍵詞]腋臭;頂泌汗腺;根治術;內視鏡旋轉刨刀
[中圖分類號]R758.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3)09-0911-03
腋窩難聞的氣味給患者本人及周圍人群帶來不快,甚至嚴重影響到人際交往、求職求學。因此,很多人求助醫(yī)院,以迄根治。治療腋臭的手術方法很多,包括腋毛區(qū)全層皮膚梭形切除,腋皺襞切開翻皮瓣修剪,微創(chuàng)負壓抽吸法,刮刀皮下搔刮法等[1-5]。隨著患者對手術瘢痕的關注度提高,近年來小切口微創(chuàng)方法得到廣泛應用。負壓抽吸法或腋臭刮刀刮除法雖然切口小,但臨床醫(yī)師基本在盲視下操作,大汗腺是否完全切除不能確定,手術治療終點沒有明確標準,因此,術后復發(fā)率較高[3]。筆者應用膝關節(jié)鏡系統(tǒng)切除腋臭多年,獲得良好根治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6年7月至2012年3月,基隆長庚紀念醫(yī)院和廈門長庚醫(yī)院整形外科門診應用內視鏡旋切刀治療腋臭患者共830人,其中初次手術者683例,男性129例,女性554例,年齡9歲~46歲。隨訪時間3月~2年。
1.2 腋臭診斷標準:參考文獻[5]。
1.3 手術方法
1.3.1 術前準備:術前常規(guī)行血常規(guī)、出凝血時間檢查;腋區(qū)無感染灶;女性避開月經期;腋下無需備皮。
1.3.2 手術步驟:患者取仰臥位,上肢外展抱頭;肥皂液清洗術區(qū);常規(guī)消毒鋪單;設計手術范圍(通常超出腋毛區(qū)1cm,參見圖1),切口選擇腋窩橫皺襞內,長度5mm。局部皮下腫脹麻醉(生理鹽水100ml,2%利多卡因注射液20ml,0.75%布比卡因注射液10ml,腎上腺素1 mg),每側皮下注射60ml。10分鐘后11號刀片切開,細長組織剪皮下淺筋膜層次分離,形成腔隙。刨削刀從切口置入腔隙,按順序從切口遠端到近端,扇面狀切削。
1.3.3 主機參數設置:選用Stryker公司的膝關節(jié)鏡系統(tǒng),主機轉速1800 rpm,雙向切削模式。
1.3.4 旋轉刨刀選擇:外套管孔無鋸齒,內刀有齒。刨刀直徑分別為4 mm和5.5 mm。皮下脂肪薄,手術范圍小者,選用4 mm刀頭;皮下脂肪較厚或男性手術范圍較大者,選用5.5 mm刀頭,皮下脂肪基本切除后,改用4mm刀頭,以縮短手術時間。
1.3.5 負壓使用時機選擇:皮下脂肪薄者,選用直徑4 mm刀,切割時不使用負壓;皮下脂肪較厚,選用直徑5.5 mm刀,使用負壓(壓力 0.08 MPa),當皮下脂肪層切除,基本成全厚皮時,改用4mm刀,關閉負壓。
1.3.6 手術終點判斷:設計術區(qū)范圍內皮膚削薄為中厚皮,無毛囊,無汗腺,無皮脂腺,手術燈下透亮;輕輕拔毛,即可拔除;內視鏡檢視皮片真皮面,無可見粉紅色大汗腺(可疑為頂漿汗腺者,帶保護套電極燒灼,聞及惡臭者即為頂泌汗腺,燒豬毛味者,排除為頂泌汗腺。此方法基本可以替代病理檢查)。參見圖2。
1.3.7 內視鏡下檢查出血點,完善止血。沖洗腔隙,輕輕擠壓,排出皮片下積液。6-0 尼龍線縫合切口。術區(qū)間斷將皮片與皮下組織縫合3針,防止皮片滑動錯位。切口外涂抗生素藥膏,制作稍超出創(chuàng)面縱軸長度的緊實紗布卷,6~8枚紗布卷,打包包扎。彈力繃帶適當外固定。
1.3.8 術后照護:雙側上臂保持輕松自然下垂,肩關節(jié)避免劇烈活動,術后5天拆除紗布卷,拆縫合線。拆線后1周內適當活動,并進行肩關節(jié)功能練習,循序漸進。
2 結果
手術時間平均約45 min,出血量極少。術后5天創(chuàng)面愈合,恢復基本正常生活。創(chuàng)面無感染,未發(fā)生皮膚壞死。隨訪期間腋部無異味,無復發(fā),術區(qū)完全絕毛。手術瘢痕幾乎不可見或極細小痕跡。手術操作簡便,自動化,省力。術者可準確判定手術終點。
3 討論
腋臭與腋下頂泌汗腺的數量、分泌狀態(tài)及局部細菌等因素有關。無論手術切除或激光破壞頂泌汗腺組織,還是肉毒桿菌毒素注射減少汗腺分泌,局部涂抹抑菌劑,都可以獲得減少異味效果。
肉毒桿菌毒素局部注射或涂抹抑菌劑等無創(chuàng)治療[6-7],雖然效短,但簡便易行,仍是腋臭患者群體的主流選擇。激光或電解等治療,因不能完全破壞汗腺,療效不佳,100%會復發(fā)[8-9]。
腋臭患者局部解剖及病理研究證實,頂泌汗腺主要分布于腋毛區(qū)域,分泌部肉眼清晰可辨,位于真皮網狀層與腋淺筋膜之間淺層脂肪組織內,并向真皮網狀層移行為導管部,被完整、堅韌、不易刮除的膜狀結構纏繞,與腋淺筋膜連接緊密[10]。只有完全切除腋部汗腺分泌部及導管部,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根治。
腋毛區(qū)皮膚切除法,創(chuàng)傷大,瘢痕明顯,瘢痕增生者甚至影響肩關節(jié)活動,并且腋毛區(qū)外圍少量頂泌汗腺殘留,也會導致復發(fā)。腋皺襞切開,翻轉皮瓣,修剪皮下組織,制成真皮下血管網,大部分汗腺殘留,復發(fā)率100%;制成全厚皮,少量汗腺殘留,導致復發(fā);制成中厚皮,困難在于耗時,會剪破皮膚,對醫(yī)師的耐心是極大考驗。
借鑒脂肪抽吸方法,腫脹麻醉下,小切口,抽脂針管刮吸,表皮挫傷明顯,治療終點僅依據拔毛試驗或醫(yī)師感覺等極不可靠,無法實現(xiàn)真正根治。搔刮法,盲視下依靠醫(yī)師手感,基本可實現(xiàn)全厚皮程度,療效肯定。同樣存在真皮層頂漿汗腺殘留,大量運動后異味,也不能實現(xiàn)根本意義上的根治。表皮挫傷愈合后色素沉著明顯等。因方法局限,盲視下操作,治療終點不好判斷,無法達到根治。腋臭復發(fā)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仍較高[11],而一旦復發(fā),患者要求再次手術,因術區(qū)瘢痕增生,再抽吸或搔刮非常困難。醫(yī)師多會知難而退,導致患者不滿。
