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濟李浩
(1.四川省公安廳,四川成都610041;2.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江蘇南京210042)
公安機關鑒定人出庭作證配套制度
李普濟1李浩2
(1.四川省公安廳,四川成都610041;2.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江蘇南京210042)
新刑訴法規(guī)定公安機關鑒定人接到法院出庭通知后,必須出庭接受質證。然而,由于相關出庭作證的配套制度的修正滯后,導致公安機關鑒定人仍然不愿意或者找理由不出庭。本文在分析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國家有關鑒定人出庭的制度后,結合實際,提出了公安機關鑒定人出庭作證體系的設想。
公安機關鑒定人;出庭;配套制度
新刑訴法第一百八十七條明確規(guī)定:“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jù)?!北緱l被視為強制公安機關鑒定人出庭的依據(jù),學術界廣為稱頌,認為是新刑訴法的亮點之一。自新刑訴法實施以來,庭審實務暴露出公安機關鑒定人出庭作證配套制度不完善,鑒定人出庭作證遇到諸多問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現(xiàn)行案件中,故意傷害導致的輕傷、重傷案件、殺人案件、強奸案件、非正常死亡事件等都需要公安機關鑒定人作出相關檢驗,作為偵查辦案、定罪量刑的重要證據(jù)。在訴訟中,出于各自的認識和目的,往往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都要對鑒定結論進行質詢,提出異議,按新刑訴法的規(guī)定,公安機關鑒定人將經?;鐾プ髯C、接受質詢。然而,公安機關鑒定人出庭的配套制度卻未隨著刑訴法的修改而相應的調整,導致公安機關的鑒定人有拒絕出庭作證的漏洞可鉆,或者寧可自己正確的鑒定結論被法庭排除也不愿意出庭作證。
(一)相關司法解釋對鑒定人拒絕出庭作證留有余地
與新刑訴法配套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86條規(guī)定,“鑒定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無法出庭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情況決定延期審理或者重新鑒定”,而對證人無故拒絕出庭的即可施行強制出庭,兩相對比,鑒定人受到的待遇明顯比證人寬松。另外,司法解釋對證人無法出庭的情況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并要求通過“視頻作證”予以彌補。而對鑒定人“其他正當理由無法出庭”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也無需進行視頻作證彌補,這無疑給鑒定人拒絕出庭作證留下漏洞。
(二)鑒定人管理“兩張皮”一事不同罰
目前,公安機關依據(jù)《公安機關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對內部鑒定人進行登記管理,司法部門依據(jù)《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對社會鑒定機構的鑒定人進行登記管理。[1]在懲戒無正當理由拒絕出庭作證方面,《公安機關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規(guī)定“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拒絕出庭作證的鑒定人,應當主動向登記管理部門申請注銷資格,登記管理部門也可以直接注銷其鑒定資格”,《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規(guī)定“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非法定事由拒絕出庭作證的,由省級司法行政機關給予停止執(zhí)業(yè)3個月以上1年以下的處罰;情節(jié)嚴重的,撤銷登記;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兩相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鑒定人違規(guī)后主動向登記管理部門申請注銷資格”的規(guī)定不具操作性。公安機關鑒定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出庭作證的后果是,鑒定結論不被法官采信,只影響庭審結果,鑒定人本身不會受到較重的懲戒。
