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放飛
王梓一從小膽子就比較小,回農村老家時,他總不敢獨自過橋。為了給兒子練膽,父親王敏把兒子牽到橋上后,毅然抽手離開,讓兒子自己過橋。剛開始,兒子一哭一回頭,王敏不理他,只顧給他打氣:“抬起頭,看前面,不要往橋下看……”如此幾次往復,王梓一終于敢獨自過橋,王敏也吁了一口氣。
王梓一還十分怕水,學游泳時,他常常在水中撲騰,向父親求救。父親卻似乎“充耳不聞”,他目光冷峻地落在王梓一身上,嘴里不時地發(fā)出指令,調教著兒子的游泳動作。
在外人眼里,王敏是一個“把兒子扔進游泳池不管”的嚴厲父親,然而有誰知道,王梓一在水中撲騰,王敏的心也隨著浪花的翻飛而起落,手中的香煙燃到了盡頭燙著了手都渾然不知……最終,王梓一學會了游泳。
每當回憶起對兒子的嚴酷,王敏感嘆說:“現在的孩子都帶有嬌氣,習慣于依賴父母,在父母呵護下長大的孩子總會有膽怯、高智商低技能的傾向,我這種自由放養(yǎng),看似無情,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的?!?/p>
身為舞蹈教練的王敏,自然也希望兒子“近水樓臺先得月”,學習中國舞塑造形體??赏蹊饕粎s與父親唱起了反調,對藝術一點也提不起興趣,他自作主張地報了英語興趣班。王敏知道強扭的瓜不甜,也就不再勉強。
2006年6月,王敏接到馬來西亞馬中友好協會的邀請,參加東盟舞蹈大賽,于是決定帶著舞校的孩子到馬來西亞表演“猴戲”。王梓一聽說爸爸要出國,他陡然來了興趣,纏著爸爸也要跟著出國。
王敏為難起來,因為核定出國的名額有限,除了他作為領隊外,就只能帶去表演的小演員,可看著王梓一渴盼的眼神,他又不忍心拒絕兒子??紤]了半天,他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對王梓一說:“你想要出國可以,但爸爸要跟你打個賭。”
聽說能出國,王梓一興奮起來:“行,打賭就打賭?!?/p>
父子倆的“賭局”設得很簡單,那就是王梓一能在短時間內學好舞蹈,通過了王敏的審核就帶他出國,如果過不了,就放棄出國的想法。
王梓一對出國的“賭注”很感興趣,他果然起早帶晚地練習舞蹈,有時為了一個動作,王梓一反復琢磨,甚至連吃飯的時候想到一個動作,也丟下飯碗舞上一手。見兒子有了興趣,王敏自然悉心調教。讓王敏意想不到的是,兒子平常雖然排斥學習舞蹈,可一旦學起來,卻很有感覺。
在辦理護照簽證的前幾天,王敏對兒子進行了一次考核,結果只學了不到一個月舞蹈的王梓一,所跳的舞蹈充滿童趣和活力,順利通過。
愛心滿溢
王敏所帶領的藝術團在馬來西亞演出時引起轟動。尤其是王梓一,憑借著優(yōu)美俊朗的舞藝,獲得了馬來西亞青年體育部與馬中友好協會聯合頒發(fā)的“文化傳手”證書。
從馬來西亞歸來后,王敏趁熱打鐵,鼓勵王梓一進一步學藝。不久,北京舞蹈學院附中面向全國招收18名歌舞表演專業(yè)的學生,當時王梓一上小學四年級,他很想去搏一搏,王敏欣然陪同兒子前往北京??紙錾希斂脊俳o出以動物為原型的即興小品命題時,梓一表演的《一條快要凍死的狗》脫穎而出,被北京舞蹈學院附中歌舞專業(yè)錄取,成為該專業(yè)年齡最小的學生。
2008年5月,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擬拍攝數字電影《墨土》,拍攝地選在徐州市的大棚鎮(zhèn)。王梓一躍躍欲試。然而王敏對此卻斷然否決,他覺得影視行業(yè)很辛苦,兒子年齡還小,雖說他一直主張讓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但他還是擔心兒子堅持不下來,到時當“逃兵”就麻煩了。
