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海南華僑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中的貢獻

        2013-04-11 17:41:19唐若玲
        湖北社會科學 2013年8期
        關鍵詞:瓊州南洋孫中山

        唐若玲

        (海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部,海南 ???570216)

        在下南洋的各華僑群體中,海南人雖然是“晚到者”,但海南人經(jīng)過不懈努力,憑借頑強拼搏的精神和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改變自身命運的同時,也為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

        地理上,海南處于海上絲綢之路之要沖。唐代后期,海南的海上對外貿(mào)易便出現(xiàn),并經(jīng)年不衰。經(jīng)商成為海南,特別是與外界聯(lián)系較為頻繁的東北部地區(qū)的傳統(tǒng)之一。海南人較有規(guī)模的出洋經(jīng)商地,應該是與海南地理相距最近的越南以及鄰近越南的暹羅(今天泰國)等地。因為在海南人開辟的到東南亞的航線中,最早出現(xiàn)的是前往越南的航線。“從1695年冬開始,兩艘200擔的帆船隊,從瓊山演海鄉(xiāng)開往泰國,到1735年,這支船隊發(fā)展到73艘,常年川走于東南亞各國之間,這便是瓊山最早的帆船隊。”[1](p10)后來海南人開辟的航線,也基本上經(jīng)越南而繼續(xù)前行。如后來開辟的航線之一是:“由??诩拔牟伹案郏〉篮{往西,再南下走西貢、曼谷與星洲等處?!敝牵骸坝汕鍨?、博鰲、藤橋、三亞、海頭等港直接南下赴上述目的地,每年一次,于陰歷冬至前后乘東北季風南下,至翌年夏間南風時返航。每年出南洋大型帆船總數(shù)約百余艘。其中,赴暹羅者40艘,赴交趾北部者50艘,南部者25艘。至赴星洲者,早期僅十余艘,盛時四十余艘。每船載重千余至一萬擔(合一百至六百噸),除貨物外,每船附載乘客廿余人至百人。順風時,數(shù)日可抵西貢,12日可抵星洲,半月可抵曼谷?!盵2](p196)

        據(jù)《瓊??h志》載:“境內(nèi)草塘一帶漁民,常運載西沙、南沙群島捕撈的海鮮品和貝殼到南洋銷售,有少數(shù)人隨船散居于東南亞各地謀生?!盵3](p4)

        海上貿(mào)易的興盛促使一部分從事這一活動的海南人由于經(jīng)商需要而出現(xiàn)“住蕃”現(xiàn)象,“住蕃”久之不歸者成為有實無名的華僑。

        明代以后,中國政府雖然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但海上貿(mào)易始終沒有中斷。到了清代,由于下南洋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影響到了國內(nèi)社會的穩(wěn)定,于是清政府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頒布南洋禁航令。據(jù)《瓊州府志》記載:“康熙五十六年(1717),甲嚴洋禁商船,不許私造往南洋貿(mào)易,有偷往潛留外國之人,督撫大使通知外國,令解回正法,再奉旨五十六年以前出洋之人,準其載回原籍?!盵4](p989)南洋禁航令僅行10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以后,陸續(xù)在沿海各省解除。雖然禁止移民海外的政策直到鴉片戰(zhàn)爭前都不曾松動,但海禁的松動,使海南的海外貿(mào)易有所恢復。而海外貿(mào)易的恢復,使一批又一批的冒險者,有機會從文昌的鋪前港、清瀾港,瓊海的潭門港或博鰲港等地搭帆船或漁船到南洋謀生。據(jù)史料記載:清乾隆年間,已有不少海南人到暹羅、安南和馬六甲謀生。又據(jù)《新加坡瓊州會館/天后宮史略》載:“考我瓊同鄉(xiāng)南來僑居,當在新加坡開埠前1819年(注:根據(jù)地契文件記載)。其時當?shù)啬艘晃雌е疂O村,人煙稀少,同鄉(xiāng)居此者亦不多,且散居鄉(xiāng)村隅角,而無組織。”[5](p101)據(jù)南洋著名考古學家韓槐準先生考證,在道光元年(1821年),就有帆船自海南運載陶瓷器、鋪地之磚、雨傘、鞋、紙、神香、干果及藥材等到新加坡銷售。[6]1830年,瓊州帆船也已經(jīng)到達檳城。海南自宋代以來形成的移民潮中,移民主要來自福建漳州、泉州兩地。漳泉人因生活所迫產(chǎn)生的冒險精神,使其先人從福建來到海南。出于同樣的原因(海南部分地區(qū)土地貧瘠,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情況下,大量人口的涌入,造成新的生存壓力),部分海南人秉承了先輩冒險闖海精神,利用海南海上交通便利的條件,下南洋謀生。這種現(xiàn)象在海南的東北部尤為突出,因此“海南共分16縣,但移居南洋的海南人乃以文昌、瓊山、樂會、瓊東四縣為多?!盵7](p265-270)

