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興,付曉昉,王 亮,高 慧,黃慶華,徐 萍,宋 瑋
(天津市第五中心醫(yī)院,天津 300450)
中國糖尿病協(xié)會最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中國糖尿病發(fā)病率高達9.7%,全國糖尿病患者接近1億,中國已成為全球范圍糖尿病增長最快的地區(qū),而糖尿病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年齡≥60歲的人群中為20.4%[1]。目前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種類繁多,老年慢性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維持血糖正常水平,如何指導患者足療程足劑量合理規(guī)范用藥,避免無效治療甚至引起并發(fā)癥、造成糖尿病并發(fā)癥而加重病情,是目前臨床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2]。
選取本院內(nèi)分泌科病區(qū)住院治療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和健康教育,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并探討臨床藥師干預措施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根據(jù)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3]以及2011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糖尿病診療標準,選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本院內(nèi)分泌科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00例,均分兩組各100例,其中干預組患者由藥師參與指導用藥,其余10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進行前瞻性的觀察。干預組10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齡60~80歲,平均(65.7±3.2)歲。對照組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62~82歲,平均(66.6±4.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和用藥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藥師干預研究 兩組患者均使用口服降糖藥物、注射胰島素以及降壓、調(diào)脂、抗凝等藥物治療。干預組按照干預方式不同分為四組各25例:A組:患者入院后建立藥歷,記錄患者基本情況、檢查結果、用藥情況、不良反應情況及嚴格按照醫(yī)囑服藥情況等[3],進行用藥咨詢;B組:在A組基礎上增加糖尿病教育,發(fā)現(xiàn)錯誤用藥、患者自行減量或停藥情況時,藥師應及時糾正,調(diào)整用藥方法并重新指導患者用藥。C組:在A組基礎上增加用藥時間段強化用藥提醒;D組:聯(lián)合用藥咨詢、糖尿病教育及強化用藥提醒。對照組患者無藥師進行用藥指導和其他干預。監(jiān)測干預用藥前、干預用藥后1個月及3個月時的空腹血糖(FBG)及干預用藥前及干預用藥后3個月時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收集有無不良反應(包括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應)。
1.2.2依從性教育 干預組100名患者采取入院教育、住院期間教育以及出院前教育的方法,同時安排每月1次糖尿病患者教育講座,記錄首次入院時參加糖尿病患者教育及1個月、3個月后的用藥依從性,收集有無不良反應。
2.1兩組用藥依從性的比較 隨訪1個月時與干預前相比較,干預組和對照組都有改善,干預組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3個月時與干預前相比較,干預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顯著提高(P<0.01),而對照組改善不明顯。兩組依從性比較也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FBG和HbA1C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隨訪1個月時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的FBG都有顯著改善 (P<0.05)。隨訪3個月時,兩組患者HbA1C與干預前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而干預組FBG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HbA1C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隨訪用藥依從性比較 例(%)
注: A:按時服藥,B: 未按時服藥
與干預前比較:*P<0.05,**P<0.01;干預后兩組比較:△P<0.05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BG和HbA1C變化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P<0.05,**P<0.01;干預后兩組比較:△P<0.05
2.3藥師干預研究效果 與干預前相比,隨訪1個月及3個月時藥師干預四個不同方式的亞組FBG結果都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效果最好的是D組,即用藥咨詢+糖尿病教育+強化用藥提醒組,與干預前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隨訪3個月時HbA1C D組效果最好(P<0.01),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藥師干預四個亞組隨訪1個月、3個月時的FBG、HbA1C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P<0.05,**P<0.01;干預后兩組比較:△P<0.05
2.4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干預組低血糖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從表1可以看出,干預組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提高是與隨訪時間成正相關的,盡管對照組隨訪的依從性也有改善,但是其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隨訪3個月時,干預組患者用藥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表2可以知道,與干預前相比較,無論是隨訪1個月還是3個月時,干預組的FBG及HbA1C的改善程度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的HbA1C比對照組控制得更好(P<0.05),說明隨著時間延長,通過臨床藥師用藥及健康教育指導,對糖尿病患者不良用藥行為有明顯改善作用,更好控制血糖水平。從表3可以看出,與干預前相比,不同隨訪藥師干預四個不同方式的亞組的FBG結果都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效果最好的是D組,即用藥咨詢+糖尿病教育+強化用藥提醒組,與干預前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隨訪3個月時HbA1C結果也同樣是D組效果最好(P<0.01),說明臨床藥師干預患者血糖的方法應當是多種方式聯(lián)合使用,單一的干預措施可能有效,但是效果不會太明顯。從表4可以得出結論,通過藥師的干預,能夠明顯的減少低血糖的發(fā)生,但是對減少總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影響不大,可能與其他因素相關,本研究未涉及。
本研究提示,臨床藥師參與糖尿病臨床干預,可以顯著提高患者依從性,更好地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藥師干預研究中,用藥咨詢+糖尿病教育+強化用藥提醒對患者血糖控制更為有效,充分說明了臨床藥師在患者用藥指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做為一種有效的提高患者依從性的干預方法進行推廣,但是否說明其作用效果與隨訪時間呈正相關,有待進一步研究來證實。
1 Wen Ying Yang, J M Lu, J P Weng,et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 362:1090
2 劉彩華. 用藥指導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藥安全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8,14(2):156
3 計文超,駱瑛,俞建.用藥指導對2型糖尿病患者服藥行為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1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