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此吾
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1863~1957年),原名純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瀕生;又因家臨白石山,故自號白石。
齊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杏子塢星頭塘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里。他8歲時在附近一所私塾村學(xué)堂讀了半年書,因母親突患大病花了不少錢,只好結(jié)束他的學(xué)生生活,與父親一道挑起了生活的重?fù)?dān)。
白石自幼酷愛繪畫、寫字、讀書,為此,祖母常嘆道:“人倒是很聰明刻苦的,就是生錯了人家?!边€是孩童的齊白石就忙于放牛、砍柴,15歲時便開始從師做木匠,一直到27歲。28歲后才以畫工為職業(yè),艱辛闖蕩12年,成為民間著名畫師。
“收盡奇峰打草稿”,齊白石40歲后開始了游歷寫生。他五次出游,漫游華山、蜀山、長江、黃河、陽朔、桂林、廬山、洞庭,飽覽祖國名山大川,一路寫生、作畫,揮毫潑墨,以刻印賣畫辦展覽為生,57歲時定居北京時,他的人品、畫品已舉世聞名。
抗戰(zhàn)爆發(fā),國家、民族危亡之時,齊白石憤怒地畫了《墨蟹圖》,題書:“看你橫行到幾時?”表達(dá)了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他多次拒絕了一些人勸他遷居南京,堅持留在北京等待人民革命的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毛澤東甚為關(guān)心齊白石,他與這位人民畫家有過一段難忘的親密交往,使這位杰出的人民藝術(shù)家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晚年——
毛澤東四次邀請齊白石
1949年上半年,毛澤東致信白石老人,邀請他以無黨派人士身份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這是齊白石和毛澤東主席的第一次見面。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春節(jié)剛過不久,毛主席第二次邀請齊白石,請他去中南海做客。他們一起品茶賞花共進(jìn)晚餐。餐桌上是豐盛的湖南湘潭家鄉(xiāng)風(fēng)味菜,主席和白石老人邊吃邊交談。主席說:“你我可稱得上同鄉(xiāng)(因同是湘潭人,而且齊白石出生地杏子塢只離韶山?jīng)_50公里)?!苯又f:“我倆還稱得上同名兄弟,你原名純芝我原名潤芝,兩人小名都叫‘阿芝,你年長,我該尊稱你一聲老哥喲!”主席親切風(fēng)趣的話語,使兩人都開懷大笑。這次會見給兩位同鄉(xiāng)和忘年交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0年3月的一天,毛主席第三次邀請齊白石,這次是到香山雙清別墅散步賞花。主席說:“關(guān)心和愛護(hù)民族文化藝術(shù)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歷史責(zé)任。聽說國內(nèi)外不少收藏家都在收藏你的字畫,我也是白石藝術(shù)的愛好者,今后是否可以收藏先生的作品呢?”白石老人爽朗地笑著說:“當(dāng)然可以。知我者恩人也,恭敬不如從命!”隨后不久,齊白石應(yīng)邀出席了周恩來總理的招待會。之后齊白石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精心為毛主席鐫刻了“毛澤東”朱、白兩方壽山石印章,用宣紙包好,請當(dāng)時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的軍代表詩人艾青獻(xiàn)給毛主席,以表達(dá)自己對人民領(lǐng)袖的崇敬心情。
毛主席收到后十分喜愛,為答謝白石老人特在中南海宴請他,還邀請郭沫若作陪。席間,主席向齊白石敬酒,感謝白石老人贈印、贈畫。白石甚感詫異,忍不住問了一句:“我何時為主席作過畫?”毛主席笑著讓秘書把畫掛起來諸畫家親自驗(yàn)證。
那是一幅全綾精裱的中堂國畫。畫面上有一顆郁郁蔥蔥的李樹,樹上有五只毛茸茸的小鳥,樹下佇立著一頭憨厚的老牛正側(cè)著腦袋望著小鳥出神,頗有情趣。白石一看恍然大悟,忙說:“這是我練筆的廢品,估計是給主席包印盒時不留神誤用了它,不想主席竟把它裝裱得如此精美,請主席原諒!”白石深感不安,緊接著又說:“我把畫帶回去,主席喜歡這種筆墨,我一定重畫一幅送來!”毛主席卻說:“不必,大可不必,我喜歡的就是這一幅嘛!”接著主席興致更濃地說:“此畫的筆墨頗具氣勢。你看這一筆,從牛頭至牛尾一氣呵成,足見畫家功力過人啊!”郭沫若在場也稱贊這幅畫好。白石見狀也樂了,便說:“既然拙畫還有點(diǎn)意思,就請二位在卷首賞賜幾個字?!倍诵廊煌狻0资闳∠庐嬩佋谧郎?,郭老遞過毛筆請主席先寫,主席略一思忖,揮筆以懷素的草體寫下了“丹青意造本無法”七字。郭老一看,這是主席借用蘇東坡的句子“我書意造本無法”,改了前面兩個字,就變成稱贊白石了,非常精當(dāng),真是出手不凡!郭老也思維敏捷,接著寫道:“畫圣胸中常有詩”。這是借用陸游的“此老胸中常有詩”,也是改了前兩字,與主席題的上句巧妙成聯(lián)。毛澤東、郭沫若二人題句珠聯(lián)璧合,構(gòu)成了一副絕妙的題畫聯(lián)語。白石老人喜出望外,忙說:“二位大家這樣夸獎我白石,實(shí)在多謝!我可要把它拿走啦!”主席看看郭老說:“兩位政治家斗不過一位藝術(shù)家呀!”三人都笑了。