        對于民眾自發(fā)性的出洋謀生,歷代中國政府視其為有損國家尊嚴的行為,采取嚴厲的控制措施。順治四年(1647),清政府頒布《大清律》,規(guī)定:“凡官員兵民私自出海貿(mào)易,及遷移海島居住耕種者,俱以通賊論,處斬。”[8](p76)清朝初年海禁政策主要是針對海外反清活動,但反清復明活動被鎮(zhèn)壓后,清政府對居留在海外的華僑始終持懷疑的態(tài)度。直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康熙皇帝仍上諭:“凡出洋久留者,該督行文外國,將留下之人,令其解回立斬?!笨梢娗逭畬γ癖姵鲅髧绤栔畱B(tài)度。此后此態(tài)度雖有所緩和,但也好不到哪里。雍正五年(1727),雍正皇帝上諭說:“朕思此等貿(mào)易外洋者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聽其去來任意,不論年月久遠,伊等益無顧忌,輕去其鄉(xiāng)而飄流外國者益眾矣,嗣后應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無可憫惜,朕意不許令其復回內(nèi)地?!鼻「菍⑵湟暈椤疤斐瘲壝瘛?。[8](p76)

        但1840年爆發(fā)的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這一切。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社會面臨幾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是自乾隆以來人口的壓力持續(xù)增長;另一方面是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西方列強憑借堅船利炮,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中國巨大利益,使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西方列強為滿足其大規(guī)模開發(fā)東南亞的需要,開始大肆在中國販賣勞工,清政府懾于列強之淫威,無力干涉或不愿干涉,甚至默許這種販賣活動。咸豐八年(1858年),清政府被迫與英、美、法、俄等列強簽訂《天津條約》,將海口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咸豐九年(1859),在英法殖民者的壓力下,廣東巡撫柏貴及其繼任者勞崇光明令,允許人民“任便與外人立約出洋。”[9](p179)而清政府正式允許華工出洋,始于咸豐十年(1860)。這一年,英法聯(lián)軍攻陷北京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英北京條約》第五條規(guī)定:“凡有華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國所屬各處,或在外洋別地承工,俱準與英民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屬,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國船只,毫無禁阻”。[10](p144)《中法北京條約》第九條也有相似之內(nèi)容。北京條約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海禁政策終結,從此華工出洋合法化。1876年,??谡介_埠設立海關。于是,在國內(nèi)海禁解除、東南亞缺乏大量勞動力的情況下,大量為生活所迫的海南人紛紛南下,到南洋各地出賣苦力,以求生計。

