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寶興,1933年生,浙江杭州人。 1953年受國家派遣,遠赴蘇聯留學,回國后一直從事水面艦船的研究設計工作。親身經歷我國海軍水面戰(zhàn)斗艦艇建設的初期發(fā)展,多次參加造船工業(yè)部代表團、海軍代表團出國訪問,承擔過多種型號水面艦船的總體設計工作。1988年被授予教授級高工職稱,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并分別于1996年和1998年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艦船于我們而言,是霧色下的神秘花園。而在一個陽光晴朗的下午,見證了我國艦船事業(yè)發(fā)展的嚴寶興老先生帶領我們撥開云霧,欣賞了鮮為人知的風景,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和期待。
初見嚴老先生和他的夫人時,我們看到的是極和藹的兩張面孔,鬢發(fā)全白、滿面溝壑、眼角含笑,二人皆是一身樸素的衣裳,嚴老的夫人諸老師挽著嚴老的胳膊,面帶微笑地向我們走來。他們就像是一對極平常的老人,離我們的距離似乎并不遙遠,然而我們知道,老人的經歷并不平常。
“我很幸運”
六十年前的一個夜晚,在蒼茫的夜色下,一列火車搖晃著,轟響著,載著五百多名中國學子駛向遙遠的蘇聯。其中有一位年輕人,透過車窗,注視著莽莽的荒原、苔原、森林披著黑夜的濃霧緩緩滑過視野。在他身后,數千公里以外,有他匆匆告別的年輕戀人,而眼前,朦朧中是憧憬的未知的學府,一個嶄新的世界。
這位年輕人就是當時只有20歲的嚴寶興。1953年,他被國家選中,遠赴蘇聯留學,就讀于列寧格勒造船學院(今圣彼得堡國立海洋大學)造船系。提起這段經歷,嚴老感慨地說:“能得到這個機會,我真的是很幸運?!睆拇怂麚狭藞笮ё鎳闹厝巍!皣艺娴暮荜P心我們,在我們出發(fā)去蘇聯前,還特意為我們每個人量身材、做衣服。從四季的必備衣物,到正式的、休閑的,每種都有專門的衣服,整整裝了兩大箱子。臨行前,周總理接見了我們,告訴我們,要身體好、學習好,處好與當地人的關系?!被貞浧鹜拢瑖览弦种撇蛔刃牡募?,感嘆道,“國家真是把我們當作寶貝啊!”
火車在蒼茫的大地上行駛了7天7夜,終于抵達了寒冷的“列寧格勒”(今圣彼得堡)。在那里,嚴老正式開始了留學蘇聯的生涯。六年漫漫求學路,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嚴老走得自然不會順利,而他卻微笑著為我們講述了那段不平凡的經歷——
在室外溫度低達零下20多度的寒冷冬日,他在漫天大雪中踽踽獨行,穿著大套鞋,晃晃悠悠地去俄文老師家學習俄語。因為所學專業(yè)保密性強,學習用書與筆記在課后都要統(tǒng)一上交老師保管,等到再次上課時才發(fā)放。課后,他到規(guī)定嚴格的保密科去借書,在指定的房間里潛心學習。他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到圖書館看書,跑遍了列寧格勒的所有圖書館。假期,他到波羅的海的軍艦上實習,去為造船工業(yè)局的代表團做翻譯,還主動到工廠去學習;他還是列寧格勒中國留學生合唱團的團長,學習唱歌、跳舞,努力“搞好中蘇友誼”……
1959年2月,嚴寶興以全優(yōu)的成績完成學業(yè),為自己的美好青春涂上了絢爛的一筆,向祖國交上了一份優(yōu)異的答卷。
“我很幸福”
其實,嚴老在年少時,心中憧憬的專業(yè)是航空航天,他夢想成為像加加林一樣的航天員。但他被國家選中去蘇聯學習的并不是航天專業(yè),而是另一項與之有著天壤之別的艦船設計專業(yè)。然而嚴老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國家交給的任務,并下定決心要為國防建設出力。
