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玲,劉君君 (荊州市胸科醫(yī)院門診部,湖北 荊州434020)
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 (subependymal gian cell astrocytoma,SEGA)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tǒng)良性腫瘤,臨床上該疾病少見,常伴發(fā)于結節(jié)性硬化 (tuberous sclerosis,TS),其臨床上疾病發(fā)生率占所有結節(jié)性硬化患者的5%~14.3%[1]。通過對已經手術和 (或)病理檢查證實為SEGA疾病患者的影像學 (CT、MRI)表現(xiàn)進行詳細分析,探討影像學檢查對該病的診斷價值。
該例為男性SEGA疾病患者,2006年經本院手術及病理檢查已證實,年齡25歲。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頭部疼痛、頭昏伴有惡心及嘔吐癥狀,既往該患者沒有癲癇發(fā)作病史?;颊哂翌i部偏后部位可觸及一皮脂腺瘤,面部皮膚色澤正常,神志清晰,智力水平正常,反應速度較正常。患者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存在,雙側視神經乳頭有明顯水腫。
對此例患者行頭部影像學檢查 (CT、MRI)。
手術后對患者組織進行病理學HE染色方法檢查。
患者側腦室部位的Monro孔以及透明隔區(qū)均可見一個囊實性的病灶,病灶邊界尚清晰可見,病灶大小為4.0cm×3.5cm×3.9cm。囊性部分體積明顯大于實體部分體積,實體部分體積呈結節(jié)樣形狀,位于患者右側額角內,并與患者的側壁相互連接,掃描信號呈不均勻樣。T1WI上則呈等信號樣,其中有斑點狀低信號夾雜其中,囊性部分呈現(xiàn)低信號,信號強度略高于腦脊液;患者的雙側側腦室壁中可以看見有多個小結節(jié)散在,結節(jié)的大小及信號強度不等,一般直徑為1~3mm。雙側側腦室有積水出現(xiàn)。FLAIR序列中除了有上述病灶形態(tài)顯示以外,還顯示了左側頂及枕葉皮質的腦回有增厚現(xiàn)象,還可見有二處結節(jié)狀高信號影像學表現(xiàn)。注射造影劑Gd-DTPA以后,患者的右側額角內實性病灶明顯得到強化,但仍然欠缺均勻,囊變部分沒有得到明顯的強化;雙側側腦室壁中的結節(jié)中的多數(shù)也出現(xiàn)強化表現(xiàn),左側頂、枕葉的結節(jié)狀病灶沒有看見強化表現(xiàn)。
患者側腦室部位的Monro孔區(qū)可以看見有一囊實性病灶存在,在其右后緣的部位可以看見有一鈣斑影像,雙側側腦室壁中見有大量散在的結節(jié)存在,結節(jié)明顯突向于腦室部位,其中有部分的鈣化,雙側側腦室有明顯積水影像學表現(xiàn)。
顯微鏡下觀察腫瘤實性部分,大多數(shù)由肥胖型以及原漿型的細胞組成。腫瘤細胞的體積較大,呈類圓形或者多角形的表現(xiàn),其胞質非常豐富,紅染以后呈現(xiàn)毛玻璃樣形態(tài);細胞核偏位呈類圓形或梭形形態(tài);腫瘤組織間質內可見有肥大細胞的浸潤,部分區(qū)域可以發(fā)現(xiàn)較多鈣化小球。
SEGA疾病是一種與結節(jié)性硬化 (Tuberous sclerosis,TS)相互關聯(lián)的良性腫瘤,結節(jié)性硬化就是Bournevill綜合癥,是一種臨床上相當罕見的先天性疾病。其組織發(fā)育紊亂,20%~50%的患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外顯率低,可在任何器官中發(fā)生,但是腦組織最常發(fā)生,可以有4種類型的病理學變化[2]:①室管膜下結節(jié);②皮質結節(jié);③腦白質異常;④室管膜下的巨細胞星形細胞瘤。
此病例最后的影像學診斷為,多發(fā)性硬化并室管膜下巨細胞性膠質細胞瘤部分囊變;臨床診斷為(側腦室)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臨床上常常以顱內高壓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到醫(yī)院就診,患者右頸部偏后部位的地方可以觸及一個皮脂腺瘤。對結節(jié)性硬化腦內病變部位的顯示有賴于影像學(MRI、CT)檢查,MRI顯示室管膜下結節(jié)和SEGA的CT顯示一樣敏感,兩者常常都伴有鈣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而鈣化在MRI上沒有信號表達。CT則顯示良好的信號表達,這就提示室管膜下結節(jié)的影像學檢查中CT較MRI敏感而且典型,這對TS的診斷幫助較大。
由于CT對鈣化想象呈高度敏感狀,所以就成為了結節(jié)性硬化診斷的首選方法,對于微小室管膜下結節(jié)的顯示,CT檢查常優(yōu)于MRI。但是對于皮層或白質病變的顯示,MRI檢查則明顯優(yōu)于CT,同時在MRI的T1WI和T2WI上,T1WI對于室管膜下結節(jié)的顯示則明顯要比T2WI更為清晰。而對于皮層或皮層下病變的顯示,T2WI常常有更多的信息的顯示[3-4]。結合CT表現(xiàn)可以為結節(jié)性硬化的鑒別診斷提供非常有用的影像學信息。而MRI因為具有多平面成像的功能,則能提供腫瘤組織清楚的解剖位置關系,可以為病變定位以及以后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學方面的幫助。因此臨床中應該結合兩種影像學 (CT、MRI)各自的優(yōu)勢,早期對該疾病進行診斷,早期治療SGCA顯得非常的重要。
[1]Nabbout R,Santos M,Rolland Y,et al.Early diagnosis of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in children with tuberous sclerosi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9,66:370-375.
[2]施增儒,秦志宏,王中秋 .腦先天性、遺傳性疾病CT、MRI診斷學 [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7:286-296.
[3]Inoue Y,Nemoto Y,Murata R,et al.CT and MR Imaging of Cerebral Tuberous Sclerosis [J].Brain Dev,1998,20 (4):209-221.
[4]周晶,魏慶堂,劉鵬飛,等 .腦結節(jié)性硬化CT及MRI表現(xiàn) [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5,21(6):85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