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紅玲,王曉姝
(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同性戀文學的書寫和述評在國內外早已有之并延續(xù)至今。而英國的同性戀書寫最早可以追溯到喬叟時期,到中世紀的“黑暗時代”一直處于低谷。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同性戀文學開始初露鋒芒并逐漸走向前臺。到了20世紀,由于諸多大家的介入,同性戀文學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然而,由于異性戀霸權話語的抑制,同性戀文學在英國一直處于邊緣地位并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現(xiàn)象,但是已經(jīng)開始融入文學的主流。
十九世紀,西方文學開始了重大變革,即摹寫人類精神世界的現(xiàn)代文學萌芽了。對精神感受極為敏感的同性戀文學家們理所當然地站在了文學變革的前沿。在英國,雖然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森嚴,對同性戀也是嚴令禁止,許多同性戀者沒有公開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但是英國的同性戀文學并沒有停止發(fā)展。
喬治·戈登·拜倫(1788~1824)在19世紀初期因其放蕩不羈的私生活及同性戀備受矚目。拜倫為他愛過的每一個人寫詩。在哈羅時,拜倫就意識到自己不同一般的性取向,他后來的詩集《即興詩》和《即景詩》抒發(fā)了自己對哈羅公學男孩的情感。他在劍橋遇到了十五歲的唱詩班少年約翰·埃德勒斯頓并開始了與他的同性戀情。拜倫在得知埃德勒斯頓死于肺病的消息時悲痛萬分,隨后寫下一系列的“賽沙組詩”,為避嫌,用賽沙替代埃德勒斯頓的名字。
英國女同性戀者安妮·李斯特(1791~1840)生前寫過許多日記,這些日記如今已成為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寶貴遺產(chǎn)。聯(lián)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將安妮·李斯特的日記列入了《世界記憶名錄》。在日記中,安妮·李斯特關于自己同性戀傾向和同性戀情的描述約占文字總量的六分之一,同性戀相關的內容都是以自創(chuàng)的密碼文字寫成,安妮·李斯特根據(jù)古希臘文和數(shù)學方法自創(chuàng)的這些代碼文字已被后人破譯。
奧斯卡·王爾德(1854~1900)在英國同性戀文學中的作用舉足輕重,他甚至因為同性戀被判入獄兩年。在《W.H.先生的肖像》中,王爾德虛構了三個人物,進而表征了西里爾與厄斯金、莎士比亞與W.H.先生之間的同性戀關系和產(chǎn)生的后果。在這里,王爾德也許是希望通過客觀地解讀歷史從而對自己的同性戀傾向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在《道連·格雷德畫像》中,藝術家巴爾茲、格雷和沃頓爵士之間的同性戀關系既表征了王爾德的美學觀,又映射了作家自己的人生體驗。巴爾茲是同性戀者,但卻未擺脫傳統(tǒng)的道德標準,他對格雷的愛表征了一種理想的、柏拉圖式的同性戀;而沃頓爵士的愛中則不僅帶有明顯的欲望,更帶有強烈的誘惑。格雷對巴爾茲的同性戀對后者的藝術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表征了王爾德認可的同性戀和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薩默斯教授認為該書“可能比其他任何一部英國小說都更能構建在藝術、頹廢和同性戀之間的原型聯(lián)系”,并得出結論:“英語同性戀小說源于奧斯卡·王爾德。這不僅僅是因為《W.H.先生的肖像》是英國文學中以同性戀為主題的最早的嚴肅短篇小說,或者是《道連·格雷德畫像》是英語中最早的描述同性戀亞文化(雖然不很明確和準確)的小說之一;更為深刻的是,現(xiàn)代同性戀文學可以追溯其源于王爾德,因為在同性戀出現(xiàn)的關鍵時刻——19世紀關鍵的最后幾十年,王爾德作為同性戀的代表及其角色的象征,最后成為圣奧斯卡和同性戀的殉道者?!保?]
20世紀思想發(fā)展的多元化和兩次世界大戰(zhàn),都導致了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巨大改變,人們開始以更科學和更客觀的態(tài)度來看待同性戀,而同性戀的書寫和述評也開始了蓬勃發(fā)展。
E.M.福斯特(1879~1970)在世時,鮮有人知道他是個同性戀者,直到他去死后的第二年其同性戀小說《莫瑞斯》出版時,他的同性戀身份才浮出水面。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他因不敢公開描寫同性戀而倍感痛苦,“我應該成為更加出名的作家,如果我能寫的更多,發(fā)表的更多,但是性這一問題妨礙了后者?!保?]在《最漫長的旅程》中,安塞爾作為福斯特的代言者,是一個理性的劍橋學者,他崇尚男性友誼,反對傳統(tǒng)婚姻并有厭女傾向。同時,安塞爾對里基充滿了愛意,把女性看作是同性友誼的威脅。而里基則游離于異性戀和同性戀兩種欲望中,既想選擇傳統(tǒng)婚姻又希望得到同性之愛。杰拉德也是里基的欲望對象。另外,里基也垂涎于斯蒂芬的身體美。對同性的欲望使里基日益感到孤獨和無助,一步步陷入了性別和社會歸宿的消散和自我價值的喪失之中。最后為了救醉酒的斯蒂芬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赌鹚埂分械哪鹚沟耐詰賰A向懵懵懂懂,他的戀人克萊夫則一直尋找柏拉圖式的充滿激情卻又有節(jié)制的愛。莫瑞斯、克萊夫和阿列克就是福斯特本人的不同縮影,折射出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同性戀的不同見解。“E.M.福斯特是現(xiàn)代英國文學中最著名的同性戀作家……福斯特比自己時代的任何其他具有想象力的作家更好地表征了現(xiàn)代同性戀解放的觀點?!保?]
