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私民”到“公民”:網絡空間主體的公共性轉向

        2013-04-07 12:40:13常晉芳
        山東社會科學 2013年7期
        關鍵詞:公共事務公共性網絡空間

        常晉芳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北京 100872)

        1994年4月,中國實現了與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進入網絡時代。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fā)展,中國網絡空間具有越來越強的公共性意義,成為當代中國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極大地推動著中國的民主政治進程,對于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公共權力的監(jiān)督、公共事業(yè)的發(fā)展、公共精神的培育、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公正都具有積極意義。從“私民”到“公民”,從“小眾”到“大眾”,從私人性到公共性,是網絡空間主體——網民發(fā)展的最重要走向。在論證這一觀點前,先來辨析幾個核心概念。

        一、主要概念辨析

        (一)公共空間與網絡空間

        公共空間又稱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是一些西方學者首先提出的。漢娜·阿倫特認為,“公共領域是為個性而保留的,它是人們能夠顯示出真我風采以及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唯一一塊地方。正是為了這個機會,并且出于對國家(它使每個人都可能有這種機會)的熱愛,使得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愿意分擔司法、防務以及公共事務管理的責任?!弊德]漢娜·阿倫特:《人的條件》,竺乾威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2頁。哈貝馬斯認為,公共領域是“政治權力之外,作為民主政治基本條件的公民自由討論公共事務,參與政治的活動空間。”注[德]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曹衛(wèi)東等譯,學林出版社1990年版,第35頁。這些學者主要從社會政治角度定義“公共領域”或“公共空間”。筆者認為,公共空間是在由公共權力構成的國家政治空間、由生產關系構成的經濟空間與由家庭和私人關系構成的私人空間之外的社會空間。公共空間的主體是公民,核心內容是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表達、監(jiān)督和運作,以及在其中形成的公共秩序、公共精神和公共價值。

        “網絡空間(cyberspace)”最早見于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科幻小說《新浪漫者》,作者描寫了一個由計算機所構筑的虛擬世界。邁克爾·海姆認為“網絡空間表示一種再現的或人工的世界,一個由我們的系統(tǒng)所產生的信息和我們反饋到系統(tǒng)中的信息所構成的世界?!弊美]邁克爾·海姆:《從界面到網絡空間:虛擬實在的形而上學》,金吾倫、劉鋼譯,上??萍冀逃霭嫔?000年版,第79頁。筆者認為,網絡空間是指以信息網絡為技術平臺,存在物理空間之上的虛擬空間。網絡空間在傳統(tǒng)哲學的物質——精神二分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第三空間”,類似于波普爾所說的“世界3”。網絡空間是最具當代意義的公共空間,具有虛擬性、全球性、中介性和公共性的特性。

        (二)公共性

        公共性是網絡空間的核心特性之一。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做不同解釋:或定義為個體的公共性權利和共同體的公共權力;[注]劉圣中:《從私人性到公共性》,《東方論壇》2003年第1期。或定義為公共組織、公共權力、公共事務、公共物品、公共服務、公共利益等事物所具有的公有性(非私有性)、共享性(非排他性)和共同性(非差異性);[注]王保樹、邱本:《經濟法與社會公共性論綱》,《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蛱岢龉残缘膸讉€層次:是一個社會范疇,它根植于人的社會本性;是一個歷史范疇,它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獲得其實質內容和表現形式;是一個政治范疇,主要表現為公共權力的內容及其合法性的主要來源;是一個文化范疇,文化體系決定著公共性的內容和形式。[注]郭湛主編:《社會公共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76頁。筆者認為,公共性概念在哲學上源于個性與共性的關系,現實層面源于個人與群體(私與公)的關系,指主體與主體間、主體與客體間存在的共有性、共享性和共同性。

        (三)“私民”與“公民”

        所謂“私民”,是指以個人取向為主導的民眾,其言論和行為以關注和滿足個人或小群體的利益、情感、意志為主要目的。所謂“小眾”與之基本同義。

        法律意義上的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的人。政治和社會意義上的公民是指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監(jiān)督公共權力、享有公共權利、承擔公共義務的獨立個人。所謂“大眾”在此意義上與公民基本同義。