        在19世紀中葉以降中國東南沿海出現(xiàn)的大規(guī)模移民潮中,海南移民逐漸增加,在南洋各地,逐漸形成了“瓊州幫”群體。

        這一時期海南人大量出洋,也和交通狀況的改善有較大關系。此前,海南人出洋之交通工具為木帆船,一般為乘船從海南啟程向西,沿北部灣南下,到越南后,或沿海岸南下到暹羅,或轉(zhuǎn)程到馬來半島的新加坡、檳城、馬六甲及印尼廖內(nèi)、蘇門答臘等地,或續(xù)程直航到婆羅洲加里曼丹、印尼東爪哇諸島。木帆船一般利用東北季風,行程約兩個星期泊港,若遇上天氣惡劣則需要半個多月。不但行程時間長,而且在海上隨風漂泊,生死難料,船沉人亡之事時有發(fā)生。因此每艘船都安置“天后圣母”(天后圣母是沿海民眾崇拜之海神),以求保佑平安抵岸。1890年,樂會縣華僑何達啟在??陂_設森堡船務公司,破天荒第一次駕駛輪船載客出洋,開辟海口至東南亞的新航線,大大縮短了海南與東南亞各地的航程。隨著交通狀況的改善,出洋的海南人數(shù)量大增。據(jù)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一月十七日瓊海關代理稅務司統(tǒng)計,自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起的十年間,從海南出洋之華工總數(shù)達206,811人,年平均在兩萬人以上。[11]

        1861年出生在文昌縣昌灑鎮(zhèn)古路園村的宋耀如(當時還叫韓教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于1875年與哥哥韓政準一道,到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投靠一個遠房親戚當學徒謀生的。

        早期的南洋華僑社會,華僑們謀生的行業(yè)基本上是以籍貫幫派分野的。在下南洋的華僑各幫派中,海南幫算是移居南洋時間最晚的,加上到南洋謀生之海南人多為生活所迫而背井離鄉(xiāng)之窮苦人,除了一身力氣外,文化程度既低,又缺乏資金的支持。當他們到達南洋時,大街通衢,交通要道,繁華地段的好地盤,已被福建、潮州、廣肇、客家等華僑捷足先登;建筑業(yè)、出入口、九八行、貨棧、錢莊、洋行、酒店、代理、代銷等貿(mào)易額大、利潤豐厚的行業(yè)也為他們所包攬。因此,海南人剛到南洋時,為了生活,不得不做其他幫派不太愿意做的社會最低層的職業(yè):如在勞動力市場上出售自己的勞動力,充當苦力,或做小商小販。比如在新加坡,“海南人士在開埠以后才來,一看大坡已為閩粵潮三幫所占,已無插足之地,只好在小坡打天下。他們因為是最早為英人工作,于是便在美芝律附近居住下來。他們最先的居住地為密陀律(Middle Road),因此俗稱海南街,后來海南人愈來愈多,向旁擴展,于是又有海南二街(Purvis Street)和海南三街(Seah Street)出來?!盵7](p265-270)由于“后來者”的原因,海南人“戰(zhàn)前基本上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只有極少數(shù)能攀上中上層,一般上經(jīng)濟地位很低,多半從事服務業(yè),如理發(fā)匠、咖啡店店員、雜貨店店員、做洋工(當洋人的廚師及家庭服務員)。瓊州商人的生意也做得很小(小店面、小資本),不外是開雜貨店、裁縫店、藥材店、小客棧及匯兌公司(民信局)?!盵12](p264)

        在泰國,大量的海南人也是充當“小販和漁夫”的角色,他們“開設碾米廠、小型鋸木廠或經(jīng)營橡膠種植業(yè),少數(shù)人經(jīng)營各種有限公司的商業(yè),大多數(shù)還是由幾個人、幾家合資經(jīng)營小本生意,如餐館、咖啡館、小商販、瓜菜、涼水、雜貨等等。”[13](p109)因此,“曼谷中區(qū)以北之繁盛商業(yè)地帶,則甚少瓊僑人跡,故知其來曼谷的時間比潮、客兩屬為晚,勢力也弱,無法在此占一席之地?!盵2](p196)

        在馬來亞,海南人絕大多數(shù)是打工仔,以洋工、膠工、雜工為主,極少數(shù)開咖啡店、小食店、小雜貨店。在馬六甲、檳城等地,大多數(shù)人受雇于熱作園與錫礦做勞工或上山伐木;在緬甸、越南、柬埔寨等地,海南人從事農(nóng)業(yè)或小本商業(yè);在印尼的海南人多從事甘蔗、咖啡、椰子、水稻的種植等。南洋其他地區(qū)的情況大致相當。

