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虹
不會寫:老師說我的作文《校園一角》中,對雪松的描寫不夠生動形象,讓我修改。該怎么改呢?
這么辦:要想把雪松寫得生動形象,不僅要寫出它的靜態(tài)美,還要寫出它的動態(tài)美,把它寫“活”。
不會寫:我已經(jīng)描寫了它靜止時的樣子,那怎樣才能把它寫“活”呢?
這么辦: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就能將雪松寫“活”了。
不會寫:你可以針對我的作文來幫我修改一下嗎?
這么辦:沒問題!你在描寫它的靜態(tài)時,可以運用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在我們校園的西北角,有一棵青翠挺拔的雪松。樹干是灰黑色的,樹皮斑斑駁駁,好像一位百歲老人額頭上深深的皺紋。(把樹皮比做老人額頭上的皺紋,生動且形象)雪松的樹干筆直,有三層樓那么高,(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我們對雪松的高度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樹冠下面大,上面小,頂端是尖尖的,遠看像一支綠色的、筆尖朝天的筆。(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讀者有親眼所見之感。)
不會寫:那怎么描寫它的動態(tài)美呢?
這么辦:比如,當風輕輕吹過,樹是怎樣搖動的,發(fā)出了什么聲響,似乎在跟你說了些什么……
不會寫:噢!我試一試——雪松雖然沒有擎天樹那么高大,也沒有梧桐樹那么筆挺,(對比手法的運用,更能突出雪松不畏酷暑嚴寒,永遠郁郁蔥蔥的特點)可無論在赤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在大雪紛飛的隆冬,它總是昂首挺胸,郁郁蔥蔥。每當微風吹過,樹葉就發(fā)出沙沙的聲音,仿佛在說:“真舒服,真舒服。”(擬聲詞的使用及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僅寫出了微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而且賦予了雪松以人的特征。)
這么辦:你寫得真棒!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