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問朔
幾個漁人,一個瓶子,一張紙片,幾行文字,直逼人類思維的盡頭。
救助或不救助?理性判斷或感性體悟?入世的知識解釋不了的,宗教的機鋒就能明斷了?
漁人面對的問題太嚴重,困惑和迷茫壓得他們欲辨而動不得。從人性與知欲本能出發(fā),他們想象著這位未曾謀面的人類兄弟在荒島上怎樣謀生存,怎樣墜入絕望,怎樣非人地死亡。這種推測必將勾連起對同胞的憐憫。而對別人命運的揣測之后便是對自己未知命途的恐懼。黑暗慘絕的經(jīng)歷既然會發(fā)生在他者身上,為什么不會成為自己的終結(jié)方式?徹骨的冷意從齒根驀地彈出,生命之瞳冒出非理性非常識的恐懼。
再從理性知識去認知,全部的信息就收納在一個漂流瓶與一張小紙片中,甚至都不能復原真相最簡單的輪廓。身份未知、地點未知、時間未知、生死未知。沒有邏輯,不能判斷,超越了可知?;蛘呦竦谌齻€漁人一樣跳脫常識,用哲學推衍,不會太晚,因為何時都有可能;不會太遠,因為每處都在發(fā)生。不知那人的方位,其實亦何嘗知道自己的方位?甚至可能,呼救的人就是自己因為精神盲點而不曾認識到的自身……一次偶然,勾出漁人,不,是人類骨子里的沖突。自幼時便確定形成的分明絕對的認識秩序被打破了。徹底的模糊讓他們洞見自己的無知蒼白。走到思維的盡頭,漁人不安,讀者悚然,寂靜落下,混亂開始。
那么干脆脫離此間,以彼此的高度來俯仰人世。該去拯救嗎?該選擇無聲嗎?末法時代,人人迷茫??萍检铟鹊默F(xiàn)代世界,上帝已死,信仰崩塌,天下承平,人們信奉超自然來消遣無趣的光陰。世教凌夷,暴力恣肆,怒氣橫行。佛教凈土早已布滿灰塵,銅佛、木佛、泥佛;梵音、佛樂、法帖欺漫世人。真佛從精神世界里消失,小乘佛法依稀殘留在俗人對前代大師隱士的記憶里。度己力無,何談度人?天驚地悚,個體尚不能開悟得救,又怎能茍求其他人,撐一葉小舟,尋一片孤島,載回一顆或許早已枯槁無救的心靈?此岸諸事無了,彼岸一片蒼茫。
夠了罷!在思想的極路上,我們已經(jīng)走了太久。漁人的故事,只是無數(shù)引人困頓的寓言中的一個。有太多的謎團,我們太想解開,卻發(fā)現(xiàn)未知的事情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苦厄,卻仍舊是一無所知。
應該知道,我們一定會遇見的問題未必不可回避。不可回避的問題未必一定能解答。人類一思考,上帝便發(fā)笑。人太驕傲了,總以為理智之劍能夠破除一切魔障,邏輯的刀鋒能戰(zhàn)勝迷幻的妖魔,認真對待生命的人定會省察生命,但是省察生命不等于窮盡生命。
當我為了追求最高的真理而走遍了世界,卻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走不出腳上的一雙鞋。既然精神必須依附著形骸否則將灰飛煙滅;既然我們必須向塵世吸取資源否則將從云霄落入深淵;為什么還要用痛苦的淚水去洗刷必須沾染的凡世塵煙?為什么要用熬干生命得到的鮮血去澆灌永恒的死亡空間?為什么如此執(zhí)著,寧愿讓此岸的無比真實與彼岸的虛幻夢境將自己撕裂!
我也是一個嚴肅地對待生命的人,我也備嘗思慮的困擾與辛酸。我也沒想去拋棄肉體,讓靈魂自由馳騁在天際云端。
為了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我的人生發(fā)問,由我救誰退至誰救我,再至救己度人。退而再三,仍未有正解。為了解決生命的意義,為了參透宇宙的不變真理,我進入文字,又從文字隱偱到哲思,由修悟人事隱偱到歷史之觀,自覺已經(jīng)隱無可隱,逃無可逃,痛苦煎心,卻仍未得到答案。
所幸由于某種屬人亦屬靈的特性,我們最終定會與這個世界和解,就像土壤里降生的是在溫厚中誕生的孩子,在一定時刻一定會渴望天的浩瀚輕盈。用死亡矯正人生,用宇宙洞察人生,是思想者跨越不了的宿劫。然而如果為了迎接最后的虛無,為了滿足本質(zhì)自私的求知欲,便對世界無動于衷,棄子女丈夫的家庭責任不管,拋憂患書生的社會擔當不顧。這就不配叫作對生命的敬畏,而只是對生命客觀實在性的逃避。
所以迷失的漁人必定會在寂靜中任水波載他們回到岸旁的茅屋。屋里莼菜的清香撲面而來化解了今日沉重與勞碌。妻子溫情的眼神使他們回到真實,回到人間,自己的意義,自己的價值,自己的堅守,應在這屋,這船,這家之中。偶踏歧途,他認清了自己,看清了人生。
于是詩人也不再沉默,低低的苦吟變成了高亢的歌聲。我走出思想的漩渦,誦著啟悟后以熱愛寫就的詩篇:
末法無端意躊躇,殷勤問道傷心苦。
心血枯焦天不語,酣愁萬緒散西風。
拋卻詩心清云上,熱腸憂嘆老書生。
狼狽辛酸為那端?性本不忍茍想全。
別竹辭花亦何憾?只恨平生志高遠。
筆重神滯文章瘦,漫步卷犢自誤久。
應縱四合卷九州,俯仰人世任自由。
五蘊皆空我不轉(zhuǎn),一力移山救末俗!
點評:
作者從另外一個角度打量“三個漁人”的故事,以找尋人間心安為主題,讓人耳目一新。論說中夾敘夾議,能自圓其說,言之成理。
這是一片頗具文采的文章,像“當我為了追求最高的真理而走遍了世界,卻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走不出腳上的一雙鞋”這樣的句子,老道成熟,蘊含哲理。
結(jié)尾處的擬古詩歌,以仿古句式抒發(fā)情感,表達觀點,作為賽場作文,當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