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奕聘
(福建永安市燕北街道新農(nóng)村建設服務中心,366000)
夏秋季高溫高濕,栽培西瓜病蟲害發(fā)生較重、易爛瓜,采用立架栽培可以使西瓜植株向空間立體生長,通風透光良好,可增加種植密度,有效地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同時因莖葉在立架上生長,感病輕,發(fā)病率低;果實在瓜架上坐果,使其著色均勻,皮色鮮艷,外形美觀,品質較好。采用該技術生產(chǎn)的西瓜生育期短、種植密度大、病蟲害發(fā)生輕、瓜形好、產(chǎn)量高、品質好、口感佳、經(jīng)濟效益好。
永安市位于福建省腹地,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前期易澇,后期易旱,秋季天高氣爽。7月是氣溫最高的月份,月平均氣溫28.2℃,極端最高氣溫可達 40.5℃,8 月平均氣溫 27.4℃,9月平均氣溫25℃。在9月下旬有降雨,土壤濕度過大的氣候特點容易發(fā)生澇災及西瓜的病蟲害。
夏秋季立架栽培小型西瓜技術于2003年在永安市燕北街道坂尾村示范種植成功。近年來,除燕北街道外,在永安市的洪田鎮(zhèn)、小陶鎮(zhèn)均有生產(chǎn),種植面積在2 400 hm2左右,667 m2產(chǎn)量約3 500 kg。該技術在7月中旬播種,8月上旬移栽,10月上旬采摘。該技術采取選用小型西瓜品種、營養(yǎng)缽育苗、重施基肥、地膜覆蓋、合理密植、立架引蔓、合理留瓜、病蟲防治、適時采收等措施,可供其他地區(qū)推廣參考。
選用黑美人、小玲、麗鈴、安娜、黃小玉、黃美人等耐高溫多雨、在高溫條件下坐瓜穩(wěn)定、糖度高的品種。
選近3 a未種植過西瓜的肥沃菜園地育苗。把畦整成寬1 m,溝深20 cm的苗床。要求苗床畦面平,土粒細。
用營養(yǎng)缽育苗。將80%疏松菜園土、18%火燒土和2%過磷酸鈣混合均勻配成營養(yǎng)土。營養(yǎng)土高度約為營養(yǎng)缽高的4/5,把裝好營養(yǎng)土的營養(yǎng)缽整齊插在畦中,以營養(yǎng)缽入土深度2 cm為宜,以利土壤水分輸送。
種子用50~55℃的溫水浸泡20 min,再用約30℃溫水浸種5 h,瀝凈水后在25℃環(huán)境下催芽。8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傍晚播種,1缽1粒種子。將種子子葉朝上,豎插在營養(yǎng)缽中,細土覆蓋,細土厚度以不露種子為宜。搭小棚,蓋上薄膜保溫育苗。
播種后,苗畦及時灌跑馬水,搭遮陽網(wǎng)遮蔭,并防地老虎、老鼠等為害。
前作最好為水稻,以近3 a沒有種植過西瓜、土壤肥沃、土層較厚的砂壤土農(nóng)田為好。結合整畦,每 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 500 kg、尿素20 kg、硫酸鉀 20 kg、三元復合肥(N∶P∶K=15∶15∶15)50 kg,全層撒施,深翻土整畦。
畦寬 1.1 m,畦溝寬 30 cm、深 25 cm,畦長不超過25 m,蓋好地膜,并開好排灌溝。
采用雙行交叉種植。幼苗4葉1心、苗齡12~15 d即可定植。行距70 cm,株距40~45 cm,667 m2種1 200株。
用粗2.5 cm、長2 m的木棍搭“人”字架,“人”字架插入土深約20 cm,相鄰木架距離約1 m,并在靠頂端交叉處用等粗搭架的木棍固定,在“人”字架兩側用2 cm寬竹籬將其等距垂直固定在“人”字架上,以利架子更穩(wěn)固,利于西瓜引蔓。
用雙蔓或三蔓整枝。雙蔓整枝方式,即保留主蔓及基部1條生長健壯的側蔓;三蔓整枝在幼苗具有5~7片真葉時摘心,子蔓20~30 cm時,保留3條健壯、長勢相近的側蔓,平行生長。瓜蔓65 cm時,開始引蔓上架,綁第1道蔓,每隔5葉(30~40 cm)引蔓1次,均勻地綁在架的立桿和橫桿上,但不可把2條蔓綁在一起,以可引蔓即可,注意不要綁得太緊,一般用濕稻草綁蔓,綁蔓時可按“S”形或“之”字形引蔓上升,當瓜蔓過長時可將前一道放松,折回后再引蔓上升。
畦面地膜覆蓋,中耕除草可以減免,但要及時清理畦溝、排洪溝,確保旱能灌,澇能排。土壤干旱及時澆水。在特別干旱季節(jié),視情況灌跑馬水,但不能大水漫灌,以免裂瓜。施肥采用穴施和根外追施方式。西瓜伸蔓期每667 m2施尿素15 kg,結合澆水追肥。幼瓜拳頭大小時,667 m2施三元復合肥(N∶P∶K=15∶15∶15)20 kg,根外追肥生長后期噴施 0.5%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液,每隔7~10 d噴1次。
用人工輔助授粉促進坐瓜。授粉宜在7:00~9:00 進行, 陰雨連綿天氣時可延后至 8:00~10:00進行。當選留節(jié)位的雌花開放時,先摘下開放正常的雄花,去掉花瓣,將花粉均勻涂抹在雌花柱頭上。以留主蔓或側蔓第2、3雌花為宜。
低節(jié)位留瓜。幼瓜坐穩(wěn)后,及時疏果。應選位于第12~15節(jié)、瓜形正常、子房肥大發(fā)亮者保留,每株保留幼瓜2個,做到1蔓1瓜,其余摘除。為防止西瓜墜落,當幼果長到0.5 kg左右時進行吊瓜。因果型小,一般用塑料網(wǎng)固定在架上即可。
夏秋栽培西瓜常見病蟲害有猝倒病、枯萎病、蔓枯病、炭疽病、病毒病和蚜蟲、斜紋夜蛾、潛葉蠅等。猝倒病用66.5%普力克(霜霉威)水劑1 000~1 500倍液噴灑;枯萎病在定植時667 m2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 kg,摻細土100 kg,施入定植穴內;蔓枯病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施;炭疽病可在發(fā)病初期用80%炭疽福美800倍液噴灑;病毒病主要靠蚜蟲傳播,在蚜蟲發(fā)生高峰前,用20%吡蟲啉1 500倍液噴施;防治斜紋夜蛾宜在傍晚前后施藥,用40%樂斯本(毒死蜱)1 000倍液噴施;潛葉蠅在成蟲發(fā)生盛期及時防治成蟲,或在剛出現(xiàn)潛道時噴霧防治幼蟲。
適時采收,采收時間不宜過早,太早影響品質,太遲品質變差。一般在開花后28 d左右成熟。成熟瓜果臍凹陷,果蒂處略有收縮,果柄茸毛脫落稀疏,果面光亮,條紋清晰,顯示出西瓜固有的色澤和風味。
[1]肖光輝.小果型西瓜夏秋季栽培技術[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10(9):36-39.
[2]劉建圣.小型西瓜夏秋立架栽培技術[J].中國果菜,2008(3):8-9.
[3]司玉芹,鄭紅玲,張秀榮.夏秋小型西瓜立架栽培要點[J].北京農(nóng)業(yè),200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