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強
夜色初降,昆明火車南站的地下通道里,一片黑寂,一個身材矮小的中年男子來到通道處,提著電筒,俯身點上一支支蠟燭。自從這個身影出現(xiàn)后,隧道成了一條燭光隧道。為防止蠟燭被風吹滅,蠟燭外圍還覆蓋著一層特質(zhì)的燈罩。
在他來到之前,因為城市改造,隧道已經(jīng)漆黑了半年。100米長的隧道因黑暗而顯得格外悠長。每到晚上,過往路人經(jīng)過,都會摔跤,害怕,也發(fā)生過搶包的案件。
因為一次偶然的路過,他看到行人摸黑通行的不方便,從此便自掏腰包,購買蠟燭,風雨無阻。因為蠟燭燃燒時間短暫,他計算好時間,調(diào)好鬧鐘,3個小時又從家到這里更換。一做,就是一年。
他叫盧政祥,貴州人,來昆明打工已有些日子,全家3口人,靠他手工剪字維持生計,每月收入不到兩千元。
他做的事情不算偉大,僅是用燭光照亮了隧道。但是這光亮,也點燃了大家心中的那份善,在這里,一根蠟燭的光芒,足以溫暖一座城市。
余娟摘自《感悟》