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麗華
(常州幼兒師范學校,江蘇 常州 213164)
英語課堂教學中和諧教學模式的探究
翁麗華
(常州幼兒師范學校,江蘇 常州 213164)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在教學中情感等各方面的和諧,這樣才能讓外語教學的質量有所提升.目前英語課堂教學的主體就是學生和教師,所以這里所講的和諧也主要指的是師生之間的和諧,另外還存在著學生與教學內容,教師與教學內容的和諧等等.
英語;教學模式;和諧
我國英語教學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情有獨鐘,重點培養(yǎng),把課堂的重心放在詞匯的講解和文章的閱讀,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英語口語的表達,課堂上氣氛沉悶,模式單一;要么課堂上熱熱鬧鬧,亂而無序,學生雖學外語多年,但是對于英語的態(tài)度并不是高度重視,在使用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能力也相對較差,目前這樣的教學方法既浪費時間又沒有明顯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阻礙了英語教學質量的發(fā)展,對于學生而言,英語的語言能力得不到提高,沒有辦法滿足社會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英語教學改革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改革旨在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英語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和諧教學的內容由三個部分組成,認知和諧,發(fā)展和諧以及情感和諧.其中認知和諧指的是教學內容能否被學生所接收,教學內容是否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能力、教學手段跟教師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接洽是否完好,沒有無法逾越的代溝;發(fā)展的和諧是指個人性格的差異與發(fā)展態(tài)勢的協(xié)調、學生自身每一項技能的通用能力、學生對自我的要求跟社會的需求是否能夠銜接;情感和諧則主要是指學生和教師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在情感上的交流問題.英語課堂上的一種和諧,能夠幫助融洽學生跟教師之間的關系,維護學生之間的同學之誼,保證他們無論是在學習或者是生活中都能夠和諧共處.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習的能動性,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也能進行英語的學習,并且能夠開拓思維,學習到更多書本學不到的知識.
根據(jù)和諧的定義,英語課堂的科協(xié)最重要的是體現(xiàn)在情感和諧方面,也就是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教學方式與學生和教師的和諧,學生對自身的要求與社會需求的和諧.
2.1 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
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發(fā)揮巨大的影響作用.對于學生的思想來說,對教師的喜愛程度其實直接決定著對科目的喜愛程度,學生跟英語教師相處融洽,就會有很好的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勁頭足,教師的教學樂趣也會增多,相反的,師生關系惡劣,學生對學習就會產(chǎn)生厭煩的態(tài)度,教師也無法在教學中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英語教學的根本是教會學生用外語跟人們進行交流,是人們思想和情感上交流的法寶,英語的學習也是通過日常人們在相互交際過程中所積累而來的聽法,寫法,用法;師生雙方的關系應該是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的,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1.1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該明白學生是有著自主思考能力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將過度的“尊師重道”思想變成跟學生做朋友,現(xiàn)如今的教學課堂,不僅僅是教學生專業(yè)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為人處世的道理.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該過分的去要求學生在尊師上面做什么,而是該擺正自己的位置,時刻要求自己,讓學生喜歡自己.
2.1.2 教師要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
無論在哪種場合下,認得情緒都是最具感染力的,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所以教師的情緒是學生情緒的帶動者,教師好的狀態(tài)能夠將其自身的正能量傳遞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一種陽光的氣息,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更加的有力量,反之如果教師的情緒低落或者是情緒浮動較大,會直接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打壓,學生就沒有辦法集中精神去學習.若是教師把自己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到課堂上,甚至把學生當成宣泄的工具,直接的結果就是學生會對教師產(chǎn)生抵觸,并且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學生對教師的不良映像都會存在,不光影響著師生在課堂上的總體狀態(tài),更重要的是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生的發(fā)展.反之若果教師帶到課堂上是積極的氣氛,合理的妝容和衣著以及對學生無限的關愛,這樣的課堂情緒才會帶動積極的課堂氛圍,營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2.1.3 教師提高自身素養(yǎng)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宰地位是無法撼動的,無論是對于學校還是學生來說,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都是被要求的首要對象,教師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很強,就能給學生帶來標準的文章閱讀,精確的講解,正確的語法知識,這樣學生能夠在教師身上有所收獲才會去尊重教師,努力的去學好教師在課堂上所教的知識.
2.1.4 師生積極合作
教師在課堂中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幫助者和組織者,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開展教學活動,解決,所以教師應該選擇那些學生對其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堂教學的內容;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及時的指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的疑問以及專業(yè)的問題.師生積極交流,使教學活動更加有意義,這樣的學生更加能夠喜愛上英語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問.
2.1.5 教師不隨便說“NO”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chǎn)生錯誤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沒有必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錯誤而進行即時的修改,面對學生在語言中的錯誤,教師首先該做的是的是微笑傾聽,并且記錄好學生所犯的錯誤,在交流結束之后先對學生的用語言交流活動進行肯定,贊揚,做出總體評價的時候再來指出小錯誤,這樣委婉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能夠讓學生增強對語言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對英語的學習.
2.2 學生之間的和諧
英語課堂上不僅師生之間需要和諧共處,學生之間也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一個班級里面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民族,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和習俗,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調節(jié)的作用,讓學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幫助他們理解各地的風俗習慣,相互理解,相互關愛.
