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幾年,文化教學成為語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大量的文化知識被列入教科書中。教育學家們提倡在高中的課堂上,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僅要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應當融入相應適量的文化因素,使文化教學跟隨語言教學齊驅并進,從而得到普及。全球化的趨勢驅使我國的教育方針發(fā)生改變,語言教學不只是存在于表面。各省高中學校將英語學習羅列為重點培養(yǎng)科目,并同時營造跨國文化的學習范圍。如何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文化教學融入高中英語課堂成為教育學界備受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 英語 文化教學 高中
一、高中英語課堂文化教學缺乏的表現(xiàn)
以往的高中英語課堂,老師都將知識傳遞看為重中之中,老師們看中備課時規(guī)劃的順序,希望學生能夠逐字逐句的理清文章的脈絡,了解課文每一文段的含義,并熟悉掌握文章中列舉出來的語法與新詞。教科書的每一課新課的課后練習,大多數(shù)針對詞語辨析和語法填空。若無特別要求,老師也甚少會幫學生去拓展文章的歷史性背景。學生們在學習文章時也是局限于弄清文意,背熟文章中新詞,使英語課堂看起來過于機械化,顯得乏味枯燥,毫無新意。在學校,舉報的英語競賽,多為課文背誦或者單詞競賽,很少有因某個文化主題而深入去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的項目。使得學生的學習范圍局限于課堂授課的40分鐘。教學資源缺乏定量的文化導入,學生們沒有足夠的空間去了解外國文化,英語課堂也因此體現(xiàn)出文化目標弱化的嚴重現(xiàn)象。同時學生也喪失去了解外國文化的興趣,這不利于學生文化底蘊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沒有機會在一個好的文化范圍中成長,培養(yǎng)自身成為走向世界的現(xiàn)代人。
二、無法撇開民族文化為重的思想束縛
學習外來文化并不意味著崇洋媚外,也不意味著拋棄了本國的文化,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被淹沒,也不會因為教師傳授的文化知識使學生輕視了本國的文化。文化的碰撞能激發(fā)出燦爛的火花,在保障中國文化學習的同時吸取外國文化,可以擴大自身的知識面,使得學生全面發(fā)展。但在許多高中課堂,民族文化仍然占據(jù)著主導地位,許多老師沒法保持全堂用英文授課,他們害怕學生忽略了本國文化的主導地位,從而穿插入太多的本民族文化知識。例如在講到某個外國文人時。老師總避免不了的將國內的哪位歷史名人拿出來做對比,從而講上十幾分鐘。然而,中文文化知識背景的介紹,應該是在語文課上被著重倡議的。而在英語課上,老師更應將外國的文化知識傳輸入學生腦中。讓學生在學習中自覺的去感受中外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自身的判斷力與決策能力。不同的國家文化差異總體現(xiàn)在社會習俗,名族傳統(tǒng),道德觀或宗教信仰等多方面之上,此時應該截取更多的正面教材,而不是為了凸顯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對外國文化只是淺談即止。
三、如何將文化知識學習穿插入英語課堂之中
文化的弱化同樣會局限知識學習的范圍,文化的學習并不是零散而毫無章法的,它同知識系統(tǒng)的歸類一樣,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尋。如何系統(tǒng),全面的將文化知識穿插入英語課堂之中,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3.1系統(tǒng)化的講述文章歷史背景
每篇文章著作背景都不同,不同國家的作者會在自己寫作的歷史時期背景下呈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內容,表達自己的思想與觀點。教師在講述文章的同時,可先將背景知識作為一個專題來講解,讓學生先通過教科書以外的輔導資料或者通過因特網(wǎng)事先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實踐是鑄造成果的必經(jīng)之路,只有親自動手,親力親為的去了解學習才能印象深刻。當歷史背景專題開講時,老師可以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對自己搜索的資料做出陳述,并且相互之間進行討論,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從中學到更多的東西,同時也能增進教師講課的效率。
3.2注重跨國文化知識的導入
文化知識博大精深,粗略的講述并不能使學生很好的掌握,只有每天適量的導入,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有別于中國文化之外的文化范圍。課堂上要注重講課的質量,使知識授予的同時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文化傳遞,對相應的知識需要用一定的模式展示出來。例如,設定一個解析西方各節(jié)日的專題,或者對著名的外國詩人作家做具體的分析,甚至對不同的歷史背景文化做詳細的講述。這些都是跨國文化導入的有效途徑,只有帶著目標去規(guī)劃,才能事半功倍,有效改善課堂的質量。文化的傳承在知識的孕育中延續(xù),加強課堂的互動并且營造英語課堂的文化氛圍。
四、結束語
如何加強英語課堂的文化教學需要有一定的方法與規(guī)劃,老師必須制定新的教育模式,轉變思維,營造學生外國文化知識學習的氛圍。學生也應勇于面對不同的文化沖突和主動接受外國文化的洗禮,調整心態(tài),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既不可從洋媚外也不可閉關鎖國?,F(xiàn)時代需要全方位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只有勇于挑戰(zhàn)推陳出新的新人類才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英語課堂成為孕育有優(yōu)秀跨國交際能力的人才的搖籃,從點滴抓起。讓高效率的,多文化視角的英語課堂在我國的高中課堂中普及。掌握恰當?shù)奈幕涣魍緩?。?guī)劃適當?shù)慕虒W戰(zhàn)略,讓文化傳承,跟隨時代的步伐一起延續(xù)下去。
[1] 魯子問. 中小學跨文化教育理論與實踐[M].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