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素芬 龐玉靈 趙文英
近些年來,動物咬傷事件時有發(fā)生,而猴咬傷后創(chuàng)面怎樣處理,由于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醫(yī)護人員也常常不知所措。我院與2012年6月成功救治1例猴咬傷患者,報告如下。
患者,男,48歲,因故右前臂被猴咬傷于2012年6月24日下午17點到我院就診,患者主訴50 min前被猴咬傷,傷口血流不止,疼痛難忍。門診查體:T 36.7℃,P 72次/min,R 17次/min,BP 110/70 mm Hg,神清,精神倦怠,痛苦表情,患者右側前臂有兩處猴咬傷創(chuàng)面,全層皮膚裂開,其中右前臂外側傷口大小約0.3 cm×1.2 cm×0.5 cm,在6點處有一約3.5 cm的潛行。右前臂內側傷口大小約2.5 cm×3.0 cm×0.5 cm,在3~5點處有一約3 cm潛行。實驗室檢查:隨機血糖13.7 mmol/L,血常規(guī)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
既往發(fā)病史:患者于5年前查體發(fā)現(xiàn)患有2型糖尿病,一直口服降糖藥物,血糖水平不穩(wěn)定,高于正常范圍。
診斷:結合患者主訴,猴咬傷診斷明確。
2.1 局部治療 患者右前臂咬傷創(chuàng)面全層裂開,擬手術縫合傷口,隨向患者交待病情,患者同意縫合??p合前常規(guī)清洗、消毒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及創(chuàng)面,剪除皮緣上的壞死組織,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然后分別對右前臂外側傷口、右前臂內側傷口進行縫合,皮下組織層放置德濕銀引流條(將德濕銀剪成條狀),外敷紗布,膠帶固定。每2~3天換藥1次;按常規(guī)四肢縫合術后14 d拆線;傷口仍未愈合時局部使用0.1%的雷夫努爾紗條濕敷換藥,隔日1次,直至愈合。
2.2 全身治療
2.2.1 常規(guī)給予患者肌內注射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應用破傷風抗毒素;全身應用抗生素1~2周。
2.2.2 控制血糖:患者血糖較高,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及“局部培養(yǎng)基”環(huán)境為細菌的進一步繁殖提供了條件,而高血糖直接影響傷口愈合,如果血糖不能降至11.1 mmol/L,傷口難以愈合[1]。因此應控制患者血糖接近于正常水平。
3.1 護理問題
3.1.1 患者傷口疼痛,情緒低落;缺乏糖尿病、動物咬傷及傷口愈合的相關知識,認為自己有糖尿病,又被猴咬傷,傷口難以愈合。
3.1.2 患者依從性差:每日吸煙兩包,經常飲酒,工作生活不規(guī)律,不遵從糖尿病飲食,認為生病時只有加強營養(yǎng),傷口才能愈合快,不考慮營養(yǎng)搭配。
3.1.3 患者被咬傷后皮膚完整性破壞,加之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可使感染加重。
3.2 護理目標
3.2.1 患者能夠表達自己的緊張、焦慮情緒,愿意向醫(yī)護人員傾訴,能夠正確面對目前狀況,并積極配合治療。
3.2.2 宣傳糖尿病、動物咬傷以及皮膚護理的知識,進行健康指導,遵從糖尿病飲食。維持血糖在相對穩(wěn)定的范圍內。
3.2.3 清除傷口內壞死組織,一期縫合傷口,聯(lián)合使用含銀敷料德濕銀,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
3.3 護理計劃、護理措施
3.3.1 心理支持與健康指導:心理活動與軀體疾病呈復雜的相互關系,心理因素誘發(fā)加重糖尿病,而糖尿病又加重心理障礙[4]。鼓勵患者講出自己的焦慮和擔心,耐心傾聽,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教育患者堅持正規(guī)的糖尿病治療,按醫(yī)囑服用降糖藥,定期監(jiān)測血糖,維持血糖在相對恒定的范圍之內。給患者講解糖尿病飲食的重要性,改變膳食結構,增加營養(yǎng)。
3.3.2 給患者講解有關糖尿病及動物咬傷的相關知識、向患者講述影響傷口愈合的因素,包括血糖升高、吸煙喝酒、焦慮等。
3.3.3 換藥時動作輕柔,盡量減少局部刺激;及時把創(chuàng)面好轉的信息反饋給患者,監(jiān)測傷口變化,根據(jù)傷口評估情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促進傷口愈合。