D.H.勞倫斯(1885~1930)對男同性戀和男人之間的友情有極大的興趣。在《普魯士軍官》中,上尉和勤務兵之間可以說是一種單向的同性戀關系,即上尉對他那個“四肢粗壯,皮膚黝黑,唇上生著嫩嫩的黑髭,身上散發(fā)著熱騰騰的青春氣息”[3]的勤務兵的獨有情鐘。在《虹》的第十二章中,在厄休拉的男友斯克列本斯基遠離的時候,厄休拉·布朗文曾一度墮入了同性戀,同她的班主任溫妮弗萊德·英格小姐發(fā)生了親昵的關系?!逗纭返逆⒚闷啊稇賽壑械呐恕穼懙囊彩恰畱賽壑械哪腥恕?。[4]小說中的兩位男主人公伯金和杰拉爾德的關系撲朔迷離?!敖芾瓲柕聦Σ饏s有一種友愛之情,雖然他從未真正信任過他?!保?]而對于伯金來說,“毋庸置疑,完全徹底地愛一個男人是必要的……毋庸置疑,他始終不渝地愛著杰拉爾德,然而又一直否認有這種感情?!保?]兩人約定總有一天要像古時候的德國騎士那樣相互盟誓。同時,以第三者形象出現(xiàn)的德國藝術家勒克是一個“具有墮落的女人味與同性戀味的猥瑣男人”,[4]但是勞倫斯淡化并隱去了勒克與其同伴的同性戀關系。這些刪節(jié)和輕描淡寫卻欲蓋彌彰,更加凸顯了勞倫斯對男性同性戀關系的依戀但又矛盾的心態(tài)?!秮唫惖霓颊取房梢哉f是一部“關于男人的小說”。它是勞倫斯在《虹》中探索婦女在婚姻愛情中的抗衡力量,在《戀愛中的女人》中探索男女之間的愛情婚姻以外男人之間的關系的問題的繼續(xù)。作品企圖告訴人們男人應該如何擺脫婚姻的束縛和女性權威的制約,在男人之間建立起一種真誠的友誼。
拉德克里夫·霍爾(1880~1944)的第四部小說《孤寂深淵》被稱為英語文學中第一部女同性戀小說,同時也被譽為“女同性戀者的圣經(jīng)”。主人公斯蒂芬·葛登因其同性戀傾向而無法進行正常的異性戀愛。小時候單戀上了家中一個年輕女仆,在成年之后又與有夫之婦安吉拉產(chǎn)生了戀情,并全身心投入了自己的初戀,最后遭到了安吉拉的背叛。在救護縱隊里,斯蒂芬結識了威爾士少女瑪麗·盧埃林。從此兩人過著情人的生活。但是,斯蒂芬對瑪麗的愛充滿了責任感。最終她將瑪麗推向了異性戀者馬丁的身邊,自己獨自忍受寂寞并向上帝疾呼:“承認我們,啊,上帝,在全世界面前,也把我們的生存權利給我們!”[6]從而體現(xiàn)了作者期待世人對同性戀的寬容與接受。
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在她的作品中隱晦地展現(xiàn)了自己對女同性戀的肯定態(tài)度?!哆h航》中的海倫·安布魯斯先是愛上自己的小姑子,在其病逝之后,又愛上了外甥女蕾切爾。在《達洛維夫人》中,克拉麗薩·帕里(即達洛維夫人)在婚前就知道了自己的同性戀情感傾向,因為她與少女時期的朋友薩利一見鐘情并對薩利展現(xiàn)了只有情侶才有的激情。薩利在激動的時候還如情人般吻了克拉麗薩,而克拉麗薩則認為:“當時的情景可以說是天翻地覆!別人都消失了,只有她與薩利。”[7]因為與薩利的同性情感成為她回味無窮的記憶,所以克拉麗薩雖然生過孩子卻感覺依然保持著童貞,并與丈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于分居的狀態(tài)。在《到燈塔去》中,女畫家麗莉·布里斯科對拉姆齊夫人的同性單相思的情感終生不渝,但是不敢表露。自從麗莉出現(xiàn)在拉姆齊夫人家的晚宴一直到小說的最后,她的心始終被拉姆齊夫人占據(jù)著,即使在后者去世十年以后,對她的渴望依然強烈。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中,克洛伊和奧利維婭共用一間實驗室,由同事變成了情人。在《歲月》中,吉蒂及其歷史老師露西之間也是互相傾慕。女性之間的同性戀情是伍爾夫小說的中重要組成部分,是伍爾夫對抗異性霸權的一種武器。
伊夫林·沃(1903~)被譽為英語文學史上最具摧毀力的諷刺小說家之一。在牛津讀書時,伊夫林就加入了同性戀社團并曾與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和達利交往密切。他的《重訪布萊德謝》也入選了百部最佳同性戀小說榜單。小說《故地重游》雖然描寫了整個貴族家庭的命運,卻是由一對志同道合的少年的友誼入手并貫穿的,他們有徘徊迷惘的年紀,有懵懂生澀的人生。塞巴斯蒂安·弗萊特和查爾斯·萊德關系微妙,塞巴斯蒂安愛戀著查爾斯。
20世紀50年代,英國關于同性戀不屬于刑事犯罪的討論越來越激烈。1957年沃爾芬登報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報告主張將成年人在相互同意的條件下發(fā)生的同性性行為合法化,這一報告最終推動了1967年成人同性戀及同性戀行為在英國的合法化。從此,同性戀終于可以正大光明地成為小說的創(chuàng)作主題。