        海南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與海南人南移較晚相關。與閩南幫、潮州幫及廣肇幫人士相比,海南人屬于“后來者”,他們很難超越或取代其他幫的勢力,擠入其他幫已經(jīng)占據(jù)并相對穩(wěn)定的職業(yè)領域,所以大多只能從事一些“邊緣性”的職業(yè)。就是后來有成就的海南人,也是從這些“邊緣性”的職業(yè)開始的,如被譽為“南洋奇人”的韓槐準剛到新加坡不久,經(jīng)族親介紹,到毗鄰新加坡的印尼屬井里汶島武叻膠園當書記員兼割膠工人;后來成為瓊僑殷商的郭巨川,剛到馬六甲時也是到一個福建人開辟的木薯園里勞作;海南經(jīng)商奇才王紹經(jīng)1884年到新加坡謀生,“憑著年青力壯,不怕艱苦,靠挑蔞葉為生。這種蔞葉是用來包裝檳榔用的,在食用的檳榔衣上配上一些石灰包成三角形,當時每包1—2分錢賣給馬來人當零食。當時,紹經(jīng)靠著一雙腳和一副肩膀,走遍了新加坡的各個山芭,也不知挑斷了多少條扁擔。他將收來的蔞葉,一擔擔販賣給賣檳榔攤的番仔村人(馬來人),從中抽取一些小小的利潤收入?!盵14](p152)

        1875年下南洋的韓教準,最初也是到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投靠一個遠房親戚當學徒而已。如果不是宋姓養(yǎng)父的緣故,歷史上恐怕只會有或許經(jīng)商成功的韓教準,而不會有引人注目的宋耀如了。

        即便如此,海南人并不因此怨天尤人,而是直面現(xiàn)實,胼手胝足,勇于拚搏,艱苦創(chuàng)業(yè)。一般來說,敢于下南洋的海南人身上都流淌著敢于冒險、不輕易服輸?shù)臒嵫?,都具有海南人的精神品質(zhì)。眾所周知,下南洋之海南人并非海南土著,而是歷史上不同時期從內(nèi)地遷移而來的大陸民眾。海南遠離中原,又隔著瓊州海峽與祖國大陸相望。地理的距離,交通的不便,使得歷史上由各種因素來瓊者,歷盡艱辛,方能立足。在開發(fā)海南的歷史過程中,海南人積淀了吃苦耐勞、堅忍不拔、敢于冒險、善于學習、甘于奉獻、追求理想、不怕犧牲等精神品質(zhì)。正是這樣的精神品質(zhì),鼓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海南人,為了生活,為了理想,生生不息,奮斗不止。而一代又一代海南人的拼搏、追求,又不斷豐富著海南人精神品質(zhì)的內(nèi)涵,成為海南人的精神支柱。[15](p266)正是在這樣的精神品質(zhì)支撐下,海南社會部分民眾不安現(xiàn)狀,為了改善生存環(huán)境,敢于闖蕩、敢于冒險。憑借著這樣的精神品質(zhì),海南人不僅在南洋社會站穩(wěn)腳跟,而且還出現(xiàn)了不少商業(yè)成功人士。如來自樂會縣(今瓊海市)的王紹經(jīng)經(jīng)過不懈努力,經(jīng)營擴大到橡膠、匯兌、房地產(chǎn)、保險、銀行等行業(yè),成為戰(zhàn)前新加坡十二位名商之一。而來自文昌縣(今文昌市)的郭巨川、郭鏡川兄弟后來成為風云星馬的大種植家之一。

        出洋謀生的海南人基本上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貧苦民眾,到了南洋后又受到殖民地政府的限制和迫害,加上日俄戰(zhàn)爭后,日僑地位迅速上升的現(xiàn)實,使華僑產(chǎn)生有一個強大祖國為他們撐腰的渴望。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以對中國社會、文化、政治的全面認同與忠誠為主要內(nèi)容的華僑社會民族主義迅速形成。民族主義成為華僑積極投身辛亥革命的思想基礎。在民族主義的作用下,華僑高度關注、積極投身國內(nèi)的政治運動和祖國的經(jīng)濟建設,希望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做他們堅強的后盾,使他們在異國他鄉(xiāng)能挺起腰桿做人,經(jīng)濟利益得到保護。因此,當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進行革命動員后,對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的失望和痛恨、渴望社會地位改善的情緒很快就轉(zhuǎn)化成熾熱的革命熱情,這正是許多出洋的海南人,雖然人在異國他鄉(xiāng),但時刻關心祖國的命運、前途,當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地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的原因。

