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林
(鎮(zhèn)江市長江乳業(yè)有限公司 江蘇 鎮(zhèn)江 212009)
劉春江 (江蘇省太湖豬原種場)
母豬產后熱又稱為“產褥熱”,是母豬產后一周內出現的一種以高熱、厭食為主要癥狀的疾病。由于母豬發(fā)生此病導致其泌乳力下降且乳汁溫度偏高,從而嚴重影響仔豬的生長發(fā)育和存活率,給飼養(yǎng)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甚至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筆者經過幾年實踐逐步摸索出一些防治經驗。下面就母豬產后熱的病因和防治對策進行探討。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fā)生,但以炎熱和寒冷季節(jié)多發(fā),經產母豬較初產母豬發(fā)生率高,夏季發(fā)病率最高,而且具有習慣性即有產后熱病史的更易發(fā)病。經產母豬常常子宮內膜炎繼發(fā)乳房炎,老齡母豬可能患有更嚴重感染,經治療,死亡率較低,但淘汰率高。
2.1 環(huán)境因素 母豬圈舍、用具衛(wèi)生差、污染物多、消毒不嚴、通風條件差等原因使母豬產后容易感染,繼發(fā)其它炎癥。
2.2 母豬體質因素 祖國醫(yī)學認為“母豬分娩后多氣耗血損,正氣不支,極易外感六淫”,如盛夏燥熱之邪乘虛入侵,與內熱搏結而呈現體溫升高,皮溫不整氣血營衛(wèi)俱虛,熱毒蘊積機體并傷及脾胃,繼而爍血傷津,口鼻乏澤則陰虧,胃陰不足則不食,樞機不利則大小便不通,熱毒郁結則乳絡氣機不暢,故乳房紅腫熱痛。
2.3 胎兒因素 分娩較大胎兒的過程中,產道劇烈擴張、摩擦,使母豬的產道損傷、污染,胎衣碎片殘存在子宮中造成細菌感染。
母豬產后1~2d,體溫升高至41~42 C,呼吸急迫,厭食,陰戶內流出膿性分泌物,繼發(fā)感染乳房炎時,乳房紅腫明顯,有的表現一側或雙側腫脹,或者部分乳區(qū)腫大、質地堅硬,患部呈青紫色,無乳,也有的乳房腫脹不明顯,體溫正常,但仔豬吃奶后,母緒劇烈疼痛,發(fā)出尖叫聲,拒絕仔豬吸乳。
4.1 中獸醫(yī) 以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疏通經絡為原則。(1)清宮消炎混懸液:灌注20ml/次,2次/d,連用4次一個療程,嚴重病例再用一個療程。(2)益母草50g、炒枳實、艾葉各10g、生桃仁10g、當歸、川芎、香附、瓜蔞、生地黃、赤芍、澤蘭各10g、紅花、生蒲黃、甘草各5g,混合磨細末加黃豆面50g紅糖10g為引,開水沖調,候溫一次灌服,1劑/d、連用2~3劑。體溫高加金銀花、柴胡、梔子、黃芩、黃柏。體型偏瘦者加黨參、山藥、茯苓。惡露多有腹痛加延胡索、地鱉蟲。
4.2 西醫(yī) 主要是對癥治療,以抗茵消炎、解熱鎮(zhèn)痛為主。(1)輕癥:病豬體溫在40.5℃左右,少食,精神尚可,用青霉素400萬IU和鏈霉素1.5g混合肌注,2次/d,連注2~3d。(2)重癥:病豬體溫4l℃以上,精神沉郁,喜臥喜飲,厭食、惡露較多,上午用l0%~20%安鈉咖10ml加入250ml葡萄糖滴注,再用5g×8支頭孢曲松鈉加入250m10.9%生理鹽水內滴注,同時用10ml高效米先灌注子宮。下午肌肉注射30%替米考星注射液20ml,1次/d,連用3d。
(1)產仔圈舍,用具于臨產前一周用2%氫氧化鈉或聚維酮碘徹底消毒。(2)母豬產前產后用0.1%高錳酸鉀擦洗陰戶及乳房。(3)若遇產仔困難(努責力強,產程長),用腦垂體后葉素20~40IU肌注催產,盡量不要用手伸入產道掏摸。(4)產前一周中藥扶正解毒散拌料,增強抵抗力。
對于母豬產后熱要以預防為主,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治療時,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效果較好、治愈率高。另外有極少部分母豬產后熱的原因是非典型豬瘟,如果發(fā)現應立即注射大劑量豬瘟疫苗,常常得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