(三)對鑒定人偽證和誤證的懲戒不全面
刑法第305條規(guī)定:“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jié),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北痉l表明,鑒定人能構成偽證罪,但是僅限于刑事訴訟的案件,而不適用于民事和行政訴訟的案件。司法實踐中,由于鑒定人作偽證導致民事和行政訴訟案件錯判的,同樣對當事人造成極大的傷害,尤其是在財產方面和人身方面,無異于刑事訴訟錯判的傷害。目前法律僅對刑事訴訟才構成偽證罪有失公平正義。另外,對由于鑒定人錯誤鑒定結論導致當事人人身或者財產遭受損失的,現(xiàn)行法律沒有追究鑒定人民事賠償責任的具體規(guī)定,當事人的損失無法得到有效的救濟。在很多案件中,鑒定結論往往直接決定判決結果,鑒定人的明顯失誤導致錯判的,如不追究鑒定人的民事賠償,不僅是當事人權力得不到救濟,更重要的是鑒定人的權力和義務不對等,這無益于鑒定能力和責任意識的增強。
(四)鑒定人出庭作證的相關費用無明確規(guī)定
鑒定人出庭作證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誤工等費用在法律層面無明確規(guī)定,一些省份的公安機關雖然制定了《公安機關鑒定人出庭作證工作規(guī)定》,但對鑒定人經濟補償這方面也沒明確說法。公安機關認為鑒定人作為“專家證人”,應享受刑訴法第63條之規(guī)定,而法院認為刑訴法中的證人不包含鑒定人,公安機關鑒定人出庭作證屬于公務活動,其相關費用應由公安機關承擔?!对V訟費用交納辦法》第6條、第11條、第20條規(guī)定,當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交納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理算人員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發(fā)生的交通費、住宿費、生活費和誤工補貼,該費用待發(fā)生后由人民法院按國家標準代為收取。目前還未出臺相關國家標準,法院代為收取該項費用很不規(guī)范,鑒定人出庭后費用有的是由申請出庭的當事人自行直接向鑒定人支付,有的法院因無標準干脆不代收致使出庭的鑒定人得不到補償,有的法院代收費用不一致使鑒定人的補助待遇存在差距。由于上述原因造成鑒定人不愿出庭或出庭敷衍塞責的現(xiàn)象經常發(fā)生,不利于人民法院公正、高效的司法。
(五)鑒定人人身保護制度難以落實
新刑訴法第62條規(guī)定:“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采取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庇捎阼b定人的鑒定結論主要作為證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使其依法受到法律制裁,這必然引起犯罪嫌疑人及其親屬的仇視,個別的可能對鑒定人及其親屬實施報復,威脅其生命財產安全。新刑事訴訟法雖然將鑒定人及親屬納入了保護范圍,但具體實施保護措施的機關沒有明確。新刑訴法規(guī)定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采取保護措施,但這種規(guī)定對三機關各自的職責、如何協(xié)調沒有規(guī)定,具體操作方法難以明確,保護時間的長短沒有說明,有可能導致鑒定人保護相關工作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2]另外,鑒定人及其近親屬人身和財產受到報復傷害后,如何申請賠償和賠償?shù)臉藴示鶡o明確規(guī)定,這些都致使鑒定人出庭作證對自己的安全問題顧慮重重。