        所謂網絡公民,就是現實社會中的公民在網絡中的存在和延伸。

        二、網民從“私民”到“公民”轉變的具體表現

        (一)網民身份的大眾化、全民化

        中國網絡發(fā)展的早期,網民是社會公眾中數量很少、身份很特殊、代表性很低的群體。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1997年10月發(fā)布的第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我國上網用戶數62萬。性別結構:男性87.7%,女性12.3%;年齡結構:21-35歲占78.5%;地區(qū)結構:北京、上海、廣東三地占52.3%;職業(yè)結構:計算機業(yè)、教育、科研共占52.3%;文化結構:大本占49.6%(第二次的數據,第一次無此項目)。[注]數據來源:http://www.cnnic.com.cn,下文中有關CNNIC的調查數據均來自該網站??梢?,早期中國網民具有明顯的群體特征:以男性、21-35歲、大專以上學歷、來自經濟文化發(fā)達地區(qū)為主。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fā)展,中國網民的群體特征逐漸弱化,在性別、年齡、學歷、職業(yè)、地區(qū)等方面越來越趨向于普通民眾結構。中國網民已經逐步進入大眾化、全民化階段,在全體公民中的代表性越來越高。據最近一次CNNIC的調查,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為5.38億,普及率達39.9%,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3月,國家發(fā)改委等七部門研究制定了《關于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fā)展建設的意見》,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5%以上,一個全民上網的時代正在來臨。

        (二)網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和對公共權力的監(jiān)督——網絡輿論

        網民與其他社會群體相比,具有更強的正義感、社會責任感和平民意識。網民不斷超越個人和小群體利益,越來越多地參與公共事務、表達公共訴求。網民從私人性向公共性轉變是一個不斷量變導致質變的過程。在完成這一轉變后,我們可以說,網民就是網絡公民的簡稱。

        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1999年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使館事件、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都引發(fā)了早期網民參與公共事務的高潮。而初步完成這一轉變的標志是2003年的兩大網絡事件。一是孫志剛事件。2003年3月,湖北青年孫志剛在廣州因無暫住證被收容,在收容所被毆打致死。此事引發(fā)傳統(tǒng)媒體和網絡媒體的怒潮,6月20日,國務院新頒布的《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取消強制收容,改為自愿救助。孫志剛事件是網絡輿論和網民自下而上地影響社會政治進程的開始。二是國家領導人開始關注網絡輿論。2003年4月,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廣州對一位參與防治SARS的醫(yī)生說,“你的建議非常好,我在網上已經看到了?!眹易罡哳I導層自上而下地關注網絡輿論,與網絡輿論自下而上的力量相結合,標志著國家權力、網絡輿論和普通網民之間的溝通渠道開始建立。2007年后,中央政治局多次開會討論網絡文化建設和網絡管理問題,網絡公共空間的建設和管理已經成為社會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三)網民參與公共事務的主要方式

        網絡新聞評論。在多數網絡新聞網站的新聞下面,網民可以跟貼評論,盡管其中也存在一些“水軍”惡意評論以及一些違反法律法規(guī)道德的言論,但總體而言,可以看到最真實最原生態(tài)的網絡民意。

        網絡論壇和社區(qū)。時政類、社會類、思想類論壇是網民發(fā)表公共言論、參與公共事務的主要方式之一。盡管近年來政府對其監(jiān)管越來越嚴格,但其自由度和開放度仍是傳統(tǒng)媒體無法比擬的。

        博客(blog),意為網絡日志,是個人記錄和表達自己感情和思想的私人空間?,F在,越來越多的博客從自娛自樂轉向關注公共問題,從私人空間演變成公共空間。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簡稱,學者陳永東把微博定義為“一種基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內容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并認為其具有“簡短式記載、平等式交流、裂變式傳播、碎片式呈現、即時式搜索及開放式群聊”等特點。[注]陳永東:《微博開放平臺再開放些》,《網絡導報》2011年4月21日。博客和微博降低了發(fā)表言論的門檻,打破了思想文化的壟斷,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個沒有執(zhí)照的電視臺”,[注][美]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譯,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205頁。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微薄而強大的自媒體。中國的微博發(fā)展時間短但速度很快。2009年8月份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推出“新浪微博”,成為中文門戶網站中的第一家。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微博用戶數達到2.74億,網民使用率為50.9%。

        總之,“中國的網站十分注重為網民提供發(fā)表言論的服務,約80%的網站提供電子公告服務。中國現有上百萬個論壇,2.2億個博客用戶,據抽樣統(tǒng)計,每天人們通過論壇、新聞評論、博客等渠道發(fā)表的言論達300多萬條,超過66%的中國網民經常在網上發(fā)表言論,就各種話題進行討論,充分表達思想觀點和利益訴求。”[注]《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6/08/c_12195221.htm。

