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佳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吉林長春 130022)
美育是學校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給學生以美的教育,是培養(yǎng)21世紀高素質(zhì)人才的需求。英語教師教學任務既不是單純地講授語言知識,也不是機械地指揮練習句型,而是要激發(fā)學生說英語的沖動和表達的欲望。除了拓寬知識面外,英語教學還應在課堂中滲透美育,這對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對教師本人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提高自己的審美層次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審美教育可以使人獲得真知,開拓視野,啟迪智慧,發(fā)展思維。美的事物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習成為他們的樂趣,而這種樂趣的根源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美和發(fā)現(xiàn)了美,并受到強烈的吸引,達到沉醉忘我的地步。因此,在外語教學中貫穿美育,可以促使學生對教學形式和內(nèi)容產(chǎn)生極大的興致和樂趣,從而使外來的動機向內(nèi)在的動機轉(zhuǎn)移,使內(nèi)在的動機成為學習活動的持久動力。
美育教育在我國學校教育中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美育教育可以使學生具備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認識美,進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在英語教育中,可以引入和發(fā)揮美育的作用,美育教育也可以滲透到英語教學的教學過程中,然而在各科教學中如何滲透美育是人們所忽視的一個方面。談起美育,人們往往只聯(lián)想到 “小三門” ——音樂、美術,做手工。其實,美育和德育一樣,都應有機地和其它各育相結(jié)合,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人的全面發(fā)展需要美育,人的素質(zhì)的全面開發(fā),需要美育,缺乏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將美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之中在我國已被提出和研究多年,但我們的教育已經(jīng)嚴重的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美育已經(jīng)被誤讀成為了一種特長教育和天才教育。特長和天才顧名思義,就是只針對少數(shù)有特長學生展開的教育。抹殺了美育教育人格培育和建設心靈的宗旨,更限制了美育教育的受眾群體。由于高考的指揮棒作用,素質(zhì)教育在短時間內(nèi)不可能得到實施和推廣,在不改變現(xiàn)有教育模式的前提下,如何將美育滲透于英語教學中就是本文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作為英語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發(fā)現(xiàn)美、認識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首先要增強自身的審美意識,提高美育修養(yǎng),更要充分挖掘英語中的美育因素,并以之作為美育滲透自己課堂的內(nèi)容,這是將美育教育融入自身課堂的前提,只有做到這一點,美育英語教育才能得以開展。
黑格爾說過“美是無處不在的,語言就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美的藝術品。”而英語就蘊涵著美學理論中具有代表性的以下幾種美。
對稱美是左右對稱的圖形之美,一種能引起人愉悅和歡樂的美學觀念。英語也體現(xiàn)出了這一美學觀念。例如:eve,dad,did,noon,等等單詞,都是以一到兩個字母為對稱軸,左右兩邊各一個相同的字母構(gòu)成的單詞,這樣的對稱也呈現(xiàn)于英語語法當中,例如day by day、day after day、side by side、on and on、等等,這樣的詞組首先給我們帶來的是視覺上的美感,形象生動,便于記憶,朗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英語教學中引用對稱美這一美學觀念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簡化單詞和詞組的記憶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字母是英語最基本的詞素,和中文一樣,很多英文字母也是象形文字,英文中常常利用字母本身的形狀以達到直觀的表達作用,例如T-shirt,字母T很像是短袖襯衫,用它來形容襯衫直觀、形象、一目了然。字母“e”看起來像人的耳朵,“ear” 就是耳朵的意思,“f” 像是一把鐮刀,事實上在古英語中“f”常常指代類似鐮刀的器械,試問被人用鐮刀指著耳朵你一定害怕吧,于是我們就有了 “fear”這個單詞。字母A看起來很尖,很鋒利,在古英語中A是代表牛角,由此引伸出很多暗含 “尖”意思的單詞,例“ace”,“aciform”,“acid” 等。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單詞的含義和字母的形狀都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可以從中領悟到相形見“意”的形態(tài)之美,從而在教學中獲得更多的靈感,將美帶入我們的課堂。
初學漢語的外國人說漢語時常常帶有奇怪的語調(diào),中國人聽起來很是詼諧,這是由于純正的英語帶有自然和諧,抑揚起伏的獨特音律,具有一種韻律美。英語中有五個是長音,七個是短音共十二個單元音,長音類似于樂譜中的二分音符,可以拖長,音色明亮;短音則類似八分音符再加一個休止符,音色壓抑。外國人說英語時自然而然的帶有這種音符特質(zhì),長音短音錯落有致,有著抑和揚的反差,給聽者一種美的享受。然而將這種音律帶入漢語中就很不自然了,反之亦然,所以學習英語也必須要掌握英語的這種韻律,否則外國人聽我們的發(fā)音也是貽笑大方了。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必須鼓勵學生盡量模仿純正英語有沒的語音語調(diào),引導學生細心體會其中的韻律之美。