在英美法系國家,沒有鑒定人的稱謂,而代之以專家證人。專家證人是受一方當事人聘請參加訴訟對專門性問題提供專家意見的人,和普通的證人一樣都承擔著出庭作證的義務。一般情況下,專家證人必須親自出庭,而不能僅僅提出鑒定結論,否則,法官可以直接將鑒定結論排除在證據(jù)之外。但是在法定例外情況下,鑒定人也可以不出庭作證而向法庭提交書面鑒定報告。在大陸法系國家,鑒定人與一般證人一樣,都必須親自出庭作證,接受法官、控辯雙方的提問。鑒定人一般由法官在偵查階段就加以委任并主持鑒定活動。因此,鑒定結論的可信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強。
(一)美國
在美國,鑒定人一般要由控辯雙方傳喚出庭質證。在法庭確定鑒定人資格后,鑒定人首先要接受傳喚方的主詢問,然后接受反對方的反詢問,并可依案件情況接受若干次再主詢問和再反詢問。在法官自行委托鑒定人的情況下,鑒定人的資格也要經受控辯雙方的審查和質疑,并要接受控辯雙方的交叉詢問。美國《聯(lián)邦證據(jù)規(guī)則》規(guī)定,法庭指定的專家證人有權請求法院確定給付的報酬數(shù)額。
(二)英國
在英國,專家證人出庭有兩種情況:一是經過預審程序證據(jù)交換后,對方當事人對鑒定結論有異議的,鑒定人必須接受法庭通知出庭作證;二是有些情況下,當事人會聘請鑒定人以專家輔助人的身份聽取對方鑒定人的報告,并提出問題,為聘請人提供技術支持。鑒定人作為證人人身受到威脅時,可以尋求警察的保護,開庭時,鑒定人利用法院的視頻系統(tǒng)在異地進行作證,不必當庭作證。鑒定人的費用由申請方支付。
(三)奧地利
奧地利《刑事訴訟法》第241條、第242條、規(guī)定,對被傳喚的證人和鑒定人應進行點名。對已發(fā)出傳喚而不出席審理的證人和鑒定人,法院可以命令對其立即實行拘傳。如果不能做到這點,法庭可以在聽取原告人和被告人或辯護人的意見后,決定審理是延期還是繼續(xù)進行,或宣讀證人和鑒定人在預審中所作的證詞代替對他們進行口頭訊問。
(四)德國
德國《刑事訴訟法》第243條規(guī)定:“審判以宣布案件而開始。審判長查明被告人、辯護人是否到庭,證據(jù)是否已經調取,特別是查明所傳喚的證人、鑒定人是否到庭。”鑒定人在接受交叉詢問后,只有經審判長同意或其指示鑒定人才允許離開法庭。德國法律還規(guī)定了鑒定人出于鑒定人個人原因、職業(yè)原因享有拒絕作證權。對于符合法定不到庭的鑒定人,法官可以用詢問鑒定人筆錄代替詢問鑒定人。[3]
(五)法國
法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鑒定人應當庭宣誓以自己的榮譽和良心協(xié)助公正審判,并宣示他已進行的技術鑒定結果。審判長可以依職權或者根據(jù)檢察官、當事人或其律師的要求,向鑒定人提出任何有關鑒定的問題。此外,鑒定人還應當參與法庭辯論,除非審判長準許其退庭。法國的鑒定結論質證程序不是鑒定人和當事人之間直接對話,而是通過法官來完成,除非法官安排,鑒定結論的對質才可能發(fā)生。
公安機關鑒定人出庭作證不僅能夠提高從業(yè)者的業(yè)務素質,還能提高鑒定人的社會地位,同時也能強化對鑒定人的從業(yè)監(jiān)督,以及能有效地防止涉訴纏訪。[4]因而,公安機關應高度重視鑒定人出庭,通過編制《公安機關鑒定人出庭細則》等配套文件,逐步完善、明確鑒定人出庭各個方面。
(一)堵塞漏洞,細化法定不出庭情況
對于鑒定人出庭質證,筆者認為允許鑒定人不出庭的法定情況可分為:1.所作鑒定結論經過法庭質證,控辯雙方均無異議,僅是標點、錯別字或語言歧義方面的失誤,鑒定人可以不出庭;2.鑒定結論由兩人以上共同作出,且鑒定意見無分歧的,可以允許一人出庭,其他人不必出庭;3.鑒定結論已被新的鑒定結論所取代,且該鑒定結論對案件事實的認定、法律適用不起決定作用,鑒定人可以不出庭;4.鑒定人重病、死亡、失蹤,因不可抗力因素無法出庭的。[5]當然即使在這種例外情況下,鑒定人的鑒定結論也必須事先經過法官和控辯雙方的共同審查,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jù)。否則,法庭應當否認其證據(jù)效力,而另行委托進行重新鑒定。對于鑒定人在國外、行動不便等情況,法庭可以通過視頻作證彌補,需對鑒定人人身保護不便公開身份的,可以采用詢問鑒定人筆錄代替庭審質證。
(二)嚴格管理,重罰無故拒出庭現(xiàn)象