膝關節(jié)手術系統(tǒng)的旋切(刨)刀細小,刀片鋒利,用于高速切削骨骼,可以輕松切除脂肪及纖維結締組織,用于腋臭頂泌汗腺切除獲得良好效果,明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12]。我們早期切割術中常規(guī)使用負壓吸引(壓力0.08 MPa),但用直徑5.5 mm刀頭時,偶發(fā)皮片吸入刀孔內,導致皮膚局部破損。后期修正手術操作流程,當皮下脂肪薄者,選用直徑4 mm刀,切割時不使用負壓,僅用于切割停頓時,刨刀鹽水沖洗;皮下脂肪較厚,選用直徑5.5 mm刀,接負壓吸引,當皮下脂肪層切除,基本成全厚皮時,改用直徑4 mm刀,關閉負壓。如此,即不會延長手術時間,也避免誤傷皮膚。操作過程中,依靠主機旋轉刀頭轉動,實現(xiàn)高效切割,結合內視鏡輔助,明確是否達到手術終點。內視鏡輔助下,實現(xiàn)準確止血,避免術后血腫。6-0 Nylon縫合切口同時,做3處皮釘縫合,結合打包固定,防止皮膚移動,避免皮膚皺褶、壞死等嚴重并發(fā)癥。術后肩關節(jié)減少活動5天,創(chuàng)面基本愈合,拆線后即可逐步肩關節(jié)活動練習,恢復基本正常生活。
總之,常規(guī)小切口腋臭根治術無法實現(xiàn)真正根治,而借助負壓吸引輔助內視鏡旋轉刨刀技術可視下實現(xiàn)根治與絕毛雙重效果。無嚴重并發(fā)癥。瘢痕不明顯。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Qian JG,Wang XJ. Effectiveness and complications of subdermal excision of apocrine glands in 206 cases with axillary osmidrosis [J].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10, 63(6): 1003-1007.
[2]李弼偉,陶宏煒,王明軍.三種手術方法治療腋臭的對比[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9, 15(2): 107-109
[3]馬博,任菲,梁國平.兩種美容術式治療腋臭的療效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1):15-18.
[4]郭科,孫家明,馮曉玲,等.大汗腺盲視下刮除和直視下剔除兩種方式治療腋臭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 21(2): 203-205.
[5]Park YJ,Shin MS.What is the best method for treating osmidrosis[J]?Ann Plast Surg,2001, 47(3): 303-309.
[6]Nakane T,Gomyo H,Sasaki I,et al. New antiaxillary odour deodorant made with antimicrobial Ag-zeolite (silver-exchanged zeolite)[J].Int J Cosmet Sci,2006,28(4):299-309.
[7]王琳,高赫,魏麗巖,等.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腋窩多汗癥或伴腋臭癥[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 2009, 15(3):173-175.
[8]Kim D,Kim J,Yeo H,et al. Treatment of axillary osmidrosis using a subcutaneous pulsed Nd-YAG Laser[J].Arch Plast Surg,2012,39(2):143-149.
[9]張良.Ellman 射頻機治療腋臭48 例臨床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11):1812-1813.
[10]王摯,柳大烈,王晉煌,等.腋窩頂泌汗腺的應用解剖與組織病理學觀察[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1,17(3): 212-215.
[11]陳國章.小切口腋臭根治術并發(fā)癥原因探討及其防治[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3): 369-370.
[12]Huang YH,Yang CH,Chen YH,et al. Reduction in osmidrosis using a suction-assisted cartilage shaver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J].Dermatol Surg,2010,36(10):1573-1577.
[收稿日期]2013-04-11 [修回日期]2013-05-10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