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怡惠
·專家論壇·
臺大醫(yī)院關于小兒體外膜肺氧合時的營養(yǎng)支持經驗
鄭怡惠
小兒;體外膜肺氧合;營養(yǎng)支持
臺大醫(yī)院積多年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生命支持時有關小兒營養(yǎng)方面的經驗愿與同仁分享如下:
兒科患者年齡包括0~16歲,身高及體重的懸殊及營養(yǎng)需求差異非常大(表1),其中早產兒的精算需求復雜,且0~1歲的孩童成長速度快,需要成分多,而基本營養(yǎng)素包括糖、脂肪、蛋白質及水分成反比例的減少,而其中特殊之處乃是除了基本需要量之外,還必須將“成長”需要的營養(yǎng)比例計算進去。計算公式有許多種類,本院常使用的公式如下:
1.1 Harris Benedict Equation(HBE) 計算基礎熱量消耗量(BEE),所得BEE大約相當于休息時熱量消耗量(REE)。
單位:BEE(kcal),BW(kg),BH(cm),Age(歲)
除了公式計算之外,還需要有整體的營養(yǎng)評估;其項目包括:①醫(yī)療史:包括患者的知識,準備食物的經濟能力,疾病本身的情況,體重的變化,食物過敏的情形以及目前正在服用的藥物等,都是醫(yī)療同仁必須先行評估和了解的部分。評估的部分包括:身高、體重、上臂中段周長(mid upper arm circumference,MUAC)及該年齡發(fā)育狀況等。②血液檢驗:血液生化項目等檢查報告的判讀為第二部分評估的重點。
兒科重癥患者需要ECMO生命支持有二大類,即肺部和心臟衰竭的支持。造成呼吸衰竭的情形包括:吸入胎便肺炎癥候群、呼吸窘迫綜合征、先天性膈疝、新生兒持續(xù)性肺高壓等。而心臟衰竭急需ECMO支持的情況如:心臟手術后無法脫離心肺機、擴張型心肌病變、急性心肌炎、心臟移植術后、低心輸出量綜合征和心臟手術后的肺高壓急癥。這類重癥病患通常處于極度病危,除了需要維持生命體征的穩(wěn)定之外,還需要維持各種儀器管路的正常功能,除常規(guī)的監(jiān)護治療外,營養(yǎng)的照顧及給予,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項目。對于新生兒及嬰兒患者入住ICU后,為預防低血糖的發(fā)生可先給予臺大1號液(Taita No.1)和50%葡萄糖2 amps靜脈滴定,2~8 ml/(kg·h)。1~3歲給予Taita No.2,大于4歲可給予Taita No.5。還有一些制劑(內含醣類和胺基酸)可直接提供給患者使用。見表1。
若患者使用全靜脈營養(yǎng)支持治療,可參考表2,每日的蛋白質、脂肪的需要量見表3和表4,給予營養(yǎng)素及比例。在某些的情況時熱量需要增加見表5。
為了給予適當?shù)臓I養(yǎng)比例和便于無菌操作,本院藥局提供不同劑型靜脈營養(yǎng)配方以便于臨床選擇使用。在了解有這么多的方法及營養(yǎng)制劑的種類之后,決定使用全胃腸外營養(yǎng)(TPN)的時機也是極其重要;當患兒生命征象不穩(wěn)定已經超過3 d,除了一般的水分和必要的強心劑、鎮(zhèn)靜劑之外,必須開始考慮給予全靜脈營養(yǎng)治療。通常從少量開始,2~3 d達到預定總量,給藥過程中仍需監(jiān)測血糖及體液電解質的變化。在TPN使用的同時,仍應評估是否有腸道營養(yǎng)支持的空間,試著給予腸道進食。當腸道進食量已大于目標熱量的一半時,可以開始減少TPN的總量,于1~2 d左右停用TPN。如果腸道進食不佳或不足,就必須再繼續(xù)維持TPN。在開始恢復進食的過程中,患者應接受基本的營養(yǎng)監(jiān)測,以了解其營養(yǎng)狀況,并注意避免發(fā)生過度灌食(overfeeding)或再進食綜合征(refeeding syndrome)。
用于監(jiān)測營養(yǎng)狀況的指標通常一周測量一次,見表6。
表1 靜脈營養(yǎng)制劑及成分
表2 兒科各年齡段營養(yǎng)素需要量和容許量
表3 不同狀況下的各年齡段每日蛋白質需要量(g/kg)
表4 脂肪之每日需要量
表5 特殊狀況時的熱量增加
當病患的生命征象趨于穩(wěn)定,考慮腸道進食前,有幾個因素必須再一次評估和解決:
3.1 水腫消退 當病患全身性水腫,腸道勢必也是處于水腫及循環(huán)不良的狀態(tài),臨床照護時也應積極解決病患水腫的情形,以利腸道營養(yǎng)的建立。
3.2 鎮(zhèn)靜和肌肉松弛劑 病患較穩(wěn)定后,止痛鎮(zhèn)靜劑的濃度應逐漸減少,特別是肌肉松弛劑,否則易使腸蠕動不良或吸收變慢。
3.3 腸鳴音增加 每班確實評估腸音的變化和進展,逐漸好轉時,即可增加進食的量。
3.4 外科手術、胃腸道無活動性出血 確定患兒已無外科傷口或腸胃道的出血,再開始灌食,否則頻繁的處置介入或輸血,都會讓患兒處于壓力狀態(tài),進食難維持穩(wěn)定。
3.5 乳酸<2 mmol/L 乳酸值是評估患兒是否處于組織缺氧與否的參數(shù)之一,乳酸值<2 mmol/L,意味組織灌流足夠,間接提示腸道循環(huán)已經穩(wěn)定,可以開始進食。
3.6 使用較低濃度的血管收縮劑 ECMO患兒經常使用強心劑,較高濃度的血管收縮劑會使患兒末梢循環(huán)冰冷或發(fā)紺,無疑地也會使腸道血管收縮,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較低的強心劑,會使患兒腸道的吸收消化環(huán)境較佳。
