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寧波竹枝詞在修辭上很有特色,運用的辭格十分豐富,主要有“比喻、比擬、雙關(guān)、疊字、借代、仿擬、引用”等等。另外,雅俗結(jié)合的形式也使寧波竹枝詞更富有修辭上的美感和表現(xiàn)力。
關(guān)鍵詞:寧波竹枝詞 辭格 雅俗
浙江東渡是寧波,人物由來此地多。欲識吾鄉(xiāng)風(fēng)俗好,請君細聽竹枝歌。
——清·萬斯同
寧波竹枝詞包含著大量的風(fēng)俗和文化知識,為一般民眾所喜聞樂見。它以詩歌的形式承載民歌的內(nèi)容,在修辭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主要通過分析辭格、雅俗來探析寧波竹枝詞的修辭特色。
一、寧波竹枝詞的辭格
寧波竹枝詞所用到的辭格十分豐富,主要有“比喻、比擬、雙關(guān)、疊字、借代、仿擬、引用”等等。這些修辭格的運用,使得寧波竹枝詞更具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一)比喻
比喻是文學(xué)作品中最常見的一種辭格,寧波竹枝詞中的比喻辭格用的很多,而且十分生動。例如:
(1)非獨黃豆都成莢,又見棉花白似霜。(清·佚名《青珠竹枝詞》)
(2)電眼銀髯氣勢雄,蜿蜒龍體出龍宮。盤旋滾舞長街上,空巷爭看真老龍。(陳道生《畸山舞龍隊》)
(3)夫婦雙雙去采桑,養(yǎng)蠶好比養(yǎng)兒郎。(陳道生《裘村鎮(zhèn)蠶月》)
例(1)生動地描繪了棉花簇簇、宛若一地白霜的圖景,既寫出了“白”,又暗含“成片”。例(2)把目光比作電,胡須比作銀絲,不僅面部形象畢現(xiàn),而且精氣神兒全出。例(3)則把蠶比為兒郎,表現(xiàn)出了蠶農(nóng)對蠶的喜愛和對養(yǎng)蠶業(yè)的熱愛。
另外,寧波竹枝詞還運用多重比喻的形式。例如:
(4)一年之計在于春,農(nóng)業(yè)為君漁業(yè)臣。(陳瀛洲《漁歌》)
(5)悔嫁薄情負心漢,這山還望那山高。(董錦云《四明情歌》五)
例(4)中有三個比喻:農(nóng)業(yè)是君,漁業(yè)是臣,農(nóng)業(yè)和漁業(yè)是君臣關(guān)系。以“君臣”來比喻“農(nóng)業(yè)”和“漁業(yè)”,深入淺出而有不失生動地點明了二者的重要性及主次關(guān)系。例(5)也是多層次的比喻:別的女人像是“那山”;“薄情郎”移情別戀就像是有了這山還望那山一樣。這也是具體比喻和抽象比喻的結(jié)合,形象生動而又充滿諷刺、憤怒的感情。
(二)比擬
比擬辭格在寧波竹枝詞中用得也比較多。例如:
(6)香粳遍野影離離,正是含花吐穗時。聽說秋雷能引海,年年七月怕風(fēng)癡。”(清·鮑謙《梧岑竹枝詞》)
(7)鄰家少女試新裝,頭上晶晶寶石光。斜日無情偏不落,定教急煞可憐郎。(鄭玉浦《約觀燈會》)
(8)靈鵲枝頭迎客至,任君采摘品瓊漿。(林永良《楊梅節(jié)》)
(9)雪膚柔肌蜜肚腸,囫圇入口久留香。(陸鋒《寧波湯團》)
例(6)中用一個“癡”字貼切地表達了“怕”之甚。例(7)中的“斜日”以“電燈泡”的形象出場,對別人的甜蜜由眼紅而生嫉妒,或者“斜日”可能也一直暗戀著這位鄰家少女,總想把她和她男朋友攪黃了,同時又可以出出惡氣:你哪里比得上我,急死你。例(8)將“喜鵲”擬人化。中國民間認為喜鵲通靈,所以喜鵲又叫“靈鵲”,此處的擬人有著潛意識里的期盼。喜鵲枝頭啼叫,熱情地迎接著客人,盡職盡責(zé)地擔(dān)當(dāng)著“禮儀小姐”。例(9)“雪膚柔肌蜜肚腸”句,“雪”為視覺,“柔”為觸覺,“蜜”為味覺,而“膚”“肌”“肚腸”又是擬人的寫法,一位色香味俱全的“湯圓美女”從紙中“走出”,驚艷四射,使人急不可耐,“囫圇入口”。
