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簡訊
美國出臺措施打擊PAEs
6月4日,為提升高新技術專利創(chuàng)新水平,美國白宮宣布了一系列行為和舉措來限制專利海盜或專利非經營實體(PAEs)繼續(xù)蔓延的態(tài)勢,共包括五項行政措施和七項立法建議。同一天,國家經濟委員會與經濟顧問委員會發(fā)布了一份題為“PAEs與美國創(chuàng)新”的報告。報告發(fā)現了這類公司給國家經濟帶來了重大損害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報告稱:“具體措施應包括用更高的標準來解釋新穎性,提高專利門檻,減少專利權人和技術使用者訴訟成本上的差異,增強創(chuàng)新體系應對新技術和新商業(yè)模式提出挑戰(zhàn)的適應性,對待專利海盜或PAE等問題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過程才能產生效果?!眻蟾嬷袑γ绹鴩鴷⒎ǖ慕ㄗh主要包括:要求發(fā)送通知書、提起侵權訴訟或尋求PTO審查的任何一方提交更新的專利所有權信息,要求專利權人和申請者披露“真正的利益主體”,如未能遵守上述要求則PTO或地區(qū)法院可以施加制裁;擴展PTO所涵蓋的商業(yè)方法專利的過渡方案,納入更廣泛的計算機功能專利類別,允許更多第三方請求專利審判與上訴委員會(PTAB)審查已公布專利;通過給予消費者和企業(yè)更好的法律保護,避免他們承擔產品被現成使用和僅依擬定用途使用承擔責任。這些政策目前在相關利益方之間得到了積極的反應,美國消費電子協(xié)會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Gary Shapiro稱美國政府打擊專利海盜的果斷行動是在支持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這是非常正確并且必要的,因為這些破壞美國企業(yè)的寄生蟲濫用訴權,已構成對其他企業(yè)的巨大威脅并且浪費訴訟資源,國會應以立法的形式控制這些專利海盜。
ITC判決蘋果侵犯三星專利
6月5日,三星在一起與蘋果公司的專利權訴訟中贏得了勝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裁定,蘋果公司通過AT&T銷售的部分舊款iPhone和iPad侵犯了三星的一項專利,因此針對這些產品發(fā)出了銷售禁令。ITC此次發(fā)布禁令,禁止AT&T版iPhone 4、iPhone 3GS、iPad 3G和iPad 2 3G在美國進口和銷售,這些產品面市都已超過1年時間,但銷售情況仍然很好。這一禁令已被提交給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奧巴馬將有60天時間來評估這一禁令,如果他不對禁令提出異議,那么禁令就將生效。蘋果公司發(fā)言人Kristin Huguet表示:“委員會推翻了早前的判決,因此我們很失望。我們計劃上訴,今天的裁決不會對蘋果公司產品在美國的銷售造成影響。”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專利糾紛選擇通過ITC解決,這是因為相對于法庭訴訟程序而言,ITC做出裁決的速度更快,同時ITC有權發(fā)布進口禁令。三星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ITC的裁決證明蘋果公司剽竊了三星的技術創(chuàng)新。三星同時表示:“我們在移動技術領域數十年的研發(fā)將會繼續(xù),我們將繼續(xù)向美國消費者提供創(chuàng)新產品?!盜TC的裁決推翻了去年9月James Gildea法官的初步裁決。Gildea裁決稱,蘋果公司并未侵犯三星的專利權。三星于2011年中期對蘋果公司提出投訴。ITC此次裁決,蘋果公司侵犯了三星一項與3G移動通信技術有關的專利。這項專利對保證設備的互操作性是必需的。美國司法部、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FTC)和專利商標局均表示,對“標準相關專利”的侵權最好以現金罰款等方式來代替銷售禁令,唯一例外的情況是,侵權方拒絕就專利授權進行談判。不過所有公司都希望,“標準相關專利”應當以適當的價格被授權給其他公司。