1950年初夏,毛主席派秘書田家英到北京西城區(qū)跨東胡同看望白石老人。第二天下午,主席派車將齊白石接到中南海敘談,這是毛主席第四次邀請齊白石二人品茶賞花,還請朱德作陪共進(jìn)晚餐。臨別時,朱德還親自送白石老人上車。
齊白石書畫回贈毛澤東
為了答謝毛主席的關(guān)懷,1950年國慶前夕,齊白石特地將自己在1937年所作的書畫精品立軸《鷹》和“海為龍世界,云是鶴家鄉(xiāng)”的對聯(lián),加題了“毛澤東主席,庚寅十月,齊璜”和“九十翁齊白石藏”兩款后贈給主席。與此同時,白石老人還贈送給主席一方珍貴的雕花圓硯。這方圓硯長26厘米,大頭15厘米,小頭14厘米,厚2厘米,配有楠木硯盒,石質(zhì)堅硬,發(fā)墨快而滋潤,是用家鄉(xiāng)湖南產(chǎn)的花崗石所精制,白石老人使用它已近半個世紀(jì)。毛主席收下了這些珍貴禮物,并轉(zhuǎn)給老人一筆豐厚的酬謝。白石老人深知毛主席喜愛他的畫作,于是又將新作水墨畫立軸《巴蕉圖》送給毛主席。1951年,齊白石繪制了巨幅國畫《松鶴旭日》,滿腔熱情歌頌了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同年,他還送去繪制的《菊花圖》,并用篆書和行書題寫了“益壽延年。毛主席教正。九十一歲齊璜”的邊款,還加蓋了“人長壽”的印章。
1952年,白石老人為毛主席畫了《茶具梅花圖》,加蓋了“大匠之門”印章。此畫十分簡潔,畫面上只有一束梅花、一把紫砂壺、兩口茶杯。上款“毛主席正”,下款“九十二歲齊璜”。1952年國慶前夕,齊白石等一批老畫家為表達(dá)對新中國的熱愛和對毛主席的敬重,集體創(chuàng)作繪制了《普天同慶》一畫,贈給毛主席。為此,毛主席于10月5日寫信給白石老人,信中寫道:“白石先生:承贈《普天同慶》繪畫一軸,業(yè)已收到,甚為感謝!并向共同創(chuàng)作者徐石雪、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溥毅齋、溥雪齋、關(guān)松房諸先生致謝意。毛澤東,一九五二年十月五日。”
毛澤東與齊白石的不了情
1953年1月7日是齊白石89歲的生日。為給齊白石祝九十大壽(因我國習(xí)俗是祝九不祝十),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特地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會,文化部授予齊白石“中國人民杰出藝術(shù)家”光榮稱號,毛澤東主席特送上湖南特產(chǎn)茶油寒菌、一對湖南特制的長鋒純羊毫?xí)嫻P、一支東北野人參和一架鹿茸。以示祝賀。白石老人激動不已,對親屬子女說:毛主席今天給我送這樣重的禮,太看得起我了。真是如古人講的“蔗境彌甘”,在新社會我是享了清福了。之后,他書寫了毛主席的《沁園春·雪》一詞。1954年,齊白石光榮出席了在懷人堂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聆聽了毛主席的開幕詞?;丶液笏麚]筆書寫了“老老實(shí)實(shí),勤勤懇懇”8個字,這是主席在開幕詞中的告誡。白石老人逢友便說:“人人聽毛主席的話,中國焉得不強(qiáng)!”
這一年,白石老人新畫了一幅《松鶴圖》,題“毛主席萬歲”,又加蓋了“人長壽”印章。還將另一幅作品《祝融峰》相送。祝融峰為南岳衡山最高峰,是著名的風(fēng)景名勝。祝融朝日乃寓意“湖南家鄉(xiāng)出了個紅太陽毛澤東”。同時還和毛主席在第一師范的同學(xué)高希舜、章適園等老畫家一起,共同創(chuàng)作了《和平幸福圖》。表達(dá)和傾訴了白石老人對社會主義新生活和人民領(lǐng)袖的愛戴。在這以后數(shù)年中,毛主席先后收到白石老人所贈作品數(shù)十件。主席每次收到白石老人作品都反復(fù)欣賞,并由秘書打電話致謝。隨后,毛主席將白石老人送的畫都交由國家博物館收藏,唯有白石老人贈送的那方雕花硯一直留在辦公桌上研用,主席十分珍愛。此硯原來也是齊白石的心愛之物,親手刻制了硯銘:“片老真空石也,是吾子孫不得與人。乙酉八十九歲,齊白石記于京華鐵柵屋?!卑资先吮臼且源擞^傳家,而后來贈給毛主席,可見他對主席的敬重。
1957年,95歲高齡的白石老人因病治療期間,毛澤東主席派田家英等同志前去看望,并轉(zhuǎn)告,主席要他節(jié)勞,少見客,從心所欲,靜心休養(yǎng)。齊白石彌留之際留下遺言:“將自己珍藏的字畫、作品和用過的東西全部獻(xiàn)給自己的國家和人民!”
責(zé)編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