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慧娟,吳濤
(沈陽醫(yī)學院護理學院人文護理學教研室,遼寧 沈陽 11003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慢性病,是我國老年人第四大死亡原因,COPD以肺功能逐漸減弱和周期性急性癥狀加重為特征[1],不僅使老年人遭受生理痛苦、經(jīng)濟負擔加重,而且嚴重影響老年人的機體活動功能,使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或喪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大大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健康指導促進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健康行為依從性,成為臨床護理工作者關注的問題。本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理論為指導,通過為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干預,觀察護理干預對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以期為臨床護理干預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2年1月至11月在沈陽市某醫(yī)院的老年COPD患者60例為調(diào)查對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5.6±6.8)歲。納入標準:(1)符合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訂的《COPD診治指南》診斷標準[2];(2)病情穩(wěn)定,無語言溝通障礙和認知障礙,意識清楚,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愿;(3)取得患者知情同意。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2組患者基本資料情況及伴發(fā)疾病狀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預組干預方法 根據(jù)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論框架[3],主要內(nèi)容從讓個體感知到的易感性及嚴重性,維持治療和采取健康行為的益處和重要性,幫助其克服在采取健康行為或摒棄不利行為時的障礙,提高其克服困難的信心,強化行動線索的重要性等幾個方面展開。
1.2.1.1 讓個體感知到的易感性及嚴重性 (1)向患者介紹COPD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其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和易感因素;(2)讓患者了解疾病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包括生理、心理、家庭負擔、肺心病等嚴重并發(fā)癥等。在講解和討論時,配合數(shù)字或圖片,使個體有更直觀的認識。當個體認識到不良的行為與疾病的發(fā)生存在密切的關系,并明確了疾病可產(chǎn)生包括死亡在內(nèi)的嚴重的臨床后果,可以感知到疾病對健康的威脅,知覺到易感性和嚴重性,引起患者對疾病的重視。形成疾病易感性和嚴重性的信念是健康教育成敗的關鍵[4]。
1.2.1.2 讓個體知覺到采取健康行為的益處 用數(shù)字和成功的事例說明飲食和按時服藥的重要性,口服噴劑的使用技巧,戒煙的重要性和益處,家庭氧療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呼吸功能鍛煉及其它運動鍛煉,體力保持和呼吸控制的技術要領的重要等。幫助其克服在采取健康行為時所遇到的障礙。
1.2.1.3 讓人們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過長期努力改變不良行為(自我效能) 教育個體正確評價和判斷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通過努力成功地執(zhí)行一個導致期望結果的行為。
1.2.1.4 強化制約因素對老年COPD患者采取健康行為的影響 (1)向個體提供相關的報刊雜志、衛(wèi)生宣傳手冊、健康小冊子、相關電視節(jié)目頻道及播放時間等,使個體從多個渠道及時獲得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2)如果個體的親屬或朋友具有相關疾病的體驗,可利用現(xiàn)身說法幫助個體認識健康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3)向個體的親友介紹相關的健康行為,利用他們對健康行為的正面評價以促進個體采納健康的行為。
1.2.2 對照組干預方法 患者住院后為其提供為期4周的常規(guī)教育。包括集體教育、床邊宣教等,主要內(nèi)容為一般的知識介紹,如健康飲食和運動鍛煉的好處及方法等。隨訪6個月,方式與干預組相同。
1.2.3 評價工具 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self-care abilioy scale,ESCA)。該量表是美國學者Kearney和Fleischer于1979年根據(jù)Orem的自我護理理論設計制定的 。2000年臺灣學者將其翻譯成中文,并對其中的項目進行修正[4]。該量表包括43個條目,分為5個維度,即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能力、自護責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識水平。得分越高,自我護理能力越強。根據(jù)總分及各項的得分,將健康行為分為高、中、低3個水平,其中>66%為高水平,33%~66%為中度水平,<33%為低水平。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ESCA評分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各維度得分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
表1 應用HBM后2組患者在自理能力評分方面的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2)P<0.01
HBM可增強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通過運用HBM對干預組患者進行多形式與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干預,使患者了解COPD的系統(tǒng)知識,認識COPD的危害性,知曉掌握疾病知識對維持病情穩(wěn)定、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意義。研究結果表明,教育后干預組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根據(jù)現(xiàn)代教育學理論,良好的知識可以促進形成正確的信念,并能進一步指導形成有力于健康的行為[5]。
自我概念是健康行為得以實施的關鍵,在以HBM為理論基礎的護理干預中,我們通過健康教育喚起老年COPD患者的危機意識和緊張心理,使患者充分認識到自己實施必要的措施,能夠減少疾病風險,促成他們的態(tài)度和行為向一定方向發(fā)生變化,本研究中干預組患者自我概念得分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提高。自我概念的增強可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而自我護理能力的提高亦可增強自我概念。
HBM是指導人們改變行為的重要理論模式[6],應用HBM可以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影響個體的主觀心理過程,改變個體不利于健康的觀念,增強人們的健康信念來摒棄不良的
行為,積極采納健康的行為,維持和促進個體的健康。健康行為能夠幫助患者提高自我護理能力。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較對照組有顯著性提高。
將HBM應用到老年COPD患者的治療護理中,有效地實施健康教育,以促進個體的預防性健康行為,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具有理論發(fā)展和臨床實踐的雙重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少玲,符始艷,周加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續(xù)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8):758-760.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3]馬驍.健康教育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32.
[4]Wang HH,Laffrey SC .preli minary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instruments to measure self-care agency and social supports of women in Taiwan [J].J Med Sci,2000,16(9):459-467.
[5]周更蘇.霍克巴姆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高等醫(yī)學教育,2007,20(1):49-50.
[6]黃津芳,劉玉瑩.護理健康教育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