        (四)網絡公民的主體分化

        網民并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多元主體的集合,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分為很多派別。如根據政治立場可分為左(極左和中左)、中、右(中右和極右)派,根據思想和價值觀可分為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民族主義、傳統(tǒng)本位主義、全盤西化論等,還有“五毛黨”、“美分黨”、“七字黨”、“自干五”、“辟謠黨”、“網絡特務”等獨特群體??梢哉f,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各種政治和價值觀派別都能在網絡空間中找到,而且更加聚集、更加鮮明、更加激烈。網民的多元化是否與網民的公共性有矛盾?是否會損害網絡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凱斯·桑斯坦對此有所質疑,他批評網絡空間易出現“群體極化”現象,“網絡對于許多人而言,正是極端主義的溫床,因為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網上輕易且頻繁地溝通,但聽不到不同的看法?!盵注][美]凱斯·桑斯坦:《網絡共和國》,黃維明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1頁。

        筆者認為,網民的多元化與公共性并不矛盾。網民正是建立在個體自由和多元差異基礎上的公民群體。真正的網絡空間并不是同質的網民發(fā)出同樣的聲音,而是異質的網民發(fā)出不同的聲音。網絡空間中的價值分化和極端化會不會消解網絡空間公共性,關鍵在于每個人和利益群體是否都有平等、自由、充分的表達和交流機會。

        三、網民從“私民”到“公民”轉變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4—2002年):自發(fā)的私人化階段。這一時期,網民屬于“另類”、“邊緣”和“小眾”,不但數量少、代表性低,行為模式和價值觀比較“另類”。據CNNIC的統(tǒng)計,早期網民上網的主要目的是獲取信息、交友、休閑娛樂,較少關注公共事務、參與公共討論。即使有部分網民對公共事務有強烈的關注和參與,其影響和效果也很有限。這一時期,社會公眾對于網民和網絡的態(tài)度呈現兩極分化。有人對于網絡推動社會變革的積極進步意義評價過高,而對社會變革的復雜性認識不足;有人對于網絡的公共性意義評價過低,或漠視而放任自流,或仇視而一味封堵,或對網絡前景悲觀。

        第二階段(2003—2006年):公私混雜的階段。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和對社會空間的持續(xù)滲透,網民和網絡輿論的力量日益強大,社會影響日益顯著,網絡公共事件頻繁出現。其中既有抨擊社會不公、揭露官員腐敗、維護弱勢利益等正面現象,如2003年孫志剛案、劉涌案、2006年華南新城業(yè)主被打案;也有惡意炒作、“網絡暴民”、“哄客”等負面現象,如“木子美”;還有出于正義目的而對個人隱私的侵犯,如“銅須門”事件、“虐貓女”事件等。這種混雜的現象最典型地體現在“人肉搜索”[注]“人肉搜索”,指網民通過網絡與非網絡方式對特定對象進行的信息搜索。筆者不贊同“人肉搜索”一詞,因為按其本義可稱為“網民搜索”或“人工搜索”,叫“人肉”既不恰當也有歧義。中。人肉搜索既可以用來進行網絡輿論監(jiān)督,也可以用來宣泄私憤、侵犯他人隱私。

        第三階段(2007—2010年):初步的公民化階段。這一時期,網民和網絡輿論的主流進入初步的公民化階段,即參與公共事務,監(jiān)督公共權力,還原事件真相,維護大眾利益。

        2007年,網絡空間“出現了多元的意見領袖和理性的意見表達。在網民的意見交流中,理性的聲音成為主導力量,網民們表達意見的方式也更加理性化。同時,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的輿論互動又為網絡輿論的公正性和理性提供了保障。”[注]李卓鈞、朱智紅:《從2007年網絡公共事件看網絡輿論的新變化》,《東南傳播》2008年第7期。陜西農民周正龍拍了張華南虎照引發(fā)了網民的廣泛質疑,“打虎派”網民運用科學理性方法揭開了事件的真相;廈門市民用“散步”方式反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PX項目,最終取得勝利;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輿論相結合,共同聲討山西“黑磚窯”中的奴工現象;在聶樹斌案彭宇案許霆案背后,面對司法的不公,每一個公民都要摸一摸自己發(fā)涼的脊背。

        2008年是中國與世界大事頻發(fā)的一年。在南方雪災、5·12汶川大地震等天災的悲情中,在三鹿毒奶粉、襄汾潰壩、甕安“俯臥撐”等人禍的反思中,在對分裂勢力和反華鬧劇的憤怒中,在北京奧運會的喜悅中,網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激情、正義、團結、理性、愛心,網民的公共意識和公共素質大幅提升。2008年,中國網絡公民完成了成人禮。