“專家證人”描述鑒定人在庭審中所起作用非常妥貼,即為專家證人。那么首先是證人,對于證人的規(guī)定,應同樣適用于鑒定人。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予以訓誡,具結悔過、責令其到庭質證;經訓誡后仍不到庭或仍不質證者,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到庭后,鑒定人作虛假答詢,導致當事人財產損害的,應承擔民事責任予以賠償,鑒定人無力賠償?shù)模鶎勹b定機構先行代為賠付;對司法鑒定人故意損毀、更換鑒定資料,給庭審質證過程帶來嚴重后果的,經院長批準,處以十日以下的拘留,情節(jié)嚴重的,人民法院可以按毀滅、偽造證據(jù)罪建議有關部門立案處理。對于兩次及以上無故決絕出庭的鑒定人,法院還應將詳細情況通報鑒定人資格年審機關,年審機關應給予無故拒絕出庭鑒定人停止執(zhí)業(yè)3個月以上1年以下的處罰,情節(jié)嚴重的,撤銷登記,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經濟補償,強力支撐鑒定人出庭作證
鑒定人出庭必然耗費精力、財力和時間,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鑒定人對出庭受到的損失應當獲得補償。鑒定人出庭作證費用一般包括交通費、食宿費、生活補助費等合理費用。公安機關辦理的案件均是代表國家政權意志,筆者認為無論是合議庭、公訴方還是辯護方提出需要鑒定人質證,鑒定人的費用均由國家財政負擔。鑒定人出庭的各種費用標準可以借鑒司法實踐中類似的標準,交通費、住宿費由實際開支計算,生活補助費按照鑒定人當?shù)氐娜司M水平計算。鑒定人出庭后,憑發(fā)票在法院報銷。鑒定人出庭的費用應當限定在合理的范圍內。是否合理,由審判人員根據(jù)案件情況自由裁量。
(四)完善保護,消除鑒定人出庭顧慮
參照刑訴法有關保護證人的規(guī)定保護鑒定人及其近親屬,對鑒定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在庭審過程中,法院法警負責保護鑒定人,庭審前及庭審結束后,鑒定人所屬公安機關負責保護鑒定人及其近親屬。對于有明顯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意圖的危險分子,公安機關應傳喚當事人,及時給予訓誡和法制教育。對于特別重特大案件的出庭作證,應充分評估鑒定人遭遇打擊報復的風險程度,并實行24小時保護制,甚至姓名更改制和居所喬遷制等。法院在送達出庭通知時,應出資為鑒定人辦理人身意外保險。鑒定人及近親屬如果不幸遭遇嚴重的打擊保護時,除通過民事訴訟獲得被告賠償外,還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相關賠償。此外,鑒定人所在公安機關應主動協(xié)助處理并參照相應的人民警察傷害保險、傷殘優(yōu)撫等政策執(zhí)行。
(五)明確程序,提高鑒定人出庭效率
筆者認為,對于公安機關鑒定機構、鑒定人的資質、回避等一系列的程序性審查,可以放在庭前會議。如果庭前會議認為鑒定機構或鑒定人的資質有問題,那么鑒定結論直接可以排除,或者重新申請鑒定并延期審理。法庭上,公訴方、辯護方和法官應對鑒定依據(jù)、方法、手段、結論等方面展開對鑒定人的質證,對于與案件無關或者誤導鑒定人的提問,鑒定人有權拒絕回答,法官也應及時制止。對同一鑒定,不同鑒定機構作出完全不同的鑒定結論,除公訴方和辯護方交叉質詢兩方鑒定人外,法庭應當允許雙方鑒定人相互質證,從而提高庭審效率,讓法官能科學、及時地采信合理的鑒定結論。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2005.
[2]計永林.對公安機關鑒定人出庭作證的思考[D].南京:南京大學,2012.
[3]林虎安.鑒定人出庭制度初探[J].中國司法鑒定,2003,(3).
[4]江新忠.淺談如何應對新刑訴法鑒定人出庭作證帶來的挑戰(zhàn).海門市公安局.
[5]公安機關鑒定工作規(guī)則,2005.
[編輯:張欽]
D926
A
1672-6405(2013)04-0047-03
李普濟(1982-),男,四川內江人,四川省公安廳刑偵局刑事技術處民警,主要從事司法鑒定制度研究。李浩(1976-),男,河南洛陽人,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刑事科學技術系教師,主要從事痕跡檢驗研究。
201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