3.4 傷口局部處理情況 2012年6月24日:兩處傷口分別給予清創(chuàng)縫合,放置德濕銀引流條,外敷紗布。
2012年7月8日:右前臂外側傷口完全愈合。右前臂內側傷口大?。?.1 cm×0.2 cm×0.1 cm,創(chuàng)面為紅色肉芽組織,滲出液少量,給予0.1%的雷夫努爾紗條濕敷換藥,隔日1次。
2012年7月18日:右前臂內側傷口完全愈合。
4.1 患者情緒穩(wěn)定,生活規(guī)律,認識到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的重要性,基本掌握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法,膳食均衡,營養(yǎng)搭配合理。
4.2 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崭寡?.7 mmol/L,餐后血糖7.7 mmol/L。
4.3 經過清創(chuàng)縫合聯(lián)合使用含銀敷料德濕銀,右前臂外側傷口、右前臂內側傷口分別于治療14 d、24 d完全愈合。
5.1 近年來的“寵物熱”使動物咬傷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狗,其次是貓,另外,還有許多野生動物都可傳播狂犬病。有時動物并沒有發(fā)病,但因其帶有狂犬病病毒,這些貌似“健康”的動物咬了人也可使人患狂犬病,其高病死率,使患上這種疾病的人絕大多數(shù)不治。因此,早期處理是否得當非常重要。
5.2 猴咬傷后是否會得狂犬病,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一些學者認為猴子屬靈長類動物,不屬于貓科或犬科,該物種不會攜帶狂犬病毒,故認為被猴咬傷后只需對傷口作一般消毒殺菌處理即可,不需要注射狂犬疫苗。但也有許多學者認為只要是動物咬傷,就要常規(guī)注射狂犬疫苗,并且被咬傷者本人也非常緊張,多數(shù)患者都強烈要求注射狂犬疫苗,由于目前還沒有猴咬傷、人咬傷診治規(guī)范和指南,所以為了患者的安全,本例患者也常規(guī)使用狂犬疫苗進行注射。
5.3 動物咬傷創(chuàng)面與一般外科創(chuàng)傷創(chuàng)面的處理有所區(qū)別,能否一期縫合學者們的意見并不統(tǒng)一,尚存爭議。本例患者采用一期縫合聯(lián)合銀敷料德濕銀進行局部治療,銀離子敷料在接觸滲液后會緩慢、持續(xù)釋放銀離子,達到破壞細菌細胞核與細胞膜的殺菌效果。殺菌范圍包括革蘭氏陽性、陰性菌、MRSA及VER[2]。Ziegler等[3]研究表明,德濕銀能有效的殺滅致病菌株。Rueda等[4]研究也證實:在使用 Atrauman Ag治療4周后傷口的分泌物明顯減少,87%的病例臨床感染征象消失,肉芽組織生長的病例占84.8%,11.7%的病例傷口治愈。猴咬傷創(chuàng)面早期清創(chuàng)縫合后傷口內放置德濕銀引流條,對傷口內毒素和滲出液能夠發(fā)揮充分的引流作用,并可殺滅殘留于創(chuàng)面內的多種細菌,從而預防和控制了傷口局部感染。
本例患者治療結果顯示,對猴咬傷全層裂開創(chuàng)面進行一期縫合,聯(lián)合使用含銀敷料,可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減少瘢痕形成。
1 邵文莉,張立群.1例糖尿病足大面積潰瘍患者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3,38:563-564.
2 Hoa LT,Tram TNQ,Hien VHM,et al.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the preliminary results.Int Wound J,2009,6:159-166.
3 Ziegler K,Gorl R,Effing J,et al.Reduced cellular toxicity of a new silver-containing antimicrobial dressing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 in nonhealing wounds.Skin Pharmacol Physiol,2006,19:140-146.
4 Rueda LJ,Martinez CF,Verdu SJ,et al.Dressings impregnated in antibacterial agent:multicenter study on acute and chronic wounds,with Atrauman Ag.Rev Enferm,2010,3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