微軟Xbox并未侵犯谷歌專利
5月2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認定,微軟的Xbox游戲機并未侵犯谷歌子公司摩托羅拉移動的專利權,使得這家軟件巨頭在復雜的專利大戰(zhàn)中贏得了一輪勝利。如果ITC認定微軟侵權,便會禁止Xbox游戲機進口至美國市場。這起訴訟與蘋果公司、微軟和Android陣營的智能手機制造商之間的智能手機專利大戰(zhàn)有關。作為Android陣營的一員,摩托羅拉移動2010年提交投訴時,起初指控微軟侵犯其5項專利。但隨后撤消了其中的4項,僅剩1項與短距離無線傳輸相關的專利。微軟副總法律顧問David Howard在聲明中說:“這是Xbox用戶的一次勝利,證明了我們的觀點:谷歌沒有理由封殺我們的產品?!笨萍脊窘陙硪呀浐馁Y數十億美元購買了大量專利組合,并且在全球各地掀起了專利大戰(zhàn)。但自從2010年遭到投訴以來,Xbox的官司幾經調整。2012年4月,ITC法官David Shaw在初步裁決中稱,微軟侵犯了4項專利,但并未侵犯第5項專利。不過,ITC的委員們并未直接認可這一裁決,而是在2012年6月將該案發(fā)回重審。今年1月,在與美國聯(lián)邦監(jiān)管者達成1項反壟斷和解后,谷歌撤消了兩項專利投訴,原因是這兩項專利為“標準要素專利”。這類專利是為了確保技術的互用性,因此會受到特殊對待。谷歌已經向美國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FTC)承諾,不會再以侵犯“標準要素專利”為由申請禁售令。今年3月,ITC的一名法官表示,微軟并未侵犯谷歌專利,并建議終止該案。
IP5在美舉行首腦會議
6月7日,美國商務部專利與商標局在加州舉辦了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IP5)局長會議,來自中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代表出席了會議。在會議過程中,相關負責人修改了“全球檔案庫”協(xié)議,這一協(xié)議旨在簡化查看和管理IP5機構申請文件的系統(tǒng);在會議上各局長同時達成了關于全球專利分類號趨同的共識,這是對專利分類一致化的新突破。各局長重審了關于IP5的專利信息共享政策,各局都應為消除信息障礙、實現IP5專利信息共享而不斷努力你。與會各方均同意建立IP5合作框架的重要性,并承認在各國間開展專利審查高速公路項目(PPH)已取得良好效果。除此之外,各局還強調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各國專利實體法和程序法一致化的必要性。在會議最后,負責人對專利協(xié)調專家小組工作的突出表現做出評論,并討論研究了下一步工作計劃。USPTO 臨時主任Teresa Stanek Rea 表示:“這是我們第六次舉辦會議,并且是自2007年以來第一次由USPTO主持的會議。通過在專利分類、輪崗工作制、專利實體法和程序法一致化等方面的努力,IP5的確在處理全領域的知識產權問題上引領著世界,我確信,我們最后一定會將上述問題圓滿解決。”IP5辦公室自2007年開始舉辦會議,已經在提高審查程序質量與效率上做出了共同努力,并且推進了辦公室間工作機會的進一步優(yōu)化。IP5辦公室負責了世界范圍內90%的專利申請和93%的PCT專利申請工作。IP5辦公室旨在全球范圍內的合作,消除在IP5內部之間衍生的不必要的重復性工作,提高專利審查的效率和質量,確保專利權的穩(wěn)定性。下一屆IP5會議將在2014年由韓國知識產權局(KIPO)主辦舉行。
WIPO各國就技術援助問題達成初步共識
美國出臺措施打擊PAEs
ITC判決蘋果侵犯三星專利
微軟Xbox并未侵犯谷歌專利
IP5在美舉行首腦會議
WIPO各國就技術援助問題達成初步共識
