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朝明
(重慶市墊江縣中醫(yī)院藥劑科,重慶 墊江 408300)
三七研究綜述
龍朝明
(重慶市墊江縣中醫(yī)院藥劑科,重慶 墊江 408300)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又名田七、人參三七、田三七、山漆等,為五加科(Araliaceae)人參屬植物,主產于云南、廣西及四川等地,是臨床常用傳統(tǒng)中藥。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心、小腸經,具有止血、散瘀、消腫、止痛、補虛、強壯等功效,主治咯血、衄血、外傷出血、跌打腫痛等,近年來用于治療冠心病、糖尿病、抗心絞痛、抗血栓等。皂苷類成分是三七主要的生理活性成分。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諸多學者對三七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揭示了其主要成分及三七在血液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物質代謝系統(tǒng),以及抗炎、抗衰老、抗腫瘤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F(xiàn)就三七的基源、資源研究,傳統(tǒng)藥性、功能與應用、化學成分研究、藥理學研究、毒理學研究、臨床應用研究等綜述如下。
高成芝[1]對中藥三七的原植物進行了訂正。三七產于廣西和云南,又名田七。一說田七即廣西田州所產的三七,“前以田州(今田東、田陽、百色等縣)產者為最良”;一說古代田州為三七集散地而得名,“鎮(zhèn)安府(今德保、靖西、那坡等縣)各屬俱出”,三七,運往外省,皆經田州,久而久之,就把三七稱為田七了。云南的產地為文山、硯山、廣南、馬關、西疇、富寧等縣,今均系栽培品。突破了古往所謂的“三七,葉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的單一說法。
三七起源于2500萬年前的第三紀古熱帶的殘余植物,適宜冬暖夏涼的氣候,不耐嚴寒與酷熱,喜半陰潮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因其對氣候、土壤、植被等生長環(huán)境有特殊的要求,所以分布范圍僅限于中國西南部海拔1200米至2000米,北緯23.5o、東經104o附近的狹窄地帶山區(qū),現(xiàn)僅存于中國云南文山地區(qū)。文山作為三七的原產地和主產地,品質最為地道,人工栽培歷史迄今已達400余年,種植面積、產量占全國98%以上,被國家命名為“中國三七之鄉(xiāng)”。三七種植業(yè)已步入基地化、規(guī)模化、標準化、商品化和組織化發(fā)展軌道。一是形成了以文山、硯山、馬關、丘北、廣南、麻栗坡和西疇7個縣為主的最適宜區(qū)種植格局,二是標準化種植程度進一步提高,開始實施三七GAP試驗示范基地建設。
《本草綱目》中記載三七,甘,味苦,溫?!侗静荼阕x》謂三七入胃行肝。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本草綱目》謂三七止血,散血,定痛?!队窬舅幗狻分^三七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斂新血。可治吐衄,胃脘痛,痢疾,便血,噎膈,咳血,肺癰,毒淋,白濁,尿血,血淋及婦科疾病等。
皂苷成分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迄今為止,已從三七的不同部位分離得到60余種單體皂苷成分,這些單體皂苷成分大多數為達瑪烷型,但未發(fā)現(xiàn)含有齊墩果酸型皂苷,這與同屬植物人參和西洋參有著顯著區(qū)別。
三七根莖成分。周家明等[2]選擇三七根莖進行皂苷成分的化學研究,從中分離得到人參皂苷Rg2等8個單體化合物。宋建平等[3]利用硅膠柱等進行化合物的分離純化,從三七根莖部分分離鑒定出人參皂苷Ⅱ等5個化合物。
三七莖葉成分。王子平等[4]從三七莖葉中分離出的三七葉苷主要為達瑪烷型,為三七莖葉的主要化學成分,種類繁多含量豐富。李海舟等[5]對三七葉水提取物分離到人參皂甙Rh2等16個化合物。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三七葉以含原人參二醇型皂甙為主,同時含有微量的原人參三醇型皂甙和黃酮類化合物。
三七花成分。張冰等[6]對三七花蕾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分離得到鳥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胡蘿卜苷等6個化合物。王淑琴[7]報道,三七花蕾中總皂苷及皂苷元含量最高,三七花總皂苷含量為28.48%,總皂苷元含量高達15.36%。胥聰等[8]對三七花的揮發(fā)油成分進行了分析,鑒定出37種成分,其中有3種單萜和16種倍半萜,鑒定成分為總揮發(fā)油含量的67%。魏莉等[9]考察了云南文山不同產地、不同生長年限的三七花中總皂苷和單體皂苷的變化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產地和生長年限不同,三七花所含總皂苷和人參皂苷Rb1、Rb3的含量有顯著性差異。
三七種子成分。宋建平等[10]從產自云南文山的三七種子中分離得到三棕櫚酸甘油酯等8種化合物,三棕櫚酸甘油酯為首次從該種植物中分離得到。
4.1 血液系統(tǒng)
止血作用。宋維樸[11]總結三七注射液能使血小板產生聚集、變形等粘性變形運動,使血小板胞膜破損、部分溶解,出現(xiàn)脫顆粒反應,達到促凝血作用,故臨床上對于出血性疾病,常作首選。
補血作用。鄭茵紅等[12]發(fā)現(xiàn)三七總皂苷及其單體對造血祖細胞有增殖作用,能阻斷受體操縱性鈣通道,增強一氧化氮的擴張血管作用,改善微循環(huán),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
活血作用。劉川等[13]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三七三醇皂苷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和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Rg1能增強纖溶系統(tǒng)活性、促進血管內皮一氧化氮的釋放,進而起到抗血栓作用。
4.2 循環(huán)系統(tǒng)
降低血液黏度,抗血栓。三七能對抗凝血酶誘導的從纖維蛋白原到纖維蛋白的轉化,并激活尿激酶,促進纖維蛋白的溶解,被譽為血管的清道夫。
