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明,張德萍
(1.西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2.合作藏族中學,甘肅 甘南 747000)
試論《竇娥冤》中竇娥命運與死亡的悲劇意義
朱永明1,張德萍2
(1.西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2.合作藏族中學,甘肅 甘南 747000)
通過《竇娥冤》中主人公竇娥的家庭出生、成長環(huán)境、愛情,婚姻,一直到她被害死亡的過程,剖析生活在元代下層社會當中的一介平民女子的悲劇,從這個悲劇女性身上,我們看到了元代社會是一個政治制度黑暗,社會秩序混亂、法律極度松散、人倫道德完全喪失的社會體系。主人公竇娥的形象代表了下層民眾與黑暗勢力做斗爭的強烈愿望。這個小人物的死,使我們看到在元代那樣的社會中,弱小的平民階級是找不到出路的,劇中借助天義鬼神的力量來為她伸冤昭雪,向天下人宣告了天理不可違,勸告人們遵守天道,也肯定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積極意義。
雜劇;竇娥;命運;悲劇
《竇娥冤》是元代關(guān)漢卿最有影響的代表作,也是廣大民眾最喜愛的舞臺劇作之一,《竇娥冤》原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悲劇。從審美特征的性質(zhì)而言,正如朱光潛所說:“悲劇是戲劇藝術(shù)的一個審美特例,它服從對立統(tǒng)一的一般規(guī)律。不過悲劇的對立面構(gòu)成‘沖突’,而統(tǒng)一則取‘和解’的形式。我們已經(jīng)說過藝術(shù)的內(nèi)容就是理念,在悲劇中它就上升為人類基本的,普遍的和合理的情趣,就是統(tǒng)治人類意志與行為世界的精神力量。但是藝術(shù)不能在抽象概念中繞圈子,它必須活動在個別而具體的感性世界里,所以這些精神力量不能不呈現(xiàn)為合理的人類感情形式,如親人的愛,做兒女的孝敬,做父母的慈愛,榮譽、責任、忠誠、愛國、對宗教的虔誠之類的情緒。悲劇人物就是這類倫理力量的化身。每一個悲劇人物都把自己與這些倫理力量中的某一種等同起來,并且堅持不懈,始終如一?!盵1]《竇娥冤》中的竇娥就是悲劇中這種倫理力量的化身。她是一個有著多重悲劇于一身的元代下層婦女形象,它從生到死的整個人生過程處處充滿了悲劇,這種悲劇力量,強烈地感染著后世的許多戲劇觀眾與劇本讀者。竇娥的悲劇,不僅僅是一個個體生命的結(jié)束,而是一個時代的悲劇,竇娥這個悲劇主人公代表了一種強大的正義力量,這種力量引起的是我們對個體生命的不斷反思,對我們所生存的這個環(huán)境的一種合理的認知,也是對如何維護倫理道德和社會制度的一種思考,是我們尋求自身價值的一種尺度。正如朱光潛所說:“悲劇確實描繪出高于一般人的人,悲劇的男女主角們往往在社會地位和精神力量上都比我們高?!盵1]所以,竇娥這個悲劇主人公身上有著十分豐富的意義。
1.出生的不幸。
《竇娥冤》楔子中說:“小生姓竇,名天章,祖貫長安京兆人也。幼習儒業(yè),包有文章;爭奈時運不同功名未遂?!边@段陳述交待了竇娥出生在一個儒仕之家。在元代,社會上流行的一句話是“孔子孟子不如打馬鞭子”。元代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quán),儒家思想是漢民族的正統(tǒng)思想,儒學的社會地位在元代受到了極大的貶低,但是,文人要走入社會上層,改變自己的命還必須走仕途之路?!吨袊ㄊ肪V要》中記載:“在世祖即位后,更加積極標榜文治,學習漢法,任用漢臣,制禮作樂,設(shè)學校,建官制,獎勵農(nóng)桑,興修水利,又命一批蒙古國子生跟從許衡等學習程朱理學。元世祖的這些政策曾經(jīng)受到了一部分蒙古王公貴族的反對,認為他違背了蒙古的‘舊俗’。但是既要統(tǒng)治漢地,就不能不任用漢人,接受漢法,這是當時某些蒙古貴族所不能理解的?!盵2]這可能是《竇娥冤》楔子中所說的“爭奈時運不通,功名未遂”之因。從楔子中我們看出竇娥所受到的教育是傳統(tǒng)的儒家教育?!陡]娥冤》第四折中竇天章有一段兒道白:“我當將你嫁與他家呵,要你三從四德,三從者,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者,事公姑,敬夫主,和妯娌,睦街坊。今三從四德全無,剗地犯了十惡大罪。我竇家三輩無犯法之男五世無再婚之女;到今日被你辱沒祖宗世德,又連累我的清名。”[3]從整劇所述看,他的父親是儒仕出身,所以通過仕途考取功名來光宗耀祖是他必須選擇的道路,對他來說走這條路是很艱難的。