5月中旬,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fā)展與知識產權委員會(CDIP)召開第11次會議,討論會的關鍵點之一是完善WIPO在合作與發(fā)展領域的技術援助。由于各國無法就實施建議達成一致,討論一直持續(xù)了兩天。在缺乏具體共識的情況下,委員會同意了三項折中意見。會議共有五份文件被提交討論:有關WIPO在合作與發(fā)展領域技術援助的外部審查報告;有關外部審查特設工作組的報告;WIPO管理層對外部審查的反饋;由發(fā)展議程組織和非洲集團提交的一份聯(lián)合提案;由WIPO公布的第11次會議反映特定建議執(zhí)行情況的文件。發(fā)達國家表示,在先前的會議上,他們已經要求召開一次有關發(fā)達國家提供知識產權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的最佳實踐與經驗的信息共享會議。瑞典、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等國家介紹了他們經驗,參會的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稱那偏離了討論并且不符合技術援助“以需求為驅動”的本質。發(fā)展中國家承認WIPO已經采取了行動,但他們仍然認為需要開展更多的工作,并堅持要求委員會批準一些建議?;诒緡膰鴥攘⒎ǖ戎T多因素,南非、伊朗、巴基斯坦和安哥拉等許多發(fā)展中國家支持F4段的建議。其他如印度等國家稱有時在日內瓦的常駐代表團并不知道WIPO向他們提供了技術援助。該國代表建議WIPO應將有關WIPO與各國知識產權部門溝通的全部內容副本分別發(fā)送給相應各國的常駐代表團。委員會最終一致同意將本次會議中各國代表在三個方面達成的共識納入報告中,并建議就歐盟提案和聯(lián)合提案中的其他建議展開進一步協(xié)商,并且將在下一次會議上繼續(xù)討論。
國際互聯(lián)網協(xié)會呼吁重視網絡環(huán)境下的知識產權問題
6月16日,國際互聯(lián)網協(xié)會(The Internet Society)發(fā)文指出,隨著網絡技術和操作平臺的不斷發(fā)展,如何協(xié)調網絡環(huán)境下衍生的各種知識產權問題已經成為網絡管理者們所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協(xié)會建議國際社會應將網絡環(huán)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納入討論議程,建立起初步的談判制度來確定知識產權政策導向,促進并指引網絡環(huán)境下知識產權保護的良性發(fā)展。協(xié)會認為各國在進行與互聯(lián)網有關的知識產權談判時首先要確保透明度問題,必須要確保多方利益主體同時參與政策制定過程,透明度也是一項國際條約或雙邊乃至多邊協(xié)議的基礎,在確保透明度的同時,程序正義、法權平等、法律確定等基本原則也必須得到遵守。協(xié)會認為在處理網絡環(huán)境下的知識產權問題之時,還應當確保知識產權保護不會限制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或者不減損任何已經被國際社會所公允的互聯(lián)網領域基本原則所賦予的權利,比如互聯(lián)網本身具有開放性的特征,因此任何保護知識產權的措施都不應扼殺互聯(lián)網的開放性。協(xié)會同時出具了一份來自英國調研機構Analysys Mason的調查報告,該報告主要探討互聯(lián)網對全球數字內容產業(yè)創(chuàng)新活動的影響力。數字化和互聯(lián)網使得不同行業(yè)的界限開始模糊,傳統(tǒng)的書刊出版、音樂、電影等均可以被制造、開發(fā)、包裝成信息產品加以銷售。報告顯示近年來網絡出版的趨勢愈發(fā)明顯,圍繞龐雜的信息內容,需要開發(fā)互聯(lián)網技術以及進行相關的標準測試,服務創(chuàng)新和技術創(chuàng)新的同時可能也會產生相應的知識產權問題,因此國際社會必須對此產生高度重視。
澳大利亞海關提高知識產權執(zhí)法門檻
自2013年4月中旬,澳大利亞《知識產權法2012修正案》大部分條款開始生效,澳大利亞海關在與商標和版權有關的扣押程序上的變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之前,涉嫌商標或版權侵權的貨物指定所有人會被海關告知貨物已被扣押。如果異議人在收到扣押通知10日內沒有提起訴訟或者指定所有人不同意放棄扣押的貨物,那么扣押的貨物隨后將歸還給指定所有人?!缎拚浮穼⑦@一規(guī)則中關于貨物處置的權利轉移給了扣押貨物的指定所有者,這是對涉嫌商標或版權侵權的扣押貨物的步驟做出的重大調整。