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紅娟
近年來,閉合性腦損傷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勢,其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造成嚴重的損傷,傷后多出現(xiàn)各類合并癥及其他并發(fā)癥,給臨床治療及護理帶來一定的難度。高壓氧療法是一種特殊的治療腦損傷的手段,用于顱腦損傷治療已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1]。但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選擇恰當?shù)闹委煏r機能夠明顯減低顱腦損傷病人的致殘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病死率。為此,我院對2009年4月~2012年6月期間收治的閉合性腦損傷病人實施高壓氧治療并給予對應的護理干預,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共收治180例閉合性腦損傷病人,其中男126例,女54例。年齡17~70歲,平均(43.6±27.8)歲。腦挫裂傷79例,腦挫裂傷伴丘腦下部損傷46例,重度腦震蕩38例,原發(fā)性腦干損傷17例。均滿足閉合性顱腦損傷的臨床診斷標準[2],均通過顱腦CT或MRI進行確診。經格拉斯哥昏迷(GCS)進行評分顯示[3]:重型(≤8分)者85例,中型(9~12分)者67例,輕型(13~15分)者28例。隨機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90例。兩組病人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以及GCS評分等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90例病人實施常規(guī)治療,包括常規(guī)脫水、止血劑、吸氧、冬眠降溫及激素,同時結合支持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實施的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在未有禁忌證的情況下盡早開展高壓氧治療。提供中型高壓氧艙,將空氣加壓增至0.25 MPa(2.5 ATA),病人使用面罩間歇吸氧,升壓 20 min,穩(wěn)壓40 min,減壓20 min。病人在穩(wěn)壓期內需戴面罩吸氧0.5 h,摘去面罩后呼吸空氣10 min,按此步驟反復進行3次,共吸氧1.5 h,每天1次,每個療程共10 d,療程根據(jù)病情決定,通常需治療1~3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標準 病人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其肌力恢復至V級者為痊愈;病人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大部分消失,其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者為顯效;病人部分癥狀及體征消失或減輕者為有效;對于臨床癥狀與體征未見改善者為無效[4]。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處理 應用SPSS 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病人臨床療效比較(表1)
表1 兩組病人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病人預后情況比較(表2)
表2 兩組病人預后情況比較 例(%)
3.1 治療前訪視 查看病人病情與病歷,治療前進行體檢以及相關各項檢查。若病人出現(xiàn)病情變化、活動性出血、低血壓、血壓在160/100 mmHg以上、心臟病、血氣胸、多發(fā)性肋骨骨折、癲嫻發(fā)作等禁忌證的情況下,應避免使用高壓氧治療。指導意識清醒者學習捏鼻鼓氣動作,對于處于昏迷狀態(tài)者在必要時實施鼓膜穿刺或切開手術[5]。
3.2 心理護理 首次實施高壓氧治療的病人及其家屬因對高壓氧相關知識不了解,可能對高壓氧治療的效果存在疑慮,容易出現(xiàn)擔心與恐懼的心理。護理人員應向病人詳細說明高壓氧治療的目的、療程、時間及療效,列舉治療成功的病例,使其樹立戰(zhàn)勝的自信心,以取得病人的配合與支持。
