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勤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吉林分校,吉林市 132001)
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主要是采用電視、錄像及多媒體、視頻交互系統(tǒng)、網上實時與非實時授課等教學手段,使得師生在時空分離的狀態(tài)下通過遠程教育網絡進行多種形式的虛擬教學活動,構建起學生自主學習的全新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自行選擇授課的教師、內容、時間、地點及教學媒體等,可以根據(jù)自身工作及課程的特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途徑??梢詮母旧细淖儗W生以往在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方式等方面零自由度即零選擇權的被動局面,學習將變得更加有趣和更有效果。
現(xiàn)在遠程開放教育開始成為一種學校教育方式,并被寄予期望能夠在快速增長的高等教育的學生市場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學習資源的增長速度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們學習的要求,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們很快意識到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大規(guī)模增長的學生群體的需求。遠程開放教育的實踐教學已經持續(xù)了很長時間。許多國家的很多學校和機構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設了相關的遠程開放教育課程,然而最近幾十年人們才逐漸意識到遠程開放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種意識促使了遠程開放教育機構的建立,英國開放大學是最早建立的機構。之后很多國家都建立了類似的機構,他們嘗試滿足大量增長的學習者的需求。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大學采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模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這種高等教育模式中獲益。實驗設備以及實驗室的限制決定了只有部分學生能進入這種教育潮流。嚴格的入學考試使很多學生沒有機會學習并獲得足夠的化學知識。即使對于那些獲得機會學習這些學科的學生們,也不是有足夠的學習資源來充實和更新最先進的知識。這些原因都促使了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化學課程的建立,并使教師們思考如何設計課程才能滿足學習者的需求。
化學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有著其特殊特點。它要服務于四個不同的目標:首先化學教學要提供各種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過程的信息;其次要建立一個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再者要灌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最后要致力于在學習者之間建立社交意識。對于化學教學而言,這四點中任何一點都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實驗、技巧和社交的正確結合能夠充分滿足學習者對化學知識的渴望。
設計一個學習項目有兩個重要的時間段:起始點和終點,即學生在課程開始前已掌握的知識和課程結束時所掌握的知識。成功的教學方法也被定義為在起始點和終點進行比較評判。作為教師,我們對于教學方法的使用要負有一定責任心,因為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達到教學目的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首先我們要關注潛在的學生。這些人是學生也是消費者。我們了解他們什么?他們需要學習什么?在著手準備合適教材之前,這些問題都應該有合適的答案。作者主張對學生進行輪廓側寫,其主要目的是嘗試因材施教,考慮學生的不同背景。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一些學生擅長從閱讀文字材料中學習,有一些則從小組作業(yè)中學習,還有一些學生通過組員之間的交流學習。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生過去的經歷有時會影響他們掌握知識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輪廓側寫 (可以利用診斷測試方法)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并判斷入學后的行為。
很多希望學習遠程課程的學生同時也是一個需要同時兼顧工作和家庭的成年人。因此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地點也要與學生的業(yè)余時間相協(xié)調。更重要的是個體學生要在有限的小組接觸下相對獨立地進行學習。哪些獨立學習材料能解決這些問題呢?材料的設計要滿足以下幾點要求:一定要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通過自測建立學習信心;對不同文化,社會地位和經濟背景的學生富有同情心。
一個新課程或新教學形式的設計可以通過兩種方法。第一種是要決定課程教授什么,包括什么內容,達到什么程度。這是一種常見的方法,常用于判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什么樣的知識單元,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信息量不應超負荷?;瘜W教師要能成功地向學生介紹新想法、新研究和新信息。幾年的時間里,一個新領域可以從研究前沿進入到每個化學本科生的學習大綱中。我們很少刪除舊的知識信息,只是一味的填充新的知識信息,但我們對于學生吸收增長的信息的能力期望得過高了。有研究曾對Cotton和Wilkinson的《高級無機化學》 (1988)與Partington的《無機化學教材》(1943)這兩本經典的無機化學教材做過比較,前者的頁數(shù) (1.40倍),總頁面面積 (2.36倍),索引項(2.46倍)和整體(2.05倍)都超過后者。