指定所有人目前只有在通過澳大利亞海關向異議人提供認定并聯(lián)系貨物指定所有者或進口商的充分信息后才能要求歸還扣押的貨物。為了防止假冒,法案也引入了更加嚴厲的處罰。造假者的最高刑罰已從2年提高至5年有期徒刑,并且法院現在可以施加懲罰性損害賠償。當涉嫌侵犯商標或版權的貨物被扣押時,目前海關會通知異議人以下信息:對扣押貨物的描述(可能通過照片)以及貨物接收人(貨物指定所有人)的全稱與地址,貨物發(fā)出人(即外國供應商或出口商)的詳細信息和有助于確認貨物發(fā)出人身份的其他個人信息;以及海關已記錄的有關貨物指定人的任何信息。這些海關處理扣押貨物的權力上的變化很可能會導致更多假冒貨物被沒收,并且給予商標和版權權利人的權利更大的保護。
加拿大CMA法案即將生效
經過多年大張旗鼓的討論和磋商,加拿大政府通過了對加拿大版權法最重要的改革?!栋鏅喱F代化法案》(CMA)于2012年7月11日生效,成為在“創(chuàng)作者與使用者需求之間達成權利平衡”的既定政策。除了使加拿大版權法符合加拿大已簽署的兩部國際條約,即《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外,CMA還將加拿大版權法律帶入了新紀元。CMA大大地擴大了“合理使用”的概念,即對版權作品的某些使用不會再被認為是侵權。在CMA之前,合理使用僅限于研究、個人學習、批評或評論以及新聞報道。CMA納入了三類新的合理使用保護手段:教育、模仿和戲仿。當然,一種特定使用是否被認定為合理使用的例外將取決于法院。CMA為版權所有者設立了兩項新權利:首先,錄音制品的版權所有者享有專有權,能夠通過公共通訊工具發(fā)布錄制品以便允許公眾在任何時候都可獲得該錄制品。其次,當錄音制品是一種實物,且該實物之前從未經版權所有者授權在加拿大境內外轉讓時,版權所有者享有出售或以其他方式轉讓該實物的專有權,表演者表演的錄音制品的版權所有者享有類似權利。CMA還針對版權侵權創(chuàng)設了一項新的責任認定基礎,即“使侵權成為可能”。用戶通過數字網絡或互聯(lián)網接受服務,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侵犯版權,這種情況則被認定為侵權。應注意的是,版權發(fā)生實際侵權必須是由于使用了該服務。
德國議院通過版權修改法案并限制軟件專利權
6月8日,德國聯(lián)邦參議院通過了版權修改法案,對表演者和錄音制品制作者的保護期由50年延長至了70年。對音樂專輯的參與者,如作曲家和填詞人來說,各方都將從該規(guī)定中獲益。多位藝術家制作的音樂作品的延長保護期,從最后去世的一名藝術家死亡之時開始計算。權利人應當放棄在之前50年保護期期滿之后所獲得收入的20%。這些“額外收入”將由版稅征收協(xié)會作為額外的年度獎金發(fā)給實際的音樂制作者。也有反對意見指出,這些規(guī)定只對少數幾個大明星以及貼有他們標簽的人有好處,而且是以犧牲消費者和作品實際創(chuàng)作者的利益為代價。聯(lián)邦議院做出的第二項決議是要求聯(lián)邦政府“有效限制”計算機程序的可專利性。政府應會保證決定計算機程序“僅受版權保護”,此外這一領域抽象的解決方案不會被授予專利。軟件雖然本來應當已經被德國專利法和歐洲專利公約排除在外,但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專利局仍然給“附帶功能”的程序授予專利權,因此純粹的數據處理系統(tǒng)可能會被偽裝成“技術流程”或裝置,由此給軟件開發(fā)者造成了巨大的法律不確定性。根據聯(lián)邦議院的意見,對于軟件來說,如果附帶的技術可以簡單地認為是等同于替換一個機械的或機電的組件,應當限制對其授予發(fā)明專利。
Ofcom稱英國盜版率上升
國際互聯(lián)網協(xié)會呼吁重視網絡環(huán)境下的知識產權問題
澳大利亞海關提高知識產權執(zhí)法門檻
加拿大CMA法案即將生效
德國議院通過版權修改法案并限制軟件專利權
Ofcom稱英國盜版率上升