3.3 防范中耳氣壓傷 中耳氣壓傷大多出現(xiàn)在前二次治療的加減壓時期,特別是在加壓過程中,所以前二次治療是否能夠完成至關重要。加壓、減壓速度應按照患者咽鼓管通過性程度進行調節(jié),嚴密關注病人的反應,對出現(xiàn)耳痛者需減緩加壓或停止加壓,待疼痛消失后再行加壓。對處于昏迷狀態(tài)者應以其表情無痛苦時行加壓,如果其存在痛苦或煩燥不安狀態(tài),應停止加壓或適度進行減壓,直至病人安靜后再逐漸加壓。
3.4 病人準備 入艙前病人需更換全棉質的衣被,松緊適中,并排空大小便。嚴格避免攜帶易燃易爆、金屬物件以及易產生靜電的物品,禁止吸煙。再次意識清醒者進行捏鼻鼓氣,如有必要可采用麻黃素滴鼻液;輸液時應采用塑料袋輸液器或用開放式輸液器;對氣管插管者在入艙前,可將生理鹽水注入氣囊或在減壓前排出氣體,進艙后將各類管道固定妥當。
3.5 病情觀察 在治療過程中需適時詢問病人是否存在不適感,對危重與昏迷者應確保其呼吸道暢通,嚴密關注病人的面色、意識及生命體征,如果病人發(fā)生呼吸心跳暫停、癲癇發(fā)作等異常情況時,應及時減壓出艙實施搶救。
4.1 高壓氧治療閉合性腦損傷能夠增強療效,降低死亡率閉合性腦損傷致死的主要誘因是腦損傷發(fā)生后,病人腦組織嚴重缺血、缺氧,在低氧狀體下,腦細胞膜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增大,ATP合成下降,鈉泵運轉出現(xiàn)障礙,使細胞內出現(xiàn)水腫,腦微血管受到壓迫,血流受阻,腦血流量下降,顱內壓升高,進而產生顱內高壓癥候群。高壓氧能夠增大氧合含量,提高血氧分壓,降低腦血流量,降低顱內壓,最終改善腦缺氧,避免發(fā)生酸中毒。高壓氧還可以使正常腦組織血管收縮,加大缺血組織的血流量,加快缺血腦組織的恢復進程,消除腦缺氧—腦水腫—顱內高壓這一惡性循環(huán),進而消除顱內高壓癥候群[6]。
4.2 高壓氧有利于腦中血氧彌散,加快腦功能的恢復進程在腦損傷的急性階段,因腦組織水腫,神經細胞與毛細血管間的距離變大,使得氧彌散能力下降,而高壓氧能夠增大血氧分壓,增加氧的彌散半徑,有利于受損腦組織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并加快疏通微循環(huán),進而改善腦組織的缺氧狀態(tài)。在高壓氧中進行呼吸,因肺泡和肺靜脈氧分壓差變大,使得血氧彌散量增大,組織氧的含量也隨之增加,缺血缺氧的神經能夠重新獲得氧供,最終使受損的腦細胞恢復并再生[7]。
4.3 高壓氧治療能夠改善病人的腦電活動,加快其覺醒 在高壓氧狀體下,病人的腦頸動脈血流量減小,而椎動脈血流量增大,使得網狀激活系統(tǒng)與腦干氧分壓上升;而且高壓氧可以提高紅細胞可變形性,降低血液的黏度并防止血液凝固,從而有效改善組織的氧供。高壓氧能夠改善病人的覺醒狀態(tài)及生命活動,有利于意識恢復,加快昏迷病人覺醒。高壓氧還能避免產生自由基,使細胞膜更加穩(wěn)定,防止外傷后發(fā)生炎癥反應,使休眠細胞得以復活,神經功能得以恢復。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傷殘率低于對照組,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早期高壓氧治療閉合性腦損傷并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療效,降低傷殘率及病死率,明顯改善預后,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1] 張 平,吳 靜.急性重型顱腦損傷288例臨床觀察與急救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10):139 -141.
[2] 王忠誠主編.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23-326.
[3] 謝澤宇,張增良,莊明華,等.高壓氧治療顱腦損傷時機選擇的探討[J].中國臨床康復,2008,7(2):246 -248.
[4] 何芙梅,秦 立,姚夏飛,等.兒童重型顱腦損傷高壓氧治療期間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3(17):134 -134.
[5] 劉素蛾.高壓氧常見并發(fā)癥的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IB):146.
[6] 劉 敏,伍賢平,童 敏,等.超早期高壓氧應用對脊髓完全橫斷損傷大鼠后肢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31(9):818-821.
[7] 馬明明,王雪晶,李 瑋,等.高壓氧對腦卒中后大鼠神經功能的作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5):19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