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虧”與“幸虧”兩詞詞義相近,通常認為其用法相同。然而在權威詞典和經典教材中,它們卻有著本質區(qū)別:詞性不同,語用也不同。本文嘗試從語法事實的角度出發(fā),參考現(xiàn)代漢語各大權威詞典,對“多虧”“幸虧”進行語法、語用分析,進而得出新的結論。
關鍵詞:幸虧 多虧 動詞 副詞 辯證考
一、引言
《發(fā)展?jié)h語》是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漢語教材,專為來華學習漢語的長期進修生編寫。其中《中級漢語(下)》第十九課《俺爹·俺娘》生詞表中出現(xiàn)了“多虧”一詞,詞性標注為【動】,課文中使用的句子為:“多虧家里人發(fā)現(xiàn)早,才保住了一條命。”
在筆者的理解中,“多虧”是個不折不扣的副詞,與“幸虧”的詞性相同。查閱國內最具權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撰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其中清晰地界定“多虧”為【動】,而“幸虧”為【副】。課堂上講解“多虧”時,筆者有意識地問學生:你知道它的近義詞或同義詞嗎?結果有幾個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幸——虧”;轉而再問同事“多虧”的詞性,得到的答案中大多數(shù)是——“副詞”。
“多虧”“幸虧”是一組近義詞應該沒有人懷疑,但它們的詞性真的不存在重合嗎?或者說,二者在語法、語用上并沒有互通性,沒有交集嗎?這個問題似乎很值得我們認真考究。
二、引經據(jù)典
在國內現(xiàn)代漢語或對外漢語教學中影響較大的幾本詞典中,前文提到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以下簡稱“社科院本”,商務印書館)和《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以下簡稱“八百詞”)兩本詞典明確界定“多虧”是【動】,“幸虧”為【副】?!鞍税僭~”同時羅列“幸虧”的近、同義詞有“幸好”“幸而”;《現(xiàn)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以下簡稱“外研社本”)“多虧”無詞性標注,“幸虧”為【副】;《應用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多虧”為【動】,“幸虧”為【副】,但在“幸而”項下,列同義詞“多虧”“幸虧”,其他未作說明;在《漢語近義詞詞典》(王還《應用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以下簡稱“王還本”)中,“多虧”為【動】,“幸虧”為【副】,并明確指出二者“意思同,只是用法不同”(詳見下文)。
由此可見,即使是“經典”和“大家”,對“幸虧”與“多虧”的認識也看似清楚,實則模糊。
“社科院本”對“多虧”的解釋:表示由于某人的幫助或有利因素,避免了不幸或得到了好處。例:①~你來了,否則我們要迷路的。②這件事~了你的幫助?!靶姨潯保罕硎居捎谂既怀霈F(xiàn)的有利條件而避免了某種不利的事情。例:①~他帶了雨衣,不然全身都得濕透。②他~搶救及時,才保住了性命。
“八百詞”對“多虧”的解釋:表示由于別人的幫助避免了不如意的事,含有感謝或慶幸的意思,可帶“了”,必帶名詞、動詞、小句作賓語,沒有否定式。例:①這次~了你,要不我們連票也買不上。②~沒去,去了就趕不回來了。③~他拉了我一把,要不就滑下去了。“幸虧”(幸好、幸而):指由于某種有利條件而僥幸避免不良后果。一般用在主語前。例:①~他手疾眼快,拉住了我。②洪水來勢很猛,~堤壩已經加固,沒有造成災害。
《應用漢語詞典》對“多虧”的解釋:表示由于某人的幫助或某種有利因素而免遭不幸或獲得了好處。例:①~你提醒我,不然我又要誤大事了。②~這場大雨,地里的莊稼得救了?!靶姨潯保阂蚰撤N有利條件而僥幸避免不良后果。例:①~你提醒了我,要不我準忘了帶錢。②沒想到飛機提前一小時到達,~我們來得早,不然就接不著你了。
三、對“幸虧”“多虧”的語法、語用分析
1.問卷調查:“多虧”“幸虧”在句中能否互換?
下面是東北財經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28位教師和工作人員參與完成的問卷調查的結果。
對“社科院本”中的“多虧”例句①,認為可以互換為“幸虧”者為100%,認為例句②不能互換者為100%;認為例句①、②“幸虧”可以互換成“多虧”者為100%?!鞍税僭~”中“多虧”例句①不能互換者為100%,例句②、③可以互換者為100%;“幸虧”例句①、②可以互換成“多虧”者為100%。認為《應用漢語詞典》中的“多虧”例句①、②可以互換為“幸虧”者為100%;“幸虧”例句①、②可以互換成“多虧”者為100%。
三本詞典中被認為只能用“多虧”,不能用“幸虧”替代的只有兩個例句,現(xiàn)復述如下:①這件事~了你的幫助。(“社科院本”) ②這次~了你,要不我們連票也買不上。(八百詞)兩個例句共有的特點是[多虧﹢了+名詞/代詞]。
2.[~﹢了]是否為“多虧”獨有,“幸虧”禁用?
