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玲,王富芳,朱春云,金曉紅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江蘇揚州225001)
宮頸癌是當今世界上危害婦女健康的第二大惡性腫瘤,而且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近年來又有患病年輕化趨勢[1],廣泛子宮切除加淋巴結清掃是治療宮頸癌常用的手術方式,由于該手術時間長、范圍廣、創(chuàng)傷大,會造成膀胱功能障礙,導致術后尿潴留的發(fā)生[2],給病人造成了各種軀體和心理上的不適。為使患者盡快恢復自主排尿,預防和減少宮頸癌病人術后尿潴留發(fā)生,我院婦科護理小組將個性化開放尿管運用于宮頸癌根治術后病人留置尿管的護理,減少尿潴留發(fā)生,
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宮頸癌根治術的患者52例,年齡26~65歲,術前無泌尿系統(tǒng)疾患,所有患者行廣泛性子宮切除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將入選患者按住院后手術時間隨機分為觀察組(26例)和對照組(26例),對兩組病人年齡、手術范圍大小、手術時間及留置導尿管時間進行統(tǒng)計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①實驗組采取早期個性化開放尿管方法。a術前根據患者的排尿習慣,制訂個性化排尿訓練計劃,對患者進行生理教育及心理輔導,了解排尿訓練的目的和方式;b術后第1天開始個性化開放尿管,開放尿管的時間根據患者的尿意和(或)膀胱充盈程度決定,開放尿管時指導患者做排尿動作參與整個放尿過程;c夜晚睡眠時停止夾閉尿管,保持尿管處于開放狀態(tài)。②對照組按傳統(tǒng)護理方法。術后保持尿管處于開放狀態(tài),拔尿管前1~2 d開始夾閉尿管,每2~4 h開放1次,夜晚睡眠時停止夾閉尿管,保持尿管處于開放狀態(tài)。③兩組患者均在膀胱充盈的情況下拔除尿管,拔除尿管后指導患者立即排尿。
1.3 評價指標:尿潴留[3]是指膀胱內充滿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或是不能有效自行排空膀胱而殘余尿量>100 mL。尿潴留的診斷標準主要依據殘余尿的測量。治愈標準是術后兩周病人尿管拔除后自主排尿,且殘余尿里<100 mL,反之為尿潴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拔尿管后,26例患者中僅有2例出現尿潴留,需要再次導尿。對照組中有10例出現尿潴留,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χ2=6.67。
子宮廣泛切除術中根治性切除宮頸旁和陰道旁組織時,支配膀胱的神經不可避免地被傷及,子宮、陰道和宮旁組織切除范圍較廣,導致膀胱失去支撐而引起膀胱過度后傾,促使尿液積聚于膀胱不易排泄,最終形成尿潴留;另外,長期留置導尿管,膀胱長時間處于空虛狀態(tài),造成膀胱麻痹[4],術后易導致尿潴留。術后尿潴留可導致膀胱過度膨脹及永久的逼尿肌損傷,需再次留置導尿。而再次留置導尿會給患者帶來心理負擔及身體痛苦,尿路感染機率也將有所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照組的護理方法是術后長期持續(xù)開放引流尿液直至拔管前1~2 d開始夾閉尿管,定時開放q 4~6 h,以訓練膀胱的舒縮功能。但對膀胱功能訓練時間短暫,難以取得良好效果;實驗組采取早期個性化開放尿管方法:宮頸癌根治術如果未同時涉及膀胱手術、無特殊泌尿系禁忌,術后留置尿管期間盡早采用個性化開放尿管聯(lián)合排尿動作訓練,能有效訓練膀胱功能,即在術后第1天開始夾閉尿管,根據患者的尿意和(或)膀胱充盈程度確定開放尿管時間,并且在開放尿管同時做排尿動作,針對患者不同個體化需求,早期開始訓練膀胱功能,使患者產生排尿感和排空感,使其排尿模式接近于正常排尿模式,實行個體化放尿:即可增加患者正常排尿的信心,又可減少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發(fā)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個性化開放尿管聯(lián)合排尿動作訓練對宮頸癌手術患者,能有效的預防和減少尿潴留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服務。
[1] 劉燕,吳海燕,林小玲.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預防護理[J].全科護理,2010,8(8B):2090 -2091.
[2] 黃祥壽.護理干預在預防子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中的療效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1):1294 -1297.
[3] 張志毅.婦科臨床手術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36.
[4] 張惜陰,林巧稚.婦科腫瘤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