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梅,蔣 華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我國的常見病及多發(fā)病,本病多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導致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其患病率、死亡率均較高,是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已成為嚴重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1]。近年來隨著對肺動脈高壓導致右心室功能障礙研究的不斷深入,已明確心肌能量代謝障礙在右心室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2]。體內外研究表明,心脈隆注射液對心血管系統(tǒng)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臨床上用于多種原因所致心力衰竭的治療,文獻報道多為心血管系統(tǒng)疾?。?],而對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報道較少。本研究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標準化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心脈隆注射液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取得一定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6月—2012年1月我科住院治療的60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診斷均符合1997年第二次全國肺心病會議的診斷標準。排除心脈隆皮試陽性,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及嚴重出血患者。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齡最大80歲,最小56歲,平均68歲。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用法與用量 對照組予以積極有效地控制感染,解痙平喘,糾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酸堿失衡和電解質紊亂,常規(guī)抗右心衰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心脈隆注射液5 mg/kg~10 mg/kg,加入250 m L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輸注,首次使用需做皮膚過敏試驗,2次/日,共使用10 d。
1.2.2 觀察指標 療效性觀測:分別于入院當天,治療第14天進行咳嗽、咳痰、氣短、尿少、水腫、肺部啰音等情況評分。血液學指標測定:分別于入院當天及治療第10天08:00抽取動脈血氣分析(未吸氧)。心功能及肺動脈壓力測定:使用美國GE公司生產(chǎn)的Vivid-7型彩色超聲診斷儀測定入院當天、治療后第10天測定每搏量(SV)、心排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及肺動脈壓力。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2.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總體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總體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p H值、血氧分壓(PaO2)、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值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p H值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PaO2、PaCO2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治療后比較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比較±s)
組別 p H值 PaO2(mm Hg) PaCO2(mm Hg)對照組 治療前7.40±0.05 70.64±22.60 58.21±12.43治療后 7.38±0.04 80.98±16.681) 55.94±11.521)觀察組 治療前 7.40±0.04 72.68±20.45 60.32±10.14治療后7.39±0.03 90.24±12.721)2) 48.11±10.241)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前SV、CO及LV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SV、CO及LVEF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s)
組別 SV(m L) CO(L/min) LVEF(%)觀察組 治療前40.2±0.5 4.36±0.38 50.0±0.5治療后 48.3±0.31)2) 5.68±0.321)2) 61.4±0.61)2)對照組 治療前 39.5±0.3 3.58±0.45 48.3±0.8治療后 42.8±0.21) 3.74±0.361) 50.2±0.31)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肺動脈壓力比較 兩組治療前肺動脈壓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肺動脈壓力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性降低,且兩組治療后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肺動脈壓力比較(±s) mm Hg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肺動脈壓力比較(±s) mm Hg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54.36±9.25 45.50±6.871)對照組 30 55.21±8.21 48.85±7.581)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由于反復感染、病程遷延,長期慢性缺氧和高碳酸血癥導致的一系列體液因素和肺血管的變化,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增高,引起肺血管收縮痙攣,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增高,隨疾病進展,心排血量降低尤其在出現(xiàn)右心衰后為甚。因此在氧療及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進一步改善肺血管阻力,改善心功能,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預后尤為重要。心力衰竭過程中神經(jīng)體液、細胞因子、活躍的炎性細胞和氧化應激作用,無論是在細胞水平還是在分子水平均起重要作用[4]。老年患者由于機體的老化,對于藥物的反應性較差,較易出現(xiàn)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在老年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具有多種抗心力衰竭活性的藥物,對延長患者生命、降低再次住院率及增加患者活動耐量帶來很大的益處。
心脈隆注射液是我國研發(fā)的新藥,由美洲大蠊干品經(jīng)過浸漬、減壓濃縮、分離得到心脈隆浸膏再溶解后制成,有效成分為多肽、核苷及復方氨基酸。近年來國內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其具有多種心血管系統(tǒng)藥理活性[5]:促進心肌細胞Ca2+內流,增加心肌收縮力[6];擴張冠狀動脈保護心肌[7];擴張肺動脈,降低肺動脈壓力、肺毛細血管內壓,降低心臟前后負荷[8];糾正神經(jīng)內分泌失衡,增加血漿降鈣素基因肽含量,抑制內皮素的分泌等,從而達到強心、利尿、擴血管、調節(jié)神經(jīng)內分泌及體液因子的多重抗心力衰竭的作用[9]。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常規(guī)抗心力衰竭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心脈隆注射液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短時間即可降低心臟負荷,降低肺動脈壓力,有效改善患者癥狀。
本研究表明,心脈隆注射液治療后可以改善老年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癥狀,療效確切,且在老年人使用中無明顯不良反應,是一種安全有效地治療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藥物。由于本研究未采用隨機雙盲研究方法,樣本量較小,研究結論有待進一步證實。另外本研究觀察時間較短,沒有開展心脈隆治療右心功能障礙的長期隨訪研究,有一定局限性,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 Weitzenblum E.Chronic cor pulmonale[J].Heart,2003,89:225-230.
[2] Voelkel NF,Quaffe RA,Leinwand LA,et al.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failure:Report of a 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 working group o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right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06,114:1883-1891.
[3] 趙志勇,齊幟,崔秀娥,等.心脈隆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10,19(2):120.
[4] Di Napoli D,Di Giovanni P,Gaeta MA,et al.Trimetazidine and reduction in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 posthoc analysis of the villa Pinid’Abruzzo Trimetazidine Trial[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7,50(5):585-589.
[5] 唐曉鴻.心脈隆注射液藥理作用和治療心力衰竭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08,17(6):461-464.
[6] 彭芳,劉曉波,方春生,等.心脈隆注射液對大鼠心肌細胞內游離Ca2+的影響[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2,13(4):224-225.
[7] 嚴豐祥,張華明,李樹楠.心脈隆對立體大鼠心臟的強心和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J].大理醫(yī)學院學報,1992,1(1):1-4.
[8] 李興文,戴明路,黃維麗,等.心脈隆對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化的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1998,7(2):137.
[9] 李興文,張濟建,黃維麗,等.心脈隆治療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機制探討[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1998,19(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