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雪嬌
(遼寧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遼寧大連116029)
社會工作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汪雪嬌
(遼寧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遼寧大連116029)
社會工作是指社會工作者秉承著“助人自助”的理念,用專業(yè)的方法幫助他人的活動.面對著社會轉型期帶來的不斷變化,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受到深刻的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用社會工作的科學理念和專業(yè)方法來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現(xiàn)代社會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相互需要的必然選擇,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進行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
社會工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隨著我國經(jīng)濟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諸多因素不斷碰撞產(chǎn)生摩擦,社會矛盾日益凸顯,社會問題愈發(fā)復雜.在這種大的社會背景之下,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往往是復雜多樣的,而問題的原因又會涉及到諸多方面.面對新時期新問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在原有的傳統(tǒng)基礎上進行突破和創(chuàng)新,滿足大學生成長的需求.社會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一系列科學的理念和專業(yè)的方法與技巧,解決不同大學生所面對的不同問題,從精神、心理等方面幫助他們,更好的解決大學生群體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幫助其恢復社會功能,積極參與社會生活.
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人們過多的注重物質(zhì)和效益而忽視了精神文明的建設,社會中充斥著“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諸多非主流的社會價值觀.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兩級分化嚴重,引發(fā)的社會矛盾不斷凸顯,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正處于生理、心理不斷成熟的大學生來說,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往往涉及到自身、家庭和社會等多種復雜的因素.面對日趨激烈的學習、就業(yè)、情感壓力缺乏正確的判斷和解決方式,而家庭、學校、社會有關大學生成長教育的缺失,也使大學生無法正確的對待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大學生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屢見不鮮,如:不能很好的適應大學校園的學習生活、不善于安排課余時間而沉迷網(wǎng)絡、不堪學習就業(yè)的壓力導致焦慮,迷茫甚至心理抑郁等.這些問題嚴重威脅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立足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更好的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重要課題.傳統(tǒng)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灌輸式為主要方法的說教方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階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了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好的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需要新的理論視角和新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傳統(tǒng)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之處.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階級或政治集團,為實現(xiàn)一定的政治目標,有目的地對人們施加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以期轉變?nèi)藗兊乃枷?,進行指導人們行動的社會行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具體的說,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生、運行以及發(fā)展過程都與社會密不可分.從實踐的角度來說,思想政治是一種“軟權力”,把人們實際的思想品德轉變成本社會、本階級要求人們達到的思想品德,使人們實現(xiàn)從“現(xiàn)有”向“應有”轉變,那么社會工作就是幫助人們解決在“轉變”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使個體成員順利完成社會化,融入社會生活.
社會工作秉承著“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幫助受助者的過程中遵循著“尊重案主”、“平等互助”、“替案主保密”等原則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為本”服務學生的理念有著理論上的契合.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在實踐中和理論上具有的共同性、兼容性和共享性等特點構成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視角,不僅可以在理論上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工作的學科視角和理論研究,而且在社會實踐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適應性與有效性.社會工作方法介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適應社會和環(huán)境的能力,提高學習和生活的能力,克服成長中的困難,解決大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同時,促使大學生潛能的發(fā)揮,促成其自我發(fā)展和成長,實現(xiàn)其人格發(fā)展,實現(xiàn)個人社會化和社會教育的目的.
社會工作的科學理念和專業(yè)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彌補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陷和不足,有效地解決了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目前,社會工作方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介入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對具體介入方法和過程還有待研究.
3.1 社會工作及介入方法概述
秉承助人自助理念,通過幫助個人和社會解決問題來促進人與社會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稱之為社會工作.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具有復雜性,然而他們卻有相同的特點,那就是其服務對象主要是社會上最值得幫助的人,其中包括孤兒、殘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此外,還包括受到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嚴重傷害而導致生活陷入重重困難的人群.大學生群體也屬于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由于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社會資源相對缺乏,再加上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薄弱,心智不成熟,從而使他們在成長中的問題難以解決.雖然社會、學校給予了一定的關注,但是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精神面貌等方面關心不足,并且缺乏針對性,難以解決個人的問題.
個案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是由專業(yè)社會工作者運用有關人與社會的專業(yè)知識和技巧,為個人和家庭提供物質(zhì)或情感方面的支持與服務,以幫助個人和家庭減輕壓力,解決問題,達到個人和社會的良好福利狀態(tài).個案社會工作可以幫助個別適應能力較弱的大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恢復社會功能.對于大學生來說,社會工作者應巧妙運用專業(yè)知識和技巧,通過與被幫助學生一對一的談話了解,結合資料、評估、服務等方式,關注學生的特殊性,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心理調(diào)適,幫助其樹立健全的人格,提升社會發(fā)展能力.
3.2 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成長問題
個案陳述:小亮,男,今年20歲,遼寧省某大學一年級學生,性格內(nèi)向,不善言談.小亮的父母均是外出打工人員,整日忙于生計無暇照顧小亮,小亮從小由奶奶帶大.自從考上大學之后,小亮便與父母、奶奶在三個不同的城市,只有過年回家才能見面.大一的小亮不知道該怎么去合理安排大學生活,面對大城市的種種新奇,小亮開始逃學厭學,沉迷于網(wǎng)絡.由于長時間的不上課,小亮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與同學之間缺乏交流溝通,也使他的人際關系極不和諧.
