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讓學生掌握文化知識,使學生建材選體,落筆成章,任何一種體裁的文章都有它們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點。根據不同的題材性質,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教師應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命題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在習作課中搭建展示的舞臺,從而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主體意識
[作者簡介]程玉玲(1980- ),男,江西萬年人,萬年縣齊埠中學,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小學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功與否影響著整個語文教學。學生有興趣讀寫,就會有興趣去博覽群書,致力于寫作,會給語文教學帶來預想不到的效果。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思想活躍,興趣廣泛,追求獨立思考,講究自尊,自我表現能力較強。
他們雖然生活在家庭與學校兩點一線的圈子中,但是現代社會中信息的便捷,使學生的頭腦中充滿了稀奇的想法。其語言的表達、關注的焦點、行為方式都有很強的現代氣息,有很多想法需要向社會、向他人宣泄表達。作為教師就要因勢利導,給學生們以發(fā)揮、創(chuàng)造、宣泄表達的機會。
學生參與意識增強,主體作用顯現,教與學協調一致,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的作文有話可寫,教師做到有的放矢,得心應手。
二、在命題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引導學生分析命題作文的特點。如果學生能把握命題這一特點,就能避難就易,做到游刃有余。
指導學生把握思維的方法。同一個題材思考的角度不同,發(fā)現的問題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作文教學要使學生在構思時思路開闊,要使學生立意時別出心裁,想人所未想,寫人所未寫,必須在培養(yǎng)學生集中思維的基礎上適當發(fā)展自己的思維方式,運用“升放式”的思維,使學生思如泉涌。這樣,就可以從多角度中選擇自己的感受與體會,使材料新穎,立意獨特,可以克服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的缺點。
引導學生辯證分析問題。教師應對他們加強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通過辯證分析,才能找出材料中所缺的正確觀點,在此基礎上抒發(fā)情感,進行評論文章必須抓住重點,詳略得當,避免空談。
三、習作課中,搭建展示舞臺
確定習作訓練點。將習作目標細化,每堂課、每篇習作都有明確的習作訓練目標,一堂一達標。學生的交流習作、賞評都緊緊圍繞習作目標進行。
交流積累。學生在組內交流課前的閱讀收獲,將自己的收獲與大家分享,既鍛煉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豐富了知識的積累。
精彩片段賞析,歸納寫作方法。學生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和膚淺的東西,教師需要緊扣習作訓練點,挑選精彩片段,集體賞析遷移寫作方法。
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學生運用恰當的寫作方法,將自己的習作成果展示出來。
賞評習作。好的作文要拿出來,當作范文在班上閱讀。評選好的作文:首先,自評自改,學生寫完作文后,要鼓勵學生大聲閱讀出來。一讀,找出病句;二讀,推敲語言;三讀,統攬全文。再次,組內賞析,小組內找出一篇有特色的文章進行賞評,“賞”中借鑒其優(yōu)點,“評”時注意其弊端。最后,班內賞評,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做學生中的首席,及時發(fā)現學生習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進行點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感情朗讀。最后學生將修改好的習作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增加學生的榮譽感,激勵他們寫出更好的文章。這樣的過程,學生緊扣習作內容,既體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積累文中的佳詞好句,又領悟到了獨特的習作方法。
總之,讓學生掌握文化知識,使學生建材選體,落筆成章,任何一種體裁的文章都有它們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點。若根據不同的題材性質,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寫作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還有開頭的方式、結尾的方法、重點的設置等。
教師用范文引路,模擬訓練,但要注意要求學生學習范文的取材分析和分段布局的方法,而不是抄襲,讓學生通過模擬、借鑒開拓自己的寫作思路,并加以發(fā)揮,最終能吸取精華,創(chuàng)作出優(yōu)美的文章。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