        孫中山領導的推翻清朝封建專制、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傳到南洋一帶,受到包括海南華僑在內(nèi)的廣大華僑的積極追捧,大量海南人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從此在“三民主義”的旗幟下,為祖國美好明天英勇斗爭、流血犧牲。1906年6月孫中山抵達新加坡組織南洋同盟會新加坡公會時,海南華僑符養(yǎng)華、符益華、陳毓卿、黃登科等最早一批加入同盟會。后來加入的符國良,曾隨黃興參加黃花崗起義,事敗后返回新加坡,繼續(xù)從事革命活動。1907年,海南華僑中有志之士在小坡啟信街為同盟會創(chuàng)設大同閱報處,社員曾一度多達二千人。民國成立后,該處改名為同文書報社,組織之大,居同行之首。泰國海南華僑僑領林文英、云竹亭、馮爾和、馮裕源等人先后組織瓊僑社團,如瓊島會所、瓊州公所、會文社、南溟商會等組織,一方面為瓊僑謀福利,一方面發(fā)動海南華僑從人力、物力、財力上支持祖國革命。林文英追隨孫中山輾轉(zhuǎn)南洋各地籌劃革命,形影不離如同一對兄弟,1914年為維護共和流盡最后一滴血;云竹亭曾賣掉自己的火鋸廠,支持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事業(yè),孫中山在給其一封親筆信中稱愛國華僑是“革命之母”;[16](p274)馮裕芳在日本留學時,是中華革命黨發(fā)起人之一,曾任同盟會東京支部部長;鐘錦泉籌款支持鎮(zhèn)南關起義,冒險密送孫中山離開越南回國……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辛亥革命取得勝利,海南積極響應革命形勢的發(fā)展。這年冬天,一支百余人武裝隊伍,向府城道尹府發(fā)起進攻。因為這支隊伍中華僑占多數(shù),所以當時群眾稱之為“番勇”。這次戰(zhàn)斗由于敵我力量懸殊而失敗,但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革命精神卻震撼了全瓊,對全瓊革命形勢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南洋接受革命思想的海南華僑,時刻牽掛著家鄉(xiāng)的革命形勢,并身體力行推動家鄉(xiāng)革命形勢的發(fā)展。因此,海南早期革命形勢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華僑的推動?!皾M清末葉,瓊崖青年之有革命思想,可算是南洋華僑輸入的功績。民國十余年來,瓊崖每次的政治變動,華僑無不慷慨助餉,或回瓊參加革命的運動,其奮斗犧牲精神,實是令人膜拜!”[17]

        在美國接受基督教育的宋耀如,不僅接受了基督教平等、博愛的思想,也接受了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當他以傳教士身份回國傳教過程中,也實踐著用林肯理念改造中國的活動,特別是1894年結識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以后,更是如此。從那以后,終其一生,宋耀如始終是孫中山事業(yè)的忠實追隨者。自從結識了孫中山,宋耀如的印刷廠在印刷《圣經(jīng)》的同時,也印刷反清的革命傳單,他的住所為革命黨人的聯(lián)絡點,在1903年的拒俄集會上,他慷慨陳辭,宣傳鼓動反對俄國的侵略。加入同盟會后,他積極多方奔走,為革命事業(yè)籌集經(jīng)費,他被同盟會任命為司庫并兼任孫中山在上海黨部的執(zhí)行秘書,有人稱他為孫中山“最大的財務支持者”。[18](p3)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致力于發(fā)展中國的鐵路事業(yè),宋耀如傾力相助,他擔任孫中山創(chuàng)辦的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會計,陪同孫中山赴日本等地視察,介紹長女宋藹齡任孫中山秘書,協(xié)助孫中山工作。長期默默地為孫中山革命提供經(jīng)濟支持,就像他對美國友人所講的那樣:他如何想方設法地幫助孫中山發(fā)動革命,特別是在經(jīng)濟方面,從來沒有困擾過我給他的援助是否會得到回報。“我攢了我所有積蓄來幫助孫中山,因為我覺得那是我?guī)椭业淖鎳詈玫姆绞健!盵19]