治療冠心病心絞痛。三七總皂苷對于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可縮小結扎夾閉冠狀動脈的心肌梗死范圍,具有減少心肌氧耗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降血脂作用。人參皂苷具有較強的抗脂質過氧化作用,能顯著降低血脂。
降血壓作用。能抑制鈣離子通過心肌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使平滑肌松弛,周圍阻力降低,從而達到降壓抗心絞痛作用。
保護腦組織,改善腦血循環(huán),對缺血性腦損傷有保護作用。史傳英等[14]以三七總皂苷為主要成分的血塞通氯化鈉注射液研究證實其可擴張頸內動脈,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明顯抑制血栓的形成,對動靜脈旁路形成的血栓有明顯的溶栓作用。
4.3 中樞神經系統(tǒng)
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三七能顯著減少小鼠自發(fā)活動,使其安靜,延長硫噴妥鈉的睡眠時間,與戊巴比妥鈉有協(xié)同作用,對抗咖啡引起的中樞興奮對化學性和熱刺激引起的疼痛有明顯的對抗作用,不具有成癮的副作用。
提高記憶力和增智作用。人參皂苷Rg1和Rgb1均能顯著增強學習和記憶力。
4.4 免疫增強作用
增強免疫力,具有抗氧化、延緩抗衰老的作用。黃文琴[15]總結出臨床應用中,以三七注射液治療久治不愈的血瘀型慢型肝炎病人,轉氨酶全部恢復正常;三七提取物可增強機體的抗輻射能力,減輕輻射對造血系統(tǒng)的損害;三七總皂苷注射液對腦血管病后遺癥,特別是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表現(xiàn)為頭暈、頭痛、共濟失調、語言障礙等癥狀有明顯改善;三七皂苷有較強的抗疲勞作用。
楊明晶等[16]對三七花苷進行了毒理學安全性評價,旨在為三七花及三七花總皂苷藥物研究開發(fā)提供實驗依據,結果未見三七花苷具有毒性作用。
劉春艷等[17]單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藥治療婦科血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膽道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導致的大出血,跌打損傷。孫桂鳳等[18]臨床發(fā)現(xiàn)對顱內高血壓引起的諸多癥狀有明顯改善,用量視病情而定,一般三七粉5 ~ 10g沖服,不能口服者可鼻飼。史大卓[19]總結三七能對抗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癥滲出,促進組織創(chuàng)面修復,愈合消化道潰瘍,減少潰瘍的炎癥反應。尹文緒等[20]認為三七含黃酮苷有明顯增加冠狀脈血流量,減慢心律以及減少心肌耗氧量。
[1]高成芝.中藥三七原植物的訂正[J].中藥通報,1985,10(11):13-15.
[2]周家明,曾江,崔秀明,等.三七根莖的化學成分研究Ⅰ[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4):349-350.
[3]宋建平,曾江,崔秀明,等.三七根莖的化學成分研究(Ⅱ)[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9(3):287-290.
[4]王子平,華燕.三七莖葉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概況[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8,17(1):76-78.
[5]李海舟,張穎君,楊崇仁.三七葉化學成分的進一步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2006,18(4):549-554.
[6]張冰,陳曉輝,畢開順.三七花蕾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鑒定[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9,26(10):775-777.
[7]王淑琴.中國三七[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435.
[8]胥聰,龍普明,魏均嫻,等.三七花揮發(fā)油的化學成分研究[J].華西藥學雜志,1992,7(2):79-82.
[9]魏莉,杜奕,周浩.不同產地和生長年限三七花蕾中總皂苷及單體皂苷的含量測定[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8,42(4):76-78.
[10]宋建平,崔秀明,曾江,等.三七種子脂溶性化學成分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0,21(3):565-567.
[11]宋維樸.中藥三七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J].大家健康,2011,5(8):53-54.
[12]鄭茵紅,高瑞蘭,朱大元,等.三七總皂苷及其單體對人骨髓造血祖細胞增殖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03,10(3):135-137.
[13]劉川,王淳,劉平,等.三七三醇皂苷治療腦梗塞116例療效分析[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30(1):6-7.
[14]史傳英,董六一.血塞通氯化鈉注射液對腦血流量及血栓形成的影響[J].安微醫(yī)藥,2009,13(4):374-376.
[15]黃文琴.三七的臨床應用功效及藥理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1,24(1):304.
[16]楊明晶,俞萍,陸羅定,等.三七花苷毒理安全性研究[J].江蘇預防醫(yī)學,2010,21(6):12-14.
[17]劉春艷,沈美意,徐凱,等.中藥三七的臨床應用[J].黑龍江醫(yī)學,1997,10(9):6.
[18]孫桂鳳,高素強.三七臨床應用[J].北京中醫(yī),1996,15(6):37-38.
[19]史大卓.三七治療消化道潰瘍[J].中醫(yī)雜志,1994,35(4):197.
[20]尹文緒,尹柯為.三七對腦震蕩引起的嘔吐有效[J].中醫(yī)雜志,1994,35(3):135.
R287.710.5
A
1004-2814(2013)06-502-02
20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