(三)雙關(guān)
同其他類型的民歌一樣,寧波竹枝詞也通過雙關(guān)來寄托情意,有“諧音雙關(guān)、語義雙關(guān)”等。
1.諧音雙關(guān)
(10)郎待天明征遠方,妻含嬌淚理行裝。頻頻窗外望天色,日未出山仍有霜。(董錦云《四明情歌》二)
(11)池塘驀地起風(fēng)波,惡浪無端折芰荷。剩得單絲怎連藕,殘枝零落淚痕多。(董錦云《四明情歌》四)
例(10)“霜”諧“雙”,本義指太陽未出,山林仍有寒霜,暗指丈夫天亮就要去遠方,天亮之前夫妻仍舊是一雙人,不會分離。例(11)“浪”諧“郎”,“絲”諧“思”,“藕”諧“偶”。通過諧音雙關(guān)寫出了“偶”斷“思”連的無限憂思。
2.語義雙關(guān)
(12)不如仲夏移家去,臥向林邊手自探。(清·萬斯同《鄮西竹枝詞》)
例(12)中的“仲夏”為地名,在句中屬語義雙關(guān):本為地名,但同時可用來表示季節(jié),倒也契合全詩語境。
“寧波”這個地名來源于“海定則波寧”,在寧波竹枝詞中經(jīng)??梢员挥脼殡p關(guān)。例如:
(13)諸君問我生何地,海不興濤是故鄉(xiāng)。(陸鋒《寧波湯團》)
(14)抗倭名將此揮兵,痛擊番船敵膽驚。今日笑迎五洲客,巨輪進出海波平。(酈仲瑜《招寶山》)
例(13)中的“海不興濤”用了雙關(guān)的修辭手法,既表現(xiàn)了故鄉(xiāng)的平靜安寧,流露出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和依戀,也可以指“寧波”這個城市。這里的雙關(guān),與其說是一種刻意的辭格運用,不如說是“寧波”這個地名起得好。例(14)大意為:以前戚繼光將軍抗倭,在此痛擊倭寇,現(xiàn)在這里的人民滿面春風(fēng),歡迎五湖四海的客人,正所謂“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這首詩從整體上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表達出對倭寇的憎恨、堅決抗擊倭寇的決心,與寧波人的熱情好客,兩相對比,相得益彰。最后一句的“海波平”運用了雙關(guān)辭格,字面意思是寧波的海港風(fēng)平浪靜,巨輪進進出出都很安全;另一層意思是巨輪進進出出的地方就是家鄉(xiāng)——寧波,這也與全詩內(nèi)容相呼應(yīng)。
(四)疊字
疊字辭格的運用使寧波竹枝詞產(chǎn)生了韻律美。例如:
(15)五里灣灣曲曲溪,綠楊沿岸夕曛微。(清·謝秀嵐《周巷竹枝詞》)
大意為“五里長的港灣,彎彎曲曲的溪水,夕陽暖暖地照映著沿岸綠綠的楊樹”。這兩句詩用了疊字、雙關(guān)的修辭方法。這里沒有用“港灣”“水灣”,而用疊音的“灣灣”,首先保持了平仄和格律,因為疊音的兩個字平仄相同,雙音節(jié)的疊字形式是最直接的保持平仄和諧的手法,這也使詩歌收到疊字與平仄和諧雙重音樂美。《詩經(jīng)》正是在四字句中大量運用了雙音節(jié)疊音字,才使得它極具音樂美。寧波竹枝詞的疊字修辭還有很多。例如:
(16)喬木亭亭倚蓋蒼,櫛風(fēng)沐雨自擔(dān)當(dāng)。(宋·葉夢鼎《蓋蒼喬木》)
(17)煙柳村村花夾岸,最憐千丈鏡中行。(清·倪象占《鄮南雜句》)
(18)記得醉歸銜暮色,星星漁火隔江明。(清·袁鈞《鄮北雜詩》)
(19)梁山伯廟去燒香,拜拜多情祝九娘。(清·無名氏《梁山伯廟》)
