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藥品認證管理中心
文 翟鐵偉
藥品檢查工作是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藥品研究、藥品生產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藥品檢查的質量,直接關系藥品品種甚至藥品生產企業(yè)的生存,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有效。藥品檢查機構是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的技術支撐單位,通過提供專業(yè)技術支持服務藥品監(jiān)督管理。藥品檢查機構在具備了基本的組織機構和專業(yè)人員后,必須盡快建立確保檢查質量的質量管理體系,并努力推動質量管理體系不斷自我完善和發(fā)展。
藥品檢查合作計劃組織(PIC/S)目前共有43個成員(GMP檢查機構),分屬于41個國家。其中法國2個,捷克2個(德國雖然也有2個檢查機構,但共同作為PIC/S的1個成員)。
另外,PIC/S還有4個合作組織,包括歐洲藥品質量管理局(EDQM)、歐洲藥品評價局(EMA)、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等。
PIC/S要求其每一個成員的檢查體系都要以PIC/S聯合評價項目或同等的項目為基礎,定期進行再評價。
2007年,PIC/S組織發(fā)布了第三版《藥品檢查機構的質量體系要求》,該文件要求以ISO9000族標準為基礎,同時參考了EN 45004、EN 45012。
藥品檢查機構若想加入PIC/S組織,需提交申請,并通過考核,考核依 據 為《 REVISED PIC/S AUDIT CHECKLIST》。該審計指標共計11個板塊,38個亞板塊,89項詳細評估指標,17項專家觀摩檢查的評估指標。涵蓋內容包括:立法和法規(guī)要求及范圍、法規(guī)監(jiān)管和政策、藥品GMP標準、檢查的人力資源、檢查程序、檢查執(zhí)行標準、執(zhí)法能力和程序、警戒和危機系統(tǒng)、檢驗能力、藥品監(jiān)測計劃、質量管理系統(tǒng),等等。
2002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也在其902號技術報告中提出了《國家GMP檢查機構的質量體系要求》,對各國藥品GMP檢查機構提出了質量體系方面的要求,主要涵蓋了GMP檢查機構的法定地位、職能、組織機構、檢查人員、文件、記錄、檢查規(guī)程、檢查所需設施、質量手冊、保密、出版物、申訴、內審以及周期性評審、投訴、召回等15個方面。
國際上,大多數發(fā)達國家的藥品檢查機構均建立了涵蓋所有藥品的質量管理體系,有些國家的藥品檢查機構還通過了ISO9000族的第三方認證。
在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藥品認證管理中心是國家總局的直屬單位,是國家的藥品檢查機構。除此之外,除內蒙古自治區(qū)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全國29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也都設立有藥品檢查機構,但各地藥品檢查機構的內設機構、人員編制、工作范圍乃至名稱均不盡一致。大部分省級藥品檢查機構只承擔藥品GMP和藥品GSP的認證檢查職能,如北京市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藥品認證中心。還有一部分省級藥品檢查機構同時還承擔藥品注冊審評以及醫(yī)療器械、化妝品、保健食品的技術審評、認證檢查等工作,如廣東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藥品審評認證中心。此外,少數單位還承擔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工作。
現在,全國大部分藥品檢查機構均已建立起藥品檢查質量管理體系,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藥品認證管理中心和北京、上海、江蘇等幾個省市的藥品檢查機構還通過了ISO9000認證,還有不少省級藥品檢查機構正在準備接受ISO9000認證。但是,也有個別省市的藥品檢查機構至今尚未建立起自己的藥品檢查質量管理體系。
需要說明的是,經過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評估檢查,我國已于2012年成為世界第36個具有合格的疫苗監(jiān)管體系的疫苗生產國。但是,這一監(jiān)管體系僅涵蓋疫苗而非全部藥品。
各地藥品檢查機構的職能均依“三定”方案而定,且大都不僅僅限于藥品檢查工作,因而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首先必須明確質量管理體系所覆蓋的職能范圍。因為質量管理體系的覆蓋范圍一經確定,相關崗位的職能和工作將被文件化、系統(tǒng)化,過程控制將被程序化,形成有效的預防與糾正措施,實施內部質量審核、管理評審和有效的自我改進,沒有特殊原因不再進行更改。
以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藥品認證管理中心為例,中心法定職能包括:對依法向國家總局申請GMP認證的藥品和醫(yī)療器械生產企業(yè)、申請GAP認證的中藥材種植企業(yè)(單位)、申請GCP認定的醫(yī)療機構,實施現場檢查等相關工作;受國家總局委托,對藥品研究機構組織實施GLP現場檢查等相關工作。
如果將中心的質量管理體系僅僅覆蓋藥品檢查,那么醫(yī)療器械、GCP、GLP等現場檢查工作就不包含在內,這顯然是不行的。事實上,國家總局藥品認證管理中心已經將所有法定職能納入自己的質量管理體系,中心所有處室全部建立了自己的文件體系,形成了有效的預防與糾正措施,并統(tǒng)一進行內審和管理評審,從而確保了質量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不斷發(fā)展和有效運行。
