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彩華,馮浩
(柳州市柳鐵中心醫(yī)院脊柱科,廣西柳州545007)
·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護理現(xiàn)狀
盧彩華,馮浩
(柳州市柳鐵中心醫(yī)院脊柱科,廣西柳州545007)
本文闡述了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主要護理內容包括心理護理、體位護理、并發(fā)癥的護理以及康復護理,提出康復護理是現(xiàn)代骨科護理工作的核心。加強患者康復知識的指導,使其共同參與康復計劃的制定、實施,完善隨訪機制,追蹤患者出院后康復情況,保證康復鍛煉正確有效進行,能大大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遠期治療效果,避免復發(fā)。
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護理;護理現(xiàn)狀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因腰椎間盤變性、破裂后髓核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內,致使相鄰組織遭受刺激或壓迫而出現(xiàn)的一系列臨床癥狀,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1]。據(jù)文獻報道[2],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者該病的發(fā)病率較高,男性多于女性。近年來,該病有逐年上升且年輕化趨勢,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及日常生活。其治療包括臥床休息、針灸、推拿按摩、牽引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80%~90%的患者采用非手術治療后病情即可緩解或治愈。但如非手術治療無效時,手術治療是一種常用而有效的方法。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手術方式和護理也不斷創(chuàng)新,現(xiàn)將術后護理綜述如下:
手術治療多是患者經(jīng)過保守治療無效后的最終選擇,由于病程長,反復疼痛極易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Marras等[3]通過研究,表明心理壓力能增加腰背痛的發(fā)生率,是腰背痛的危險因素。趙繼軍[4]認為患者的心理狀況對疼痛性質、反應程度以及鎮(zhèn)靜效果都會產(chǎn)生影響。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根據(jù)患者的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以及社會經(jīng)歷等因素,有針對性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全程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能幫助患者減輕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提高對疼痛的耐受性,提升遵醫(yī)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促進早日康復。
有研究表明人體坐立位時腰椎間盤所承受壓力為100~150 kg,站立位時可減少30%,臥位時減少至50%[5]。臥床休息對于非手術和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都是重要的治療方法。腰椎手術多采用氣管插管全麻,術后去枕平臥6 h,腰部墊一薄枕頭,以維持腰椎生理曲度,同時可壓迫止血。6 h后在護士的指導幫助下軸線翻身,取左側或右側臥位,肩背部、臀部及雙膝間墊軟枕,達到體位平衡,患者舒適。陳玫莉等[6]認為仰臥屈膝位時腰部平坦無壓力,腰背肌處于松弛狀態(tài),屈膝、屈髖可以放松坐骨神經(jīng)的牽扯力?;颊咝g后采用仰臥屈膝、屈髖位為主,側臥位為輔。同時保持床單位的平整、舒適,加強皮膚護理防止壓瘡發(fā)生,鼓勵患者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多飲水,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防止便秘。
3.1 神經(jīng)根牽拉傷術后應密切觀察雙下肢感覺及運動情況。如發(fā)現(xiàn)雙下肢感覺較術前減弱時,向患者解釋病情讓其消除顧慮,并給予局部按摩護理,如雙下肢肌力較術前減退時,及時報告醫(yī)生給予相關處理。
3.2 腰椎間隙感染其是術后較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若在手術后3周患者出現(xiàn)低熱(37.5℃~38℃)伴腰部疼痛,呈陣發(fā)性抽搐樣疼痛,翻身時加劇,平臥時減輕,應注意有無腰椎間隙感染,及時遵囑給予對癥處理。
3.3 腦脊液漏腦脊液漏多由于術中減壓時不慎撕破硬膜囊引起,發(fā)生率高達2.31%~9.37%[7],術后取俯臥和俯側臥頭低腳高位交替[8],保持引流管固定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如引流量較多且患者出現(xiàn)頭痛、惡心、嘔吐現(xiàn)象,可間歇性夾閉引流管減少引流量。引流袋放置應低于切口20 cm[9],防止逆行感染,傷口敷料有滲液隨時更換,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遵醫(yī)囑采用易于透過血腦屏障的高效廣譜抗生素,給予營養(yǎng)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適當應用復方氨基酸,必要時輸入白蛋白或血漿。
3.4 血腫術后2~3 d內若出現(xiàn)下肢或肛門周圍感覺喪失,二便失禁,即應考慮發(fā)生硬膜外血腫。尤其是脊柱內窺鏡(MED)術切口小、出血少,未放置引流管,術后應嚴密觀察局部滲血及周圍有無血腫[10]。一旦發(fā)現(xiàn),及時報告醫(yī)生進行手術探查清除血凝塊止血,否則將影響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
4.1 康復護理的意義根據(jù)患者的情況,為患者制定科學化、系統(tǒng)化、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并指導實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回歸社會,是現(xiàn)代骨科護理工作的核心。
4.2 康復鍛煉的實施方法
4.2.1 直腿抬高運動林俊等[11]認為術后麻醉作用消失后開始行直腿抬高運動,使神經(jīng)根牽拉、松弛、上下移動,促進神經(jīng)根本身的血液循環(huán),利于神經(jīng)根的炎性反應早期消退,同時避免其在局部組織修復過程中的粘連。但筆者在臨床實踐中體會到由于術中牽拉、組織損傷等因素,過早行直腿抬高運動,不利于減輕神經(jīng)根水腫,反而加重腰腿痛癥狀。故術后1~2 d在床上主動行四肢伸屈練習以及股四頭肌舒縮功能鍛煉,足背伸跖屈鍛煉,術后3 d屈膝屈髖肢體抬高訓練,抬高的幅度以患者能耐受疼痛即可。