再回到例(15),“灣灣”諧“彎彎”,當(dāng)以本字理解時,詩句節(jié)奏為:五里灣灣/曲曲溪;當(dāng)以諧字讀時,節(jié)奏為:五里/灣灣(彎彎)曲曲溪。從修辭的角度來講,將“灣”疊用收到的效果是多元的。此中最重要的是使詩句平添含蓄美,當(dāng)詩句可以作多種理解或從不同的角度來鑒賞時,它的藝術(shù)價值隨之得到升華。
(五)借代
借代即“換名”,借代辭格的運用,使寧波竹枝詞在表情達意上更加形象突出、特點鮮明。例如:
(20)紅裙隊隊聞私語,此是前朝宰相家。(清·周鏗華《泗門竹枝詞》)
(21)端陽佳節(jié)漫經(jīng)過,角黍相傳為汨羅。(清·鮑謙《梧岑竹枝詞》)
例(20)中的“紅裙”代指少女,使少女形象鮮明突出,與句中的“隊隊”和“私語”等少女的行為特點相呼應(yīng)。例(21)中的“汨羅”指代屈原,用于此處是為了韻腳的和諧,也隱含了屈原投汨羅江而死的典故,有著雙重修辭效果。
(六)仿擬
寧波竹枝詞對仿擬辭格的運用也有鮮明特點。例如:
(22)蜃雨腥風(fēng)駭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圓。人家住在煙波里,萬里濤聲到枕邊。(清·陳秉元《漁家》)
“蜃雨腥風(fēng)”是“血雨腥風(fēng)”的仿擬形式,這個辭格在此處產(chǎn)生了如下修辭效果:首先,更加樸實和自然,“血雨腥風(fēng)”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殘酷的形勢和環(huán)境,而“蜃雨腥風(fēng)”不見得是夸張,因為在夾雜著細小貝類的駭浪觸石或觸岸,必然會激起無數(shù)水花,加之風(fēng)的助力,“蜃雨腥風(fēng)”是一種很常見的現(xiàn)象;其次,從語義上看,“血雨腥風(fēng)”的修辭效果是強烈的,通過夸張的手法很形象地展現(xiàn)了一幅殘酷的圖景,會引起人的負面情緒,而“蜃雨腥風(fēng)”是規(guī)范的、正常的表述,展現(xiàn)的是一幅海邊圖景。由“血雨腥風(fēng)”到“蜃雨腥風(fēng)”,正是以仿擬卸去夸張,以形式上的修辭“掩埋”內(nèi)容上的修辭。
(七)引用
引用一些膾炙人口的句子或經(jīng)典名句,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更好地表達和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寧波竹枝詞也通過引用這一辭格來表情達意。例如:
(23)落霞孤鶩齊飛處,面面波光似鏡磨。(清·忻恕《東錢湖竹枝詞》)
(24)九月中旬湖水平,龍舟競渡會群英。(鄭玉浦《東錢湖會期》)
(25)一年之計在于春,農(nóng)業(yè)為君漁業(yè)臣。(陳瀛洲《漁歌》)
(26)關(guān)關(guān)鳩鳥在河洲,幸福生活勿用愁。(沈元魁《幸福生活》)
例(25)是完整引用,例(23)和例(26)是暗引或變通引用。例(24)的“九月中旬湖水平”也可以看作是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八月湖水平”句的暗引。
二、寧波竹枝詞的雅俗與修辭
竹枝詞首先是一種偏向于通俗文學(xué)的詩歌形式,語言淺顯通俗,所以即使詩歌主體本身一直是雅文學(xué)的主流,常常運用具有文學(xué)色彩和書面色彩的語詞來移注自身情感和加強藝術(shù)感染力,但竹枝詞作為一種特殊的詩歌形式,絕大多數(shù)還是比較通俗淺近的。寧波竹枝詞多口語,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例如:
