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紅
(浙江工商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2)
一曲人性失落的挽歌
——看《高老頭》中扭曲的道德觀
余燕紅
(浙江工商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2)
巴爾扎克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典型化的概括力完成了一部當代法國社會的“風俗史”——《人間喜劇》?!陡呃项^》就是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一篇,通過描寫各類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生活追求,展現(xiàn)了巴黎五光十色的金錢世界中扭曲了的愛情觀、親情觀和友情觀,從而揭示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至上的道德價值觀。
《高老頭》;道德觀;金錢至上
十九世紀第一次工業(yè)技術(shù)革命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一次重要的轉(zhuǎn)折,它改變了世界的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也沖擊了人們傳統(tǒng)的思想和價值觀。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資產(chǎn)階級的壯大,人們追逐利益的腳步也在大大加快。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在資產(chǎn)階級看來,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不是為了金錢而存在的,連他們本身也不例外,因為他們活著就是為了賺錢,除了快快發(fā)財,他們不知道還有別的幸福,除了金錢的損失,也不知道還有別的痛苦。”(馬克思恩格斯,564)法國是資本主義發(fā)展較早的國家之一,在十九世紀同樣也受到了資本主義工業(yè)革命的影響,當時的人們對于金錢的崇拜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出生在這樣一個時代和社會的巴爾扎克,在看到無數(shù)誘發(fā)于金錢的人生丑劇后,決心完成一部當代法國社會的“風俗史”,試圖表現(xiàn)出社會生活和人類心靈的全部復(fù)雜性。他傾其一生創(chuàng)作的《人間喜劇》描繪了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各種現(xiàn)實,《高老頭》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篇。在一個以金錢為主宰的充滿競爭角逐的社會中,金錢成了維系愛情、親情和友情的唯一紐帶。在面對金錢的誘惑時,人性變得扭曲,道德價值觀念也消失殆盡。
愛情歷來都是人們歌頌的主題,有著忠貞、純潔、美好的特點。而在十九世紀的法國巴黎,這個被譽為“浪漫之都”的城市,卻上演著另外一種愛情,充滿了欺騙、虛偽和背叛。其中的主演就是德·鮑塞昂子爵夫人和德·紐沁根夫人,只不過一個是受害者,一個是詮釋者。德·鮑塞昂子爵夫人曾是赫赫權(quán)勢的名門貴婦,被稱為巴黎貴族群中的“女后”,許多女人甚至“為了敲開圣日耳曼這個貴族區(qū)的一扇大門而甘愿犧牲一切”。(巴爾扎克,108)她擁有美麗出眾的容貌,高貴的門第和顯赫的地位,但卻在金錢的拼搏中敗下陣來。她的情人特·阿瞿達侯爵為了得到一個有20萬法郎利息陪嫁的資產(chǎn)階級小姐,便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她。這位自以為看透了這個虛偽淺薄社會的貴婦人最終仍沒逃過金錢的魔掌,成為了現(xiàn)實愛情的犧牲品。