見父親堅決反對,王梓一沒有反駁。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后,王梓一突然“失蹤”了,王敏四處尋找,才得知兒子已經瞞著他向劇組報了名,并且通過了面試,進駐大棚鎮(zhèn)偏遠的山區(qū)參與拍攝。
《墨土》拍完后,王敏發(fā)現兒子發(fā)生了變化:一向大大咧咧的他變得細致起來,還不時倡導節(jié)水理念。原來,王梓一在拍戲時,不少鏡頭在山上取景,每次上山前,大家都要帶好飲用水并節(jié)約使用,不然沒水了,就得來回跑十多里的山路去取水,于是節(jié)水的理念也就深深地根植于王梓一的心中??磥砼膽蛘娴哪芨淖儍鹤樱趺舻男囊簿蛷氐椎胤畔铝?。
王梓一“觸電”后開始“星運當頭”:參與演出電視連續(xù)劇《鴛鴦河》《鑼鼓巷》等,還有了片酬。如何打理這筆錢呢?王敏讓兒子自己做主。王梓一說:“那我給貧困孩子捐款?!蓖趺舾吲d地回答:“行?!彼袊@兒子在劇組長大了,懂得了“關愛別人等于關愛自己”。
王梓一拿到《銅鑼巷》的片酬,立即去郵局,給安徽省金寨縣南開小學捐了500元的購書款。幾年來,他先后給11所貧困小學捐出了自己的片酬。2009年的一天,王梓一從一名網友的博客上,看到貴州省有一個叫雷雷的7歲小男孩,因患白血病無錢醫(yī)治的博文,他心潮起伏,第二天就親手做了捐款箱,在徐州市發(fā)起了“救助雷雷,我們在行動”的愛心募捐活動。他自己帶頭捐出500元,兩天時間就募集到4000多元愛心款。
技驚好萊塢
王梓一走南闖北地去拍戲,王敏也放下了繁忙的工作,甘心當起兒子的“隨從”,父子倆的感情更深更濃。生活中,王敏更喜歡叫兒子“牛哥”。
王梓一忙于拍戲,難免影響學業(yè),這讓王敏心焦不已。一次,王梓一帶著一張考了49分的英語試卷回家。王敏看到后并沒有責罵,而是對兒子說:“唉,也不怪你,只是你也算小小的公眾人物了,文化課成績如此的話,將成為你演藝人生中最黑暗、最丟人、最最最最不能回首的一幕。這分數不代表什么,只是爸爸很對不起你的老師!”
父親的“反話正說”對王梓一觸動很大。以前一有閑暇,王梓一總是喜歡看碟片,后來他開始抓緊時間學習功課。王梓一所在的學校也經常派出輔導老師,在他拍戲之余,輔導功課。
王敏則抓住一切“戲教”的機會輔導兒子,比如王梓一在電視連續(xù)劇《戰(zhàn)神韓信》中飾演少年韓信,王敏就搬來大量的歷史教材,向兒子灌輸歷史知識,既讓王梓一很快熟悉角色進入劇情,也讓他得以“充電”。在多方努力下,王梓一的學習成績很快得到提高,還擔任了班級的歷史和英語課代表。
2010年3月,王梓一接到中國少年兒童電影協會、中華愛子影視促進會的邀請,赴美國參加第15屆好萊塢國際家庭電影節(jié)。赴美期間,王梓一表演了拿手絕活《變臉》,一時技驚好萊塢,當地華人報紙還以《中國童星很搶眼》為題報道了他。在這屆電影節(jié)上,王梓一當選為“中國兒童電影大使”。
同年9月,王梓一與美國美亞集團簽約,成為中國大陸首位簽約好萊塢的童星;10月,王梓一榮獲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影視制作中心授予的“愛心小使者”稱號。
如今,少年王梓一已是一名中學生,演藝事業(yè)正面臨轉型與拓展。隨著他演唱的《17歲的雨季》在網上熱播,相信王梓一在父親的悉心督導下,將更加勤奮學習,陽光成長,因為幸運終究只青睞有準備的人。而這份準備里,有孩子的努力,更有父母因勢利導,善于發(fā)現孩子潛能的慧眼。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