進食通常由5%的糖水開始,新生兒可試喂30~60 ml,每4~6 h一次,嘗試2~3餐后若無異樣,可試著換成母乳或嬰兒配方乳,母親若能提供母乳仍是營養(yǎng)來源的首選;監(jiān)護期間仍需監(jiān)測腸吸收、蠕動及排便情形,適時給予調整;若因哭鬧或呼吸器的因素造成腹脹,也可使用薄荷油或腸胃藥以利癥狀的緩解。
嬰兒配方奶除了一般市售的廠牌之外,本單位常使用一元素飲食:好敏瑞,它是一水解奶粉,不易造成腹瀉,另一特點為含有45%的中鏈脂肪酸,適合使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乳糜胸、需限水又要增加熱量的患兒,也可適時調整濃度及熱量;但只能用于<1歲的病童。而>1歲和<6歲的病童則可使用小安素,其中含動植物不同蛋白質來源設計,最新建議脂肪比例并添加氨基酸,腦黃金設計,脂肪占總熱量的35%,雙軌糖源能量并添加短鏈果寡糖設計及益生菌,提供即飲以及粉狀的不同配方,配合臨床上不同的需求。
當患兒病況穩(wěn)定,但腸道營養(yǎng)仍難達到目標熱量時,可考慮以下之處置:(Hypaque study)Urographin NG feeding 0.5 ml×BW+KUB,做此檢查除了可將胃排空較慢或有阻塞的問題作鑒別診斷,意外發(fā)現(xiàn)可刺激腸道的蠕動,所以,當腸道進食情況不穩(wěn)定時會安排此檢查,可單次給予或一天2~3次。另外,可提供胃腸藥協(xié)助,消化慢的患兒則可以機器設定速度,減緩灌食量及速度,分20 h或24 h給予,盡可能達到熱量目標。
另一個讓人苦惱的問題就是“腹瀉”,使用ECMO的病患是感染的高危險群,當病患處于重癥且不穩(wěn)定,需長期監(jiān)護時,抗生素的使用是絕對不可或缺;但在長期使用抗生素后,腸道的正常菌叢也被抗生素殺死,當腸道益菌減少時,一些有害菌趁機生長,如難治的梭狀桿菌,或反復難以緩解的腹瀉等,都會破壞營養(yǎng)的建立;有鑒于此,臨床上常使用益生菌。益生菌的作用包括:①促進乳糖消化;②降低腸道pH值;③在腸道中與病原菌形成競爭性抑制;④維持腸道黏膜完整性;⑤增加腸道免疫功能。
常用的產品有2種,一是乳酶生(抗生素抵抗的乳酸菌)。給予青霉素,cefalosporin,氨基糖甙,大環(huán)內酯,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萘啶酸和化學療法制劑時,腸內菌叢異常所引起諸癥狀可以改善,價格低且給藥容易,故普遍使用。另一項產品為鼠李屬T細胞-1乳酸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Tcell-1)。產品強調可對以下15株有害菌產生抑制。弗尼斯氏弧菌(Vibrio furnissii)、福式志賀氏菌(Shigella flexneri)、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臘樣芽胞桿菌(Bacillus cereus)、變異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弗勞地檸檬酸桿菌(Citrobacter freundii)、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創(chuàng)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痢疾志賀氏菌(赤痢菌)(Shigella dysenteriae)、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單核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小腸結腸耶爾辛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嗜蟲沙門氏菌(Serratia entomophila)、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亞種(Klebsiella pneumoniae subsp Peumoniae)。此產品較昂貴,無法普遍使用,必須冷藏低于4℃,且效期較短,若病患屬于急重癥病況,其效果仍是有限。
表6 營養(yǎng)狀況監(jiān)測指標正常值及半衰期
另外,用于腸道及絨毛重建,常用谷胺酰胺(Alanyl Glutamine:Glutamin)。谷胺酰胺是體內最豐富的氨基酸,它占骨骼肌肉60%的氨基酸含量,可作為腸細胞、肝細胞、淋巴細胞以及巨噬細胞用來復制細胞的能量來源。具有雙氮元素,是負責周邊組織致內臟器官的氮元素提供者。在身體處于高異化代謝狀態(tài)之重大生理壓力,例如:外傷、大手術、燒燙傷、骨髓移植、免疫機能不足或其他重癥疾病時,細胞大量凋亡及機體組織蛋白崩解,導致體內谷胺酰胺大量流失,在此情況下可以用于額外補充。產品有粉狀和注射溶液兩種劑型。粉劑:成人:1匙/8~6 h;兒童:0.25~0.5 g/(kg·d)。針劑:注射>6 h,1.5~2 ml/(kg·d),最大劑量2.5 ml/(kg·d)。
除這些的經驗分享之外,相信仍有許多可以再投入研究與學習的部分,希望能教學相長,所有的經驗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讓裝有ECMO的重癥病童,有更多的勝算戰(zhàn)勝病魔。
R654.1
A
1672-1403(2013)02-0067-04
2012-07-10)
2012-08-22)
10041臺北,臺灣大學醫(yī)學院附設醫(yī)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