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鑫
(西南政法大學 經濟法學院,重慶 401120)
公司資本制度對于公司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公司立法的基礎,貫穿于公司設立、運行和終止的全過程。對公司而言,它既是公司獲取獨立人格的必要條件,又是公司得以營運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對股東而言,它既是股東享有相應權益的體現(xiàn),又是股東對公司承擔出資義務和有限責任的物質基礎;對債權人而言,它是公司債務的總擔保,是債權人實現(xiàn)其債權的重要保障。各國公司法大多將公司資本制度分為三種類型:法定資本制、授權資本制和折衷資本制。
法定資本制為法國首創(chuàng),后來為其他大陸法系國家所普遍采用。所謂“法定資本制”,是指公司設立時,必須在章程中明確記載公司注冊資本總額,并由發(fā)起人一次性全部認足(指發(fā)起設立)或全部募足(指募集設立),不得分次發(fā)行的一種公司資本制度。
法定資本制強調公司股東會對增資的決定權。在公司成立后,要增加或減少公司資本,必須由股東會或股東大會作出決議。法定資本制的另一個特點是資本的一次性發(fā)行,而不是一次性繳納股款。如果要求一次性發(fā)行并一次性繳納,公司才能成立,就是嚴格的法定資本制。公司設立時一次性發(fā)行,全部認足或者募足,允許分期繳納的制度則是寬松的法定資本制。
法定資本制能有效保證公司資本的信用擔保功能,減少公司設立中的投機、欺詐行為,有利于保障交易安全和公司的償債能力,但也存在公司成立后資本變更程序煩瑣、公司成立之初資本相對過剩等弊端。
與大陸法系國家實行法定資本制不同,英美法系國家創(chuàng)設了授權資本制。它是指公司設立時,只需在章程中記載注冊資本額和設立時發(fā)行的股本額,而不要求股東一次性認足全部資本,公司即可成立,董事會在公司成立后可以隨時發(fā)行并募足注冊資本的公司資本制度。
授權資本制使公司發(fā)行股份的時間更加靈活。公司成立后,對于注冊資本中的未募足部分,董事會可隨時發(fā)行新股募集,無須變更章程,也不必履行股東(大)會增資的決議程序,避免了因一次全部募足公司注冊資本造成的資本閑置。但是,授權資本制使公司在設立之初,注冊資本的相當部分未能落實,易造成公司資本虛擬和公司濫設,損害債權人利益。
法定資本制和授權資本制各有利弊,大陸法系國家在權衡的基礎上,形成了介于法定資本制和授權資本制之間的認可資本制和折衷授權資本制,我們概括稱為折衷資本制。
認可資本制又被稱為許可資本制,要求公司在設立之初,必須全部發(fā)行并募足公司注冊資本方可成立,但同時允許董事會在公司成立后一定年限內,可以不經股東(大)會決議批準,超出注冊資本一定比例發(fā)行新股,增加資本。這一制度為德國所采納。
折衷授權資本制也要在章程中注明公司注冊資本總額,但只需發(fā)行和募足部分注冊資本,公司即可成立。公司成立后,董事會根據需要發(fā)行并募足注冊資本,但董事會授權發(fā)行的部分不得超過法定比例,也不得超過一定期限。這一制度為日本所采納。
1993年,我國《公司法》確定了嚴格的法定資本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1)規(guī)定了法定資本的最低限額。如對于有限責任公司,以行業(yè)為標準劃定最低注冊資本;對于不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1000萬元。(2)股東應當在公司設立之初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guī)定的各自認繳的出資額,否則公司不能成立。(3)嚴格限制股東出資類型及無形財產的出資比例。法定的出資類型包括貨幣、實物、工業(yè)產權、非專利技術和土地使用權,且無形財產的出資額不得超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20%。
我國實行嚴格的法定資本制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和社會經濟原因的。1993年《公司法》制定時,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期,市場經濟欠發(fā)達,資本市場不成熟,市場法律、法規(guī)不完備,加之國內曾一度出現(xiàn)濫設公司的現(xiàn)象,因此,采用嚴格的法定資本制是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情況相適應的。
1.我國1993年《公司法》規(guī)定的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額較高,股東需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注明的注冊資本,抬高了投資者進入市場的門檻,增加了投資設立公司的難度和成本。
2.造成公司資本的閑置和浪費。嚴格法定資本制要求在公司設立之初必須全部一次募足公司注冊資本,但是注冊資本是發(fā)起人主觀預測的,不一定能適應公司剛成立時的資本使用情況。這影響了資本的利用效率,造成了已籌集資本的閑置和浪費。
3.容易導致投資者違規(guī)投資。由于最低注冊資本額較高,部分投資者會采取虛假出資、虛報注冊資本、出資后抽逃資本等手段規(guī)避最低注冊資本額的規(guī)定,擾亂市場秩序。
4.不能有效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對債權人而言,法定資本制并不必然能確保其合法權益的實現(xiàn),不是一種最為有效的制度設計。
在公司設立之后,公司的實際資產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公司信用的高低取決于公司的實際資產,而不是公司章程中的注冊資本。若公司的實際資產與注冊資本嚴重不符,將對交易相對人產生嚴重誤導,對公司債權人的利益也會產生嚴重威脅。
2005年修訂的《公司法》相對于1993年《公司法》在公司資本制度方面有重大的突破,對我國公司的發(fā)展具有重大作用。
1.降低了法定的最低注冊資本額。有限責任公司由原來的最低10萬元降到現(xiàn)在的3萬元,股份公司由原來的1000萬元降到現(xiàn)在的500萬元。降低公司設立的門檻可以鼓勵社會投資創(chuàng)業(y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公司資本的閑置和浪費。
