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我兒子今年7歲,前幾天劇烈腹痛,到醫(yī)院檢查后說是闌尾炎,當晚就進行了手術。手術很順利,現(xiàn)在是住院觀察期間。我想請問,術后護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多久才能正常上學?
山東日照 蔡琰之
A 蔡琰之讀者,你好!
闌尾炎術后護理主要包括飲食、活動及病情觀察等。
術后飲食:首先,術后腸道處于低功能狀態(tài),必需禁食24小時,等到排氣后,提示腸道功能開始恢復,此時可給予少量的流質飲食,如米湯、面湯。3天后,可改為少渣半流質飲食,如沖調的藕粉、面糊等。如果想給術后的患兒喝烏魚湯、雞湯等,一定不能將湯中的粗渣帶入流質中,即使雞肉、火腿等已經燉得很爛了,細小的肉末對患兒來說也是難消化的。
術后10天,可以給孩子吃一些軟的飯菜,如豆腐、魚肉等。但半個月內的飲食最好不要攝入含粗纖維素的食物,如芹菜、大白菜、香菜、蒜苗、韭菜、冬筍等,因為未消化的粗纖維會增加對傷口的磨擦,而且粗纖維也會增加排便次數(shù),后者同樣會摩擦傷口。
手術兩周后,患兒已經拆線,但是這段時間身體抵抗力還是很弱,炎癥發(fā)生的危險依然存在,所以必須禁忌發(fā)物,飲食盡量清淡。
術后活動:要鼓勵患兒多活動,一方面預防腸粘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術后第二天,就可以鼓勵孩子下床走走,但忌跑跳,單次活動時間不要太長。出院后,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玩耍的時候不能太興奮,動作幅度不能太大。半個月之內,都不能進行較為劇烈的體育運動,如打球、跑步等。術后三周左右,可以考慮上學。
此外,闌尾手術后有可能發(fā)生一些并發(fā)癥。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滿腹疼痛、發(fā)熱、切口出血、流膿等情況,應及時到醫(yī)院檢查和處理。
Q 我女兒今年上六年級,臉上開始長青春痘。最近一段時間,除了臉上,背上也開始出現(xiàn)同樣的“痘痘”。女兒很苦惱,這個階段正是孩子知道愛美的時候,我們也替她著急。該怎么辦呢?
河北石家莊 王思穎
A 王思穎讀者,你好!
你女兒出現(xiàn)的青春痘,在醫(yī)學上稱尋常痤瘡,是最常見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它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中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和毛囊口內的痤瘡棒狀桿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是痤瘡發(fā)病的兩個主要因素。
痤瘡是一種全球性的疾病,青春期發(fā)病率很高。據調查,12-24歲青少年痤瘡發(fā)病率高達85%,只是有的人數(shù)量少,時間短;有的人數(shù)量多,表現(xiàn)為丘疹、黑頭、膿皰、膿腫、結節(jié)、囊腫,甚至瘢痕,常有礙美觀。
青春痘的治療包括外用內服,外用的如維A酸制劑等;內服藥包括抗生素、維A酸類及雌性激素等,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對于青春痘,首先針對皮膚油膩的特點,晨起和睡前交替使用中性偏堿性香皂、適合油性皮膚使用的洗面奶洗臉,然后用雙手指腹順皮膚方向輕輕按摩3-5分鐘,再用溫水或溫熱水徹底洗凈皮膚。孩子用的被子、床單、枕頭等也要保持清潔,每周陽光下曝曬1-2次。
其次,不能情不自禁地用手摸臉,尤其是用手摸已經長出的粉刺,細菌會使“青春痘”滿臉跑。
第三,注意飲食,多吃一些不含人工添加物的天然食品、水果以及酸奶;多吃蔬菜,少吃高脂肪、高糖、辛辣、油煎的食品;少喝咖啡等刺激性飲料。糖分多的蛋糕及碳水化合物多的甜食,容易引發(fā)青春痘,花生等果仁類零食也應盡量少吃。
第四,要改掉用手亂擠亂壓粉刺的不良習慣,因為手上的細菌、面部及頭發(fā)上的臟物極易感染皮膚,會加重粉刺,而亂擠亂壓可導致永久的凹陷性疤痕,留下終身遺憾。
Q 我孩子3歲入園體檢時,查出來視力有散光,醫(yī)生建議先買視力表回家校正,三個月后再復查。我有些擔心,散光是否意味著孩子有近視的可能呢,該如何預防?
江蘇蘇州 黃燦
A 黃燦讀者,你好!
散光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屈光不正,指的是眼球的屈光系統(tǒng)(主要是角膜或晶狀體)不同方向的彎曲度不一致,而導致不同方向子午線的屈光率不一致,使得經過這些子午線的外來光線不能聚集于同一焦點。光線便不能準確地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這種情況便稱為散光。
輕度散光,一般不會影響視力,不需特別處理。當中高度散光時,會表現(xiàn)為視力下降,視疲勞、視物瞇眼等,不及時糾正會引起弱視。
散光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定期視力檢查,最好在孩子3-4歲時做第一次全眼部檢查,以后每年定期眼部檢查1-2次。
2、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看書時,光線最好來自左后方;看書姿勢要正確,并且保持在30—40公分的距離。連續(xù)看書不超過1個小時,每30分鐘休息5分鐘。不要在搖晃的車上看書,也不要躺著看書。
3、創(chuàng)設良好的用眼環(huán)境,家長為孩子選擇的讀物字體要清晰,不可太小。學校及家庭課桌椅的高度要合適,電視放置高度在眼睛平行線下方一點點??措娨晻r,必須距離電視畫面對角線的5-7倍。
4、營養(yǎng)均衡,保證蛋白質、脂肪以及各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攝入;增加戶外活動,多看遠處,多看綠色植物。
Q 我剛做媽媽,從孕期開始,便加入了網上的一個論壇,跟許多媽媽在網上交流孕期感受及育兒心得。我看到有些網友在孩子生病時,喜歡在網上發(fā)帖咨詢,而不去醫(yī)院。請問,寶寶生病“網絡求醫(yī)”靠譜嗎?
浙江蕭山 諸毓敏
A 諸毓敏讀者,你好!
很多家長覺得到醫(yī)院掛號排隊,既麻煩又擔心孩子交叉感染,而便捷的網絡便成了很多人求醫(yī)的首選。對網絡求醫(yī)我們應該理性看待。
“寶寶發(fā)燒了,怎么辦?急!”“寶寶眼睛有點紅,怎么回事?”等等,不少論壇的親子版塊,或醫(yī)院的咨詢網站上,都會見到類似咨詢寶寶病情和求醫(yī)問藥的帖子。
就發(fā)燒而言,親子論壇上家長的回復往往是個人經驗,并不適合所有的情況,首先發(fā)燒只是一個癥狀,病原可能是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病因可能是感冒、腹瀉、中耳炎等。而針對不同的病原病因,疾病的不同階段,給每個孩子的治療方案都是不一樣的,況且嬰幼兒大多語言表達不是很明確,家長對其病情的判斷主要是觀察,而醫(yī)生除了觀察,還包括聽診、驗血等常規(guī)檢查,診斷更加準確。
另外,孩子的病情往往發(fā)展很快,如果家長一味聽信“網診”,有時會延誤病情,因此,最好是就醫(yī)和網上問診結合起來。當然,有些問題還是可以上網咨詢,例如已經確診的疾病、蚊蟲叮咬的防治等。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網上看病,最好在大型的知名專業(yè)網站,其健康知識相對權威。
(作者系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所主治醫(yī)師)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