2.2.1 學生情感上的調試
目前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所采取的模式都是開展課堂活動,并且號召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但是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是班級中學生的性格有所差異,英語水平也有所不同,英語成績較好的,同時本身也比較自信的,就會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反之不自信的,或者是英語成績較差的同學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不敢參加活動,對應于的學習產(chǎn)生懼怕的心理.所以這個時候需要教師要善于協(xié)調這兩類同學,幫助有優(yōu)越感的同學擺正自己的位置,暫時的成績優(yōu)異并不代表永遠,在班級里面的成績優(yōu)異并不代表在社會上都能夠成為優(yōu)秀者,讓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并且教會他們團結是一種美德,要積極的去幫助其他同學才能真正的獲得語言和人品上的提升;同時教師要積極的關注成績較差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引導他們只要努力學習就能將英語學好的思想,鼓勵他們積極的參加班級活動.
2.2.2 學生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目前社會型人才必備的兩項心理技能就是合作跟競爭,在英語課堂上也是一樣的,師生之間的合作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學生間的合作,才能有團結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之間還應該存在競爭的關系,在競爭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汲取對方身上的優(yōu)點并且進行加工融入自己的特點成為自己的特長,而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則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將每一組的分配最優(yōu)化,讓每一組的成員都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課堂中不能讓合作或者是競爭單一的存在,二者要相互結合,合作和競爭都能在不同的方面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
2.3 教學方式與師生的和諧
2.3.1 課堂教學內容跟學生認知的和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目的,也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教學內容由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來設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對語言的敏感程度,學生來自的地區(qū)方言習慣以及學生的語言功底,課時目標要結合教學實際,它是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而不是只是目標而以.此外,每一節(jié)課教師都必須帶著學生緊緊的抓住重點,重點講解課時內容,不能所有的內容都灌進學生的腦海,這樣會產(chǎn)生疲憊的感覺.確定課時目標的前提是對教學大綱和教師用書有著明確的認識,明確課型的具體內容,緊扣教學大綱和實際情況,牢牢扣住所所設計的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讓學生由淺入深的進行英語的學習.
2.3.2 教學方法是否被學生接受
教學的內容是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書本來定的,教師不能自由發(fā)揮,但是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因人而異的,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之前應該充分考慮所教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然后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千變萬化,有一條不能變,那就是必須強調“學生為中心”教學(student-centred teaching)原則不能變.對于英語教學而言,不同的級別有著不同的方法,初中高中的學生狀況是完全不同的,無論是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是學生自身的語言功底都不一樣,課堂教學講究實效,外語課堂要求學生的外語能力能夠全面的發(fā)展,目前所采用的英語教材內容豐富,教師不用花費時間去考慮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沒有實質意義.并且越來越多的教師把計算機,投影儀等高科技的東西帶入英語課堂教學中,新科技的加入,給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升級,推動了課堂教學的發(fā)展,但是高科技的使用一定是要得當?shù)?,要符合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必須是能夠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幫助教師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實現(xiàn)的目標的.英語課堂教學中不能完全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要將電教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上,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主宰地位是不能變化的,電教只能作為教師的輔助性教學工具幫助教師更好的傳授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內容.在課堂上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用電教的方式的,教師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將電教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結合起來,讓課堂教學的模式和內容更加的豐富多彩.
2.3.3 學生的素質要與社會要求和諧
我國的外語教學存在最大的阻礙是語言環(huán)境,學生學習外語的機會只能是在課堂上,因此,課堂上教師的力量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積極的把英語知識,并且創(chuàng)造專業(yè)的外語情境幫助學生強化外語的口語能力,在外語中學習外語知識,要比在中文環(huán)境下學習外語的效果好,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對于目前社會來講,個性發(fā)展跟全面發(fā)展并不是兩個沖突的概念.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能夠推動學生整體素質的發(fā)展,當學生在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展現(xiàn)自己的特色才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的將所學習的東西吸收到了自己的認知中,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知識結構體系,在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體現(xiàn)個性化的理念,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狀況給學生最恰當?shù)慕虒W,是面對各個層次的學生.所以在英語的課堂上,教師要做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只有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個性化發(fā)展,課堂教學的初衷就是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幫助學生在社會上能夠更好的立足,讓他們能夠身心合一的全面發(fā)展,同時又保有自身的個性,做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
2.3.4 教學過程要和諧推進
現(xiàn)在的英語教學課堂已經(jīng)不單單是傳授英語知識就能滿足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在課堂中,英語的用法和使用過程不能分開,二者要進行完美的結合.只有建立以綜合語言素養(yǎng)為主的教學模式才能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作用.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語言學習活動和語言運用活動要進行有機結合,要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后立刻運用到這些知識并且能夠由生疏到熟練的口語歷程,積極的開展課堂口語訓練,幫助學生營造語言環(huán)境,營造一個積極的英語課堂,只有這樣積極樂觀向上的英語教學課堂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學生的英語能力才能有質的飛躍.
英語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教師只有在外語教學達到輕松教學,快樂教學的效果,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的需求培養(yǎng)人才;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的與教師配合,充分發(fā)揮教學主體的作用才能夠讓自身的素養(yǎng)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夠利用外語的能力去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價值,為社會的發(fā)展獻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1〕黃偉.反思“教學反思”[J].中小學管理,2005(4).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G642
A
1673-260 X(2013)10-02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