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蕾
(新疆路橋總公司第一工程處,新疆 喀什 844000)
試驗檢測作為公路工程質量檢測的有效手段,目的就是檢測某個工程項目或產品,并根據檢測結果來決定工程或產品質量是否與有關的現行技術標準相符。它不但是工程質量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還是質量控制和評定驗收方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試驗檢測以確定材料是否滿足要求,是否符合技術規(guī)定,以便于降低工程造價以及就地取材。
1.2 有利于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技術的大力推廣。有效及時地試驗檢測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技術,可確定適用性、有效性、可行性、先進性,工程施工可獲得經驗和訓練。有助于提高工程進度、質量以及推動施工技術進步。
1.3 試驗檢測能夠準確地確定成品、半成品材料、原材料的質量高低,判斷產品是否合乎標準。在提高工程質量和合理地運用材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4 試驗檢測能科學評價并合理控制施工質量。
2.1 材料檢測
無論是成品材料、原材料、半成品、配件,都必須嚴格檢驗,合格后才能進入施工地,且在施工地必須再次抽檢,達到要求才能使用。此外,材料進場之前,材料的出廠證明、質量證明書、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等資料必須查檢。
2.2 標準試驗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必須在施工中跟蹤檢測工程的施工質量,為了達到此目的,在工程開工前、變更材料與配合比前,對即將用到的材料進行基本性能測試,來評價和檢測材料是否與設計標準相符。
2.3 施工質量跟蹤檢測
施工質量跟蹤檢測是確保施工過程中各道工序質量的關鍵技術。在進行施工質量跟蹤檢測之前,按照公路工程質量的檢測評定標準以及工程項目的規(guī)定試驗檢測每一個分項工程,都是施工質量跟蹤檢測的根據。
公路工程的試驗檢測成為確保公路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技術。以下幾點是如何加強公路工程試驗檢測。
3.1 完善檢測制度
公路施工單位務必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檢測領域的檢測標準和制度,這樣可以保證高效地控制和評定施工項的質量。
3.1.1 檢測制度
在檢測工作前,制定關于各個項目的檢測制度,這樣才能保證各道檢測程序的正常進行。應該由特定的機構來實行檢測制度。
3.1.2 工作制度
公路建筑工程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才能保證工作質量。各級工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度、送檢樣品或是已抽查物體的管理制度、企事業(yè)單位內技術文件的管理和保密制度等相關制度的確立。完善的制度可讓員工對工作認真負責,更加明確崗位責任。如此檢測工作方能順利地進行。
3.2 合理配備檢測設備、檢測人員和環(huán)境條件
對檢測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和考核,撰寫工程監(jiān)理論文提高專業(yè)素質和專業(yè)技術,確保高質量的完成工作。應根據工程的規(guī)模,在檢測人員上崗時對檢測人員進行調配。另外,試驗檢測環(huán)境條件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應根據工程的規(guī)模情況來布置實驗室和相關的實驗設備,這樣在進行施工的時侯,就能夠對施工的進程進行跟蹤檢測,且能及時準確有效地了解信息和數據。維護人員務必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與檢查,才能在工作的時候保證所測數據的準確性。
3.3 加強管理試驗操作的數據
開工之前,務必對即將要用到的材料進行相關的分析和試驗,待進行試驗過后,向監(jiān)理試驗室提交實時準確的試驗報告,在此之后,監(jiān)理試驗室還會對實驗結果進行抽樣試驗,并把試驗結果傳送到中心試驗室,最后,中心試驗室將會對有關材料的試驗結果進行最后的復查。在施工的過程中,施工單位務必嚴格遵循“巡檢、自檢、抽檢”的規(guī)定進行,并且,在某一個項目完工之后,必須由承包商向監(jiān)理實驗室提供相關材料以及施工過程中所需要的一些評定資料,最后向中心試驗室報請驗收,再由中心試驗室對驗收報告進行驗收備案。在整理有關的試驗數據時,必須科學合理地操作和記錄,這樣方能確保收集資料的完整性。整理好有關的數據后,須注意妥善管理試驗資料,因為這些試驗資料會成為今后工程檢修和維護的重要依據。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工作能夠加快工程進度,降低工程造價,推動公路工程施工技術,進一步提高工程質量。作為正在發(fā)展的新興學科,公路工程試驗檢測融合了試驗檢測的測試操作技能、基本理論和有關公路工程學科的基礎知識,為施工質量控制、施工驗收評定、養(yǎng)護管理決策、工程設計參數及種種技術規(guī)程和規(guī)范的修定提供了重要標準。及時檢測、控制可以確保工程質量,進而達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1]刁景華,陳克鋒.大力推行第三方工程質量檢測[J].中國交通建設監(jiān)理,2009,(11):64-65.
[2]尚剛,趙作田.中國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法人質量管理的新創(chuàng)舉——第三方檢測[J].河南科技,2005,(12):14-15.
[3]黨士奇.第三方檢測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J].交通標準化,2010,(20):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