        2009年以來的網絡空間更加精彩紛呈,盡管不乏“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無聊和“鳳姐”、“犀利哥”的炒作,但其主旋律無疑是網絡監(jiān)督和網絡民主,如在南京周久耕“天價煙”事件、“李剛門”事件、云南“躲貓貓”事件、“跨省追捕”事件、湖北鄧玉嬌事件、“轉基因主糧”爭論、富士康“13連跳”等網絡公共事件中,網民求真相、督權力、維權利、守良知,促進著教育醫(yī)療住房、暴力拆遷、勞資矛盾、官員腐敗、司法不公、食品安全等社會問題的討論和解決。網絡監(jiān)督的力度、廣度和效果都持續(xù)提高,有人戲稱網絡是“網絡紀委”,網民是“一億個包公”,在“網絡紀委”和“一億個包公”的全方位、全天候監(jiān)督下,一切腐敗人物和行為都無所遁形。

        2008年后,網民和網絡輿論已經從“沉默的大多數”的邊緣變成社會輿論的主流。從正面看,“在網絡監(jiān)督中,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得到很大程度的實現,主體意識日益崛起,主體地位日漸形成。在主動參與到社會事務的過程中,網民通過網絡觀念的激蕩,借助網絡中理性知識分子的示范,掌握了民主政治的相關常識,迅速成長為了‘網絡公民’?!盵注]葉雷、溫睿:《從網絡暴民、網絡哄客到網絡公民——2009網絡公共事件透視》,《社會觀察》2009年第12期。從負面看,當前中國的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兩極分化到了危險邊緣,網絡起到了“減壓器”、“緩沖劑”和“安全閥”的作用,如果沒有網絡的作用,這些社會矛盾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國務院新聞辦2010年6月8日發(fā)布的《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正式確認了互聯網的輿論監(jiān)督作用:“中國政府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人民監(jiān)督政府,十分重視互聯網的監(jiān)督作用,對人們通過互聯網反映的問題,要求各級政府及時調查解決,并向公眾反饋處理結果。”[注]《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6/08/c_12195221.htm。

        第四階段(2011年至今):真正的公民化階段。這一時期網絡公共空間的最突出表現就是微博的異軍突起。微博由于其主體的平民性、內容簡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裂變式傳播等特點,迅速成為普通網民傳播公共信息、表達公共訴求、參與公共事務、監(jiān)督公共權力的最佳平臺。

        2011年,郭美美事件、7·23動車事故、藥家鑫案、校車事故等社會公共事件都借助微博等網絡媒體得以傳播、爭論和解決。活躍的微博用戶具有強烈的公民意識,這部分具有公民意識的民眾一方面滿足了公民社會的條件之一,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社會制度環(huán)境的完善,推進了公共領域的構建。[注]劉環(huán)環(huán):《“微民主”或“偽民主”:微博的外部圖景與內部控制》,2012年安徽大學碩士論文。

        2012年,以微博為代表的網絡空間對社會公共事務的介入和影響達到白熱化程度,呈現出范圍廣、程度深、爭論分化嚴重、正負效應俱強等特點,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國家政治、社會和文化,官方、管理者、經營者、各種權力或資本利益集團、普通網民在網絡空間中的利益和價值觀沖突日益激烈。

        年初的方韓大戰(zhàn)引發(fā)網民的混戰(zhàn),各方對作家和媒體的操守、價值觀、法律和道德底線展開深入而激烈的討論,在推倒一個人造“青年意見領袖”后,更值得反思的是當代中國文化中真實和誠信的稀缺;對黨的十八大新領導集體的高度期待反映了網民對中國未來前途的高度關注和責任感、使命感;陸續(xù)爆出的各種“表哥”、“表叔”、“房叔”等腐敗的人和事,既表明網絡的強大反腐監(jiān)督能力,也反映了正規(guī)渠道反腐倡廉的不給力;對奧運金牌、中國人首獲諾貝爾獎的相對淡定反映了中國網民越來越成熟的大國觀;“中國好聲音”、“江南style”和電影“泰囧”的火熱表明草根網民與所謂“精英”在文化價值觀上的對立;“航母style”的火熱表達了普通網民對航母、艦載機、航天、深潛、北斗等中國在國防和高科技領域取得的新成就的欣喜和自豪;“中國夢”的流行更是從上到下的中國人都可以有的“最大公約數”,盡管夢的內容迥然不同。

        四、網絡公民和網絡空間的問題與矛盾

        在看到網絡公民和網絡空間的正面價值和積極成效的同時,也應當承認,網絡公民中存在許多成長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網民的公民意識和公民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網民中還存在低俗化、極端化、泛意識形態(tài)化、泛娛樂化傾向。泛意識形態(tài)化指部分網民的言行,不講真理,不講道德和法律,不講是非對錯善惡美丑,唯意識形態(tài)是從,唯立場是從,“只站隊,不站對”,把一些嚴謹認真的討論引向意識形態(tài)化的斗爭;泛娛樂化是指喪失了公民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把一切事物庸俗化、娛樂化,結果浪費自由空間,消解公民責任,矮化社會價值,其后果就是尼爾·波茲曼所說的“娛樂至死”。