2.家庭的不幸。
楔子中又說:“不幸渾家亡化已過,撇下這個女孩兒,小字端云,從三歲上亡了她母親,如今孩兒七歲了。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楚州居住?!盵3]從這些敘述中我們看到,竇天章的婚姻是殘缺的,并且他也經(jīng)歷了“中年喪妻”的人生三大不幸之一。他的不幸命運的直接受害者是竇娥,竇娥是一個從小失去母愛的苦命孩子,家庭的貧窮、父親要走仕途的決心,都是她被賣做童養(yǎng)媳的原因。楔子中說:況如今春榜動,選場開,正待上朝取應(yīng),又苦盤纏缺少,小生處于無奈,值得將女孩兒端云送與蔡婆婆做兒媳去”。[3]親人的離去,骨肉的分離,年紀小小的竇娥,一出生后就經(jīng)歷了如此巨大的不幸,她的不幸使我們不得不思索那個時代家庭背景對整個人生的意義。
中國有一位大學者說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殘缺的婚姻。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儒家強調(diào)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人類要生存,要繁衍發(fā)展,要傳宗接代,就必須通過婚姻,而尋求美滿的婚姻時就有了愛情,所以愛情就成了人類最美好的生命過程,成為人們歷來所向往和追求的人生目標。正如中國戲曲學院的謝柏梁先生所說的,越是美好的東西越容易產(chǎn)生悲劇。竇娥的婚姻是沒有愛情的婚姻,麻木的婚姻,她三歲被賣做童養(yǎng)媳,意味著她三歲已經(jīng)被訂終身,以后的夫君怎么樣,以后的生活狀況如何,都是一個未知數(shù),她小小的年紀就這樣麻木地步入殘缺的婚姻中?;橐鍪侨松拇笫?,是決定人一生的關(guān)鍵所在?;橐鍪【鸵馕吨松。]娥的婚姻注定了她人生悲劇的一個方面。竇娥賣給蔡婆家做童養(yǎng)媳,一直做了十三年,十三年之后,她的丈夫患弱癥死去??梢姡幕橐鍪菦]有經(jīng)過愛情的,這對她來說是不公平的,更不幸的是丈夫不能與她白頭偕老。在這樣的事實面前,竇娥已經(jīng)無奈地承認自己的命運,已經(jīng)接受天理定命的事實。
宋代的理學思想中對“理”的概括是:“理”是宇宙的終極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叭f物皆是一個天理”。[4]竇娥也同樣是理學思想的接受者,她認識到自己的命運不好,第一折[天下樂]曲調(diào)下有:“莫不是前世里燒香不到頭,今也波生招禍尤?勸今人早將來世修。我將這婆侍養(yǎng),我將這服孝守,我言詞須應(yīng)口。”[3]她丈夫去世以后原本可以改嫁,但她沒有。當張驢兒父子救了蔡婆后,脅迫蔡婆逼竇娥為妻時,竇娥對蔡婆說:“婆婆你要招你自己招,我并然不要女婿?!笨梢娝且∈刎憹?,遵守禮教。程頤說:“上下之分,尊卑之義,理之當也,禮之本也。”人類社會的等級制度及與此相適應(yīng)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是天理在人間社會的具體表現(xiàn)形態(tài),是“君臣父子,天之定理無所逃”。因此每一個人都有應(yīng)盡的道德義務(wù),這是“天理”所決定的人的本性。在這里,“天理”作為社會道德總稱的意義更為重要,“理只是人甚分明,人之所以與禽獸有別,真是因為人具備了這樣的天理。天理之不存,則與禽獸何異矣?”竇娥上尊蔡婆,下遵禮教,真是因為受“理學”思想的影響,才致使張驢兒父子強占她的陰謀失敗。因此不幸的遭遇接踵而至,把她推向了悲劇的深淵。竇娥的愛情與婚姻的悲劇,向下層受苦的平民女子宣告了要敢于同封建禮教作斗爭,尋求個性解放,否則是永遠沒有出路的。
黑格爾認為自然的死亡是一種絕對的法律,這是自然對所有人執(zhí)行的法律。在發(fā)展了的人類來看,人固有一死,不過遲早而已。諸如身體的器官失靈,年老而至的體衰,都是人必有一死的明證。謝先生認為生存與死亡的問題是悲劇起源的問題之一,在人生的紅白喜事當中以為人活七十歲以上死去是生命的自然歸宿,是所謂的得盡天年。但是,當人死于非命,死于飛來橫禍,不能得盡天年的死,被認為是死亡的悲劇。竇娥的死亡,不是疾病突發(fā),而是飛來橫禍,先是蔡婆的引狼入室,而后是張驢兒逼婚未遂才下毒手。蔡婆是一個心地善良,十分單純的家庭女長輩,她靠放貸維持這個家,只因賽盧醫(yī)要賴賬,把她騙到郊外要下毒手,碰巧被張驢兒父子遇見得救,蔡婆不知道張驢兒父子是一對惡貫滿盈無處生計的地痞,為了知恩圖報,蔡婆將他們了帶到家里好吃好喝,張驢兒父子卻不懷好意,賴到蔡婆家中不走,要逼竇娥成婚,后來張驢兒又心存詭計,脅迫賽盧醫(yī)強取砒霜準備毒死蔡婆,結(jié)果誤害了自己的父親。