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陽 ,王 綿,蘇勝偶,趙春芳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五二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河北 保定 071000; 2.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河北石家莊 050000; 3.河北醫(yī)科大學組胚教研室,河北 石家莊 050017)
近年來,隨著對糖尿病并發(fā)癥研究的深入,糖尿病肺部損害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關注。1型、2型糖尿病患者肺臟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氣及彌散障礙,但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中通過檢測2型糖尿病大鼠肺組織細胞凋亡相關因子Caspase表達的變化,觀察羅格列酮的干預作用,為治療糖尿病肺病提供試驗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羅格列酮(葛蘭素史克公司,批號為0308002);鏈脲佐菌素(Sigma公司,批號為S-130);鹽酸氯胺酮(江蘇恒瑞醫(yī)藥公司,批號為 KH20045);TUNEL檢測試劑盒(北京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號為 10490800);兔抗鼠 Caspase-3、Caspase-9 多克隆抗體(Santa Cruz公司,批號為 F00037626)。2周齡大鼠(體重180~250 g,河北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拜耳);血糖儀(美國強生)。
2.1 試驗分組
隨機選取10只大鼠作為對照組,給予普通飼料喂養(yǎng);選取30只大鼠,高熱量飲食后給予腹腔注射小劑量鏈脲佐菌素(STZ,30 mg /kg),血糖不小于 7.8 mmol/L 者為模型組,從 12 周起每日給予同羅格列酮干預組等體積的高壓消毒水灌胃;選取模型組中大鼠作為干預組,給予羅格列酮灌胃治療[1.42 mg/(kg·d)],至24周時進行標本收集及生化指標測定。
2.2 標本收集及生化指標測定
24周時對照組、模型組大鼠禁食12~14 h,測定血糖后,鹽酸氯胺酮100 mg/kg腹腔注射麻醉,股靜脈取血測定胰島素和血脂。打開胸腔,迅速取出肺臟,冰鹽水沖洗,剪除胸膜及血管,取部分肺組織置10%中性甲醛固定,脫水,石蠟包埋,常規(guī)切片留做HE染色;用TUNEL試劑盒檢測肺組織細胞凋亡,棕黃色或黃色為陽性反應;下一步分別加一抗[兔抗 Caspase-3(1∶100),兔抗Caspase-9(1 ∶100)],用 PBS 清洗后,滴加生物素標記的二抗工作液(兔抗羊),滴加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鏈霉卵白素工作液(三抗),陰性對照用PBS替代一抗,觀察細胞漿和/或細胞核內(nèi)表達,棕黃或黃色顆粒為陽性反應。
2.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 q檢驗,所有計量資料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 結果
生化指標改變:見表1。24周時糖尿病模型組大鼠的空腹血糖、胰島素、甘油三酯、膽固醇較同期對照組均顯著升高(P<0.05)。羅格列酮干預組大鼠甘油三酯、膽固醇下降,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胰島素明顯下降,與糖尿病模型組大鼠相比,胰島素水平有顯著差異(P <0.05)。
表1 干預的不同階段生化和胰島素水平比較(X±s)
肺組織形態(tài)學變化:HE染色可見,對照組大鼠肺泡分布均勻,結構完整,由單層肺泡上皮和基膜組成,相鄰肺泡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糖尿病模型組大鼠肺組織結構紊亂,支氣管壁、肺泡壁增厚,肺泡上皮細胞顯示不清,肺泡萎縮、塌陷。肺間質(zhì)和血管周圍細胞外基質(zhì)大量增多,成纖維細胞增多,并有大量炎癥細胞浸潤。羅格列酮治療組大鼠肺組織病變較糖尿病模型組明顯減輕,肺間質(zhì)膠原沉積較少,支氣管、肺泡上皮細胞壁增厚減輕,介于對照組和糖尿病模型組之間(P<0.01)。糖尿病模型組大鼠肺組織結構紊亂,支氣管壁、肺泡壁增厚,肺泡上皮細胞顯示不清,肺泡萎縮、塌陷。并有大量炎癥細胞浸潤。羅格列酮干預組大鼠肺組織病變較糖尿病模型組明顯減輕,肺間質(zhì)膠原沉積較少,支氣管、肺泡上皮細胞壁增厚減輕,介于對照組和糖尿病模型組之間(P<0.05)。見圖1。
圖1 大鼠肺組織HE染色(SP×200)
Caspase-3免疫組化結果:對照組大鼠的支氣管上皮細胞、肺泡上皮細胞、少數(shù)血管內(nèi)皮細胞胞核可見少量陽性表達。24周糖尿病模型組大鼠陽性表達明顯增加,見于支氣管細胞、肺泡上皮細胞、肺巨噬細胞及炎性細胞,胞膜及胞漿表達,陽性染色光密度值為 0.141 2 ±0.001 2,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的 0.073 8 ±0.006 5(P <0.01);羅格列酮干預組陽性染色光密度值為 0.129 3 ±0.004 6,大于對照組,少于24周糖尿病模型大鼠組,組間均有明顯差異(P <0.01)。肺組織凋亡指數(shù)對照組為 0.079 5±0.016 2,羅格列酮干預組為 0.170 9±0.014 0,糖尿病模型大鼠組為0.244 7 ±0.012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見圖 2。