以上所列舉的美都是可用感官直接感受到的直觀的美,然而語言其文化代碼性質(zhì)決定了它鮮明的人文屬性,英語負載著多姿多彩的西方文化,包孕著無限豐富的人文精神,這就是英語中的人文之美。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認識、感悟這種美,我們就需要有美的載體。
教材是教師與學生教學互動的第一文本,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載體,同時它也是美的載體。英語教材所選的課文都是美文佳作,其中不乏世界名著和偉人演講,它們除了蘊含了以上幾種表現(xiàn)美之外,其內(nèi)在價值和意義則更多體現(xiàn)在人文性上,這就是教材中的人文之美。
愛國主義不僅是一個公民起碼的道德,更是千百年來人類對自己祖國故土的深厚感情,在英語課本中就有著很多的,閃現(xiàn)著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的文章。如課文Madam Curie(《居里夫人》SEFC BOOK 3,Unit 1)中,身為波蘭人的居里夫人一直在法國從事科研工作,盡管他的祖國已被俄、意、奧三國瓜分,但居里夫人仍將她發(fā)現(xiàn)的新元素命名為“釙”,以表達他對祖國的熱愛和懷念。文章中充滿了人文主義情懷的愛國之美,作為英語教師,不能將這種美埋沒于機械的應試教育流水線之中,我們要把這種愛國主義精神通過課本傳遞到每一名同學的心中,這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于英語教育本身也產(chǎn)生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情操美是指人的內(nèi)在之美,人格之美,與儀表美相對的情操美是人內(nèi)在心靈、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質(zhì)的美。在An Interesting Life(《有趣的人生》SEFC BⅠ,Unit 26)一文中,講述了鮑勃?蓋爾多夫與世界饑荒斗爭的傳奇經(jīng)歷,他成功組織多位巨星進行義演和募捐,并將所得善款捐助給非洲饑民,這一壯舉為世界人民所稱道。在A Famous Nurse(《一個著名的護士》,JEFC BOOK 4,Unit 16)一文中,南丁格爾冒著生命危險在戰(zhàn)地醫(yī)院服務,她悉心的照顧每一位傷員,竭盡全力為他們解決種種困難,戰(zhàn)后她創(chuàng)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將這種救死扶傷的護士精神萬世傳揚。這種人的內(nèi)心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對于學生學習英語是一種激勵,只有將情操之美滲透于課堂之中,才能讓學生感受到這偉大的人格力量,從而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不僅有益于英語學習,更讓他們對人生和價值有了新的認識。
那么英語教師如何將教材中這些美展現(xiàn)于學生面前,使之感悟、賞析和體驗呢?這就需要教師從點滴處入手,美化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將美育教育無孔不入的滋潤到課堂的每個細節(jié)。
語言是教學的重要工具,在教學中除具備語言的規(guī)范性、科學性、啟發(fā)性外,還要注意語言的趣味性和靈活性。教師在傳授知識時,不能僅局限于講明道理、講清概念的層面上,應該讓學生對講授過程感到有趣,使師生間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如在講冠詞 “the”的用法時,大部分教師會這樣講: “play”一詞后如果跟樂器名詞就用定冠詞“the”,如果跟球類名詞就不用定冠詞 “the”。但如果這樣講解給學生,效果會更好:“the”就好比一件西裝,音樂會上演奏者西裝革履,而人們踢球時則不穿西裝。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記住了“the”的用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具有選擇功能,即選擇那些有意義的、符合需要的、與當前活動相一致的各種刺激。因此,把刺激物從背景中突現(xiàn)出來,即把所要學的重點、難點用鮮明的顏色寫出來,能引起學生注意,并保持在意識中。而簡筆畫的運用更能充分發(fā)揮右腦形象思維,提高注意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如:教一篇敘述性短文或故事時,教師可把各種情節(jié)用幾幅簡筆畫畫出來,邊講邊畫;也可以讓學生聽,并寫上幾個單詞或詞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新刺激物時,大腦皮層的相應區(qū)域就產(chǎn)生了一個優(yōu)勢興奮中心,能對注意對象產(chǎn)生清晰和完善的反映。每一幅圖都給學生大腦皮層一個新的刺激,學生不由自主地就注意到了圖畫中引出的新詞?;仡^再看時,主次分明、圖文并茂的板書還能給他們美好的享受,回味無窮,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育是一項鑄造靈魂的宏大工程,是造福學子的千秋功業(yè)。作為傳授語言知識的英語教師應立足講臺,向?qū)W生傳播美的語言,灌輸美的思想,堅定不移地抓好美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將美育這顆種子植入英語教育的沃土,通過我們的悉心呵護,這片沃土一定能開出美不勝收的花朵。
[1]布魯巴克.西方教學方法的歷史發(fā)展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蔡元培.美學文造[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3]蔡玉霞.試論美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咸寧師專學報,2002,(2).
[4]崔涓涓.審美教育,英語教學的新天地 [J].江西教育,2004,(6).
[5]曹軍峰.高校美育漫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1).
[6]董林麗.美育原理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20
[7]樊慧敏.英語教學的美育特征[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6,(1).
[8]黑格爾.美學 (第一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