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宏
(石家莊市三環(huán)路管理處,河北 石家莊 050051)
目前,因橋梁防排水系統(tǒng)設計及施工的缺陷,對橋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著很大的影響,再加上交通量的大幅增長和超載的影響,使橋梁過早地遭到破壞,甚至成為危橋。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1 橋面系防排水缺陷。長期滲流水致使橋面鋪裝層、護欄、梁板底部、邊梁外側等結構混凝土出現(xiàn)腐蝕酥松、脫落、鋼筋與混凝土分離、鋼筋裸露等病害。另外橋面水泥砼鋪裝太薄和鉸縫混凝土質量不高,水由鋪裝層向下滲漏,從鉸縫流到梁板,對混凝土產(chǎn)生腐蝕,削弱了梁板的承載能力。
1.2 過去采用的伸縮縫形式基本上都是漏水的,由伸縮縫處滲漏水往往流到梁端和蓋梁,對其頂部混凝土產(chǎn)生嚴重的腐蝕。
1.3 橋梁墩臺等下部結構受到水的侵害來源于兩方面:一是橋面系水的順流,二是外界水的浸蝕,尤其在河流、海洋水位上下浮動的部位更是嚴重。作為橋梁重要承重結構,墩臺被嚴重腐蝕的病害如不及時修復,后果不堪設想。
1.4 施工過程中結構的積水未注意及時排放,預應力孔道未注意封口,排水孔布置密度低,積水對梁體、孔道內鋼絞線束、壓漿漿體造成侵害。
從對公路橋梁病害調查結果來看,橋面和施工過程的積水的損壞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邊梁外側、梁端、蓋梁、下部結構墩臺水位浮動處損害。
橋梁結構水泥混凝土長期處于潮濕條件下,尤其在干濕或凍融的交替循環(huán)狀態(tài)下,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會大受影響。
水泥混凝土在塑性期或硬化初期會因為水分蒸發(fā)造成塑性開裂,形成微小裂縫。若橋梁結構混凝土厚度薄,和空氣的接觸面積大,則很容易產(chǎn)生塑性開裂。塑性裂縫會隨著車輛反復荷載的沖擊逐漸擴展,加速帶有腐蝕性物質的水對混凝土產(chǎn)生腐蝕。
堿—骨料反應、鹽腐蝕、凍融作用是混凝土結構的三大主要破壞因素,三種反應都是因為水進入混凝土結構內部引起的,只要沒有水,就可以減緩或避免,所以必須設置完善的防排水系統(tǒng),將混凝土與水隔離開來,使其不具備發(fā)生反應的條件,就能延長橋梁使用壽命。
橋梁防排水系統(tǒng)的設計目的,就是設法將水與混凝土隔離,使水不能進入混凝土本體,尤其不能進入裂縫,并排出橋梁結構范圍以外。設計及施工重點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混凝土經(jīng)常大面積接觸水的部位要設計為防水混凝土,尤其是橋面和下部結構水位浮動的部位。橋梁結構設計為防水混凝土或加入丙烯纖維可以起到阻裂作用,并使其具有很好的抗?jié)B能力,達到自防水的基本要求。
橋面水泥混凝土的平均厚度不能小于10cm,最薄處厚度不能小于8cm,橋面鋼筋網(wǎng)鋼筋直徑不宜小于10mm,間距不能大于150mm。
橋面水泥混凝土鋪裝層上面必須設置防水層,防水層要與水泥混凝土和瀝青混凝土都有很好的親和性,附著力好,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否則就成為一個層間抗剪力很低的夾層,將導致橋面瀝青混凝土出現(xiàn)擁包、滑移,直至松散、破壞。
預制梁橋的鉸縫處是受力復雜、混凝土最薄弱的部位,最容易受到侵蝕,橋面水通過鉸縫裂縫進一步腐蝕梁板混凝土和鋼筋,易形成單梁受力,降低承載能力直至破壞。
鉸縫混凝土應設計微膨脹防水混凝土,并保證振搗密實。在施工時,鉸縫底部應提前灌注砂漿封堵,防治底部混凝土漏漿離析。鉸縫頂部混凝土高出預制梁頂板部分要鑿除,以保證橋面鋪裝層厚度。