1959年,嚴老回國工作,心里只有一個信念——“中國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強大海軍”。他很快就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由于中蘇關系惡化,留在中國國內的蘇聯專家全被撤走,進行到一半的艦船設計工作不得不停了下來。嚴老卻不愿放棄,他仔細研究專家留下的資料,將數據一一重新計算,緩慢而又有耐心地進行摸索,終于設計出中國第一艘軍艦——海軍037型輕型護衛(wèi)艦!在他和其他所有造船工程師的努力下,中國自己的海軍艦船設計工作從零開始,直至蓬勃發(fā)展。1995年,嚴老主持設計的銷往泰國的F2T5艦艇,更給中國水面戰(zhàn)斗艦艇事業(yè)注入了信心與膽量。
說起F2T5艦艇的設計與出口,嚴老心懷喜悅,聲稱那是他一生中“最驕傲的事情”。自1990年起,他多次遠赴海外,操著一口俄式的英語,參加了十多次談判,不斷地對艦艇進行改進與完善,做了大量的試驗,并突破了美國、荷蘭的阻礙,才最終實現了艦艇的成功制造與順利交接。
聆聽過程中,我們睜大了眼,對艦船這一片陌生的領域充滿憧憬;而當我們聽嚴老說到“艦船的適航性試驗”時,更是感覺震撼不已——巨浪猛拍著艦身,艦艇晃動著,他開始暈眩、嘔吐,卻只是“吃點榨菜、吃個蘋果,繼續(xù)工作”。嚴老是如此忠于自己熱愛的事業(yè),不言苦累,無畏亦無懼。
“能成為一個普通的造船人,我真的很幸福?!眹览蟿忧榈卣f。普通?嚴老當然不普通!他是我國艦船專業(yè)的領軍人,而他卻謙虛地稱自己為“造船人”,為自己在艦船制造崗位上實現了自我價值而感到幸福。
“奮斗、探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而今,嚴老已是80歲高齡,但他仍保有每天進行俄文閱讀和朗讀的習慣,這便是他時隔半個世紀后依然能為我們現場帶來一段堪稱驚艷的俄文朗誦的奧秘。或許正是這種始終如少年時一樣勤奮的特質使嚴老“活到老,學到老”,永遠追尋著自己的理想,永不懈怠吧!
嚴老愛讀《船長與大尉》,那是青年人勇敢冒險、不懈追求的故事。青春年少時,他就翻著書頁,一遍遍咀嚼那句名言:“奮斗、探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故事陪伴他走過了多年的風風雨雨,這句話也激勵著他走過了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
在講座臨近結束的時候,嚴老認真地將這句話題寫在本子上贈與我們,他滄桑的面龐洋溢著歡喜,眼中盡是期待——他期待著當今的青少年去奮斗,去探索,去開辟新的世界。他叮囑我們:“你們可以有很多夢想,但最重要的是要為社會做出貢獻?!敝袊鴫?,永遠不是一個人、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他衷心希望我們青年一代能夠投身建設祖國的事業(yè)。“要認真踏實,耐得住寂寞?!闭f這番話時,嚴老的眼中閃動著希望之光。
兩個半小時的講座結束了,我們的腦海里卻始終回響著他為我們朗誦的《青銅騎士》:
“那里在寥廓的海波之旁
他站著充滿了偉大的思想
……
就在海邊我們要站穩(wěn)腳步
各國的船帆將要來匯集
在這新的海程上游歷
而我們將在??绽餁g舞……”
小記者采訪感言
浦宇晴(江蘇省常熟中學):嚴老留學蘇聯的日子,是我們未曾經歷過,也難以想象的一段艱辛歲月,老人卻淡然又略帶幽默地敘述著。他那滄桑的話語中透著經歷風浪后的從容,艱苦奮斗后的成熟。
趙婉辰(靖江外國語學校):嚴老的講座生動有趣,使大家在歡笑的同時也學到了許多知識。我也對海上的守護者——艦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真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艦船。
李青睿(盱眙縣第一中學):從老人歷經滄桑的面龐上,我能看出他對我們所抱的深深的關心與期盼。他就像我們的祖父一樣,為我們描摹著屬于我們的美好未來……
胡蕓(寶應縣實驗初級中學):或許造船本不是嚴爺爺的最初理想,但他在其中獲得了一輩子的樂趣;或許他在這條路上付出了太多太多,但他依舊不后悔。這是一份多大的執(zhí)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