        不僅如此,宋耀如還冒著生命危險,積極支持孫中山發(fā)動反對袁世凱復辟封建帝制的“二次革命”?!岸胃锩笔『螅蛯O中山都因受到袁世凱的通緝而被迫流亡。1913年8月孫中山避難日本前,他舉家先期到達日本,為孫中山作好安排。在流亡日本期間,他盡管已經(jīng)病魔纏身,但仍然積極協(xié)助孫中山工作。同時,又將在美國留學畢業(yè)的二女兒慶齡召至日本,使其與姐姐一起為孫中山當助手,直到藹齡結婚離開孫中山時,慶齡自然接任姐姐的秘書角色。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與孫中山結婚,他雖然對這樁婚姻極為不滿,但他仍深信孫中山領導的事業(yè)的正義性而給予一如既往的支持。

        對于宋耀如的貢獻,孫中山給予了高度評價:“宋君嘉樹者,二十年前帝與陸烈士皓東及弟初談革命者,二十年來始終不變,然不求知于世,而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結果,此公不無力。然彼從事于教會與實業(yè),而隱于傳革命之道,是亦世之隱君子也。”[20](p342)

        海南華僑,無論在國外還是在國內(nèi),為革命事業(yè)都傾盡了心血。

        早期出洋的海南人基本上為文盲或半文盲,到南洋后,只能從事社會底層且收入微薄的工作。但是他們并不甘心子孫后代只能復制其生活方式,而是必須要改變。海南人普遍認為,教育是改變后代社會和經(jīng)濟地位的唯一可靠途徑?!拔以阱X財方面輸給你,但我在人才方面要贏你。”因此,很多海南人勒緊腰帶,咬緊牙關,也要想盡辦法供孩子讀書。在南洋各地,華僑在一個地方定居后,便創(chuàng)立廟宇、會館,繼而開辦學校,教育子弟。因此,在華僑居住的地方,一般都有規(guī)模大小不一、程度參差不齊的各種學校。一般來說,二十世紀上半葉以前,華僑創(chuàng)辦的學校以中小學為主。到了1954年,為了使更多的同鄉(xiāng)子弟有機會進入大專高等學府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替國家培養(yǎng)人才,馬來亞海南會館聯(lián)合會成立獎貸學金委員會,1955年正式頒布獎學金,1959年又增設大學貸學金,開新馬華人大學獎學金之創(chuàng)舉。聯(lián)合會在朱運興、祝清坤、郭全強三位會長的領導下,先后推動籌募獎貸學金基金共有三次:第一次籌募獎貸學金運動(1957—1974),共籌得一百余萬元,第二次籌募獎貸學金運動(1975—1989),共籌得三十余萬元,第三次籌募獎貸學金運動由1990開始,已籌獲數(shù)十萬元??倳看伍_展的籌募獎貸學金運動,都獲得各屬會的熱烈響應,各地鄉(xiāng)親的慷慨解囊。在獎貸學金設置的幾十年間,聯(lián)合會發(fā)出的獎貸學金款項達二百多萬元,受惠的同鄉(xiāng)子弟逾千人,為家庭和社會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正如馬來西亞海南聯(lián)合總會前會長祝清坤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先賢,知道我們的經(jīng)濟落后,要單獨培養(yǎng)子女深造,非常困難。唯一方法是聯(lián)合起來,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子女,希望他們學成之后,將所學為國家社會做事,也為同鄉(xiāng)人謀求一條康莊大道。所以,先賢們靠著熱誠,花自己的費用到處奔波籌款,商人,小販,工人園垢里的割膠工人,大家都把血汗錢捐起來,才會有今日的獎貸學金。這些捐錢的人,個人什么目的都沒有,他們所希望的,只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青年一代,為我們爭一口氣?!盵21](p163)

        除總會外,馬來西亞各屬會也都設立會員子女學業(yè)優(yōu)異獎勵金,頒發(fā)獎勵金予就讀各源流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成績優(yōu)良的會員子女。有的屬會還設立大專獎貸學金,以資助同鄉(xiāng)子弟進入高等學府就讀。