英國媒體監(jiān)管機構Ofcom稱,今年3月到5月期間,在線觀看或下載音樂、電視和電影的英國互聯(lián)網用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用戶至少有一次使用盜版方式非法進行了觀看或下載;這3個月中,約有4億個文件被以數字形式盜版。Ofcom最新的網絡版權侵權追蹤報告顯示,音樂、電影、電視、書籍、視頻游戲和計算機軟件的數字盜版在去年11月到今年1月間有所上升。這份報告由英國知識產權局委托Ofcom完成,報告指出,約有六分之一的互聯(lián)網用戶通過使用非法服務獲取了過多的數字娛樂媒體內容。上述報告指出,對定期下載和在線觀看數字媒體內容的互聯(lián)網用戶的調查發(fā)現存在30%的盜版率,在線看電影網民的數字盜版率上升到33%,在線聽音樂的為26%。音樂是到目前為止最受盜版者歡迎的數字媒體,在上述3個月期間,共有2.8至3.86億條音樂內容被非法獲取.電視節(jié)目排在第二位,共有5,200萬條節(jié)目內容被非法獲??;電影為2,900萬條,電子書的這一數字為1,800萬;計算機軟件和視頻游戲盜版數量最低,為700萬.Ofcom稱,在上述3個月實施了數字盜版行為的18%英國互聯(lián)網用戶中,約有5%一直以來只使用非法服務,訪問非法內容最常見的原因是因為這“免費、方便且快捷”。
谷歌研發(fā)方向向數字媒體領域轉變
觀察谷歌最近提交的專利申請案,其研發(fā)力量向數字媒體領域集中。谷歌最近提交的兩項專利申請是保護互聯(lián)網視聽系統(tǒng)新方法的,包括用于音樂圖書館的用戶反饋頁面和一個能夠讓多用戶在播放清單上進行反饋以便作出調整的系統(tǒng)。運用云存儲保存數字媒體文件是近年來的新技術,對那些擁有多個終端設備的用戶來說,運用云存儲就不必將文件在各個終端設備中進行存儲,十分便捷。谷歌最新的專利申請(U.S. 20130124584)即要求保護為個人所設計的云存儲內容主頁,用戶通過操作主頁訪問云存儲文件。音樂圖書館的主頁軟件可以分析用戶的習慣,并提供應答體驗,比如將用戶經常聽的歌手或者樂隊的信息體現在頁面上?;ヂ?lián)網搜索引擎是根據用戶的檢索詞快速檢索信息。用戶可以通過設置特定的搜索參數來修正搜索結果。標識符也可以應用在檢索詞中,比如在檢索詞中加入“site:*. com”可以將檢索結果限制在以.com作為一級域名的網站。谷歌的一項專利申請案 (U.S. 20130117301)即要求保護一個通過向檢索詞中加入標識符而使檢索結果限制在媒體頁面的系統(tǒng)。在該申請文件中,說明書稱,用戶可以通過在檢索詞中加入“+”查找到媒體文件頁面。視聽文件管理的網絡應用程序允許用戶通過網絡操作數字音樂圖書館。谷歌另外一項專利申請(U.S. 20130124533)要求保護一個可以為視聽文件管理系統(tǒng)收集多個用戶反饋信息的系統(tǒng)。用戶可以訪問界面,并給該音樂圖書館內的音樂進行打分,該系統(tǒng)將分析這些評分,并據此調整播放清單。
EPO仍對植物授予專利遭質疑
5月29日,名為“種子無專利”的非政府組織聯(lián)盟稱,歐洲專利局(EPO)仍然對傳統(tǒng)植物授予專利,盡管歐洲議會與德國議會要求EPO不要授予這樣的專利。據了解,近期EPO已將專利授予先正達公司,專利號為EP2140023。先正達公司稱該項發(fā)明涉及“能抵御害蟲的新穎辣椒植物,以及該植物的種子和果實?,F有發(fā)明還與產生和使用這些植物及其果實的方法有關?!痹谠摻M織看來,EPO理解《歐洲專利公約》(EPC)的內容有所偏差,公約是要求禁止對植物與動物物種授予專利的。據說該聯(lián)盟擔憂的是“專利將進一步促進市場集中,使農民和食物供應鏈中的其他利益相關者更加依賴僅有的幾個跨國大公司”。它呼吁修改歐洲專利法,“排除育種材料、植物、動物和食物的專利性”。EPO的發(fā)言人Rainer Osterwalder稱,根據《歐洲專利公約》,植物滿足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專利性標準是可以被授予專利的。在歐洲不能被授予專利的在本質上應是植物的生物育種方法,如標記輔助育種。Osterwalder補充指出,由于目前的規(guī)則中沒有任何事實指明植物應當如何獲得專利,關于對在那些過程中公布的植物專利的質疑仍然存在。
美法院認定DNA不具有可專利性