        第二,網民的言論自由與社會規(guī)范之間的矛盾日趨復雜和尖銳,網絡輿論的監(jiān)管和規(guī)范有待進一步完善。如何更好地處理自由與規(guī)范、個人表達與公共利益、輿論監(jiān)督和保護隱私、批評監(jiān)督和造謠污蔑、“疏”與“堵”的關系,如何更好地處理普通網民、網絡監(jiān)管者、經營者、各利益群體在權、責、利上的矛盾,營造和諧共生的網絡空間,將是未來網絡發(fā)展乃至整個社會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近期,國家在這方面推出一些重要法規(guī),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但這些法規(guī)政策能否得到合法合理公正嚴格的執(zhí)行,還有待實踐的檢驗。

        第三,網絡輿論監(jiān)督的深度、廣度有限,沒有常態(tài)化機制,更多地局限于對個別事件的監(jiān)督,還缺乏對更根本性、普遍性問題的反思和監(jiān)督。網絡反腐“刑不上大夫”,也很難避免被某些利益集團利用來“定向性”打擊對手,成為利益集團斗爭的工具。

        第四,政府對網民和網絡輿論的態(tài)度有待進一步端正,政府進行網絡監(jiān)管和處理網絡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有些政府部門和官員對網民和網絡輿論不夠寬容和開放,或漠視,或壓制,或封殺,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網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具體方法上,該軟的不軟——對不同意見濫用監(jiān)管手段,該硬的不硬——對觸犯道德和法律底線的言行立場不清、態(tài)度不明、執(zhí)法不嚴。

        第五,各種社會利益集團,特別是資本和特權利益集團對網絡空間的滲透、影響和控制日益加深,嚴重影響公共利益和公共價值的實現。甚至有些特殊利益集團濫用有限的言論自由空間,利用一些社會不公現象和群體性事件,配合國外反華勢力,造謠惹眾,煽風點火,宣揚歪理邪說,動搖國本、政本。

        五、結語

        盡管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我們堅信,網絡空間和網絡公民擁有光明的未來。網絡空間將成為公共空間的主流和常態(tài),網絡公民將成為公民的主體,網絡政治將成為民主政治的常態(tài)化形式。“在中國這樣的公共領域并不發(fā)達的國家,互聯網可能成為普通公民抵制信息壟斷和發(fā)出聲音的唯一出口;在大多數時候,這并不會導致突破性的變化,但是,它顯示了公民通過共有媒體影響政治的一些重要方式。共有媒體也許不能一夜之間改變那些根深蒂固的非民主行為,但是卻能夠令公眾在政治過程中的作用發(fā)生變化,把政治話語帶進公民的日常生活體驗,改變人們對控制、自由與創(chuàng)造的認識,以便他們能夠自由地動員集體智能提高治理水平?!盵注]胡泳:《眾聲喧嘩: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334頁。網絡空間和網絡公民的進一步成長和發(fā)展,將為中國的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社會和諧、文化繁榮和人民幸福做出更大的不可替代的貢獻。

        猜你喜歡
        公共事務公共性網絡空間
        公共事務中心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策略研究
        虛擬公共空間中的鄉(xiāng)土公共性重建
        間隙、公共性與能主之人:楠園小記
        現代裝飾(2022年1期)2022-04-19 13:46:32
        共建誠實守信網絡空間
        公民與法治(2020年4期)2020-05-30 12:31:20
        公共事務概念分析
        社區(qū)沖突:社區(qū)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路徑研究
        網絡空間并非“烏托邦”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26
        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性研究述評
        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yǎng)探討
        公共事務管理體制新模式分析
        成年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杨幂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日本一道本加勒比东京热|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黑人巨大跨种族video|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一区二不卡| 成人偷拍自拍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av二区| 黑人巨大无码中文字幕无码| 女性自慰网站免费看ww| 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 久久精品久99精品免费| 色狠狠色噜噜av天堂一区| 亚洲中文无码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 |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精品九九视频| 自拍偷区亚洲综合激情|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啪啪AⅤ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中文字幕素人水野一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亚洲久无码中文字幕热| 亚洲国产线茬精品成av |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久视频国内精品999| 国产白浆流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av理论手机在线|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无码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高清在线| 国产女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语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