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夏天,我在四川省江油縣新春公社插隊,一個偶然的機會步入了教育界。1973年夏天,經(jīng)過一年培訓,我被分到成都九中任教,從此踏上了教育之路,迄今已近40年。這期間可分為兩個大的階段:1973—1990年(1978.3—1982.1在原四川師范學院學習),先后在兩所中學擔任化學教師,在一所中學擔任教研組長、教務(wù)處副主任、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1990年秋到2012年,在成都市教科院從事教育科研管理和研究工作。
雖已過去了65個春秋,但對教育執(zhí)著依然。今年6月,我受聘到《教育科學論壇》擔任欄目編輯,開始了新的征程?;仡櫧?0年的教育人生,我認為教育人的重要品質(zhì)有五:敬業(yè),勤學,智慧,真誠,感恩。
敬業(yè)。蔣子龍說:“敬業(yè)精神,被認為是現(xiàn)代社會最基本的處事之道。通過敬業(yè)可以使自己成為‘專才’。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敬業(yè),找到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平臺。敬業(yè),是個人的護身符,無價之寶,永不會失業(yè)。敬業(yè)是快樂的,敬業(yè)的口碑是職業(yè)生涯中最大的財富?!苯逃貏e需要敬業(yè),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是世間最寶貴的財富。剛參加工作時,“文革”尚未結(jié)束,正常的教學秩序常受沖擊,我總是憑著自己的良心,認真地備好、上好每一節(jié)課(至今仍然保存著當時的所有備課本)。文革后,忘我地投入工作,是當時組內(nèi)課時最多,責任最大(長期擔任高中重點班的教學)的教師?;仡櫧?0年的從教經(jīng)歷,我認為敬業(yè)精神是為師的首要品質(zhì)。敬業(yè)就是不僅把教育當作一種謀生的職業(yè)和手段,而且把它當作自己喜歡的事業(yè)來對待、體驗、充實、完善;就是認真做好與工作有關(guān)的每一件事情——認真?zhèn)浜?、上好每一?jié)課,認真準備好每一次活動、每一次家長會、每一次研討會的發(fā)言,寫好每一篇工作總結(jié)、教育論文……讓認真成為一種習慣,讓每件事“止于至善”。
勤學。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有句話對我影響很深:教師應(yīng)是長流水,只有源源不斷而來,才能滔滔不絕而去。我自幼喜好讀書;下鄉(xiāng)期間,讀了許多名著;參加工作后,更加勤奮學習,先后聽了兩位即將退休的名師的課,作了許多筆記,受益很多。在擔任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時,我通讀了中學各科教材,還隨電臺堅持聽完了《高中英語》兩冊的教學廣播;到市教科院后,我又從頭學起,通讀了當時能夠找到的幾乎所有的教育科研方面的書;后來搞美育研究,幾乎借空了本院圖書室所有的此類書籍。讀書時,我定會做摘錄,先前是手抄,后來是錄入電腦,現(xiàn)在我電腦中存有海量的自行收集和分類編輯的教育資料。我還要求自己結(jié)合學習和工作,每年至少要有兩篇論文發(fā)表,多年堅持下來,已有70余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教育報刊上發(fā)表,并出版了兩部專著。
我認為,盡管現(xiàn)在的學習方式很多,但讀書仍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人生有限,書海無涯,讀書要有所選擇。讀書首推經(jīng)典名著。章培恒說:“經(jīng)典就是在最漫長的歲月,最廣袤的地域,給眾多讀者以巨大感動的那些書?!背俗x本專業(yè)書之外,我還愛讀些“雜書”,如地理、歷史、社會人文方面的書籍、雜志,名人傳記、名家散文、隨筆等。我堅信,開卷有益,讀書會讓我們更加善于思考,更加遠離浮躁,更富有教育智慧,更加儒雅內(nèi)秀。
智慧。教師的智慧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在刻苦的磨礪中,在自己的不斷學習、反思、行動、總結(jié)中,“沉淀”、“結(jié)晶”而成的。積我二十多年從事教育研究的體悟,教師結(jié)合本職工作從事研究,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和快速通道。正像有的教師所說,科研型教師與經(jīng)驗型教師有四個不一樣:一是思想境界不一樣,二是理論素養(yǎng)不一樣,三是信息意識不一樣,四是教育能力不一樣。我認為,參加教育科研可以增強教師的四個意識和行為:一是學習的意識,‘研’然后知不足,不足則迫使你去學習;二是反思的意識,你會將學到的東西與自己的做法比對,找出問題所在;三是改革的意識,發(fā)現(xiàn)問題時,你會嘗試對自己習以為常的教學進行改進;四是成果意識,當你有了效果和心得后,你會禁不住地想把它總結(jié)發(fā)表出來,與更多的同行交流切磋。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沒有終點,教師就是在這樣的螺旋上升中,逐漸增加了教育的智慧。
真誠。教育是一項有情有意的工作,教學絕不只是知識傳授,還伴隨著情感的傳遞,教師只有以真情換真情,才能有好的教育效果。這種真情源于對事業(yè)、對學生的熱愛,是一種超越功利、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博愛、大愛。到市教科院后,我的直接服務(wù)對象是基層教師,對待學校同志的每一項求助,我都傾情、傾力地予以幫助。到學校參加每一次研究活動,無論再忙,也要事先熟悉材料,查閱有關(guān)資料,寫好發(fā)言要點,做到有備而來,留下資料而去。對學校交看的材料,均仔細閱讀,詳細修改,并盡快返回。在我的資料庫中,至今保存著多年來我與學校往返修改的許多資料,有的資料上用紅筆寫出的修改意見有一、兩千字。這些看似“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雖然耗費了自己不少時間和精力,但是亦有旁人難以體驗的快樂。我覺得,被人看重,被人信任,也是一種幸福。
感恩。教師工作看似個體勞動,實則離不開團隊的合作。實際上,任何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都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學校和社會文化滋育的結(jié)果。無論你是做班主任還是科任教師,你的工作都離不開他人的協(xié)助,所以你的成績中也必然包含著他人的貢獻,對此應(yīng)有清醒的認識,并常懷感激之心。從教育學、心理學講,在一個人成長的歷程中,總會有一些“重要事件”和“重要他人”,影響甚至決定著他(她)的發(fā)展?;仡欁约撼砷L的各個階段,都離不開貴人相助。是我中學、大學的許多恩師,是我所在單位的領(lǐng)導、同事、朋友,給了我數(shù)說不清的支持與幫助。我常想,作為命運多蹇的“老三屆”,我算是其中比較幸運的,因為我遇到了那么多的貴人、好心人和朋友。是他們的幫助,成就了我的今天,對此,我永遠充滿感激之情!
我想對教師朋友,特別是青年教師朋友們說,在你遇到困難和身處低谷時,一定不要氣餒,不要放棄努力,要相信自己,要積蓄能量,是金子總會閃光!而當你成功時,一定要常懷敬畏之心,要有感恩之情,時時感恩會使你增強幸福感。
敬業(yè)、勤學、智慧、真誠、感恩,這是我四十年教育生涯感悟最深的五個關(guān)鍵詞。努力做到這幾點,就不會視工作為負擔、為勞役,你的工作就容易取得成功,你就會時時感到充實、快樂,就能享受教育人生。
(顧頡,成都市教科院原理論室副主任,《教育科學論壇》編輯,成都市中小學教育專家,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學術(shù)和技術(shù)帶頭人。)
(作者單位:《教育科學論壇》雜志社,成都 6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