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來越明顯。教師應致力于將“美”的概念、表現(xiàn)形式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借助音樂的魅力,帶學生入境;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品味;加強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傳承;強化美學概念,在滲透“美”的同時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美”,認識“美”,賞析“美”。
[關鍵詞]審美教育;語文;課堂
[作者簡介]蔡筱芹(1979-),女,江西遂川人,吉安市白鷺洲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未來的社會更需要美,需要對美的發(fā)現(xiàn)、追求和創(chuàng)造?!边@深刻表明將美育踐行到語文課堂的必要性,因為“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豐富和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
教師要堅持將“美”請到語文課堂,審美理念的點滴滲透,讓學生越來越喜歡語文課堂。
一、 借助音樂的魅力,隨時帶學生入境
音樂是語文美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輔助,要盡量借助現(xiàn)成的音樂素材,配合教材需要,讓音樂縈繞課堂。朗誦文學作品時,可以讓學生圍繞作品自由選擇背景音樂,比如朗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學生可以找到不少背景音樂,有《神秘園之歌》《月光》等舒緩的輕音樂,也有蔡琴、林宥嘉的《再別康橋》歌曲的伴奏音樂,甚至還有悠揚動聽的英文歌曲等;要鼓勵學生配合所選背景音樂做朗誦表演,再選出最佳背景音樂,然后結合詩歌的內容、情感及語言特色幫助學生處理各種朗誦細節(jié),尤其注重指導學生如何利用音樂的前奏醞釀情感,怎樣判斷音樂與朗誦的最佳起始點,如何根據(jù)音樂的起伏處理聲音的疾緩輕重等。如此反復訓練之后,學生不僅能自選音樂配合作品朗誦,還熟悉了不少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
教授古典詩詞,更是少不了音樂的加入。詩詞作品,只要能找到歌唱版的,教師一定讓學生先跟著學唱,在旋律中入境,然后再將鑒賞知識引入,背誦詩詞有時干脆就改成了背唱詩詞。
蘇軾《赤壁賦》中的“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極有意境,教師鼓勵學生自行譜曲并演唱,學生的創(chuàng)作風格多樣,甚至有RAP說唱版的,教師都一一肯定,學生從中評選出了最符合蘇軾心境的版本,并學著哼唱。
二、 加入繪畫、建筑等常識,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品位
音樂作為一種常見的藝術形式,很容易被學生接受,但是學生尤其是來自山區(qū)的孩子,對繪畫、建筑等方面的知識沒有過多的接觸和了解。所以,教師在講解涉及到相關內容的作品時,教學設計一定少不了相關的鑒賞環(huán)節(jié)。如教授蘇軾的《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時,以欣賞《墨竹圖》為契機,教師可以介紹墨竹之特色,將他與鄭板橋等大師畫的墨竹進行比較,并用毛筆蘸水在黑板上適當示范國畫中竹子的基本畫法,告訴學生虛實相生的道理。學生在這樣的藝術強化和認知中對國畫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教師又用PPT展示國畫其他題材、形式的優(yōu)秀作品,從山水、動植物到人物,從水墨、重彩、工筆到寫意、白描,學生在贊賞聲中,流露出對國畫的敬仰和自豪。課后作業(yè)中也就順勢多了一項中西繪畫之比較的探究活動。
梁思成先生的《中國建筑的特征》,將我國古代建筑成就定位成世界級的瑰寶,但是現(xiàn)在大家基本生活在“水泥森林”中,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些呢?教師把搜集的中國民居系列郵票展示出來,發(fā)動學生討論本地民居特點。然后,學生根據(jù)文本勾畫古代建筑的各個局部,教師再結合白鷺洲書院的建筑風格一一講解。通過這樣有目的性的學習,學生逐漸體會到古建筑的獨特魅力所在,懂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可貴。
三、 尊重并致力于加強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傳承
向孩子們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無限魅力,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講《蘭亭集序》時,書法鑒賞成為熱門;介紹中國漢字的演變時,學生在橡皮上篆刻上自己的名字;辯論賽的主題可以是中西醫(yī)的爭霸,也可以是漢服與洋裝的比拼;教師還可以讓“紅學”進課堂,在《三國》里論英雄;《道德經(jīng)》里篩選出處世哲學;品評項羽與劉邦的成敗,感慨杜甫、陸游的心哀……所有的相關教學設計,都是在充分的準備和飽含情感的前提下進行的。情之所至,感染與影響也是明顯的。
四、 美學概念的引進和強化,讓“美”理智起來
對美的接觸、了解和鑒賞多了,就越來越需要學生理智地認識美。所以,教師借助戲劇單元的學習,向學生介紹美學的相關概念,如“性格悲劇”與“命運悲劇”、“悲劇”與“喜劇”、“美學快感”等,學生因此懂得產(chǎn)生美感的原因和理論根據(jù)。
作為語言文字工作者,繼承和發(fā)揚漢語言的同時,更應該將文化的血脈傳承下去,這是光榮而神圣的使命,是中國之所以成為中國的根結所在。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