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娜
摘 要:本文針對實施任務型教學特點,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提出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問題,進而適應現代教育目標的需求。
關 鍵 詞:高校外語 教學培養(yǎng) 自主學習 能力
(一)
為了幫助大學生達到大學英語教學要求,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新出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要求結合教師課堂講授和輔導,再借助計算機的幫助,幫助學生提高自主的學習的能力,較快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自我管理學習的能力,也被定義為“學習者獨立做出選擇的能力和意愿”( Littlewood,L 1996)。將“自主性”(autonomy)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首推H~nri Holec。Holec認為,從學習者角度看,具備自主性學習能力意味著獲得確定學習的目標、內容、材料和方法,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和進度,以及對學習進行評估的能力。實際上,我們強調主體性是因為就個體而言,它是使自身的生命狀態(tài)提升到一種主動駕馭自身命運的積極狀態(tài),因此它是取得個人成就的關鍵。自主學習強調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參與性、創(chuàng)新性。獨立性,是指學生學習不滿足于獲得現成的答案,對學習內容能展開獨立思考和多向思維,能從多種角度去認識,并善于把它們綜合為整體認識。參與性,是指個體思維在集體實踐活動中主動介入的外顯特征。因為學習過程是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我們說:”沒有思維,便沒有學習;沒有參與,便沒有思維。”創(chuàng)新性,是指思維態(tài)勢超前的表現?,F代社會的發(fā)展,要求教育要從學習知識向創(chuàng)造知識過渡。要善于引導學生面向未來,要努力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使學生學以致用,有所作為。
教師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和水平。教師教學模式呆板,不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外語的積極性。教師的計算機和網絡素養(yǎng)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桃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讓老師牽著鼻子走,不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當然就談不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形勢迫切需要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加強目的性教育,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感覺到他們是所學課程的主人,才會主動地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并把它轉化為他們自己的學習目的。
外語學習過程的整體性監(jiān)控和評估欠缺,學生對自己的階段性成果缺乏總結和再認識,不能做出有利于進一步改善學習效果的積極策略。有時他們只與其他學生做橫向對比,忽視了自身發(fā)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缺乏自我管理和
自我發(fā)展的觀念。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來自于“小農”意識,常常是“各家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另一方面,在完成一項語言任務過程中,學生既不能檢測自己預先制訂計劃的完成情況,也不能檢查并更新自己對前面知識的理解,從而不能形成一個有機的學習過程和知識完備的過程。
當今新的教學觀念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實行科學的、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此,有必要實施任務型教學。學生組織和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們必須經過系統的訓練才能獲得。教師,作為訓練者,要為學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給出一定的任務,并引導、監(jiān)督他們來完成。
(二)
為實施任務型教學,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學習過程的設計和安排。
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要求教師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按照”感知一理解一語言疏理一積累一運用”這樣的認知規(guī)律去進行,要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學生主動的學習和教師積極的誘導,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實行學在前、教在后;在教學中交叉使用講、讀、聽、練、問、答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和認識主體作用。平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抓好學生的預習,給出預習的”硬任務”。使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去學習語言,進行技能訓練。這樣有利于強化學習興趣和動力,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②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具體講就是要讓學生明確目標,讓學生感知教材,讓學生參與過程,讓學生發(fā)現新知,讓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歸納方法,讓學生小結內容,讓學生評價效果。③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要注重反饋的真實性和學生新舊知識的結合度。對舊知識的運用力求熟練精確,對于新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應擁有評估數據和建立自己的評估體系,以利于更加有效地進行監(jiān)督和評價,使得教師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理想預期目標接近或達到一致。④要注重評價。教師的及時有效評價在某種程序上決定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還能激發(fā)學生把自己的學習目標與教師的內心期盼的預期目標相結合,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2、自主學習潛能的挖掘和發(fā)揮。
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在讀的大學生已學完外語的基礎語法,在思想意識上已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由于有的學生在中學的外語學習中忽視了對興趣的培養(yǎng),在大學外語教育中又普通實行“大班上課”,教師很難全面地細微地指導,有時對外語產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隋感,甚至產生有心學習無力挽救殘局的內心遺憾。在此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學習潛能的認識和測定顯得尤為重要。外語作為有別于母語的第二語言,學習潛能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為此教師要發(fā)揚教學民主,尊重和信任學生,努力建立一種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平等、友好關系。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的充滿著人性的活生生的情感和意志的特殊的雙邊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熱愛理解全體學生,創(chuàng)造溫情和諧的氛圍。教師的一種炯炯有神的目光,一個鼓勵的微笑,都會給予學生無限的激勵,自然而然地就會增強學生進一步學習外語的信心,不知不覺中挖掘出學生自主學習外語的潛能。
應讓學生具有掌握部分學習時間的權力,讓學生有時間讀,有時間想,有時間議論,有機會鍛煉。因此,教師課堂上一定要做到精講,講到重點、難點上,以便有較多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學習。
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計劃性,在自主時間和空間增大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安排學習進程,提出自己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教師加強對學生計劃的指導監(jiān)督,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議,使學生能夠有的放矢地完成既定目標。
3、課內外結合是解決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與課堂教學一樣,學生課外學習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要善于做學生的思想工作,用分散學習和遺忘規(guī)律去分析課外學習的作用,幫助學生認識課外學習的重要性,要使學生懂得課外學習是課堂學習的繼續(xù)和必要補充,是鞏固課堂內容的重要途徑,這樣才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進行課外學習的自覺性。另一方面,適時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如建議學生靈活機動地利用課外時間,利用分散的、零星的課外時間是外語課外教學的特點。因為它既不影響其他功課的學習,又符合分散學習的原則,對于積累外語知識大有益處。
總之,我們必須認識到,在我國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中,完全自主學習仍是我們理想中的教學目標。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外語的能力,與舊的教學模式和舊的學習習慣徹底決裂,改善教學制度,教學環(huán)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堅信,只要在外語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學習語言的能力,我們離完全自主這一最終目標將會越來越近。
參考文獻:
[1]何其莘,關于外語專業(yè)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1期。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