她雖然告誡拉斯蒂涅這個社會是一個“騙子和受人騙的集合體”,(巴爾扎克,62)但自己卻走進了愛情的騙局,她甘愿自己被欺騙,也要維持表面的歡愉。直到謊言被揭穿,受到傷的她還來不及舔舐自己的傷口,就已經(jīng)被不懷好意的看客所包圍。面對這樣的一個充滿假象的世界,鮑塞昂夫人選擇做一個“含笑而絕的角斗士”,“居高臨下,傲視這蕓蕓眾生”。(巴爾扎克,197)因為她終于明白了,巴黎的愛情并不美好,所謂“忠貞的愛情”只不過是“虛榮”外衣上華麗的裝飾品,情人一旦嗅到帶有金錢味道的袍子,便會褪去原來的外衣,換上更加富貴的袍子。這里的愛情“是一種宗教,信奉它比信奉其他任何宗教代價更高。她轉(zhuǎn)瞬即逝,經(jīng)過時和淘氣的孩子一樣,總得打碎點東西。(巴爾扎克,173)”
而另一位主角德·紐沁根夫人卻是當時巴黎愛情觀的詮釋者。在她眼中,愛情是為了滿足虛榮而存在的。為了虛榮,她嫁給了銀行家,因為他有著可以負擔自己揮霍的能力,可以滿足她生活里成千上萬種虛榮,包括氣派的樓房、奢侈的食物,昂貴的衣著和首飾,但她仍舊是一個孤獨寂寞的女人,還需要愛情的撫慰,所以當她在劇場碰到年輕帥氣,又會甜言蜜語的拉斯蒂涅,她便心動了?!爱?shù)隆ぜ~沁根夫人和拉斯蒂涅聯(lián)袂走進意大利劇院的包廂時,她躊躇滿志,美艷照人,引得全場議論紛紛。”(巴爾扎克,115)這時的紐沁根夫人覺得心滿意足,自己不僅獲得了年輕男子體貼的安慰,更重要的是這個男人可以讓她進入自己夢寐以求的上流社會,成為眾人議論的焦點。而德·鮑塞昂夫人舞會的邀請更使她露了頭角,好不得意。“她一心要討這個社會喜歡,既然如愿以償,也就急于拿她的成功獻在大學生腳下?!?巴爾扎克,200)為了虛榮,她愛上了拉斯蒂涅,但她卻冠冕堂皇地告訴他,“在這個世界上,我別無所愛,你就是我的一切。如果說,有錢使我感到幸福,那是因為這樣我便更能討你喜歡?!?巴爾扎克,189)多么諷刺的告白啊!這何嘗不是鮑塞昂夫人曾經(jīng)聽到的愛情宣言呢。這就是巴黎的愛情?!八蛣e處全然不同。為體面計,人人都說自己的感情并無任何利益考慮,這種冠冕堂皇的陳詞濫調(diào),男男女女都不會相信。在這個社會,女人不僅必須使男人獲得身心的滿足,她還十分清楚她有更大的責任去滿足生活里成千上萬種虛榮的需要。尤其在這里,愛情主要是吹牛、無恥、浪費、招搖撞騙和故意擺闊”。(巴爾扎克,172)
德·鮑塞昂夫人明白了在愛情世界中,沒有永恒不變的忠誠,只有永恒追逐的利益。在巴黎,愛情是一種奢侈品,她最終一個人離開了充斥著虛偽笑容和愛情的社交圈。面對著同樣的愛情,德·紐沁根夫人卻欣喜若狂,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她如愿以償?shù)乜邕M了這個表面上五光十色的上流社會。一個集合了無數(shù)騙子和受騙者的愛情世界里,究竟誰是勝利者,誰又是失敗者,沒有人說得清,只看見在那華美的袍下面,爬滿了虱子。
如同愛情一樣,親情常常帶給人們感動和歡愉,這是一種通過血液相聯(lián)系的情感,無私而偉大。然而在《高老頭》中,資本主義社會里的親情關(guān)系卻因為金錢的介入變得丑陋不堪。高老頭視女兒們?yōu)槿可?,而女兒卻視父親為取之不盡的搖錢樹。父親為了讓女兒給自己一點點親熱的表示,他給她們請最優(yōu)秀的老師進行教育,雇一位小姐當伴讀,讓她們有馬可騎,有車可乘,生活如同豪紳的情婦一樣闊綽,滿足她們甚至是最花錢的欲望。不否認高老頭對女兒的愛有著基督式的堅忍和自我犧牲精神,但他愛女兒的方式卻令人詫異。正是他這種以金錢和欲望的滿足作為愛的表達方式的做法造成了女兒們虛榮、攀比、傲慢、勢利的性格。甚至連他的女兒都說:“如果我跌下深淵,也許是您的過失。我們女人結(jié)婚時都太沒有理智了。社會、買賣、男人、風氣,我們哪樣懂得?做父親的理應(yīng)替我們考慮才對?!?巴爾扎克,178)但斐納這番言語雖然表現(xiàn)了她極度自私的一面,但其中也不是沒有道理。當然,父女之間這種金錢關(guān)系的形成一方面是高老頭自己種下的惡果,但另一方面,兩個女兒自私自利的言行毫不留情地“撕下了罩在家庭關(guān)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guān)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guān)系”。