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條消息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那就是“農夫山泉礦泉水標準不如自來水”,農夫山泉也由此陷入“標準門”,諸如《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瓶裝飲用天然水標準》等等,各種標準夾雜著天然水、礦泉水、純凈水各色水種,將消費者帶入云山霧罩之中。 專家:標準分四級管理,有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企業(yè)標準,國家標準在這里面來看級別是最高的,其他各級的標準不得與國家標準相抵觸。
我國在1988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案,該法中第六條對地方標準、國家標準、企業(yè)標準之間的關系做了相應的規(guī)定。 其中有幾個要點,第一是國家標準在所有標準中的效力等級最高,同時在沒有國家標準的時候,可以根據需要制定行業(yè)標準或地方標,一旦國家公布了相關標準,行業(yè)標準和地方標準就作廢了,它不能與國家標準相沖突。 第二,在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時,企業(yè)自身根據生產需要可以制定自身的標準,這個標準可以嚴于國家標準,國家鼓勵企業(yè)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企業(yè)標準,以適應企業(yè)自身生產的需要。 第三,如果在先于國家制定了行業(yè)標準和企業(yè)標準的情況下,國家標準頒布時,這兩項標準就要廢止。
過去標準制定時涉及到衛(wèi)生部門、質監(jiān)部門,礦泉水還涉及到國家資源的一些管理部門,所以,標準制定部門比較多導致了市場有些混亂。 第二,檢測過程中也存在按照哪個標準檢測,有一些企業(yè)標注的是企標,有一些是國標,也對檢測造成混亂。 第三,消費者買水時不會看執(zhí)行什么標準,只看價格或品牌,到目前為止,農夫山泉不是因為水質本身不合格,是因為它標準偏低。 也存在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水源是不是嚴于自來水標準,國家要求其他水水源不得低于自來水;第二,生產過程中,在“搬運”過程中有沒有加東西;現在說它是弱堿性水,但在標識上寫的是pH值7.3,正負0.5,標識上比較混亂。
標準不科學可能會導致對消費者的安全隱患。 其實,國家標準的制定也出現過這樣的問題,所以后來國家標準委在2008年曾經發(fā)過一個通知,對原來的瓶、桶裝飲用水的衛(wèi)生標準進行了修訂。 這個標準是2003年制定的,2004年實施,標準本身低于自來水的標準,國家標準本身就有問題。 國家自來水的標準2006年生效的,里面總砷的含量要求0.01mg/L,但桶裝瓶裝水0.05mg/L,比那個放的寬;鉻的含量自來水要求0.005mg/L,桶裝水是0.01mg/L。 從2006年到2008年,這兩年時間內發(fā)現了問題,后來發(fā)了個通知,浙江接到通知了,但沒有修改,所以導致了地方標準低于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