另一種方法是忽略內容,自問學生在單元結束后應該會做什么,集中在教學輸出和目標上。近些年,行為目標這個詞逐漸被改變和加深理解,“目標和結果”開始作為一種表達方式流行起來。在遠程教育中,行為目標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對于學生和老師都有幫助。目標能幫助老師設計課程,決定課程內容,選擇教學媒介。同樣地,目標也能幫助學生決定這門課是不是符合他們的需求,能夠學到想了解的知識,計劃學習時間。如何開始設計目標呢?一個有用的方法就是列出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教師期望學生在單元學習結束后能夠回答的。在選擇問題方面,要主要注重結果而不是內容。目標的設置應該能夠使學生的學習集中在一定的范圍內,更有主動性、目的性。教師要避免使用 “了解、理解、熟悉、良好掌握和領會”等指向性不清晰的詞語,而是使用 “陳述、解釋、評價、比較、應用和舉例” 等詞語。當然在這種教學設計方法中,內容和目標都是要受到重視的,但是內容并不是主導者。
一些獨立學習單元與傳統(tǒng)的面對面授課單元并沒有太多不同。然而,在獨立學習單元的設計方面有一些批評的聲音,因為通常而言,這種方式對于修訂設計和學生的詢問是很有限的。在這方面通常有爭論,很多人認為小組合作的形式比由個人完成的作業(yè)能夠收獲更好的效果。在開始設計學習過程和決定學習目標之前,就應該考慮是否使用團隊合作的方式。毫無疑問,團隊合作的方法是能完成一些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的。團隊合作需要一些有不同技術和能力的人。成功就是能夠最大化個人的強項,而忽視其弱項。因此,每個組員都要有一定的價值和項目的掌控力,這點是很重要的。
當學習的目標和技能定下來之后,下個階段就是決定教學內容。假設學生在化學方面并不擁有足夠的經驗,我們要吸引學生的興趣并使之維持。這在準備教學材料方面是個挑戰(zhàn),通過向那些受歡迎的科學出版社和其他學科的同事們學習文章的書寫不失為能提供有用想法的好來源。同時,我們要清楚的定義學生在課程開始時和結束時的行為和收獲。教學材料不應有任何錯誤,避免邏輯的不連貫。
媒介的應用這是教學設計里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遠程授課教師而言,有很多可選擇的方法:文字教材,教學錄像,家庭實驗,電腦網絡等等。每種方式都有其優(yōu)勢和弱勢,并且在材料和人力方面的花費都相當多。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在教學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哪種媒介能夠最好的傳達一個特定的目的、實驗結果或者想法。利用一系列此種媒介的課程被稱之為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一般以計算機為媒介,包括課本,圖片,錄像或者聲音。對學生而言,這種無計劃的學習需要一系列使用課本的課程演講的支持。當同時面對一些不同的學習工具時,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會經歷更多的困難,因此我們需要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有方向性的地圖來指明表示學習道路和方向。就紙質學習教材而言,還是會作為最重要的學習媒介持續(xù)一段時間。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從屏幕上閱讀課本還是不如打印成冊的書籍閱讀方便。值得注意的是,在展示任何教學材料的時候,溝通的語言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用本土的語言進行演講和展示是很容易被理解的。使用外國語言或者過于書面化語言往往會在概念形成和理解方面造成困難。
目前,對于遠程開放教育學習者而言,這是最重要的學習工具。對于習慣了通過打印的文字和反應方程式來獲取化學知識信息的學生而言,這是一種很靈活的工具。它可以隨時隨地使用而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設備,學生也可以很方便地對文字教材內容進行注解。對于獨立學習者,課程需要仔細設計,課程結構要針對學習過程。通過文字教材的前言,學生應該理解他們學習什么,學生們要進行總結,并將自己的總結與作者所指出的學習重點進行比較。自測題目應該與一些特定的目標相關來測試學生的學習程度。教材的書寫對于學習者也有很大的影響,編寫者應盡量使用簡短的句子和詞語,要限制引用概念的密度,一個段落只應闡述一個概念。文字教材內除了主要文本,有時還需要詞匯表。詞匯表有助于令學生更熟悉化學專業(yè)的術語,當一個陌生詞匯出現(xiàn)時,一個簡潔的詞匯表定義往往能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該方法是指利用電視和電腦網絡等工具來為大眾和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和課程。教學錄像除了傳統(tǒng)的廣播電視,錄像帶,還有ip課件、cai課件和網絡視頻等新型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的學習方式可以是利用網絡點擊直播課堂進行在線學習,也可以通過計算機下載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情況選擇重復聽課和重復學習?,F(xiàn)如今,電腦網絡和電視已經作為大多數(shù)家庭的必備品,因此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中有一部分教學資源是針對能夠利用此方法進行學習的學生。高質量的教學錄像通常略微昂貴,但是對于教學能夠發(fā)揮很大作用。這種方法能夠展示化學動態(tài)變化過程,三維立體圖像,化學實驗中耗費時間和費用或者有潛在危險的步驟。而且這種方法具有一定的互動性,更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