        正是有同鄉(xiāng)們的熱心支持,海南人的后代獲得了較好的受教育機會?!昂D贤l(xiāng)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無論在各領域,甚至開咖啡店的同鄉(xiāng),都省吃儉用,目的是提供子女在大學完成高等教育課程?,F(xiàn)今,有的一個家庭就有好幾位子女都是大專畢業(yè)生?!盵21]如今,在各華僑幫派群體中,海南后代接受教育的比例是最高的,由此,海南后代進入主流社會的機會也大幅度提高。教育,有效地改變了海外海南人的社會地位。

        接受西方教育的宋耀如同樣重視子女的教育。宋耀如的成功不僅體現(xiàn)在他個人的成就方面,更表現(xiàn)為他培養(yǎng)了杰出的、影響著中國近代歷史進程的子女們。宋家大女兒靄齡被稱為“未加冕的女皇”;二女兒慶齡貴為“國母”,被譽為“國之瑰寶”和“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三女兒美齡則是名揚四海的國民政府“第一夫人”、“中國航空之母”;大兒子子文也是一個聲勢顯赫、權傾一時的人物,歷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財政部部長、外交部部長等要職,被稱為“享有世界上最大的富翁的名聲”;以至于曾任國民政府外交部總務司司長、中國建設銀公司總經(jīng)理、廣東省財政廳廳長、軍事委員會西南進出口物資運輸總經(jīng)理處主任等職的二兒子子良和曾任中國建設銀公司監(jiān)察、總經(jīng)理、中國國貨銀行監(jiān)察的三兒子子安都被其光芒所遮蓋而少為世人所知。從這個意義上講,宋耀如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父親。

        宋家有如此杰出的子女,與宋耀如從小對他們進行良好教育分不開。宋氏夫婦是虔誠的基督徒,基督教的“博愛”思想使他們十分反感中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為女人不應妨礙自己成為祖國有成就、有作為的公民”,因此,三姐妹早早便開始在家中和學校與兄弟們一起,接受系統(tǒng)的教育。宋家是一個標準的慈父嚴母型家庭,父親比較寬松,母親十分嚴格。在母親的宗教戒律下,孩子們待人接物要有禮貌懂規(guī)矩,他們絕不允許在家中飲酒、賭博和跳舞。但父母對孩子們的教育上卻有著相同的理念。父親會經(jīng)常給孩子們講故事,講他在美國的經(jīng)歷,與孩子們一起唱歌,陪孩子們成長。父親精心營造的家是孩子們成長的搖籃,在父親慈祥、寬厚、幽默、熱誠中,孩子們渡過了最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時光。在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父親潛移默化地把獨立、自強、成為對祖國有貢獻的人的思想觀念灌輸給了孩子們。

        宋耀如的革命經(jīng)歷,讓宋家的孩子們在童年時代就知道有革命運動,知道孫中山和他的志向,也知道革命活動的危險性。父母的言行,給了孩子們最早的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追求民主共和思想的啟蒙。

        宋家孩子們在美國讀書時,正值中國政治風云變幻之際。作為革命者,宋耀如一直在傳教、經(jīng)商,襄助孫中山的革命活動。作為父親,除了生活上給予孩子們關懷外,還推薦他們應該讀的中國歷史書籍,談上海發(fā)生的事情,給他們寄剪報,使他們了解國內(nèi)的局勢……因此,宋家孩子們雖然人在美國,心卻與祖國緊緊相連。父親的教導、留學的經(jīng)歷,使孩子們既以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文明燦爛的文化感到自豪,也為西方世界對其漠視而感到遺憾。想到遭受屈辱、災難深重的祖國,孩子們感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他們希望從西方現(xiàn)代的教育中獲得更廣博的知識,以便回國后可以“解決中國當前存在的各種重大問題”,報效祖國,使中國強盛起來。因此可以說,宋家孩子們后來的杰出貢獻,宋耀如夫婦的精心培養(yǎng),功不可沒。海南華僑,不論身處何處,他們的血是相同的,心是相通的,所體現(xiàn)的精神品質(zhì)是一樣的。

        [1]潘干.瓊山縣最早出洋帆船的興衰史[J].瓊山文史資料,1980,(5).

