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紅
如何使我們的學生既能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又能提高考試成績,這對教育工作者來說的確是一個大考驗。有人嘆息說,我們在素質教育的大旗下不折不扣地在搞應試教育;有人埋怨說素質教育越搞學生的素質越差,老師不敢批評學生,學生無法無天,學生被這個社會慣壞了;有人無奈地說,我們的學生什么書都看,就是不看課本,沒辦法……難道錯誤都是學生的,這個社會、老師、家長以及各種教育制度的制定者,不應該反思一下嗎?渾水在泛濫,難道是渾水的錯,挖渠引流者就沒有責任嗎?因此,筆者從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個角度,談談初中生數學教學。
一、培養(yǎng)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親其師,興其道”
教學,不是老師講課,學生聽課,把課本上的內容記會的一個過程。其實,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學生對老師的情感態(tài)度,將會決定教學的成敗。只有老師愛生如子,學生才會“親其師而興其道”,教學中的一切問題將迎刃而解。如何才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教師應該拋棄“教師就是教師,學生就是學生”陳舊觀念,認識到,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教學就是一個人和人之間交流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學生應該得到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重、理解。尊重是相互的,只有教師尊重學生,學生才親近教師,尊重教師,愿意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愿意和教師一起來鉆研學問。其次,教師應該走到學生中間去,和學生真誠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就能獲得學生的信任、理解,把教師當成自己的親密朋友,愿意給老師傾吐心聲。于是教師就能對癥下藥,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雜癥。還有,教師要關愛學生,獲得關愛的學生,將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學習老師所教的學科。沒有愛,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師生彼此之間的信任、理解和愛,就是師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時所乘的一艘航船。
二、教師應發(fā)揮好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現在的教學,每一節(jié)課,老師既是編劇,又是演員,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卻是觀眾。下課之后,教師再布置一大堆作業(yè),把學生的課余時間全部占完,這是很可悲的。老師像“保姆”一樣陪著學生,對學生的學習做了24小時的安排和限制,學生覺得不自由,好像自己是按老師的意愿進行的雕塑,必須要符合老師的要求,這樣的教學模式還有必要繼續(xù)下去嗎?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解放自己的思想,打破舊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和幫助學生去發(fā)展,讓學生學到生活的能力。數學教學在關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數學的奧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僅是指導者而已。一個有能力學習并把學習當成自己生命一部分的學生,一定能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帶進知識的殿堂,讓他們去尋找知識的食糧,這是很重要的?!敖淌菫榱瞬唤獭保绻茉诶蠋煹囊龑拢瑢W生自己學會學習,那無疑是理想的境界。如教學《一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時,教師提出問題:一次函數的圖像有哪些性質?教師讓學生按照課本“列表、描點、連線”提示動手操作,交流探索。教師親自監(jiān)督,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知識。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在知識的沃野上“耕耘”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在教師解放自己的思想,改變教學方式的同時,學生必須也要相應改變“等著老師來教”的思想,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老師的任務是幫助他們學習。讓學生相互合作,去探究數學知識。
(1)培養(yǎng)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探究學習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激情,增強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著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案例:有理數的加法。一開始老師就問:①小楊在從學?;丶业穆飞?,先走了6米,又走了4米,現在能否確定她位于原來位置的哪個方向?相距多少米?②若小楊向東走6米,再向西走6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向西走6米,再向東走0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學校在家的西面,規(guī)定從學校到家的方向為正方向)。
學生分四人一組討論。通過學生討論探究,得出以下六種走動的情況:向東走6米,再向東走4米;向西走6米,再向西走4米;先向東走6米,再向西走4米;先向西走6米,再向東走4米;先向東走6米,再向西走6米;先向西走6米,再向東走0米。
師:如果把回家的路看做一條數軸的話,原點是什么?如何把這六種情況在數軸上畫出來?(每組選代表在黑板上演示)
師:根據上面的六個式子,如何歸納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生:同號兩數相加,異號兩數相加,互為相反的兩數相加,一數與零相加。
在分類討論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在總結探究結果時,教師給予補充,適當進行評價。這一過程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2)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對于一個知識點,如果光是老師講,那學生是被動接受;如果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去探究,那學生是主動學習。如上面的案例,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使所有的學生參與到這種探究學習中了,在合作交流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學生不光完成了學習任務,還學會了與人交流、合作,真正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中“以人為本,合作交流、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學理念。
總之,學海無涯,教無定法,能改則活,善變則進。我們要跳出灌入式教育的怪圈,尋找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自留地”里自主耕耘,讓教師和學生充分享受數學教學的美妙。在自由、輕松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甜美而幸福地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像做游戲一樣愉快興奮。如果我們的學生樂學不疲,自覺鉆研,教師只是幫助學生學習,那么,數學教學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當整個班集體形成很濃的學習氣氛時,數學教學將會變得既簡單又輕松。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以自己全部的愛心栽培祖國的花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他們像勤勞的蜜蜂一樣在數學的百花園中快樂采蜜。
(甘肅省通渭縣北城鋪鄉(xiāng)石關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