(馬克思恩格斯,253)她們利用父親對她們無盡的寵愛,如同高利貸般壓榨他的財產(chǎn)。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享受貴族般的生活方式,她們向自己的父親表達了嫁入“大戶人家”的愿望,于是她們出嫁時每人壓榨了父親八十萬財產(chǎn)作為陪嫁,順利地成為伯爵夫人和銀行家太太;成為貴婦人之后不到兩年,女兒們又覺得父親生財之道有失她們的身份,希望他放棄了這個行當,最后高老頭只能住進窮酸腐臭的伏蓋公寓;女兒們平時過著窮奢極侈的生活,對父親不聞不問,甚至是避之唯恐不及,然而一旦需要經(jīng)濟支援時,她們就會跑到父親跟前求助,一點點地壓榨他僅有的財產(chǎn),最后高老頭不得不賣掉妻子生前留給自己唯一的銀質(zhì)餐具來替女兒的情夫還賭債,甚至賣掉自己養(yǎng)老的年金來購買女兒和情夫通奸的住所,最終成了身無分文的孤老頭。然而,一旦“檸檬榨干了,他的女兒們便把果皮往街上一扔,不管了?!?巴爾扎克,60)當高老頭在伏蓋公寓頂樓一間冰冷的房間里快要死去,呼天喊地想見自己的女兒們時,她的兩個女兒卻在精心打扮,準備出席鮑賽昂夫人的盛大舞會。在她們眼里,虛榮心的價值早已高過親情的價值。
這便是巴黎的親情,曾經(jīng)被人們視為神圣的父女關(guān)系,在巴黎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里卻被赤裸裸的“現(xiàn)金交易”所取代。道德淪喪的“兩個女兒扔下父親不管,還希望父親早點死,這還不算最可怕的,這姐妹還彼此眼紅,明爭暗斗?!?巴爾扎克,61)這樣殘酷的事情甚至每天都能看到。在巴黎,血濃于水的親情早已不再是維系親人之間愛的紐帶,除了有金錢關(guān)系的“親人”外,其他所有人都可以是陌路人。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guān)系都變得簡單化、利益化。而這其中的罪魁禍首就是金錢,正如古希臘悲劇家索福克勒斯揭露的那樣,“人間再沒有像金錢這樣壞的東西到處流通,這東西可以使城邦毀滅,使人們被趕出家鄉(xiāng),把善良人教壞,使他們走上邪路,作出可恥的事,甚至叫人為非作歹,犯下種種罪行?!?羅念生,56)
友情是一種心靈相通的喜悅,懷有一顆真誠的心便可以收獲友情。但子爵夫人鮑塞昂卻告訴我們,所謂的朋友就是那些“只要我們?yōu)碾y臨頭,馬上跑來告訴我們,拿刀子在我們心窩里剜來剜去,還露出刀柄讓我們看的人”。(巴爾扎克,61)道出這樣感慨的她并非為了嚇唬剛出社會的表弟拉斯蒂涅,她只是想讓他早點看清這個社會的本質(zhì),讓他清楚地認識到在這樣一個卑鄙而又險惡的社會中,友情同樣也是不可靠的。的確,無論是上流社會還是下層公寓,極端利己主義的冰水早已淹沒了一切道德原則,包括友情。朋友成了是利用或者被利用,炫耀或者被炫耀的角色。鮑塞昂夫人曾經(jīng)為慶祝自己愛情的勝利,熱情地接待了那些所謂的朋友,向她們展示自己的快樂和滿足;而在得知她的情人阿瞿達侯爵即將要與其他小姐聯(lián)姻的消息后,她所謂的好朋友特·朗日公爵夫人便第一個跑來告訴她這個消息,雖然兩個女人言談親切,但彼此都話里藏刀,尖利刺人。這恰恰印證了鮑塞昂夫人對友情的論斷,而她自己又再一次地成了自己論斷中的受害者。自己的情場失意卻成了巴黎整個上流社會最熱門的談資,人人都爭著來看看這位名媛貴婦的最后面目,妄圖在她的傷口上狠狠地撒上一把鹽。她的“每個客廳里都擠滿了巴黎最美貌的女人,衣香鬢影,莞爾而笑?!?巴爾扎克,197)其實她早已看清,這些虛偽的笑容背后盡是嘲弄和諷刺。
《高老頭》中有一個特殊的反面人物伏脫冷。他對于朋友的要求很簡單,“誰對我好或者和我情投意合的我就跟誰好。他們對我怎樣都行,甚至往我腳上踹幾腳,我也不會對他們說:小心點!可是對那些找我麻煩或者我看不順眼的人,我會像魔鬼一樣狠?!?巴爾扎克,80)當他敏銳地觀察到大學生拉斯蒂涅“往上爬”的欲望,發(fā)現(xiàn)自己有利可圖時,他就稱拉斯蒂涅為“我的好朋友”,試圖讓他認清社會現(xiàn)實并且和他做一筆“邪惡的交易”。他告訴拉斯蒂涅,在巴黎,友情的“原則”很簡單,也很容易建立,只需要一樣東西,那就是金錢?!凹词箽W洲各大首都驕傲的貴族拒絕認同一個臭名昭著的百萬富翁,巴黎也會向他伸出雙臂,參加他的喜慶活動,赴他的宴會,為他的卑鄙行為干杯。”(巴爾扎克,86)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高老頭》結(jié)尾處,他竟然被自己的“鄰居”米旭諾和波阿萊以三千法朗的告密費而出賣。但這一結(jié)果也正好印證了伏脫冷對于巴黎友情的論斷,“有人收買,你便善價而沽?!?巴爾扎克,87)