從這一切的起因經(jīng)過來看,元代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了陷阱的十分險惡的社會。張驢兒的目的是要竇娥嫁給他,他毒死蔡婆的目的是為了霸占竇娥,他陷害竇娥的目的也不是存心給父親報仇,而是要與竇娥成婚,當他父親被誤毒后他說道:“竇娥藥死了俺老子,你要官休?要私休?”竇娥道:“怎生是官休?怎生是私休?”張驢兒道:“要官休,告到官司,你與俺老子償命,要私休,你便與我做老婆。”竇娥道:“好馬不配雙鞍,烈女不跟二夫。我至死不與你做媳婦,我情愿和你見官去?!盵3]當張驢兒看到逼竇娥成婚的愿望徹底破滅時,才決定帶竇娥去見官府,竇娥對官府抱有幻想,她心中清楚事情的真相,認為官府會秉公斷案,誰知張驢兒提前已經(jīng)買通。在升廳問案時,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官吏桃杌跟本不聽竇娥的申辯,用大棍子拷打竇娥,逼她招供,竇娥被打得血肉橫飛,昏死三次,但她寧死不屈,決不招認,于是桃杌又拷打蔡婆,逼竇娥招供。從委曲招供的整個過程來看,她是在這個充滿陷阱的社會中逐漸清醒過來,她的思想也在這個黑暗險惡的社會中開始成熟,復仇性不斷完善,她對社會抱有的幻想也隨之破滅。
竇娥是一個善良的民間女子,自出生以后,她的人生充滿了悲劇,從這樣一個有著悲慘遭遇的女子被元代社會腐敗的政治制度迫害,死于非命的悲慘結(jié)局中,我們看到她最終成為這個無情社會的犧牲品,她的不屈,代表了元代社會中千千萬萬受壓迫的人們申冤報仇的強烈愿望。魯迅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薄陡]娥冤》就是將這種有價值的人生毀滅給我們,讓我們從中看到了悲劇主人公的偉大和正義力量之所在。
從幻想到破滅,從奮斗到失敗等待她的是死亡,這種被害死亡對一個單純又善良的生命來說是一個悲劇,但在這個悲劇中她對天理提出了置疑。這說明她是那個時代敢于反抗天理的新一代封建女性。在第三折《滾秀球》曲中有一段詞:“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3]她的死亡證明她雖然對這個世道已經(jīng)徹底絕望,但她還是相信“天”,最后發(fā)下了三樁誓愿為自己洗清冤屈。這說明她對天理持有肯定的態(tài)度,相信天理能滅人欲,懲罰人間罪惡。
竇娥是借天的力量,昭雪了她的清白,宣告了天理公正。在那個以往的貪官罪犯都不能繩之以法的社會政體中,有多少像賽盧醫(yī)張驢兒一樣的惡人,他們害死了多少條人命,干下了多少的惡事,卻逍遙法外。但是,這部悲劇向我們證明了無惡不作的張驢兒和那些無惡不作的官吏最終都沒逃出“天”的法網(wǎng)。竇娥的靈魂伸冤,竇天章審囚刷卷,為竇娥改正了罪名,答應(yīng)竇娥的要求,收養(yǎng)蔡婆婆,處死張驢兒,充軍賽盧醫(yī)的這些事實,使我們看到了天理不可違的事實。從這個悲劇主人公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元代社會中一種正義的力量將要到來。
關(guān)漢卿在《竇娥冤》中,塑造的竇娥這個下層小人物的命運,得到了人們的注目和憐憫。竇娥就是這樣一位接受命運、順應(yīng)天時、堅貞守潔、自覺遵守封建倫理道德的下層婦女,在那個禮崩樂壞的社會中,找不到自己正確的出路,最后被害死亡。竇娥這個平民女子的死亡是一個生命的結(jié)束,是一個個體的悲劇,她的不幸命運得到了所有民眾的同情,她是用死亡剖析了這個社會的黑暗,這正是這個悲劇主人公的偉大之處。我們可以說,她是這個社會中覺醒過來的女性,她的死亡意義是向全天下人宣告了天理不可違的事實和天人感應(yīng)的力量,勸告了那些惡人們應(yīng)及早棄惡從善,遵守天道。從她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積極意義,她是以死堅守“貞潔”,同時用“貞潔”宣揚了“孝”的價值,向人們指明了做人的原則。
[1]朱光潛.悲劇心理學[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13,41.
[2]剪伯贊.中國史綱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4.
[3]賀新軍.元曲鑒賞辭典[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0:984,980,980,984,993,991.