2.有限責任公司和采用發(fā)起方式設立的股份公司可以分期繳納注冊資本。這也使得設立公司更加容易,增加了投資者的積極性,使市場更加活躍。
3.擴大了股東出資的類型,增加了無形財產的出資比例。根據新《公司法》的規(guī)定,只要是可貨幣估價和可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就可以作為股東的出資。同時,無形財產的出資比例增加了,最多可以達到公司注冊資本的70%。增加無形財產出資比例保障了投資自由,調動了投資者的積極性,也拓寬了公司的融資渠道。
修訂后的《公司法》對于以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公司和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采用嚴格的法定資本制,筆者認為是可取的。對于以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公司,發(fā)起人投入較少(根據新《公司法》第85條規(guī)定,發(fā)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總數(shù)的30%),其他資金可以在社會上募集獲得,因而沒有必要規(guī)定發(fā)起人對注冊資本分期繳納。同時,為了保護社會投資者的權益,凡是以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注冊資本應當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對于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由于只有一個股東,其利用公司法人資格投機取巧的機會較多,故應在出資方面加以較嚴格的限制。
總之,修訂后的《公司法》將較為寬松的法定資本制與嚴格的法定資本制有機結合,形成了我國特有的公司資本制度。
從我國目前的社會和經濟發(fā)展情況來看,我國并不適合授權資本制。授權資本制有一定的優(yōu)點,如公司設立取消了最低注冊資本的限制,門檻較低,不必一次發(fā)行全部資本和股份,董事會自行決定發(fā)行資本,簡化了公司增資程序,減少了執(zhí)行資本,能有效發(fā)揮現(xiàn)有資金的功能,增加投資收益等。但是,授權資本制也有缺陷,如由于未對公司首次發(fā)行資本的最低限額作出規(guī)定,且不需要一次發(fā)行并全部募足,容易造成公司資本虛擬,使公司實繳資本與公司資產實力和實際經營規(guī)模脫節(jié),損害債權人利益。
我國目前并沒有實行授權資本制的環(huán)境。第一,實施授權資本制,我國沒有完善的事前保障。在我國還沒有健全的社會信用機制的情況下,授權資本制的實行可能會導致公司濫設、股東利用公司人格欺詐債權人的情況增加,造成信用危機。第二,實施授權資本制,我國沒有完善的事后保障。我國對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僅有原則性的規(guī)定,司法中的正常商業(yè)判斷規(guī)則也不成熟。加之目前我國法官的整體素質不高,界定和裁判利用授權資本制損害公司人格的行為存在一定的難度。
實施法定資本制基本符合我國現(xiàn)階段的公司發(fā)展情況。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與市場經濟發(fā)達的西方國家公司資本制度相比,我國的公司資本制度確有改革的必要。為與發(fā)達國家的公司資本制度接軌,建議我國將來修改《公司法》時采用折衷資本制中的認可資本制。
認可資本制雖然要求公司在設立之初必須全部發(fā)行并募足公司注冊資本方可成立,但同時允許董事會在公司成立后一定年限內,可以不經股東(大)會決議批準,超出注冊資本一定比例發(fā)行新股,增加資本。比如《德國股份法》第202條至206條規(guī)定,公司章程可以授權董事會于公司成立后5年內,在授權時公司資本額度之半數(shù)范圍內,只需經監(jiān)事會同意,即可發(fā)行新股,增加資本。這一規(guī)定使公司成立后可以通過修改公司章程再次授權董事會發(fā)行新股,而無需經股東(大)會決議批準,增強了公司成立后增資的靈活性。
認可資本制是在法定資本制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一方面降低了公司設立的門檻,避免了在公司設立之初一次注資過多造成的資本閑置,提高了公司資本的運作效率,另一方面又通過對公司成立后增資數(shù)額和增資期限的雙重限制,使公司資本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不僅有利于債權人利益的保護,也有利于社會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這一制度應當成為今后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發(fā)展的方向。
公司資本制度在現(xiàn)代公司法中居于重要地位。我國的公司資本制度經歷了由嚴格的法定資本制向寬松的法定資本制的轉變。就現(xiàn)階段而言,寬松的法定資本制可能是一種較為穩(wěn)妥、制度成本較低的選擇。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國《公司法》應該以認可資本制為改革的方向,進一步放寬公司準入的門檻,擴大董事會在公司資本決策中的決定權,實現(xiàn)與發(fā)達國家公司資本制的接軌,以促進我國公司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現(xiàn)代化。
[1]張民安.公司債權人的法律保護[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5.
[2]王保樹.商事法論集(第5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毛亞敏.公司法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209.
[4]趙萬一.商法(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15.
[5]張國平.公司法律制度[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朱慈蘊.公司法原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