伸縮逢下面的梁端和蓋梁因伸縮縫漏水受水損害最嚴重,造成該部位最容易損壞。目前毛勒縫、仿毛勒縫有較好的防水效果。對伸縮量小于5cm的小變位伸縮縫,采用聚合物改性瀝青彈塑體填充式伸縮縫,也能成功地解決伸縮縫漏水的難題。
無論設計還是施工,橋面泄水孔的設置都容易被忽略。常見問題有:未正確計算橋面收水面積,收水口小,不能及時將橋面的水排走;收水口高于橋面,造成橋面積水;收水口周圍混凝土不密實,造成收水管周圍漏水;出水管過短,發(fā)生尿檐現(xiàn)象,導致收水口周圍以及邊梁外側混凝土的破壞,并影響橋梁外觀。
目前大跨徑連續(xù)箱梁橋往往在墩柱上設置落水管,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為外附著式,將PVC管道附著在墩柱上,在蓋梁外側與橋面泄水管連接,將橋面水排放于墩柱下的收水井中,這種設置方式的缺點是排水管道容易受到外力破壞。另外一種是將PVC管道預埋在墩柱及箱梁體內,水由墩柱內部出水口排出到橋墩下的收水井中,此種設置方式的缺點是管道疏通困難,橋面雜物容易堵塞排水管道,容易造成墩柱混凝土在管道內積水侵蝕或凍脹的作用下遭到破壞。
兩種設置方式相比,第一種方式比較合理,且施工簡便,筆者認為,對附著在墩柱上的管道應盡量布置在墩柱內側或中間,以防止行人及車輛的破壞。
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要注意將排水引出墩臺周圍,在大部分設計中,收水井并未與其他路面排水設施相連,收水井只是形式上的積水井,多余排水在墩臺周圍滲入地下,依舊侵蝕墩臺混凝土。
對受水位上下浮動影響的墩臺,不但墩臺本身混凝土設計為防水混凝土,還應對墩臺表面進行防水處理,加強其防水性及耐久性。
護欄外側應設計為光滑的表面,底面設有止水槽,雨水能很快地順外側流向地面,避免流向邊梁外側。設有人行道的橋梁,人行道的防水也不能忽視,防止雨水滲流到主梁。但有些設計忽略了這一點,雨水從人行道縫隙滲漏,沿外側漫流,從而造成邊梁翼板及外側的污染和腐蝕。
現(xiàn)在箱梁設計中普遍設有排水孔,但布置密度偏低。在箱梁施工結束時,往往忽視將其鑿開,造成梁體內空間積水。后張法預應力孔道因空置期較長,雨水進入管道積存于管道最低處,對于管道彎度大的部位,排除是很困難的,這不但腐蝕鋼絞線,而且會加大壓漿的水灰比,降低壓漿漿體強度。因此在加強施工管理的同時,設計中很有必要對管道在空置期的封口提出重點要求。
4.1 橋梁必須設置完善的防排水系統(tǒng),首先是混凝土本身的自防水,保證本身的密實性和防腐蝕性能,另外橋面系防排水系統(tǒng)的完善是至關重要的。
4.2 在保證橋面混凝土質量的基礎上,必須設置防水層,防水材料要有很好的親和性、牢固性和高溫施工性。伸縮縫必須設計選擇防水型的,毛勒、仿毛勒伸縮縫是目前比較理想的伸縮縫,5cm以下小伸縮量,可使用聚合物改性瀝青彈塑體填充式伸縮縫。
4.3 梁端和帽梁頂部建議用普通的防水涂料進行處理,防止伸縮縫失效時漏水腐蝕混凝土。下部結構在水位浮動部位處,除了要作防水混凝土外,也要涂防水涂料,墩柱應做附著式排水,并避免受撞破壞。護欄外側應包住翼板并設計滴水槽。 橋面收水口必須低于水泥混凝土鋪裝的高程,出水管應保證不尿檐。
4.4 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積水排放及預防管理,設計時要加大排水孔布置密度,對后張法預應力管道在空置期的封口提出重點要求。
[1]JTJ 041—200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S].
[2]JTG/T B07—01—2006,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防腐技術規(guī)范[S].
[3]JTG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