[4]張豈之.中國思想史[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331.
[5]段德志.西方死亡哲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6]周長鼎,尤西林.審美學[M].陜?nèi)嗣癯霭嫔?1999.
[7]王國維.宋元戲曲史[M].團結(jié)出版社,2006.
[8]李占鵬.關(guān)漢卿評傳[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ClassNo.:I206.2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
DiscussionofTragicSignificanceofDouE’sDestinyandDeathinSnowInMidsummer
Zhu Yongming1,Zhang Deping2
(1.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Art,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2.Hezuo Tibetan Middle School , Gannan, Gansu 747000,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tragedy of Dou E(a common lower class woman who lived in Yuan perio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paper, and emphasizes her family background, growth environment, love, marriage, ending of being killed. From this tragic character,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Yuan dynasty was a system with dark political institution, chaotic order, loose law and bankrupt ethics and morality. The figure of Dou E stands for the unwashed strong will that fought with the powerful force of darkness. For the sacrifice of Dou E, we can see that the weak third estate in the Yuan dynasty couldn’t find their right outlet. In this tragedy, the author told Dou E the truth of her father’s being harmed by means of ghost, and demonstrated the fact that Dou E was undeserved by the righteousness. The tragedy told us that we couldn’t break such a dark society all by the strength of human beings. For this tragic character, we can see the author’s negative concept and think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Yuan dynasty.
poetic drama set to music; heroine DouE; destiny; tragedy
朱永明,碩士,講師,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yè)。
張德萍,中學一級教師,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藏族中學。
1672-6758(2013)11-0110-3
I20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