圖2 不同分組大鼠肺組織Caspase-3表達(SP×400)
Caspase-9免疫組化結果:對照組大鼠的支氣管上皮細胞、肺泡上皮細胞胞漿中可見少量陽性反應。24周糖尿病模型組大鼠陽性表達明顯增加,見于支氣管細胞、肺泡上皮細胞、肺巨噬細胞及炎性細胞,胞膜及胞漿表達,陽性染色光密度值為0.255 2±0.009 6,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大鼠的光密度值 0.083 2±0.019 2(P<0.01)。羅格列酮治療組陽性染色光密度值為 0.226 1±0.011 8,大于對照組,少于24周糖尿病模型組,組間均有明顯差異(P <0.01)。見圖 3。
圖3 不同分組大鼠肺組織Caspase-9表達(SP×400)
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物(TZDs)是一類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受體 γ(PPAR-γ)激動劑。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PPAR-γ)是核激素受體蛋白超家族成員。它通過連接到目標基因增強子序列上的過氧化物體增殖反應元件,調(diào)節(jié)目標基因的轉(zhuǎn)錄活性。羅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它通過與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受體γ結合,增加肝臟、骨骼肌及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降低血糖。此外,羅格列酮還具有抗氧化、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等作用[1-2]。筆者選用羅格列酮來觀察其對糖尿病肺組織凋亡的作用。
試驗采用高脂高糖飲食加小劑量STZ模擬人類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過程,建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別觀察不同試驗組肺組織病理改變及凋亡細胞的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羅格列酮治療組大鼠空腹血糖未降低,但甘油三酯、胰島素及膽固醇水平明顯低于糖尿病大鼠組;糖尿病大鼠肺組織的病理改變明顯減輕,光鏡下支氣管、肺泡、血管基底膜增厚減輕,肺組織結構好轉(zhuǎn)。同時,羅格列酮治療組凋亡細胞數(shù)低于糖尿病模型組,表明羅格列酮抑制了糖尿病大鼠肺組織中的細胞凋亡。
PPAR-γ在肺中分布較廣,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只表達亞型PPAR - γ1,肺組織中主要表達 PPAR - γ1[3-4]。國外研究顯示,PPAR-γ的激活可抑制視網(wǎng)膜、血管平滑肌及多種腫瘤細胞的凋亡[5]。也有研究表明,羅格列酮對糖基化終產(chǎn)物誘導的心肌成纖維細胞凋亡有抑制作用[6]。對于糖尿病大鼠肺組織細胞凋亡是否有抑制作用,目前國內(nèi)未見報道。本研究結果顯示,羅格列酮抑制了肺組織細胞凋亡,其機制尚不明確,需進一步試驗研究。
[1]郭嘯華,劉志華,李 恒.高糖高脂飲食誘導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及其腎并特點[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2,10 (5):290-294.
[2]Pistrosch F,Passauer J,F(xiàn)ischer S,et al.In type 2 diabetes,rosiglitazone therapy for insulin resistance ameliorat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dependent of glucose control[J].Diabetes Care,2004,27(2):484-490.
[3]Hsueh WA,Bruemmer D.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implication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Hypertension,2007,43(19): 297-305.
[4]李惠萍,李 霞,何國钅勻,等.地塞米松對博萊霉素致肺間質(zhì)纖維化大鼠肺內(nèi)炎性細胞的影響[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04,31(4):378-382.
[5]張靜萍,萬建華,劉國良.核因子在糖尿病大贖肺組織活性的變化[J].中國老年病學雜志,2005,7(25):820-822.
[6]吳 亮,朱忠華,易 燁,等.褪黑素對高糖誘導的大鼠系膜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07,9(8):51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