(27)赤豆粥兼蕎麥面,晚餐還有烤番茹。(清·趙霈濤《剡溪竹枝詞》)
(28)一樽芋艿吃完添,陸谷糊中不放鹽。(同上)
(29)馬陸坑茶真?zhèn)€良,蘭花顏色茉莉香。(清·毛潤《石門竹枝詞》
(30)附近鄉(xiāng)鄰齊去看,阿儂暗作相親人。(鄭玉浦《東錢湖會期》)
這些句子都很生活化,完全可以用于日??谡Z交際。口語化句子和口語詞的運用,使寧波竹枝詞的民歌色彩被完全激活,使得詞義通俗易懂。
從另一方面說,竹枝詞是一個“乍俗還雅”的怪胎,一些文學(xué)色彩或書面色彩比較濃厚的詞或句子,寧波竹枝詞中亦多有其例。例如:
(31)瀲滟鄞江落日時,靈橋東鎖去波遲。(洪允祥《登樓遠眺》)
(32)一水漪漣好浣衣,提筐姐妹到西溪。(清·鮑序悅《梧岑竹枝詞》)
(33)且看飲馬潭中水,留得漣漪千萬重。(袁子良《渚山飲馬》)
(34)龜嶺嵯峨低復(fù)高,倉山煙樹冷蕭蕭。(清·阮嘉祥《臨山竹枝詞》)
(35)老叟稚童同樂處,嫣然含笑步翩躚。(范紀達《陽光廣場》)
“瀲滟”“漪漣”“漣漪”“嵯峨”“煙樹”“叟”“嫣然”“翩躚”等都是書面語,而“煙樹”文學(xué)色彩濃厚。
(36)空氣新鮮溪水甜,莼湖真是個桃源。山人耄耋身猶健,屋后常鋤小菜園。(王重光《莼湖長壽村》)
“真是個”是口語,用它來將“莼湖”比作“桃源”顯得更加鮮明、直白和強烈,若換成“好像”“宛若”“像”,則沒有這種修辭效果;而“耄耋”又是個書面語詞,指老年或老人高壽,所以這首詩可以說是文白兼收,雅俗共賞。
另外,現(xiàn)代新事物進入寧波竹枝詞后所帶來的陌生感強化了詩的修辭效果。例如:
(37)華樓聳翠比天高,“有路”人家氣派豪。剛出車門“桑塔納”,“大哥大”里發(fā)牢騷。(張曉邦《緱城雜詠》)
“桑塔納”“大哥大”這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xiàn)的新事物散發(fā)出了濃烈的現(xiàn)代化氣息,用在詩中就如同用古老的酒瓶裝可樂。實際上,這種形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種雅俗共賞,只不過是古典詩歌形式之“雅”與現(xiàn)代新事物之“俗”的結(jié)合。它的修辭效果不僅來源于語詞語義層面,也來源于時空碰撞。
寧波竹枝詞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百姓日常生活的畫卷。它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各樣的辭格來傳遞信息、抒發(fā)情感;同時,它亦俗亦雅的形式使其風(fēng)格淳樸卻又不失含蓄和意境。它不需要很高的文學(xué)水平,但又能把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些特點使得竹枝詞易于模仿和創(chuàng)作。
參考文獻:
[1]陳望道.修辭學(xué)發(fā)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寧波詩社.寧波竹枝詞[M].寧波:寧波出版社,1999.
[4]王蘋.漢語修辭與文化[M].杭州: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7.
(張龍飛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xué)人文與傳媒學(xué)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