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還要注意質量目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良好的質量目標應當具有可測量性,目標應當可以分解,可以測量,可以監(jiān)督其實施情況。質量目標應當具有挑戰(zhàn)性,應當高于藥品檢查機構的現有水平,需要經過一定努力才能達到。質量目標還要有可行性,不應定得太高,以保證藥品檢查機構經過努力可以達到。
藥品檢查機構作為服務性組織,客戶滿意度自然應當成為一項重要的質量指標。但單一的客戶滿意度指標往往很難準確反映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因此藥品檢查機構還應當從藥品檢查的準確性、效率性等方面,建立客戶滿意度之外的一些其他質量指標,如內部不合格率、檢查工作時限等。
同一個藥品檢查機構,在不同的時期,其單位規(guī)模、檢查水平、外部環(huán)境也都在不斷變化,因此,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還應當注意質量目標的可持續(xù)性和可變更性。
我國的藥品檢查機構大多為省級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的下屬事業(yè)單位,藥品檢查任務往往來源于上級機關,所以其內部顧客就是自己的上級單位——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但是,有時同級其他機構也會轉來藥品檢查任務,此時,轉來檢查任務的這些機構就成為藥品檢查機構的內部顧客。
藥品檢查機構直接接觸的顧客是藥品生產企業(yè)、醫(yī)療機構等被檢查單位,這些被檢查單位或組織當然就是藥品檢查機構的外部顧客。
藥品檢查工作的要素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人員和設施,包括檢查機構、外部單位、經辦人員、檢查員、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文件保存等;另一部分是過程和產品,包括任務來源、檢查計劃、檢查方案、現場檢查、檢查報告審核、產品交付等。
藥品檢查機構應當對這些要素進行文件化管理,并在內審和管理評審過程中查找自己在各個要素中的缺陷,進而在管理評審時予以分析,最終持續(xù)改進。
例如檢查員這一要素,對這一要素的管理包括檢查員的遴選、聘任、培訓、考核、信息維護、人身安全等諸多方面。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還專門印發(fā)了《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檢查員聘任及考評暫行規(guī)定》(國食藥監(jiān)安[2011]366號),對檢查員的管理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藥品檢查機構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將檢查員的各項管理文件化,形成相應的管理規(guī)程或程序,并按照文件要求進行日常管理。
對質量管理體系過程而言,藥品檢查機構應采用適宜的方法進行監(jiān)控,并在適用時進行測量。例如,藥品檢查機構可以通過對藥品檢查過程進行督查、與檢查組共同檢查等方式對檢查過程進行評價。如果這些方式未能按計劃實施,或者實施之后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則還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
藥品檢查機構的“產品”就是藥品檢查報告及最終對檢查報告的審核報告。對于這些產品,藥品檢查機構應對其特性進行監(jiān)控和測量,以驗證其要求已得到滿足。這種監(jiān)控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在其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例如,藥品檢查機構可以采取對藥品檢查檔案進行檢查、對藥品檢查報告進行評審等方式,實現對藥品檢查工作的評價。
藥品檢查機構還應確保不符合要求的檢查報告或其審核報告得到識別和控制,以防止其被交付給相關的外部顧客和上級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
藥品檢查機構可以通過設計內審程序、管理評審程序來實現質量管理體系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
藥品檢查機構的內審應事先策劃,并選用合適的人員作為內審人員。內審人員應當具備專業(yè)技術知識、相關管理經驗和強烈的責任感,藥品檢查機構還應當對這些內審人員進行必要的審核技能和審核技巧的培訓。盡管藥品檢查機構從事的工作就是藥品檢查,單位中有很多藥品檢查員,但對自身進行檢查,還是需要進行一些培訓。
藥品檢查機構應當利用審核結果、通過數據分析、質量方針、質量目標、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持續(xù)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藥品檢查機構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對于保證藥品檢查工作質量極為重要。隨著我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對藥品檢查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藥品檢查機構的國際交流日益增多,進一步完善藥品檢查機構的質量管理體系已經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