我們從北大語料庫“現(xiàn)代漢語”分類庫中分別選取含有“多虧”“幸虧”的語料各250個,剔除“我們黨過去吃過許多虧,以后……”“因此,不少漁民認為多出海捕撈多虧本,還是停產好”之類的無效語料后,得到有效語料“多虧”201個,“幸虧”238個,其中[多虧﹢了]共80個,約占38%,[幸虧﹢了]無。
由此基本可以得出結論,[~﹢了]確實是“多虧”與“幸虧”語用上的一大區(qū)別。
由于對“幸虧”的副詞詞性不存在疑問,因此,“幸虧”不能進入[~﹢了]實屬正常。我們再來分析“幸虧”“多虧”語料中表現(xiàn)出的其他情況。
3.[多虧+名詞/代詞]與[幸虧+名詞/代詞]
由于權威詞典幾乎公認“多虧”為【動】,“幸虧”為【副】,而副詞的語法特點決定了其不可能帶名詞,為此,我們從所選語料中揀選出[多虧+名詞/代詞]或[多虧+了+名詞/代詞]的例句,與“幸虧”作比較。
上文所述201個“多虧”有效語料中,[多虧+名詞/代詞]、[多虧+了+名詞/代詞]共75個,約占總數(shù)的37%,包括“多虧解放軍”和“多虧了兩名應聘的技術員”(有定語)兩種。我們把“多虧了這條鐵路,不然這么多柴油機怎么運出去”歸入其中,而剔除“多虧了解放軍,使我的愿望變成了現(xiàn)實”這一例句,因為前句是一個復句中的獨立分句,而后句實際上是一個被逗號分隔開的獨立的兼語句。
[幸虧+名詞/代詞]的情況如何?
在238個含有“幸虧”的有效語料中,只有兩個疑似例句:“幸虧事后,由于……”和“幸虧副省長梁威林的肯定,海珠餐廳才有今天”。前句的“事后”看似時間名詞,實則應為“事情發(fā)生后”的縮略形式,可忽略不計。
為此,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幸虧+名詞/代詞]句式不存在,至少不夠典型。
至此我們可以說,“幸虧”不能進入[~﹢(了)+名詞/代詞]的句式,而[動詞+(了)+名詞/代詞]卻恰恰是動詞的基本語法結構之一。因此,“多虧”為動詞,“幸虧”是副詞確定無疑。
4.[~+小句]是否為“多虧”獨有?
含有“多虧”的201個語料中包含[~+小句]的句子有126個,具體表現(xiàn)為兩種形式:“多虧一位藏醫(yī)把他搶救過來”(+主謂小句)和“多虧有了個好所長啊”(+無主句),所占比例為93/33(74%/26%);含有“幸虧”的238個語料中,剔除前文提到的兩個疑似案例,另有三例單獨出現(xiàn)的情況:①輕輕地說了兩個字:“幸虧”;②幸虧,另外一隊發(fā)生了騷動;③幸虧,子陵灘前諸公只是石刻塑像而已。②、③可以理解為強調事件的僥幸性而獨立使用,①只能出現(xiàn)在前文有交代和鋪墊的情況之下,是強調,也是省略,其余233個例句均為[~+小句]式,同樣表現(xiàn)為兩種形式,即(+主謂小句)和(+無主句),所占比例為146/87(63%/37%)。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小句]不能確認為“多虧”獨有。如果考慮到所選語料的隨機性,二者的比例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四、我們的認識
相比之下,解釋更為具體、態(tài)度較為明確的是“王還本”。除了前文提到的認為“幸虧”“多虧”意思相同只是用法不同外,該詞典還專門列舉例證加以說明。例如:①多虧遇見公正的裁判,他們隊才能夠出線。②這孩子成績這么好,多虧有老師的指導。③幸虧司機經驗豐富,我們才避免了一場交通事故。④幸虧我?guī)Я藗?,才沒被淋著。
該詞典分析認為,“幸虧”“多虧”雖可互相替換,但替換后語義會或多或少地發(fā)生變化,例句①、②用“多虧”【動】,側重于使事情順利發(fā)展,這時也可替換為“幸虧”【副】,有排除不利因素的意味。例①可能有難以公正裁判的因素;例②可能在學習上遇到過困難。而若將例③、例④中的“幸虧”換成“多虧”,則會使句子語氣變輕。
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完全同意“王還本”的觀點。原因在于,該本仍然簡單地規(guī)定“多虧”為【動】,“幸虧”為【副】,如此,并不能對兩詞在[~+小句]句式中相同或相似的使用現(xiàn)象做出合理解釋。
正如上文舉證、分析所見,在[多虧+(了)+名詞/代詞]句式中,“多虧”是動詞確定無疑,而在[~+小句]句式中,既然“多虧”與“幸虧”難分伯仲,而“幸虧”的副詞詞性不容懷疑,因此這里的“多虧”當然也應該界定為副詞。
五、結語
張誼生在《現(xiàn)代漢語虛詞》(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中指出,“凡是在某一意義上可以充當狀語,在另一意義上可以充當謂語的,盡管這兩種意義比較接近,可以認為是動副兼類詞——其充當狀語時是副詞,充當謂語時是動詞?!睗h語詞匯中,兼類現(xiàn)象不勝枚舉,“多虧”也屬于兼類詞。
我們的結論是:“多虧”:①動詞;②副詞;作副詞時,與“幸虧”的意思和用法非常相近,同屬于僥幸態(tài),屬于該態(tài)的副詞還有“幸而、幸好、好在、虧得、幸喜、虧、幸”等,這些詞在口語和書面語使用中的僥幸程度、搭配詞語等方面略有不同,但本質相同。
因此《俺爹·俺娘》一文中,“多虧家里人發(fā)現(xiàn)早,才保住了一條命”,“多虧”應為副詞。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3]現(xiàn)代漢語詞典[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應用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5]王還.漢語近義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6]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虛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武惠華.《發(fā)展?jié)h語》中級漢語(下)[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
(崔鳳玲 遼寧大連 東北財經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 116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