拉斯蒂涅身邊的無數(shù)事實教育著他,讓他清醒地認識到那五光十色的繁華都市巴黎其實只是“一個千奇百怪的臭泥塘,(巴爾扎克,36)要想不讓自己陷進去,成為當中的受害者,唯一的辦法就是站在高的地方。要想成功,就必須放棄自己的良心。“你越?jīng)]有心肝,就越能步步高升。你心狠手辣,人家就怕你。你得把男男女女都當做驛馬,把它們騎得精疲力盡,到了站便仍下,這樣你就能達到欲望的巔峰。”(巴爾扎克,61)
這就是十九世紀法國巴黎社會,一個被金錢所控制的社會。“金錢像一支巨大的魔掌,指揮著無數(shù)木偶,在社會舞臺上做出種種丑惡的表演?!?成良臣,155)整個社會從上到下都以不同的方式向金錢頂禮膜拜。它使得人性扭曲,人心變壞,道德淪喪,百丑盡呈。拉斯蒂涅說得好:“沒有一個諷刺作家能寫盡隱藏在金銀珠寶底下的丑惡。”而巴爾扎克卻以真正藝術(shù)家的正直和勇氣,嚴肅無情地撕下了資本主義文明的遮羞布,使我們看清了金錢王國里充滿血腥和虛偽的感情世界。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巴爾扎克. 高老頭[M]. 張冠堯,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羅念生. 論古希臘戲劇[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5.
[5]成良臣.外國文學教程[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ClassNo.:I565.074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OnTwistedMoralValueinFatherGoriot
Yu Yanhong
(Zhejia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2,China)
The Human Comedy is the monumental work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in the 19th century, which was written by French writer Honoré de Balzac. With the great observations and the typical descriptions, this series of novel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history of customs of the contemporary France. Father Goriot is one of the stories that depicts the value of money-worship in capitalist society at that time. Through descriptions of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their pursuit of life, it shows people’s twisted outlook on love, family and friendship.
Father Goriot; moral value; money-worship
余燕紅,碩士,浙江工商大學。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1672-6758(2013)01-0118-3
I565.0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