        [2]蘇云峰.海南歷史論文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3]王楨華.瓊海市華僑志[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7.

        [4]《瓊州府志》卷四二.

        [5]新加坡瓊州會館秘書處.新加坡瓊州會館/天后宮史略[A].新加坡瓊州會館慶祝成立一百三十五周年紀念特刊[C].新加坡:瓊州會館出版,1989.

        [6]韓槐準.瓊州南洋交通考[J].瓊州會館聯(lián)合會報第一卷第一期.

        [7]吳華.星洲瓊籍人士之今與昔[A].新加坡瓊州會館慶祝成立一百三十五周年紀念特刊[C].新加坡:瓊州會館出版,1989.

        [8]夏誠華.近代廣東省僑匯研究(1862-1949)——以廣、潮、梅、瓊地區(qū)為例[M].臺北:史料出版社,1992.

        [9]陳翰笙.華工出國史料匯編:第二輯[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0]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匯編:第一冊[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57.

        [11]朱榮基.光緒末期海南販運華工出洋若干史實[J].歷史檔案,1984,(4).

        [12]韓山元.瓊州人南來滄桑史[A].新加坡瓊州會館慶祝成立一百三十五周年紀念刊.新加坡:瓊州會館出版,1989.

        [13]馮子平.走向世界的海南人[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2.

        [14]新加坡瓊州會館秘書處.前任會館總理王紹經(jīng)公傳略[A].新加坡瓊州會館秘書處.新加坡瓊州會館慶祝成立一百三十五周年紀念刊[C].新加坡,1989.

        [15]唐若玲.宋耀如——海南人精神品質(zhì)之體現(xiàn)者[A].海南省文昌市人民政府,海南省宋耀如宋慶齡研究會,上海宋慶齡研究會.宋耀如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福利會出版社,2009.

        [16]海南名人詞典·云茂修條[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

        [17]徐成章.十余年來瓊崖革命運動的回顧及今后應取的方針[J].新瓊崖評論,1924,(12).

        [18]王豐.美麗與哀愁——宋美齡[M].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

        [19]周偉民,唐玲玲.美國杜克大學檔案館藏宋耀如檔案的學術價值[J].海南大學學報,2009,(10).

        [20]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82.

        [21]安煥然,吳華.遠觀滄海闊——海南歷史綜述(海南島·馬來西亞·柔佛)[M].馬來西亞:南方學院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瓊州南洋孫中山
        偕妻赴海南
        別開生面先行者——孫中山的哲學創(chuàng)意
        紐約“東村”的南洋菜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7:16
        南洋愛國華僑三領袖的赤子情
        華人時刊(2021年13期)2021-11-27 09:18:54
        思念(通韻)
        青年文學家(2021年1期)2021-03-24 21:12:54
        民國南洋華僑文獻出版熱及“南洋”觀辨析
        第六屆中俄旅游教育論壇在瓊州學院成功舉辦
        浙江南洋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
        民國時期孫中山郵票賞析
        團結(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1
        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現(xiàn)代啟示
        少妇高潮久久蜜柚av| 91精品国产福利尤物免费| 99久久国语露脸国产精品| 丝袜美腿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中国片| 亚洲国产A∨无码影院| 69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男女男精品视频网站免费看| 九九热线有精品视频86| 欧美一欧美一区二三区性| 久久综合激激的五月天| 蜜臀av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久久精品成人无码av|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vr| 亚洲中文字幕诱惑第一页|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专区|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3| 日韩一区二区超清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麻豆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青草久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啪啪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国产91久久精品成人看网站|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水多|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成激情人妻视频| 91久久国产香蕉熟女线看| 成人免费a级毛片| 国产自精品| 国产一级一厂片内射视频播放|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大陆极品少妇内射aaaaa| 日韩av中出在线免费播放网站| 激情五月开心五月啪啪|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极品美女尤物嫩模啪啪| 国产一区av男人天堂|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图片|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亚洲啪啪色婷婷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