實驗教學對于化學課程的學習是必須的并且是有效的,也是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常而言,在遠程開放教育中實驗技巧的提高是利用教學錄像通過有限的實驗練習和家庭實驗設備實現(xiàn)的。使用便宜小型的一次性設備是鍛煉實驗技巧的一個經濟安全的方式。問題的重點在于我們要認識到很多用傳統(tǒng)教育方式教授的實驗技能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在實驗室之外獲得的。多媒體教學打開了一個新的有效途徑來發(fā)展一些實驗技能,特別是在實驗設計方面。電腦網絡信息技術與化學實驗教學的合理整合,為學生提供一個模擬的遠程開放教育的實驗室環(huán)境,網上有很多化學實驗教學課件,為學生設計一個開放的實驗室環(huán)境,學生可在 “實驗室”中自由地選擇實驗所需的儀器和藥品進行”實驗”,一旦發(fā)生錯誤計算機將給出報警或警告,讓學生在計算機前對操作錯誤的結果進行模擬改正,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和對不正確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加以理解,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可以極大地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對實驗目的、實驗要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生往往在實驗過程中產生創(chuàng)新的想法。
多媒體在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學工作中的價值是毋容置疑的。它包括電子文本,聲音和錄像,這似乎很吸引人,但是也有一些缺陷。大量的電子文本對于學生的眼睛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并且它缺少一些印刷紙張的靈活性。然而最大的問題是教師需要時間來制作高質量的教學材料和教學課件,這需要專業(yè)制作者的支持和技術。盡管多媒體教學對于獨立學習者而言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在本文中作者認為其他工具與它有著同樣重要性。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遠程交流成為了主要的教學模式。
課程作業(yè)和結課考試或論文是大多數(shù)獨立學習課程的學生的學習評估形式。這是最安全保守的形式,它限制了不正確評估的可能性,并提供了多種評估模式以免夸大某個學生的劣勢。學生的課程作業(yè)可以是傳統(tǒng)的作業(yè),也可以是利用電腦完成的電子作業(yè)。后者有許多限制,卻能進行很多不同目的的測試,而且作業(yè)評分通常不需要高額的費用,可由電腦系統(tǒng)或軟件完成。傳統(tǒng)的書寫作業(yè)評分則是一項耗時的工作,但是有的學習目標比較適合于這種方式進行測試。這兩種評估方式在遠程教育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反饋。
新化學學習材料的出現(xiàn)和舊版材料更新速度已經越來越快,學生必須要具備相關的化學知識來正確選擇和使用這些學習材料。正式的教育有很多限制,在有些國家常常只能滿足一部分的學習需求。因此化學知識的傳播和推廣任務需要通過遠程開放教育模式來進行。通過這樣的遠程開放教育不僅能提高教育質量還提供學習機會給化工企業(yè)的職員,使其與快速增長的化工企業(yè)保持同步。因此合適的教學材料能夠確保學習者們從中獲益。學習材料應該保證學習者能夠在不需要導師的幫助下獨立使用。這些學習材料的獲得解決了那些因為工作需要或者距離原因不能參加常規(guī)課程學習的學生問題。家庭主婦也是潛在的學生群體,人類發(fā)展報告第三期指出家庭主婦中很少有人有機會進行科學學習。而非技術或半技術工人也是目標群體,世界發(fā)展報告提到非技術工作只能獲得很低的收入。遠程開放教育學習材料的目的之一就是將非技術工人改變成為技術型人員。
盡管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并使用網絡設備,但在絕大部分城市和山村,收音機和電視的廣播網絡已經完全建立了。在遠程開放教育項目中收音機和電視等媒介的正確利用能大幅提高學習程度。在很多城市和山村,中上層工作者和底層工作者有著極大的差距和不平等性。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習有助于減小這種差距,這將是在獲得平等學習權利的道路上的一個重大進步。
[1]Mackenzie,N.,Postage,R and Scupham,J.(1971).Open learning:system and problems in post secondary education,Paris:The UNESCO press,321-159.
[2]Bennett,S.W.andAgarkar,S.C.(2003).Distance education programme in chemistr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Indian Journal of Open Learning 12(3):177-195.
[3]Janardanan,K.R.(2002).Popularisation of science:A KSSP experience,S.C.Agarkar and V.D Lale(Eds)Science,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for Human Development,Vol II.
[4]Human development report(2000):256-258.Available from:http://hdr.undp.org/en/reports/globHYPERLINK”http://hdr.undp.org/en/reports/global/hdr2000/” aHYPERLINK” http://hdr.undp.org/en/reports/global/hdr2000/”l/hdr2000/.
[5]Goel,Ved(2002).Access,qualityand equity through diversity:Commonwealth perspective.New Delhi:Kogan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