4.2.2 腰背肌功能鍛煉刁海靜等[12]認為腰背肌鍛煉可恢復神經(jīng)肌肉活動功能,防止神經(jīng)根、硬脊膜粘連,增強腰肌力量,穩(wěn)定腰椎位置,糾正腰椎畸形,改善腰椎功能。在實施過程中應嚴格掌握腰背肌功能鍛煉時間及強度,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不可操之過急。臨床實踐證明:一般腰椎間盤鏡術后1 d、半椎板及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術后2 d、后路椎弓根內固定減壓、椎問植骨融合術后10~14 d開始行腰背肌鍛煉,強度以患者不感覺疲勞為限。筆者認為腰椎術后不宜過早行腰背肌功能訓練,尤其采用后路椎間盤摘除、椎間植骨融合術患者過早行腰背肌功能訓練,不利于植骨融合,甚至有發(fā)生植骨顆粒脫落至椎管的風險。腰背肌功能訓練方法有:①仰臥位腰背肌鍛煉即五點支撐法、四點支撐法、三點支撐法,尤以“五點法”最常用且易于患者掌握和接受。②俯臥位腰背肌鍛煉即“飛燕點水法”;③直立位腰背肌鍛煉即連續(xù)向后退步走路,該方法需待患者雙下肢可以承重并無不適感時開始,主要是患者出院后有效的康復鍛煉方法,尤其適用于老年患者。
4.3 下床活動時間及方法據(jù)文獻報道,一般認為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后臥床1 d,次日可在腰圍保護下下床活動[13],腰椎間盤鏡術后2 d可在腰圍保護下下床活動[14],椎板開窗髓核摘除術后3 d可在腰圍保護下下床活動[15],半椎板及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術、后路椎弓根內固定減壓、椎間植骨融合術后7~9 d才可在腰圍保護下下床活動[16]。筆者認為腰椎間盤突出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因人而異,應綜合考慮患者年齡、身體情況、患病的類型、手術方法等因素。離床活動時,護士應在床旁指導:患者先取側臥位,然后下肢屈曲緩慢放于床下,雙手撐床面,慢慢坐直,待適應后在他人的攙扶下行走;回床時,先坐于床沿,雙手撐穩(wěn)床面,同時側臥,頭沿著床沿躺下,下肢抬起放于床上,翻身仰臥。采用正確的上下床方法,可減少脊柱震動,保持脊柱的相對穩(wěn)定性,使患者安全舒適,康復信心增加。
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的成功不僅依靠嫻熟的技術,而且與護理質量密不可分??祻妥o理是一個長期過程,更是鞏固手術療效的重要方法?;颊叱鲈汉?,是否堅持繼續(xù)康復鍛煉、效果如何,目前仍然是骨科護理的一個“盲區(qū)”。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1)住院期間加強患者康復知識的指導,與其和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計劃,明確康復計劃的目的、意義,提高計劃的可執(zhí)行性。2)出院前,考核患者功能鍛煉方法及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事項的掌握情況。3)建立聯(lián)誼卡,完善隨訪機制,追蹤患者出院后康復情況,對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解決,并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更改或調整訓練計劃??祻湾憻挼挠行嵤?,將大大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遠期治療效果,避免復發(fā),讓患者真正回歸社會。
[1]任蔚虹,王惠琴.臨床骨科護理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7:261-262.
[2]吳偉蓮.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的護理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0,1(20):44-45.
[3]Marras WS,Davis KG,Heaney CA,et al.The influence of PaY-cho-social stress,gender and personality on mechanical loading of the lumbar spine[J].Spine,2000,25(23):3045-3054.
[4]趙繼軍.疼痛護理學[M].北京: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 16-18.
[5]Machemson H.Toward a batter understand of tow back pain[J]. Rneum Rehed,1989,14(1):129.
[6]陳玫莉,龐開慧,雷丹丹,等.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8,7(9):51-53.
[7]莊思萍,林綠綠.腰椎間盤突出術后腦脊液漏的護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6):711.
[8]許蕊風,季杰,李桂芳,等.俯臥位用于胸椎黃韌帶骨化癥術后并發(fā)腦脊液漏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95.
[9]孫兆忠,劉濤,房清敏,等.頸椎術后腦脊液漏的處理[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05,28(6):423-424.
[10]陳靜,阮昌芳,舒琪,等.腰椎椎間盤鏡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9):35-36.
[11]林俊,楊芳梅,袁月環(huán),等.直腿抬高訓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康復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4):3-4.
[12]刁海靜,張建華.腰背肌鍛煉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中的應用現(xiàn)狀[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8(10):1681-1682.
[13]吳克儉.骨科微創(chuàng)新技術學習班講義[M].北京:全軍骨科研究所,2004:16-18.
[14]楊變榮.經(jīng)椎板顯微內窺鏡腰椎間盤切除術的護理[J].中醫(yī)正骨,2000,12(12):61.
[15]張娣,李藝影.433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的護理[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21(2):179.
[16]董珍艷.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的護理現(xiàn)狀[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7(24):124-125.
R473.6
A
1003—6350(2013)01—0145—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3.01.0067
2012-07-08)
盧彩華。E-mail:ltzxyyge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