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建英,劉 瑩,谷 強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常發(fā)生于妊娠中晚期,為妊娠期特有疾病,主要危及胎兒的生長發(fā)育,可導致羊水胎糞污染、胎兒早產、新生兒肺炎,甚至胎死宮內等嚴重妊娠結局[1],臨床上ICP孕婦主要以皮膚黃疸、瘙癢以及實驗室檢查中血膽汁酸增高為主要特征。目前,對于ICP導致圍生兒不良結局的發(fā)生機制尚不清楚,因此早期發(fā)現,積極進行臨床干預對于圍生兒結局具有決定性意義。本文主要對我院收治的76例ICP孕婦進行分析,比較其與正常孕婦在羊水污染、新生兒窒息等不同圍生兒結局方面的差異,為后續(xù)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產科住院分娩的ICP孕婦76例為觀察組,以同期入院分娩的正常孕婦76例為對照組。兩組孕婦均為初產婦、單胎,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納入者參照《中華婦產科雜志》診斷ICP的診斷標準[2]。排除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肝膽系統(tǒng)疾病或其他皮膚病者。
1.2 方法
1.2.1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孕婦的羊水污染率、早產兒率、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肺炎率及圍生兒死亡率。
1.2.2 檢測指標 依據孕婦血清學檢查指標將觀察組分為兩組:A組血清總膽汁酸為10~40 μmol/L,谷氨酸氨基轉移酶<200 U/L;B組血清總膽汁酸>40 μmol/L,谷氨酸氨基轉移酶≥200 U/L。血清總膽汁酸的參考值為:0~10 μmol/L。
2.1 兩組圍生兒結局比較 觀察組的羊水污染率、早產兒出生率、新生兒窒息率及新生兒肺炎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圍生兒死亡率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觀察組孕婦血清學檢查結果與圍生兒結局的比較 B組早產兒出生率、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肺炎率均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圍生兒死亡率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
注:*為χ2值
表2 兩組圍生兒結局比較〔n(%)〕
注:*采用確切概率法
表3 觀察組孕婦血清學檢查結果與圍生兒結局的比較〔n(%)〕
注:*采用確切概率法
國內有報道指出,ICP的發(fā)生率具有地域性差異,我國的成都、重慶、湖南、江西都是高發(fā)地區(qū)。目前考慮ICP的發(fā)生與氣候、飲食習慣相關。隨著對ICP了解的深入,其不良結局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早期發(fā)現、干預、評估對圍生兒結局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目前國內各大醫(yī)院對于ICP發(fā)展及結局的檢測指標是孕婦血清總膽汁酸及甘膽酸,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發(fā)現,甘膽酸的特異度及敏感度較差,對臨床的參考價值不大,因此在本研究中主要是結合血清總膽汁酸結果進行ICP的程度分級。有學者認為母體-胎兒循環(huán)及羊水高膽汁酸水平,是ICP的生化特征之一,胎盤對膽汁酸的轉運是母體-胎兒循環(huán)雙向可逆的。正常妊娠中,胎兒循環(huán)中膽汁酸水平高于母體,從胎兒向母體轉運是胎兒排泄膽汁酸的主要途徑,而ICP時這種轉運能力明顯削弱,胎盤從胎兒向母體方向轉運膽汁酸的能力受損,出現膽汁酸排泄受阻現象,同時母體過多的膽汁酸可以通過胎盤屏障轉運至胎兒體內。有研究認為,高水平的膽汁酸可以造成胎盤絨毛表面血管痙攣,導致絨毛靜脈血管阻力增加,胎兒血流灌注急劇下降,致使胎兒急性缺氧,從而引起羊水污染、胎死宮內等圍生兒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
近年來,ICP對胎兒的危害性已引起產科及兒科醫(yī)生的重視,國外相關文獻報道,ICP孕婦圍生兒死亡率為1%~11%,胎兒宮內窘迫發(fā)生率為20%~30%,早產兒發(fā)生率為13%~60%[4]。潘小虹等[5]通過回顧性分析表明,ICP孕婦圍生兒死亡率為3.4%,胎兒宮內窘迫發(fā)生率為23.6%,早產兒發(fā)生率為35.5%,吸入性肺炎發(fā)生率為10%,本研究中ICP孕婦圍生兒死亡率與正常孕婦無差異,可能與研究例數過少有關,但其他結局發(fā)生情況與以上研究相似。且ICP孕婦中血清總膽汁酸水平高者其圍生兒結局更危險。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陲,經濟及醫(yī)療水平落后于內地城市,孕婦的產前篩查、管理尚不完善,因此,針對ICP孕婦的診斷、治療尚無明確、統(tǒng)一的共識,本研究就我院在此方面的經驗做一整理,提供一定的理論及實踐依據。ICP導致的死胎、死產常突發(fā)于偶然宮縮、先兆早產或臨產初期,胎兒死亡常突然發(fā)生,常規(guī)產前監(jiān)護無法預測[6]。
綜上,ICP孕婦減少不良妊娠結局不僅要加強孕產婦系統(tǒng)管理、加強胎兒監(jiān)護,同時若胎兒有宮內窘迫且胎兒已成熟,應適時終止妊娠。因此,合適的妊娠時機十分重要,我院針對ICP孕婦終止妊娠的標準為:(1)盡早終止妊娠;孕周>37周,血清總膽汁酸≥30 μmol/L,有黃疸或者是總膽紅素≤20 μmol/L;(2)孕周34~37周血清總膽汁酸>40 μmol/L,或既往有因ICP導致圍生兒死亡病史的;(3)孕周32~34周重度ICP,保胎藥物無效;(4)孕周>28周,高度懷疑胎兒宮內窘迫。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如何早期發(fā)現及評估妊娠結局,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及時果斷處理,是降低死亡率、改善ICP孕婦妊娠結局的重要手段。
1 胥銀宇.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膽汁酸肝酶指標對圍生兒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6):445-446.
2 賀晶.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診療指南[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6(5):391-394.
3 Lee RH,Kwok KM,Ingles S,et al.Pregnancy outcomes during an era of aggressive management for intrat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J].Am J Perinatol,2008,25(6):341-345.
4 Germain AM,Kato S,Carvajal JA,et al.Bile acids increase response and expression of human myometrial oxytocin receptor[J].Am J Obstet Gynecol,2003,189(2):577-582.
5 潘小虹,朱維培.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203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4):28-29.
6 楊在春.35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臨床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