3.2.1 對案主情況的分析
根據(jù)以上的個案可以總結出,大學生成長中遇到問題的原因往往不是單一的,很可能會涉及到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種因素.根據(jù)多方面的了解,以及和案主兩次的初步接觸,工作者分析,造成案主成長問題的分析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人因素.經(jīng)過面對面的交談,工作者認為,小亮逃學厭學、沉迷網(wǎng)絡、不與人交流的主要原因是他的自卑心理.由于家庭條件貧困,小亮覺得自己處處低人一等,沒有勇氣和其他同學交流,轉而沉迷網(wǎng)絡,逃避現(xiàn)實.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帶來的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的滿足感,使小亮遠離生活和學習中的煩惱,導致他進一步的“沉迷”.
第二,家庭因素.在與案主的交流之中工作者了解到,案主很渴望父母的關懷與指導.但是案主的父母卻外出務工,根本沒有時間照顧案主,更別說幫助案主解決自己遇到的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問題.案主從小跟隨奶奶長大,奶奶雖然很疼愛孫兒但是也只能負責其基本的生活起居,不能照顧到案主的心理成長.小亮的苦悶無處訴說,只能尋求另一種發(fā)泄方式.
第三,社會因素.社會環(huán)境在某種程度上社會對大學生的成長問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由于大眾媒體的負面宣傳以及同齡群體的不良影響,大學生缺乏自制力,很容易沉迷于網(wǎng)絡,而網(wǎng)絡的滿足感又加深了大學生的迷戀心理.
3.2.2 個案工作的介入
社會工作者以平等、接納的原則,與案主進行溝通,建立專業(yè)關系,并逐步取得案主的信任.在獲得了案主的信任與認可之后,進一步了解其思想觀念、學習態(tài)度、與父母的隔閡等問題.并以案主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為主,制定工作計劃,改變案主的觀念,端正學習態(tài)度.針對案主的實際情況,工作者制定了一下計劃并以此推展工作:
3.2.2.1 為案主提供心理輔導.小亮所面對的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心理上的障礙.這就要對有這類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提供心理輔導與咨詢.參加這種心理輔導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心理障礙,端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一對一的心理輔導與治療;大學生健康教育心理講座等.
3.2.2.2 為案主提供學習輔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合理安排學習生活.工作者幫助案主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與技巧,使其積極與同學學習交流,參與師生課堂互動,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3.2.2.3 為案主提供人際交往輔導.工作者充分調(diào)動社會資源,為案主建立廣泛的朋輩支持網(wǎng)絡.工作者鼓勵案主參加一些學校的學生社團,比如,書法協(xié)會,籃球社團等.工作者還與小亮所在班級的同學取得聯(lián)系,讓同學們主動與小亮交流,提高小亮的人際交往能力.
3.2.2.4 積極調(diào)動各種可利用的資源.工作者積極幫助小亮申請學校“勤工助學”的崗位,讓他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所得,做到助學與勵志相結合,增強小亮的自信心,端正人生觀、價值觀.此外,工作者與案主的父母進行了積極的溝通,并且與案主所在的班級也取得了聯(lián)系,希望建立起父母,老師和工作者共同的支持網(wǎng)絡.
3.3 社會工作的評估
總體而言,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案主的生活已經(jīng)步入正常的軌道.案主的學習較為用功,成績有所提高,其父母也會經(jīng)常抽出時間關心案主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家庭生活環(huán)境得到改善.在課余時間里,案主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團體活動,增加了許多興趣愛好,同時也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逐步減輕了對網(wǎng)絡的依賴.在勤工儉學的過程中,案主認識到貧困并不可怕,可以用雙手和知識改變它,消除了他的自卑心理,使其積極面對生活,端正了案主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此,整個個案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經(jīng)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社會工作接近尾聲.
整個介入過程雖然結束了,但是對于社會工作專業(yè)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進一步的思考.
第一,為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往往是多樣化的,復雜的,問題的成因也會涉及到多個方面.在社會工作介入的過程中,需要同學、老師以及學校的積極配合與支持,構成個人、朋輩群體、家庭和學校相互支持的網(wǎng)絡平臺,是大學生成長的外部環(huán)境得到修正.
第二,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解決大學生成長問題是一件長期性的工作.由于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比如,自主意識增強、價值取向多元化、外在思想影響擴大等,所以在介入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障礙,或者被拒絕、不配合工作,這些都考驗了工作者的耐心和毅力.所以在解決大學生成長問題的過程中,工作者應該循循善誘,耐心勸導并與其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幫助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第三,建立一支具有社會工作專業(yè)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我國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輔導員來完成,但由于輔導員的工作繁雜,更多的注重學生的日常學習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被忽視.所以,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十分緊迫.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專業(yè)水平,尤其是社會工作的專業(yè)技巧和方法,對社會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起著關鍵作用.
社會工作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可以增強大學生自身的能力,也能夠使其獲得健康的外部環(huán)境.在整個社會工作的介入過程中,工作者充分運用了社會工作的專業(yè)方法,調(diào)動了可利用的社會資源,打破了傳統(tǒng)的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模式,避免了說教式的弊端.社會工作的科學理念和專業(yè)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促進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并且建立了和諧的人際關系,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社會工作的專業(yè)方法在實踐中體現(xiàn)了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意義,開拓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視角,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徑,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
〔1〕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庫少雄.社會工作實務[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3〕陸慶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4.
〔4〕戴維-波普諾.社會學[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9:142.
〔5〕張耀燦,等.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廖鴻冰.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職院校青年工作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2008(4).
〔7〕李萌.借社會工作方法助青年健康成長[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3).
〔8〕曹祖耀.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探討:基于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的應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G641
A
1673-260X(2013)07-01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