英國知名同性戀女作家莎拉·沃特斯(1966~)曾經(jīng)榮獲著名同性戀文學獎“石墻圖書獎”和“薩默塞特·毛姆男女同性戀小說獎”。2002年,她還因作品《指匠情挑》獲得英國布克獎的提名。2006年,她再次因《巡夜》獲得布克獎提名,并被評為首屆“石墻文學獎”的年度作家。2007年,她以作品《巡夜》獲得詹姆斯·泰特·布萊克傳記文學獎提名,該作品描述了上世紀40年代英國倫敦女同性戀、男同性戀和異性戀的生活。
艾倫·霍林赫斯特(1954~)是一名同性戀者,所以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主題也是同性戀者的生活。他的處女作《游泳池圖書館》以地鐵和地下游泳池為主要場景,描寫了20世紀80年代早期倫敦貴族青年威廉·貝克維和男爵南特維奇的同性戀生活,向讀者展示了即使1967年同性戀合法后,同性戀人群依然要承受不平等的待遇。1983年艾滋病被醫(yī)學界首度識別并被公眾誤認為是一種“同性戀癌癥”?;袅趾账固刈鳛橐幻詰僮骷遥谒淖髌防镆宰约旱姆绞教幚砹税滩〉膯栴}?!墩郫B星》和《魔咒》著力描述了艾滋病對同性戀生命和生理上的雙重摧殘?!墩郫B星》講述了生活在比利時的叛逆英國人愛德華·曼納斯沉迷于他的一個男學生的同性戀故事?!赌е洹分v述了四十多歲的建筑師羅賓·伍德菲爾德和他的情人賈斯汀以及愛上他兒子的賈斯汀的男仆亞歷克斯之間的三角同性戀。2004年,《美的線條》獲得了英國布克獎,從而開創(chuàng)了同性戀小說嶄新的歷史。小說以20世紀80年代撒切爾夫人黨政為背景,講述了20歲的牛津大學畢業(yè)生同性戀者尼克·格斯特的故事。尼克從牛津大學畢業(yè)以后,受到朋友費登·托比之邀到其家中暫住。因為暗戀著托比,尼克欣然接受了邀請。尼克起初和牙買加后裔、黑人公務員發(fā)生了同性戀關系,嘗試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浪漫“愛情”,后又與一名吸食可卡因的黎巴嫩百萬富翁瓦尼·庫拉尼成了同性戀伙伴。小說中,以尼克為代表的同性戀一族處于社會邊緣地位,尼克對于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更是諱莫如深,他被迫不斷壓抑、掩蓋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其自身也對同性戀身份持矛盾態(tài)度。
英國的同性戀文學表征了不同時期異性戀主流話語和價值取向對同性戀的重壓和同性戀者痛苦而又漫長的身份認同過程。同性戀文學的研究活動不僅發(fā)現(xiàn)與恢復了被忽視的文本與作者,而且表現(xiàn)了經(jīng)典作品中經(jīng)常被掩飾的同性關系,開拓了主流文學,是英國文學的一個重要部分。
[1]Summers,Claude J.Gay Fictions:Wilde to Stonewall[M].New York: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1990:29,78.
[2]Sedgwick,Eve Kosofsky.Between Men:English Literature and Male Homosexual Desire[M].New York:Com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5:78.
[3]D.H.勞倫斯.勞倫斯短篇小說選[M].黑馬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1:64.
[4]伍厚愷.尋找彩虹的人:勞倫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231,228.
[5]D.H.勞倫斯.戀愛中的女人[M].李建,等,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1:226.
[6]霍爾·拉德克利夫.孤寂深淵[M].張玲,張楊,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489.
[7]弗吉尼亞·伍爾夫.達洛維夫人[M].孫梁,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