6月14日,美國高等法院一致同意,獨立于人體的人類基因不允許申請專利。一些醫(yī)生、病人認為此類專利會妨礙研究、有違醫(yī)療操守。在分子醫(yī)學領域,這將是最有影響力的一個裁定,它決定誰擁有生命的基本結構單位。30年前,第一例基因專利獲得批準,之后美國聯(lián)邦專利局批準了成千上萬個人類基因專利,總計可達基因組的近20%。多少年來,支撐基因專利的理由歸根結底是這樣一個觀念:既然科學家辛苦工作分離出了特定的基因,那么使用這些基因信息獲得的利益,也應該有科學家的一份。比如鹽湖城的生物公司巨數遺傳公司(Myriad Genetics Inc.)申請為本公司的兩個基因專利辯護,這兩個基因作為提高乳腺癌風險的信號而出名。巨數遺傳公司利用本公司的專利,銷售可以診斷BRCA1和BRCA2兩個基因中的突變的檢測方法,這種突變表明被試很可能患乳腺癌。DNA因為基本功能是編碼遺傳信息,而與其他的生物化學物質并不相同。用法官的話來說,鑒別出人類DNA片段中編碼了什么信息類似于發(fā)現了“自然定律”,特別是那些“規(guī)定了人體結構的片段”。萬有引力的所有權從來都不是牛頓的,曼哈頓計劃也從未因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E=mc2而付給他專利使用費。隨著時間流逝,生物技術的商業(yè)模式開始取決于知識產權的保護??茖W發(fā)現產生專利,專利產生產品,產品產生利潤。生物技術產品的全部開發(fā)成本都源自研發(fā)階段。為了收回這項投資成本,生物技術公司必須時刻警惕,防止競爭對手竊取了自己辛苦得來的知識,以及把這些知識變成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了生物技術產業(yè)的核心活動了。
歐盟開始調查蘋果是否違反歐盟競爭政策
5月27日,歐盟開始調查蘋果是否利用反競爭手段進行iPhone銷售以及在手機上施加的技術限制在歐洲市場擠壓其他智能機制造商,該調查將進一步增大政府監(jiān)管部門帶給蘋果的壓力。根據發(fā)送給幾家歐洲移動網絡運營商的調查表顯示,歐盟委員會的調查主要專注于分銷條款。這些條款可能使蘋果處于有利地位,確保其他競爭對手無法獲得更優(yōu)的銷售協(xié)議。此次調查源于移動運營商的私下投訴,目前正處于初期階段。在正式發(fā)起濫用市場地位調查前,歐盟委員會需要有充分的證據顯示蘋果在歐洲智能機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考慮到三星Galaxy系列手機在歐洲備受歡迎,歐盟很難認定這一事實。蘋果則表示,其合約完全符合歐盟法律。這份發(fā)送給移動運營商的調查表主要涉及蘋果的銷售行為,包括蘋果是否迫使移動運營商購買最低量的iPhone、對營銷預算的使用限制、確保蘋果獲得不比其他智能機制造商更差的補貼和銷售條款。調查表還問及蘋果是否對iPhone 5施加技術或合同限制,以致該手機無法用于歐洲的高速4G網絡。歐盟委員會有證據顯示,蘋果和移動網絡運營商達成了分銷協(xié)議,這可能會潛在排斥歐洲市場中的其他智能機制造商的產品。還有證據顯示,特定蘋果產品的特定技術功能無法在歐洲或歐洲經濟區(qū)的國家使用。如果這種行為確定存在,那么蘋果可能違反了《反壟斷法》。
耐克又遇商標糾紛
耐克公司近期又遇商標糾紛,其產品“能量腕帶”(Nike+FuelBand)被指商標侵權。據了解,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地區(qū)法院已受理了“能量腕帶”商標糾紛案,本案原告為美國Fuel服裝有限公司,其擁有“FUEL”注冊商標,而耐克在其產品上使用“Nike+FuelBand”商標已構成了對自己商標權的侵害?!澳芰客髱А笔悄涂斯?012年發(fā)布的一款高科技手環(huán),戴上后會自動偵測使用者在鍛煉時所燃燒的熱量,耐克公司認為這款產品所使用的商標并未侵犯Fuel公司的權利,并且提供證據證明消費者并未在兩個商標間產生混淆和誤認。耐克公司同時指出,Fuel公司對其商標存在不當使用的情形,因為自其被核準使用“FUEL”商標后,并未真正使用該商標并且已將該商標自行轉讓給了Safari襯衫有限公司,因此該商標應當被撤銷。耐克公司認為Fuel公司只不過是想利用這一機會進行敲詐而已,因為此前耐克發(fā)行過印有“Fuel it Up”和“Fuel This”字樣的T恤,Fuel公司并未提出侵權指控,甚至在耐克公司進行“FuelBand”等注冊商標申請之時,Fuel公司也并未提出異議。其實Fuel在與另外一家提包和手表生產商Fossil的商標糾紛中早已敗訴,當時Fuel指控后者在其商品上使用了“Fossil Fuel”商標。
谷歌研發(fā)方向向數字媒體領域轉變
EPO仍對植物授予專利遭質疑
美法院認定DNA不具有可專利性
歐盟開始調查蘋果是否違反歐盟競爭政策
耐克又遇商標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